《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白居易自幼聰明過人,擅長寫文章,為人坦率耿介。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獲得名士的讚譽。

貞元十六年,白居易參加殿試考中進士,被朝廷授任為校書郎。

《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元和元年,白居易寫作樂府及詩歌一百多篇,諷諫時事,流傳到了宮中。皇帝讀了他的詩後非常喜歡他,召見他並且授任他翰林學士一職,接著又擔任了左拾遺,就是進諫的官,後來升任為太子左贊善大夫。

元和十年,在河北擁兵自重的藩鎮李師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殺宰相武元衡,因為武元衡主張用武力平息叛亂,京城議論紛紛。白居易第一個上疏皇帝,請求緊急抓捕盜賊。

《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這時候白居易已經不是言官了,按照規定,應該是諫官在朝臣之前言事,有權貴抓住這個規定說他不該越職言事,並把白居易的母親墜井而死的事情搬出來,誣稱他卻寫了《新井篇》,言辭浮華,大逆不道,並稱如此沒有德行之人,不能在朝中任職。於是派他出京為江州刺史。中書舍人王涯又上書說白居易不宜任刺史,於是追詔再貶為江州司馬。這也就是文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溼”。

其中真實的原因是,白居易任左拾遺、翰林學士期間,屢向皇帝上書言事,剖析朝政,還寫了大量諷刺社會政治的詩歌,像《賣炭翁》等,得罪了這些權貴。這一次政治打擊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為沉重的。從此,他雖然也不失關心國計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預政治的熱情卻大大減退。


《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