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将进酒》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三个兄弟一首诗


最高境界的劝酒歌——李白的《将进酒》: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飞驰,活好当下。自书此诗,与君共勉![强][呲牙]




用户207440582321


首先本人对李白老人家尤其敬重,一直自诩“白粉”(李白的粉丝),举凡白诗必读,且每读必激情亢奋,热血喷张。然而关于学术界将李白定论为浪漫主义诗人,我认为犹可商榷。您若细读白诗,并仔细品味可以发现,白诗不仅止于浪漫的层面,而实际上理想主义的色彩更为浓厚。故而,我以为李白老人家应为浪漫的理想主义诗人,以理想主义为主色调,在理想主义的基础上率性而为,浪漫而诗。

浪漫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洒脱,一种不羁。其实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仅毫厘之差,但理想主义层次更深,境界更高,而对于李白老人家,我们理应敬而仰之,给予更高的评价。

此言,我已压抑很久,今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吐为快,已准备好接受喷子们的群起炮轰。

谨此,谢谢!


老蒋错话7632


我含山唐惭愧,少年时代黄金岁月,竟不知啥叫唐诗宋词。直到青年时代,发现自己爱好诗词,李白的《将进酒》不知读了多少遍,最喜欢的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尤其是前半句。

我含山唐小时候愚笨,不是那种八面玲珑之人,所以大人都不怎么待见我。说我老实,长大不会有出息,只能一辈子做田庄。自读了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许我大器晚成呢。

一九七八年,我这“朽木”之材真的有用了。我通过考核,成了乡中学的英语老师,人们似乎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不敢相信,这么个老实之人真的当老师了,还教大家都听不懂的英语。

一九八七年,三十岁的我又通过考试,成了民师中师班的学生。两年时间成为正式的公办老师。人们似乎不敢相信,一个老实巴交的人竟能有此出息。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整个教师生涯,问心无愧。曾获得区级优秀教师,市级先进德育工作者称号。咱们做老师的,总不能误人子弟。哪怕学生不爱学习,但也要让他走正道,品行要端正。

如今,我这“朽木”老矣,还能吃饭,还有用。在家带俩孙,好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儿子儿媳都教育人的差使。一个在监狱管犯人,一个在学校教学生。我不能让孩子们顾了那头顾不了这头。

我想,我这“朽”材都有用,况栋梁乎。


含山唐


我最喜欢这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里应该是李仙这时是喝到最好处了,酒兴未尽酒已干,没酒了,也没酒钱了,怎么办呢?已是酒酣耳热,欲罢不能。肚子里的酒虫子上来。拿出意思是 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那是我骑的千里马宝马,这是我穿的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儿拿去给我换美酒,我和你们开怀畅饮,不醉不休,我身怀旷世之才算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满上,满上,倒满酒,喝!





A布袋


问题:李白的《将进酒》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前言

我最喜欢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古来圣贤皆寂寞”两句,后来发现将进酒不仅仅一个版本, 在其他版本里竟然有很大的不同。

一、《将进酒》人教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最早对“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印象深刻,好像实在陈佩斯和陈强父子的电影里,记得老爷子恨铁不成钢,陈佩斯饰演的儿子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在天宝十一载(752),这个时候李白已经被赐金放还多年。虽然没有受到唐玄宗的重用,但是依然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

二、惜罇空(敦煌残卷—唐人抄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罇空对月。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个版本里,“天生我材必有用”变成了”天生吾徒有俊才“,”古来圣贤皆寂寞“变成了”古来圣贤皆死尽“

结束语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但是唐玄宗从没有把他当作一个治世的人才,一年多后,李白在失望中离开了长安。写这首将进酒的时候,已经是八年以后的752年 。

李白在这首诗中不仅体现出了他的豪迈洒脱,还有隐藏在心底的不甘。因此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或”天生吾徒有俊才“的自信。

两年以后的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立志报效国家的李白以为终于等来了机会,可惜错投了永王李麟,被流放夜郎,甚至差一点丢了性命。李白终生也没有实现他”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的理想。

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惜只能做个诗人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将进酒》是李白诗词中的极品作之一,内容大气磅礴,如雷贯耳。作者借酒述怀,字字斩金截铁,句句荡气回肠。我很喜欢这首诗,但又很难说出最喜欢哪一句。因为喜欢某一句则意味着对其它句的认可度降低,实属不忍。

这首诗写成于李白赐金还乡(客气的说法)离开官场之后,当时心中难免孤愤,不久后与好友岑勋、元丹丘相会饮酒作乐时,其洒脱的真性再无官场上的约束而尽情奔放,豪饮狂歌,留下了这首惊世之作《将进酒》。诗中多有传世名句,常使后人为之击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中即有对自己才干的高度自信与肯定,又包涵着官场职位不在于一时的得失的自我释怀,更有使尽千金而不为金钱所使的豪迈气概,足以秒杀凡夫俗子。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该句中重饮者以至到了轻圣贤的地步,可谓是李白的一大创举,当然也只有诗人能这样。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大志者,作不了圣贤才愿长醉不醒。诗人心境堪比陈王曹植(曹操之子),曹植的诗作《名都篇》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曹植政治前途曾经辉煌一片大好,但最终的才名和地位却仅仅止步在诗酒之上。而这种才名,不正是权力场失意中获取的吗?说圣贤寂寞其实还是诗人自己的寂寞。



如果说非要说对心灵震撼最深之句,我认为应是最后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一句了。昂贵的五花马,价值千金的貂皮裘且不说,甚至能将儿子拿出换洒喝,这种视有物为无物,这种无情与冷血,这种夸张与狂野,其它诗中真还难再有!心中的万古愁难消,又有谁知晓。


湘水微波


《将进酒》通篇名句,还真是难以取舍。不过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感觉李白喝醉了酒一样,语句天上一句,地上一句,诗词最根本的意象构建毫无连贯。其实这正是诗人的写作风格。

我们来分析一下李白这首千古风流《将进酒》,然后再看名句。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作于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他在长安当了两年翰林应召,只是为玄宗和贵妃作诗玩乐,离他自己原来希望的“扶摇直上九万里”天差地远,终于“天子呼来不上船”,最终失望地离开了政权中心。这个时候,他对自己浪费了的年华是感到悲愤的,而且四十多岁的人了,一旦离开,是否还有机会东山再起?这种愁苦的焦虑其实在这首看起来狂放不羁的劝酒诗里表露无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起句恢弘大气又构思奇特,让人一下子就进入那种奇特浪漫的想象,黄河水像从天上落下来一样,直奔入海不复回。重点在哪?天上坠水,奔流,水速极快。不复回,没有办法回头。那么接下来怎么写?至少该接着写黄河,或者沧海,或者其他有关联的东西吧?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仙从来不走寻常路,直接写到屋子里镜子前对着白发伤悲的作者了。这可不就是天上一脚,地上一脚么?但是真的是这样么?其实内里的逻辑关系强着呢。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指时间飞速逝去,从不停留,第二句的字眼在哪?“悲白发”。我因为伤感时光飞速流逝而悲伤啊,头发早上还是黑的,晚上就白了。

所以,李白实际上是用那种完全的不同的意境交织起来互相解说,表明诗歌主旨:“悲白发”。如此严谨的写作章法,你以为他真的是喝醉了酒顺口而成?他的章法不仅仅在于这两句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而在于整篇诗歌的谋篇布局。既然已经点明了主题,下面那些看上去不搭界的诗句其实没有一句跑题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正因为“悲白发”,所以就及时行乐吧。但是虚度时光真的是诗人所想吗?我们知道李白从来是个热衷功名的人,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还会回来的。我的千金之材,绝不会被埋没。这四句,前两句无比沉沦,后两句又相当励志。还是前言不搭后语的写法啊,可是仍然逻辑严密地正反来加强“悲白发”主题的感叹。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详细描写喝酒的场面,一边喝,一边唱着《将进酒》,塑造一个极其热闹的画面,然后突然又清醒一下:“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些东西都不值当,喝死算了。为什么?“悲白发”啊。

热闹场合中的悲伤致命啊,怎么办呢?自己想办法宽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功名如浮云,喝酒的倒是流芳百世。你看那曹植,喝得那个痛快啊。可惜这些话,不过自我安慰罢了,依旧透着悲伤。

在沉思中回到现实:“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酒喝光了?那怎么行?酤酒去,别啰嗦。

结局最为震撼:“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大家一直以来都把关注点放在诗人皮草,宝马换酒的豪气上,有没有发现他为什么这么豪气?与尔同销万古愁!“万古愁”是什么“愁”?就是“悲白发”。再重重地点出主题。

现在大家还觉得这首诗是醉后乱语么?整篇诗歌下来九不搭八,实际从一开始的点题“悲白发”,直到最后的结束,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条主线。李白是怕老吗?他是怕从这次离开皇城,建功立业的机会就难得了,又心有不甘,“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直在悲观感叹年华易老和强行励志之间左右摇摆。

诗解读完了,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这四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时代不一样了,可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拼搏在底层的众生其实和千年前的诗人没有什么区别。有志得意满,满心希望的时候,也有怀才不遇,人生不顺的时候,这些人生的起落都是从来不会在你的生命中缺席,这个时候我们能怎么办?自哀自怨,怨天尤人?

不如敞开心胸,大醉一场。生命如顺水行舟,一旦错过,再也不能上岸,抓住现有的幸福,且自开怀痛饮,得意之时须尽欢:“人生得意须尽欢”,失意之时也要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为何?

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

不要吝啬身外之物:“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感觉每一句都很喜欢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说要我挑最喜欢的一句的话。

我就选: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实话说这句话真的很伤感。

看《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时候,兽医就念过这句诗。

再配上笑林广记里那个故事,让人怀疑人生。

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烦啦说这写的是他们每一个人。

有时候我觉得写的也是我。

然后我再想起李白这一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就想哭。

想大声哭一场。

所以满腔的壮志凌云,不过是日复一日的庸庸碌碌。

当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已不再年轻的时候,我会生出一种恐惧。

为什么人会悲白发?

因为怕老?因为怕死?因为想做的事还没有去做,想得到的东西求而不得?

所以朝如青丝暮成雪根本就不是什么夸张,有一天你发现你老了的时候,你并不是觉得你是逐渐变老的,而是在那一瞬间,你突然就老了。

特别是,还一无所有。

笑林广记里那个不是笑话,是个真实的写照,有多少人把自己活成这个笑话。

李白自己也像个笑话。

但李白就是李白,他背过身,把烦恼全丢进酒杯里一饮而尽。

古龙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珍贵的液体,这种液体就是酒。因为只有酒才能使人忘记一些不该去想的事,而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去想一些他们不该去想的事。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很像。

一样嗜酒如命,一样的痛苦,又一样的乐观。

李白在悲白发之后,便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在拔剑四顾心茫然之后,还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就是人为什么那么痛苦,还要活下去。

古龙说,生命本就是一片空白,本就要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事去充实它,其中若是缺少了友情,剩下的还有多少?

所以李白招呼着岑夫子,元丹丘,同销万古之愁。

----------丸----------


祁门小谢


哈哈,我最喜欢“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因为这么一句,主人定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今天才不会“径须沽取与君酌”,而是“斗酒十千恣欢虐”!


陈诗均


看此提问无须多加思索,当然就是那句千古流传荡气迴肠的一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哦。思绪一下子回到五十年前下乡插队岁月,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与匮乏的文化环境中,(尤其在一批批上调支工中吾均落选的打击下)本人还未被完全击垮还尚存最后的精神支柱,诗仙李白的这句名诗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尽管当时前景渺茫跌入人生低谷,但就是千百次地在心底坚定默诵这句名言,让我在漫漫雾烟中看见一丝闪亮的晨曦微光。真应了那句格言一一"老天不负苦心人″,在下乡已达五年时转机终于到来,我竟然被推荐上了省内一所有名的大学。记得在过了大队推荐、公社批准、县里审查等关口之后,还须参加全地区统一组织的"文化考查″(就是文革后期张铁生反潮流那一年夏秋),仓促复习紧急上阵的我,就是凭靠还有老三届较扎实的文化课底子,竟在那次在县城举行的入学统考中,取得了全县总分第二名的突出成绩,为之后较顺利地进入山东某重点大学,打下良好基础。这幸运之神的极罕见宝贵的光顾时机,终于被我遇见并紧紧抓住了。感谢上苍!感谢李白君的豪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