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后,李莲英为何能够保住小命?

宝贝狐


【清末太监李莲英的那些事儿】

由于这几年清宫戏的泛滥,导致李莲英这个人物再一次红遍了中国,他上一次红是清末慈禧执政时期,李莲英其实本名不叫莲英,他原名叫李进喜,河北大城人,当年由于家境不好被父亲带着阉割了“那话儿”,成为了北京城太监圈里的一员,最初他并没有进宫,而是在某王爷府做伺候人的杂活,终于在某天时来运转,故宫里有老太监死掉,空出了缺来,他得以进入太监们梦寐以求的那座皇宫紫禁城,李莲英的奋斗史也着实不简单,他在宫内由一个默默无闻小太监竟然一跃成为大清朝内务府的总管太监,是和他聪明机灵有眼力见儿是分不开的,他靠着手上的绝活-梳头,成为了慈禧眼巴前最红的红人,并一直陪伴伺候慈禧左右,这一干就是五十多年,直到慈禧去世。

李莲英是个明白人,他能红,他能嘚瑟,他能呼风唤雨,全都是因为慈禧,没有了慈禧的李莲英便什么也不是,话说能到李莲英这个位置上的人,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他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在伺候完慈禧的后事并且给慈禧守孝百日后,他选择了远离政治漩涡,离开紫禁城,他隐退了,但仅仅是过了三年,李莲英也追随慈禧而去,虔诚的去另外一个世界去伺候他的主子了,坊间有人说,李莲英到最后死,并不是善终,而是被人谋杀的,由于他在宫内呼风唤雨结下不少的梁子,其中就有一个叫小德张的太监,他以前是李莲英的手下,常年伺候隆裕皇后,由于慈禧的去世,让他看到了升职的曙光,他野心非常大,立志成为大清朝最厉害的太监,所以对以前的老领导李莲英痛下杀手,他雇人在李莲英拜祭慈禧的路上设下埋伏,将其杀死后把李莲英砍头,最后将头颅辗转卖给了李莲英的后人,后来在某个疯狂时期,李莲英的墓被挖开,考古队员惊奇的发现在李莲英的棺材内,竟然真的只有一颗头,这似乎验证了一些谣传.......


老猪的碎碎念


慈禧为何会宠幸李莲英53年?原来是李莲英有一手别人都不会的绝活

在皇宫中,宫女太监可谓数不胜数。要想从一个卑微的小太监做到总管太监,没有点绝活是不行的。而清朝末年的大太监李莲英就有这样一手绝活,正是凭着它受到了慈禧的宠爱,一路扶摇直上,成为了太监中的上等人。

李莲英,原名叫李进喜,1848年出生在河北大城县的一个农村。原本父母辛勤劳作,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可是叔祖的忽然离世,让他们全家不得不迁往北京生活。一对农民夫妇,拖家带口的到北京讨生活,日子过的可想而知。不久,他的父亲便把7岁的李莲英送到郑亲王端华府上当太监。郑亲王端华看李莲英小小年纪便聪明伶俐,在第二年就把他送到了宫中伺候。

刚入宫的李莲英无依无靠,很是可怜。好在后来认识了一个同乡太监沈玉兰。沈玉兰看他听话懂事,便想帮帮这个小同乡。当时慈禧太后迷恋上了宫外的一种新发式,可是宫里却没人会梳这种头,气的她常常大发雷霆。沈玉兰将这个消息悄悄的透露给李莲英,并让他仔细研究这种发型的梳理方法。

李莲英也是有心之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就找机会出宫学习新发型的梳理方法。学会后他常常进行练习。一次,慈禧又提到了新发型的事,沈玉兰便顺势提出让李莲英过来试一试。慈禧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就让李莲英过来了。没想到他娴熟的梳理手法让慈禧大为满意。从此之后,李莲英就成了慈禧的专属梳头太监。

那李莲英就是凭借着梳头坐上了首领太监的位置么?当然不是。要知道,当时除了李莲英之外,还有安德海,小德张等其他大太监。只会梳头这一项技能,注定是走不远的。李莲英能上位靠的是他八面玲珑的功夫。在他之前的大太监安德海,曾经红的发紫,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在宫外为非作歹。后来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给砍了头。

他谨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时刻摆正奴才和主子之间的关系。他不仅擅长揣摩主子的心思,还千方百计讨宫中权贵的芳心。除了慈禧之外,他和光绪皇帝以及其他权臣的关系也很不错,所以在宫中混的如鱼得水。而慈禧虽掌握着清宫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仍是一个守寡多年的女人。她身边其他人对她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唯有李莲英可以说说心里话。所以从精神上,李莲英便成了她的朋友或伴侣。而这也正是李莲英受宠多年的秘密所在。


送历史个救生圈


李莲英能够在慈禧死后还能够全身而退以及保住自己的性命这和他个人的个性有很大关系。李莲英本是一个皮匠,靠着自己的辛辛苦苦还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计,但是他有那个时代男人共同的一个恶习,那就是嗜赌成性,常常把自己所赚的积蓄在赌场输得一干二净,当时在李莲英的老家河间府许多人为了生计选择到宫里当太监,李莲英为了生计也决定到宫里当太监,但是他身上没钱不能请人为他净身,他就自己把自己阉割了,为此差一点丢了性命。

李莲英是继安得海之后让慈禧最为宠信的宦官,从两个事例中就可以看出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可谓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第一:北洋海军成军之后慈禧派遣醇亲王奕譞前往威海卫检阅北洋海军,而李莲英确被任命为醇亲王的随从一同前往威海卫参加北洋海军阅兵,这件事被一个御史知道后上书参了李莲英一本,说太监上舰对水师不利,慈禧知道之后对这个御史一顿训斥并把他降级处置。第二:有一次恭亲王奕进宫被李莲英碰见,当时恭亲王手上的祖母绿扳指让李莲英眼前一亮,对这枚扳指赞不绝口,恭亲王知道他的心思但就是没有满足他,后来慈禧召恭亲王进宫议事顺口说恭亲王的扳指很是不错,就让恭亲王送给自己,慈禧要他不能不给,但是后来恭亲王看到这枚扳指戴在了李莲英手上。

李莲英在宫中虽然比较跋扈但是他也是比较聪明的,他明白自己虽然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但归根结底自己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太监,虽然有慈禧的格外垂青但他并不随便得罪人,相反,只要是朝中大臣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在慈禧面前美言斡旋李莲英都会在不得罪慈禧的前提下尽量帮忙,这样他不但方便了别人同时也方便了自己,在朝中当时的光绪皇帝,李鸿章,张之洞甚至是后宫中的嫔妃比如隆裕皇后都受到过李莲英的帮助,只要他们出了差错惹怒慈禧,他都会尽量的为他们开脱,这也是为什么慈禧去世之后李莲英能够平安出宫安享晚年的最重要原因。

李莲英出宫之后在北京的皇城根买了一所宅院,并过继了两个侄子作为嗣子,在当时东华门著名的东兴饭馆他还持有三分之二的股份,晚年生活也算得上是衣食无忧,安享富贵。民国十五年李莲英因患急性肺炎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3岁,死后被安葬在德胜门外他生前购买的茔地里,生老病死也算是有一个善终。


微风书房


李莲英九岁进宫做太监,在清宫里面生活了五十多年,到了61岁的时候,处理完了慈禧下葬的诸多事情后,离开了清宫。李莲英一生伴随慈禧,跟着参与众多的政治事件。然而因为慈禧的原因,在加上自己本身原因众多,被后世之人认为是慈溪爪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嫉恨的人,为何可以在靠山死后而全身而退?

慈禧死后李莲英能够全身而退保住小命,和他为人处事的谨小慎微很有关系,而他这种性格的形成和自己的前任安德海的死很有关系。

安德海慈禧的心腹但做人太嚣张最后死于非命。安德海仗着自己帮助慈禧获宠于咸丰帝以及辛酉政变中的功劳,嚣张跋扈得罪了不知道多少王公贵胄、地方督抚,甚至于连同治皇帝他都不放在眼里,最后被众人借山东巡抚丁宝桢除掉。

可以说安德海的死让李莲英明白不论自己多么受慈禧宠信,但奴才始终是奴才,一旦得罪了太多的权势人物慈禧也不会保他,也保不住他。所以在受慈禧宠信李莲英也小心做人,不得罪各方人物。

比如北洋海军成军阅兵要有权贵前往检阅,派去的是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慈禧让李莲英随行监视醇亲王,但李莲英每天都把醇亲王伺候的很好,一直把自己放在奴才的地位上,没因为为慈禧办差就跋扈。

比如面对慈禧和光绪的纷争,李莲英两面讨好,虽然是慈禧的亲信但也不得罪光绪。甚至于光绪曾经夸李莲英“忠心事主”,曾说:“若无李莲英,我活不到今天。”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慈禧去世。李莲英办理完慈禧的丧事,于宣统元年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2年的皇宫。


丫丫说史


李莲英一辈子做到一句话:

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对上位者要尊敬,对手下要宽容,初心不变,始终如一。这还是我们印象中的太监么?类似王振、魏忠贤之流,贪污腐败、玩权弄政、结党营私,总之借着皇帝亲信的名头无恶不作,太监不就这副德行?

而李莲英不同于传统太监,他一辈子慎始敬终,本本分分,懂得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愣把把太监这个职业玩成哲学,这也是他能善终的关键原因。


关于李莲英最多的传说就是梳了一手好头,凭借高超的技巧梳头而不落头发,让慈禧深受喜爱,一直提拔至总管太监。当然有特长是一方面,如果单纯的梳头让他地位水涨船高,甚至宠不爱减,安享晚年那是无稽之谈。

凡事能升到总管太监一职,必定有过人的本事,最基本的聪明伶俐,会办事,会拍马屁等,这是一个太监最基本的素养,李莲英在这方面玩转的自然游刃有余,什么“飞鸟鱼回”、“老佛爷”等都是李莲英折腾出的名堂,他的马屁不仅能拍到点子上,还懂得学习和创新,更是能准确的揣摩到上位者心思。

在李莲英之前,慈禧最宠爱的太监是安德海,安德海凭借辛酉政变(顾命大臣和后宫矛盾)为两宫太后赢得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实质上是给慈禧夺权,从此安德海深受慈禧重用和宠爱。然后安德海就走起魏忠贤这类传统太监的老路子,能干的不能干的都干了。


重要的是他涉及到清朝党争,最后被丁宝桢、恭亲王奕忻、慈安太后合伙算计直接砍头。安德海的崛起和身死成了反面教材一般影响着李莲英,他一直默默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等到李莲英得宠,他一直提醒自己摆正位置,不要仗着权势忘乎所以。

李莲英在这方面做的毫无诟病,即使得宠从来没有仗势欺人,反而下面的犯了错误经常主动出面求情。光绪十二年四北洋海军已训练成军,李莲英陪同醇亲王一起检阅新军,此时的李莲英已经大红大紫,权势滔天。而他一路上不主动发表意见,不随意接见大臣,更是对醇亲王毕恭毕敬,只要看到醇亲王的烟袋一掏,随时装烟点火。


清末慈禧和光绪关系不好,李莲英夹在中间是两面逢源,双方讨好。在戊戌变法中他始终没有主动表明政治立场,更没有参与其中。在八国联军入侵,他随慈禧、光绪逃亡,除了把慈禧照顾好,对光绪也是无微不至,睡觉时甚至把自己的被褥全部给了光绪,光绪晚年也感叹,没有李莲英就活到今天!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慈禧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一手料理了慈禧后事,对慈禧也算尽忠一生。慈禧一死李莲英失去靠山,但是他没有参与政治斗争,也没有得罪现任掌权者(小德张和隆裕太后)最后选择把财产上交,隆裕太后深知李莲英不具威胁。最终让其光荣退休。


我不是易中天


李莲英在慈禧身边伺候近五十三年,深得慈禧宠幸,慈禧甚至为李莲英破了“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祖制,将李莲英破格提拔为正二品总管太监。李莲英一生都在为慈禧办事,慈禧死后,李莲英的唯一靠山也倒了,理应被视为慈禧爪牙的李莲英不仅没有被人迫害,在为慈禧守孝白天后平安离开了皇宫,三年后才去世。

李莲英能够保住小命和他的为人有直接关系。

在这里需要提到李莲英得宠前的另一个太监安德海,他是慈禧的前任心腹。安德海因为在辛酉政变和甲申易枢为慈禧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慈禧身旁的大红人。但是安德海恃宠而骄,不将同治帝、恭亲王奕訢等人放在眼里,嚣张跋扈的安德海得罪了很多王宫大臣,最后不得善终。

正是因为有了安德海这个前车之鉴,李莲英在成为慈禧的新心腹后始终小心谨慎,他尽心服侍慈禧,也不得罪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李莲英始终将自己放在奴才的位置,不敢逾矩。因为他知道,朝堂上有很多人盯着自己,稍有不慎,自己便是第二个安德海。

在慈禧西逃的时候,李莲英在伺候慈禧入睡后,居然发现光绪帝的房间没有被褥,光绪帝因此无法入眠。李莲英连忙向光绪帝请罪,并且将自己房间的被子给光绪帝用。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李莲英在光绪帝不受慈禧待见之时依然能够将光绪帝当成主子,让光绪帝颇为动容,以至于光绪帝在驾崩前还叮嘱隆裕皇后,善待李莲英。

慈禧曾经派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前去检阅北洋水师,醇亲王担心慈禧猜忌自己便要求李莲英与自己同去,李莲英因此以钦差大臣的身份陪同醇亲王前去,清朝祖训太监不得干政,李莲英在这次行程中显得更加谨慎小心,唯恐被扣上干政的帽子。李莲英每天穿着朴实,跟在醇亲王的后面,将醇亲王伺候得舒舒服服,谢绝一切官员见面。就连醇亲王在回京后,也对李莲英赞不绝口。

李莲英墓志铭:“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容,谨慎小心办事,这就是李莲英在后宫的生存之道。他不参与朝政,没有政治野心,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专心做好奴才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李莲英能在慈禧死后,依然能够保住小命的原因。


大脚姑娘碎碎念


1908年11月,光绪与慈禧只相差一天先后去世,继而溥仪继位,光绪皇后隆裕尊为皇太后。

慈禧生前最得力心腹太监李莲英,在为其守灵百日时向隆裕太后自请退休。隆裕不但准其所请,而且还特许他继续享受原有的俸禄待遇。

李莲英能得隆裕如此优待,亦为自己太监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

李莲英出身贫寒,很小就净身进宫当了太监。后来他得缘来到慈禧身边听差,凭自己的聪明灵巧,在慈禧心腹太监安德海失势被杀后,一跃成为慈禧宫中首领太监。

李莲英身历同治、光绪两朝,一直游走于慈禧与皇帝后妃之间,妥善平衡各方关系。

不过李莲英最擅长的还是揣摩慈禧心思,其做事总能使慈禧熨帖舒服。

时间久了主仆二人的感情早已异于他人,李莲英更像慈禧孤寂余生须臾不离的伴。

李莲英亦因此在宫中平步青云,不但达到了太监最高四品级别,甚至慈禧还赏其二品顶戴花翎。这皆是清廷太监未有过的殊荣,由此可见李莲英在慈禧跟前岂是一个红字可简单比拟。

李莲英一直陪伴慈禧身侧,见证了清廷众多的政治事件。

他亦曾深陷慈禧与光绪帝后斗争漩涡,甚至曾有传言称戊戌变法失败,皆因李莲英告密所致,由此他深得光绪一方忌恨。那慈禧死后李莲英为何能保住小命呢?且听有书君为你梳理分解。

一,李莲英悟透生存之道,事上以敬留后路。

李莲英在紫禁城摸爬滚打几十年,多半时间都在喜怒无常的慈禧身边度过。他不但未如前任安德海那般获罪斩首,反如宫中常青树圣宠不衰。


这皆应得益于李莲英会做人,其人生导师正是前任安德海。

李莲英亲眼看着安德海盛极一时,却被慈禧借刀杀人而亡。他瞬间警醒无论何时都要安于奴才本分,稍有不慎主子随时会要奴才的命。他摆正主仆关系,每天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侍候慈禧,只为两个字保命。

慈禧与光绪矛盾重重,李莲英夹在两位主子之间,并非完全站队慈禧这边。李莲英处世圆滑,他在哄转慈禧同时,亦暗中在光绪那里表现出忠心事主的一面,他时刻为自己留着后路,其两边讨好的本领无人堪比。

不过李莲英确实是用心在侍主。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携光绪西逃避难。慈禧与洋人达成和解后,返京途中夜宿保定。

当时已是隆冬季节,慈禧寝室保暖设施齐全温暖如春,就连李莲英居室都是被褥齐全,可怜的光绪帝那里却惨到炕冷屋寒,甚至炕上只有一条褥子,连取暖的被子都没有。

等得李莲英服侍慈禧妥当后,前来查看光绪时,只见光绪坐在炕上斜倚着墙,正冻的瑟瑟发抖无法入眠。

李莲英一见此景不由得心头一酸,他赶紧对光绪说:“如果主子不嫌弃,就委屈主子用我的被子。”。他抱来自己的被子后,服侍光绪睡下,又号啕大哭着安慰光绪“谁让我们遇上这样大事呢。”。

这一夜李莲英都未曾离开,一直站在外屋候着,既使光绪咳一声,他皆上前嘘寒问暖。当时光绪因戊戌变法失败早已失势,可是李莲英并未落井下石。光绪心中装满苦,李莲英送上的一丝甜就可充满光绪之心。因而光绪日后常言,如果没有李安达自己活不到现在。甚至光绪在临终前曾留下两条遗言,其一就是要善待李莲英。

这一切皆是李莲英多年用心敬主侍主换回的,这应是隆裕优待李莲英的原因之一。

二,李莲英从不恃宠而骄,事下以宽赢众人尊重。

李莲英在宫中为人低调,并未以慈禧红人自居。他在一般嫔妃面前从不乱摆大太监总管架子,对她们是能宽则宽,能帮就帮。甚至有时嫔妃们出现纰漏,李莲英也多在慈禧面前为她们美言助其过关。

慈禧西逃前处置光绪挚爱珍妃,命太监将珍妃投入水井。听闻珍妃最后挣扎时,喊得是“李安达,救命啊!”由此可见,珍妃不被慈禧所喜,平时李莲英没少帮她脱罪,不然珍妃于危急时刻不会第一时间想到让李莲英救命。

安达是蒙古语兄弟之意,不只光绪将李莲英视为安达,就连珍妃都称其安达,这应李莲英日常行为换回的尊重。

有书君觉得,慈禧生前隆裕的宫廷生活也很悲凉,经常惹怒慈禧,以李莲英个性也应没少回护隆裕。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这也许亦是隆裕优待李莲英的少许因素。


三,李莲英谨小慎微谨记宫训,少涉政不落口实。

清朝开国吸取前朝教训,禁止宦官涉政。安德海违背禁令涉政太深,引来杀身之祸。李莲英引以为戒时刻躲着政事走。

北洋水师建成之日,慈禧派醇亲王奕譞前去视察。奕譞是光绪生父,他为消除慈禧猜忌,就请求慈禧派李莲英同往。可是李莲英作为慈禧公开派发钦差,并未耀武扬威反而夹着尾巴躲在奕譞身后。

李莲英出宫时摘下二品顶戴花翎,只戴着四品太监帽子。他手中拿着奕譞大烟袋,时刻准备着侍候奕譞吸烟。甚至李莲英晚间还要亲自侍候奕譞洗脚,然后住在奕譞外间随时听从召唤。

李莲英一路上对北洋水师事宜不发一言,他根本不像钦差更像奕譞仆人。因而李莲英回宫述职时,曾有官员告他违祖制出宫涉政,奕譞立马出头为其辩解。不过李莲英行为确实找不出纰漏,谏官所陈罪状确无涉政实据。慈禧由此更加信任李莲英,反将谏官贬职了事。

李莲英谨小慎微,很少涉足政事卷入党派之争。隆裕既使想治李莲英之罪,也应该很难找到治罪口实吧。

四,李莲英审时度势拎得清,激流勇退保命护财。

慈禧病重之时,李莲英就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处境艰险。首先他怕慈禧政敌报复。其次他虽不涉政却也贪财,多年来敲诈勒索官员敛财无数。

他想保住财产,同时又怕隆裕心腹太监小德张等人因财害他。李莲英思谋良久,选择放弃眼前繁华激流勇退保命护财。

慈禧临终前一段时间,李莲英就以不忍看见慈禧病重憔悴的样子为借口,对慈禧避而不见。有书君觉得,与其说李莲英伤心过度,不如说他在提前抽身,给隆裕等人留下逐渐疏远慈禧的印象。

李莲英不急不躁一步步按着自己计划走。慈禧死后,他不但在慈禧灵前嚎啕哭述中,向隆裕释放了祈求保命的信息。他甚至将慈禧多年来赏赐的珠宝,整理了七大包全部奉在隆裕面前。他卑微言明这皆是慈禧赏赐之物,本是皇家宝贝只有隆裕值得拥有。他只是暂时保管,现在要物归原主。我们试想哪个主子看到如此低调顺从的奴才,能起杀心呢?

李莲英拎得清能果断放弃虚荣,甚至舍财亦要设法激流勇退是其人生大智慧。他不但保住小命还护住了隐匿的巨大财富。

李莲英隐退三年后病逝于北京,享年64岁。其墓志铭“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亦揭示他能全身而退的秘密吧。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道光二十八年)-1911年3月4日(宣统三年),总管太监。七岁的时候就净了身,在八岁时就通过别人的引荐到了宫里。从一个一所有的小太监,一步步成长为万人敬仰的宦官之首。但是在其一步步升任的路上,一定会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坎坷,在化解困难的同时又会得罪很多的人,毕竟那是清宫!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在慈禧死后,李莲英为何能够保的住他这条小命三年之久。

家庭贫瘠,被迫入宫谋生

李莲英年幼时家里的条件就很一般,早年他的父亲就投靠一个远房的叔叔,并娶妻生子。生活还算过得可以。但直到他的远房叔叔死后,他们就举家搬到了北京,来到北京后其父母依靠制皮工作养家糊口。

渐渐的李莲英也长大了,七岁的他已经给家里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便净了身,准备进宫里谋出路。也巧了,当时比较有实力的太监沈兰玉就是他的老乡。这“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

虽说不至于两眼泪汪汪,但是毕竟是老乡,而且当时的李莲英看起来也是很聪明乖巧。所以沈玉兰便将其引荐到了宫里。

初入宫里的李莲英很是识时务,虽说年龄小,但是为人谨慎,做人谦虚。一直到16岁的时候才调到慈禧身边,伺候慈禧。说起调到慈禧身边的原因,让人觉得,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因为当时宫外很流行一种发型,而这种发型宫内的太监和宫女都梳不出来,李莲英很用心,就找了机会出去学习,回来后还努力研究实践。直到有一次,慈禧想要梳一下这种头型,别人没人会呀!沈玉兰便和慈禧说这个李莲英会,所以慈禧就召他过去给自己梳头发。

就这么一下子,慈禧便喜欢上了这个小太监。更是将其留在了自己身边伺候自己。李莲英的仕途从此走上了阳光大道!

出人头地、谨慎行事的李莲英

渐渐地李莲英的地位不断地提高,在他之上还有一个大太监,就是比较有名的安德海。这个安德海也不用和大家具体介绍了,简单的概括就是,太嘚瑟,为人不低调,做事太高调,所以死的很惨。安德海死后,李莲英就接任了他的位子,宦官的首领。慈禧更是偏爱的不得了,封他为二品宦官。要知道雍正皇帝当年可是下诏明文规定太监品级不得超过四品,而他竟然被慈禧封了二品。可想而知,慈禧对他的偏爱程度了。

当了二品的他并没有像安德海那样,而是汲取了他的教训。做人低调,做事谦虚谨慎。在李莲英死后的墓碑上铭刻这么一句段话:“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大概意思就是对上要尊敬,对下要宽容,我这一辈子,丝毫不敢懈怠。从这里也看出李莲英做人的人生态度。

小结

讲到这里大家知道为什么在慈禧死后李莲英还能活几年的原因了吧!所以这也给了我们人生启示,就是做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对人要尊敬,对事要用心。


明月谈历史


1966年,北京市六一学校的赵广智以及其它几名教师由于政治错误,就被拉去劳改,说是劳改,实际上却有一个异常让人感到惊恐的任务,那就是挖掘传说中清末大太监李莲英的坟墓。几名教师挖开李莲英的坟墓,在那间漆黑的墓室里,他们推开了散发着腐朽的恶臭味的棺盖,眼前一幕却令他们大吃一惊,里面竟然只有一个头颅,却不见了身子。


生前被杀?还是死后被杀?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去世,而李莲英在宣统元年离开了皇宫,他离开皇宫以后去了哪里呢?据记载李莲英当时一共有三处房产,分别位于军机处,碓房居和彩和坊,李莲英离开皇宫就住进了彩和坊(另有一说是黄华门,李莲英房产挺多的),并在那里一直住到宣统三年去世。

不过,李莲英究竟是什么死的呢?据史料记载李莲英是死于急性痢疾,但既然是病死的,那么为什么棺材里的李莲英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呢?可见,不管李莲英是在生前被杀,还是死后被人掘坟,他都必然是因为被仇家给盯上。

不过从李莲英保存完好的坟墓来看,李莲英死后被杀的可能性很小,他极有可能是生前被杀,尽管李莲英悄悄离开皇宫后生活的很低调,几乎足不出户的躲在自己的住宅里,但他到底还是住在北京城里,而这里又住着许多权贵人物,而李莲英在生前就招来很多大臣权贵的不满。

所以,尽管李莲英足不出门的把自己藏起来,但保不准这些大臣也在寻找他,但究竟是谁杀死他已经是一个历史谜团,李莲英生前尽管小心翼翼,但作为慈禧的近臣,人们难免把对慈禧的怨恨发泄到他的身上。


凭借着小心、灵活的处事风格,李莲英避免了像安德海一样的下场

李莲英和安德海是同时进宫的,但是安德海却比李莲英先受到慈禧的宠爱,正犹如陈奕迅唱“被偏爱得都有恃无恐”,安德海得到慈禧的宠爱后就持宠而娇,最后却让自己因为“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被砍了头。

这件事给李莲英提了一个醒,让他摆正了自己的身份,不管如何,他始终都是一个奴才,这就是他的命。开悟的李莲英处事就变得更加谨慎和小心了,而且也懂得了如何去揣摩人心和讨好,正是由于这种既极力讨好,又坚守红线的做法,让李莲英很快就赢得了慈禧的欢心。

所以,他的墓志铭上这样评价自己“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所以当李莲英31岁的时候,他就爬上了敬事房大总管的位置,不过尽管已经走上领导岗位,又深受慈禧的喜爱。但李莲英始终牢记着安德海的下场,所以他始终践行着小心行事的原则。

光绪十二年,负责训练北洋海军的李鸿章上疏说海军已经训练完毕,请求派人检阅,慈禧便派了醇亲王去检阅海军,这个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的父亲,身份比较高贵,像这种出行一般都需要派御医和太监一起跟随伺候。醇亲王为了谨慎起见,就主动要求李莲英一起通往,而李莲英也不敢摆架子。

他穿的很简朴,站在一旁替醇亲王拿着烟袋,随时递烟和装烟,回到住处后谁也不见,应该说,正是凭借着这种谨慎小心的为人处世,所以才让李莲英在生前避免了无妄之灾,但李莲英毕竟因为受到慈禧的宠爱,又是一个宦官,大臣们难免对他有一种天然的仇视,或许这就是他身首异处的原因。


既是慈禧的奴才,又像是她的朋友

李莲英在慈禧面前的身份实际上是很复杂和微妙的,从表面上来看,李莲英是慈禧的奴才,但是由于慈禧是一个寡妇,又是一个掌握着帝国大权的人,她难免不得不克制自己寂寞的内心,毕竟对慈禧来说也有情感需求。

而李莲英的忠诚和机敏无疑让慈禧找到了一个情感宣泄口,据《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说,慈禧和李莲英每天早中晚三顿饭都要互相派遣太监相互问候,慈禧有时甚至还会屈尊前来亲自寻找李莲英,两人就在颐和园里散布遛弯,乃至于慈禧有时甚至会把李莲英召进自己的寝宫里,同他交谈到很晚。

所以,我们几乎说慈禧和李莲英之间的那种主仆感情实际上是非常微妙的,慈禧是一个寡妇,而李莲英是一个太监,这就注定他们不会产生正常的男女之情,但慈禧自身有这个情感需求,作为一个女人,她难以像皇帝一样纳个后宫三千男宠,即便她是帝国最高权力掌控者,但她无疑也得注重自己的名声。

而李莲英的存在既像是她的朋友(尽管我们很难说朋友这个词可以适用于宫廷之中),但我们或许可以想象在慈禧和李莲英之间存在着一种“柏拉图之恋”式的情感互动,但这种情感肯定是很隐晦和微妙,也是极其脆弱的,甚至可以说不过是为了各取所需,但毕竟李莲英还是为慈禧提供了这样一种契机,这也就不难怪李莲英在慈禧生前没有遭遇无妄之灾的缘故吧。


围炉谈史


虽然慈禧死后李莲英又多活了三年,可是据坊间传闻李莲英并不是病死的,而是暴尸在荒野之中,当他的亲戚发现他的时候,也仅仅找到了李莲英的一颗头颅,身子早已不见了踪影。


许多年以后,当人们挖开李莲英墓葬的时候,棺椁里面也只保存着李莲英的头颅和一条大辫子,外加一些殉葬品。由此得出结论,李莲英身首异处绝非正常死亡,很可能是死于非命,也就是说他是被人谋杀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李莲英这个晚清第一权监,在慈禧这棵大树倒下之后,李莲英的辉煌日子也从就此终结。尽管他苟且偷生多活了几年,可是最终还是没有保住自己的小命。

有权利的地方自然就有纷争,在皇宫里面,作为服侍皇帝,后妃们的太监们这个特殊群体,难免为了利益产生争斗。因此,身为总管后宫的清宫大总管李莲英的位置自然要被人嫉妒,太监也是人,也喜欢钱财名利,所以这些太监们也都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混成李莲英那样,能够在宫内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其实话说回来,李莲英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慈禧太后在背后撑腰,不然的话,李莲英也不会那么早嚣张,因此,我们说慈禧一死,李莲英的天立马就塌了。为慈禧太后老佛爷守孝百日后,李莲英就结束了他的太监生涯,偷偷的请辞隆裕太后离开了紫禁城,找了一处僻静小院,闭门不出,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可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李莲英是觉得自己无官一身轻,从此谁也不得罪就可以苟且偷生过完下辈子啦!然而,他在宫中积怨众多,正如他本人所说的“财大祸也大”,李莲英做太监大总管期间,敛财无度,家财过亿,而且这些钱财都是来路不正,有慈禧太后作后台,李莲英更是为所欲为,嚣张跋扈,因此也结下了很多仇家。所以说李莲英在慈禧太后死后不到三年就被人暗杀了。

有人说李莲英的死于太监小德张有关系,小德张,原名张春喜,河北间府静海人。从小家境贫寒,后来小德张为了能出人头地,发大财,就依然决然的自己净了身,两年后托人打点进宫当了一名太监。进宫之后的张春喜由于自己的姓名中带个“喜”字,与隆裕皇后的小名“喜”字相吻合,为了避讳,于是张春喜便改名张兰德。




张兰德由于会在宫中戏班子中学得了唱戏的本领,再加上其长相清秀,而且聪明伶俐,在慈禧太后五十大寿的演出中,张兰德表现的大出风头,因此博得了慈禧太后的赏识,因为慈禧爱看戏,所以这个张兰德就被掉到慈禧太后的身边,在储秀宫做了慈禧的贴身太监。后来由于张兰德精明能干,善于察言观色,慈禧太后无论干什么,张兰德都是事先准备好用具,几乎是随用随到,太后伸手即来。因此,慈禧对这个小太监张兰德特别喜欢。

慈禧有一个习惯,她喜欢叫自己的宠信的太监小名,你比如说他管李莲英叫“小李子”,管安德海叫“小安子”等等,觉得特殊顺口。于是呢,张兰德也就自然的被慈禧太后唤作了“小德张”啦。慈禧太后的金口玉言一出,“小德张”这个名字在紫禁城内被慢慢传开,“小德张”张兰德也从此开始飞黄腾达了。

可是小德张在怎么得宠,上面还有个大总管李莲英挡着,不把李莲英搬倒,自己是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所以从那会开始小德张就对李莲英耿耿于怀,想除掉李莲英谈何容易,起码老佛爷慈禧太后这一关就过不去,所以小德张一直是忍着,直到慈禧太后去世,小德张的机会终于来了,慈禧一死,李莲英告老还乡,隆裕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李莲英的位置自然就由小德张顺利接管了。从此小德张开始巴结隆裕太后,不久就成了隆裕太后身边的大红人。

小德张虽然做到了太监大总管的位置,可是这个人野心特别大,他想要控制隆裕太后,而且明目张胆的在宫中拉帮结伙,广招门徒,扩大自己的实力。据说后来为了斩草除根他居然对已经离开皇宫的李莲英下了狠手。

因为俩人之前就有恩怨,所以这小子得势了怎么可能放过昔日骑在自己脖子上拉屎的李莲英呢?

后来小德张就联系江朝宗,再后来李莲英就突然的消失了,人间蒸发一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突然有一天,悲剧上演了,李莲英的亲人在后海河沿发现了李莲英的人头,身子缺不知去向。所以事后人们断定李莲英身首异处,很明显就是被人暗算的,也就是说他是被仇家所杀。

说到底,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还是没有保住自己的性命,江湖恩怨是这样,宫中恩怨也亦如此,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情仇,远离仇恨,多做善事,且行且珍惜,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