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李白的《将进酒》吗,能谈谈读后感吗?

文化领域创作者飞花娟


《将进酒》读过的人那么多,读懂的有几个?



首先在题材上和我们常见的不同,《将进酒》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多用于传唱,这里的传唱不是“流传”的意思,而是“唱”。古人的很多诗其实是用来唱的,这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诗歌”的由来,就好比现在的歌曲,里面的歌词可以用来读,也可以用来唱。

在内容上,这首诗“以酒为引,借酒抒情”,里面出现了三个人名,分别是和李白同饮酒的陈夫子和丹秋生,还有李白崇拜的“陈王”(陈思王曹植),诗里面是贬低前二者,崇拜后者,李白性格本来高傲,不然也不会不畏权贵,加上生性洒脱,是以这首诗读起来豪迈洒脱,畅快淋漓。


普通人从字面上只是觉得这首诗是以酒为主,写的是诗人和几个朋友喝酒的故事,其实这首诗里面“酒”是最次要的,这首诗真正要表达的是李白的“孤愁之情”。其中的愁绪充斥着失望、自信、悲愤和抗争,这首诗写作时间约为公元744年左右(具体时间不可考),这时的李白被排挤出京,一路上游山玩水,在梁地和宋地遇到好友陈勋和元丹丘,接着三人共游,饮酒之后写下这篇千古名篇。所以诗中充满一种被贬的失望和郁郁不得志的愁苦之情。其实诗中第一句就点明了这种情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只不过因为这首诗太过豪迈,让人很容易忽略这种情感。


除了愁苦之情,另外一个情感就是孤独和寂寞,李白在游山玩水之中遇到了两个好友,但是喝酒之时,这两人却让李白大失所望,我们都知道李白性格豪迈,而陈勋和元丹丘二人却谨小慎微,毫不大气,说白了就是有点小家子气。好友虽多,却无知音,所以诗文中将这二人与陈王对比,讽刺二人。我们看一下最后几句: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所以说,这首《将进酒》说穿了根本就不是在写“酒”,而是在写“孤独与愁苦”。


万物皆明


我个人非常喜欢李白的《将进酒》,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感受:

1. 《将进酒》是什么?

这是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古风诗。



全文如下: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 诗歌创作的背景:公元744年,李白被唐太宗赐金放还,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诗人内心极度愁苦郁闷,在一次宴会上他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3. 《将进酒》的诗歌主题: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这首诗的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4. 《将进酒》的艺术特色: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强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的修辞,且往往以巨大的数量词进行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体的特色。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总体来说,这是李白一生中遇到挫折最大的一次,因为这一次挫折成就了这一首千古名诗。这首诗也成为了诗仙李白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坛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青山居士说


我喜欢李白的《将进酒》!我喜欢他豪情万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喜欢他潇洒酣畅,放任不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我喜欢他坦荡豁达。“主人何须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我喜欢他乐观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诗中有酒,诗中有月,在把酒当歌中,虽感叹“人生几何?”却有弄潮之志。虽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但并不沉沦,而另辟蹊径,脱胎换骨,去创造另一种全新的人生!低吟一声将进酒,杯莫停,与尔同销万古愁,感悟诗人那仙风道骨,侠肝义胆,我的身心也就随风而去……


陈诗均


出来混,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李白云游四方,广交朋友,豪放不羁,是经济实力雄厚吗?

非也!

那是不是现代人的所谓“穷游”?一言不合,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辣么大,鹅想去看看!”

那是锦缎下藏着掖着什么什么东西!

李白哥哥实力杠杠的!

满腹经纶,生花妙笔,五湖四海的粉丝!

当然,还要有全社会崇拜知识,视金钱为粪土的风尚!

所以,李白哥哥到那里都辣么潇洒,那里都蓬荜生辉!

满腹经纶加上生花妙笔,变成真金白银,变成经济广告效果,化作诗人的洒脱!

当社会普遍存在这种洒脱,“一场说走就走的穷游”销声匿迹时,真正的繁华盛世就让我们眼前一亮了!


天涯坐看


《将进酒》是唐代李白的乐府诗。本为汉古吹饶歌十八曲之一,多写饮酒放歌的事情。“将”是请的意思。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年(752),题材和乐府古辞相近。



天宝元年(公元72年),李白的诗名已经传遍天下。唐玄宗召他去长安,李白以为可以施展他的“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报负了,便怀着极大的热情到了长安。但在那里也只是充当御用文人而已,他的政治理想根本无法实现。由于李白的清高傲岸不为统治阶级所容,受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压,被迫离开长安。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满腔愤慨,有时就借纵酒狂饮来尽情抒发,《将进酒》就是抒发这种情感的代表作品。


全诗围着饮酒而直抒情感。

一、先写饮酒的原因。开篇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从天际奔腾而来,一泻千里,东流入海。这幅动人的画面壮阔辽远,诗人用黄河之水奔流到海比喻岁月流逝,人的青春也一去不复返。为了使读者更明了这比喻的含义,诗人用“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点明。这两句含义很深,夸张得说明了年华易逝的可悲。这一“悲”字和结尾的“愁”字首尾照应。

诗人认为既然人生如此短处,就应该及时行乐,莫辜负大好光阴。当然这种思想情绪是消极的,但这决不是李白的主导思想,这与时代及其环境有关。李白才华出众,却受压抑排挤;他有政治抱负,却壮志难酬;他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内心的愤懑无法排遣,只有借酒浇愁,以暂时麻痹自己清醒的头脑。

二、写饮酒的欢乐。在诗人眼里,富贵算不了什么,圣贤也身后寂寞,只有饮酒的人能够留名千古,并以曹植为例作证,表现出诗人视富贵如浮云,视王侯如粪土的气概。


李白被迫离开长安还是初次受挫,他并没有因此颓丧,他对自己的才干颇为自信,因此写出“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具有积极意义的句子。全诗的基调还是比较旷达乐观的。

正因为是借酒浇愁,所以“但愿长醉不复醒”,但这毕竟是不可能的。诗人也明白这一点。“且为乐”,说明只能从酒杯中获得短暂的快乐,一旦酒醒,便又必须面对黑暗的现实,重现痛苦的境地。

三、写饮酒的目的。诗人面对黑暗冷酷的现实,感到愤慨,但希望尚未最后破灭,痛饮一场尚能消除心中愁闷,还是暂且及时行乐、借酒浇愁吧。

全诗主要歌咏饮酒的快乐,但在末尾却结出一个“愁”字,说明饮酒的目的是为了消愁,以此点明主题。此诗是作者矛盾心情的反应,烦闷、悲愤、绝望、挣扎、希望等感情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激流,显示了诗人的愤怒和反抗的激情。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把事物表现的更形象更鲜明,如黄河之水本不来自天上,诗人却用“天上来”来表明黄河源头之远,气势之壮,汹涌澎湃,一泻千里。诗中还有“朝如青丝暮如雪”,表明黑发变白的惊人速度。这这是作者在现实基础上的夸张,这些夸张不仅使读者感到真切,并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这首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明快流畅,向来为人们所传诵。


文子心语


很喜欢李白《将进酒》这首诗,这首诗也是李白的巅峰之作。

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作客三人登高宴饮。当时,距他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经八年了。此时此刻的心情还是暗淡的,对仕途是很迷茫的,最好时光是会友饮酒。

在饮酒中,其中有绝望、有痛苦、有挣扎、有憧憬、有希望。感觉人生无常,视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还是及时而乐,借酒浇愁的痛快。

往往人经历苦难的时候,便能写出,感人的诗句,正像欧阳修所说‘’先穷而后工‘’。你看《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为千古名句。让多少文人墨客所铭记。尤其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怎样伟大的自信力。走在低谷时这种心情是最好不过的了。

结尾也特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用‘’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借酒浇愁 。消去那万古愁。就只有饮酒,没有愁。

读了《将进酒》觉得,有一种震撼力,那种感人肺腑,那种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的感觉。很受启发。





赫书芳


天宝十一年,李白和岺勋行千里之遥,到嵩山会见友人元丹丘,在颖阳山居,三人登高饮宴。酒逢知已千十以少,置酒会友人生之快事。53岁的李白酒入豪肠,既席诵唱《将近酒》。

望着滔滔黄河水,啸口一吐:这水天上来,东流永不归。人生朝复暮,转眼白发生。所以人生得意应当纵情欢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念散尽还复来"酒肉满桌,一醉方休,"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请听我歌一曲: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

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孩子再上漫


爱豆2老者也


就是一首酒鬼劝酒的诗,

头几句找个借口喝酒,“君不见……暮成雪”,再不喝酒就没得喝了!

然后有点喝高了,就吹牛皮,“人生得意………三百杯”,三百杯,喝死你个瓜娃子!

三百杯,谁受的了呢?于是有人耍赖,“岑夫子,丹丘生,”就这两个。“将进酒,杯莫停。”一点都不耿直!

继续喝,然后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开始唱歌了“与君歌一曲………”,酒壮怂人胆啊!

说胡话“古来……”,说喝酒喝死才能名扬千古,

然后没钱买酒,“五花马,千金裘”,给老子卖了,然后继续喝,继续吹牛说胡话......


Bean192883074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酒消愁,抒发自己的愤怒情绪,同时也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和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思想,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这首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在感情上大起大落,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怒—狂放 然而所有的情感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也因愁而狂放,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仕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始终有些夸张是凭素质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文艺艺术想象师的气势更加磅礴

句子长短相奸,句式多变,感情表达灵动多姿,总之,多种艺术手法的巧结合整首诗色彩缤纷,感情充沛,以气象见胜。


林梦夕拾


我很喜欢这首诗。读后感受如下:

1、古乐府《将进酒》的本意就是劝酒歌,文人所作多为饮酒作乐的内容。但是李白能够推陈出新,赋予旧题以新生命,重点写借酒销愁,抒发了久蓄胸中的牢骚不平情绪,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全诗悲叹中有旷达,失意中有自信,愤激中有排遣,体现出诗人强烈的狂傲豪放的个性。

2、本诗充满激情,犹如江河奔泻,跌宕起伏,不可遏止。悲叹岁月蹉跎、生命的短暂,在及时行乐的狂放中表达积极用世的渴望,情绪由悲转乐。大胆否定富贵生活,歌颂怀才不遇的曹植,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激愤不平之气拍面而来。全诗气势非凡,大起大落,酣畅淋漓,是李白七言歌行的代表作。

3、多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之一是以巨大的数目进行修饰,用来加强情感的气势和力度。表现之二是以反向对比来揭示诗意。显黄河的壮浪,人生的渺小,把本来短暂的生命说得更为短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