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殉國的八位督撫堂官

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力排眾議,作出撤藩決定。同年11月,平西王吳三桂殺掉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率先將矛頭指向清廷。吳三桂大軍勢如破竹,由雲、貴而出開進湖南,頃刻間幾乎佔據湖南全省。進而進逼四川,四川官員紛紛繳械投降。與此同時,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湖北、河南還有臺灣的明鄭等地都紛紛響應。

三藩之亂殉國的八位督撫堂官

面對來勢洶洶的叛軍,在眾多大清官吏當中,有的舉棋不定,東張西望;有的卻不願與逆賊同流合汙,奮起抵抗。接下來這些官員,就是在撤藩叛亂期間,為國捐軀的廷疆大吏,他們面對威脅、利誘,始終堅貞不屈,保持氣節,最終名垂千古,為華夏統一、百姓安居作出卓越貢獻!

1、朱國治——雲南巡撫

朱國治(?—1673年),遼東撫順人,隸屬清朝漢軍正黃旗。三藩之亂時,被殺的第一位朝廷封疆大吏,時任雲南巡撫,加太子太保兼少保。

三藩之亂殉國的八位督撫堂官

對於朱國治其人,無法過多去評價,對於做官,它的確不是個什麼好官,比起于成龍等愛民如子的督撫來說,他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在江蘇巡撫任上,他搜刮無度,人送外號“朱白地”,就是到了雲南擔任巡撫時,因為剋扣軍糧,差點引起兵變。按理說,這樣的人更應該貪生怕死,賣主求榮才對,可偏偏就在吳三桂起兵叛亂時欲脅降,被他嚴詞拒絕,以致被殺。身體也被吳三桂將士分而食之,骸骨無一剩存。三藩之亂平定後,清廷將朱國治列入“忠義”死難臣子之列,加以褒揚優恤。

在大是大非面前,朱國治站對了身位,讓他流芳後世,哪怕有其他汙點,也不影響他成為一代忠臣。

2、莫洛——武英殿大學士、山陝總督

莫洛(?—1674年),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紅旗人。三藩之亂時,被王輔臣部將衝入軍營,用箭射死,時任經略陝西,拜武英殿大學士,山陝總督,管理兵部。

三藩之亂殉國的八位督撫堂官

康熙廷議撤藩時,滿朝文武附議甚少,莫洛、米思翰、明珠則堅持響應撤藩。於是,康熙命莫洛經略陝西,拜武英殿大學士,仍管兵部,賜以敕印,策遣諸軍徵四川。當時,王輔臣還沒有被吳三桂策反,莫洛上任後,與王輔臣心有間隔,處處為難。又又因調配軍馬,意見不合,最終導致王輔臣煽動部下索餉譁變,襲擊莫洛,被莫洛督兵擊退。然而,王輔臣再度率部猛撲,炮矢如雨,莫洛咽喉中箭身亡,王輔臣順勢接管莫洛大營,順勢響應吳三桂反叛。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才行卹典,予祭葬,諡“忠愍”,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由其子常安承襲。

3、馬雄鎮——廣西巡撫

馬雄鎮(?—1677年),清初將領,馬鳴佩之子,早年以廕生的身份補為工部副理事官。

三藩之亂殉國的八位督撫堂官

殺害馬雄鎮的廣西將軍孫延齡

康熙八年(1669年),被授為山西巡撫。還沒去上任,就改任廣西。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起兵反叛,廣西將軍孫延齡佔據廣西響應叛亂之後,將馬雄鎮幽禁起來迫使其反叛。但是他終不投降,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被殺,全家三十餘口人一起殉難。清廷追贈其兵部尚書、太子太傅職,諡“文毅”。

4、米思翰——戶部尚書

米思翰(1633年—1675年), 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大臣,出身將門之家,後代子孫很有出息,如子輩:大學士馬齊、孫輩:乾隆朝大學士傅恆、福康安。

三藩之亂殉國的八位督撫堂官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康熙帝正式親政,康熙深知米思翰為官清正,所以授他為禮部侍郎。康熙八年(1669年),米思翰又被提拔為戶部尚書,位列議政大臣。康熙十二年三月,康熙議撤三藩,米思翰、明珠等人力主裁撤,使康熙皇帝最終下定決心撤藩。不久爆發三藩之亂,作為戶部尚書的米思翰終日操勞過度,積勞成疾,不久病逝,年僅四十三歲,康熙帝為此感到非常惋惜,予以厚葬,追諡“敏果”。

5、甘文焜——雲貴總督

甘文焜(1632年―1674年),漢軍正藍旗人,清初將領,祖籍江西豐城人。

三藩之亂殉國的八位督撫堂官

康熙六年(1667年),擔任直隸巡撫,在屬內巡查災情時,奏請朝廷減免賦稅,並拿自己俸銀賑濟災民,朝議通過其奏疏後,加任甘文焜為工部侍郎銜。康熙七年(1668年),甘文焜升任雲貴總督,駐鎮貴陽。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公開反叛的前三天,殺掉不與他共同謀反的雲南巡撫朱國治,提督李本深、雲南提督張國柱等首先響應吳三桂,暗中聯絡,召集軍隊,伺機譁變。甘文焜將雲貴叛亂情形上書朝廷,派堂弟飛騎進京急報。又飛報川湖總督蔡毓榮,要求派部隊援助平叛。怎奈,雲貴形勢,已非朝廷左右,甘文焜早已無法節制雲貴兵力,雲貴諸將又多附叛軍,甘文焜死不從叛,自殺為國捐軀,赴難前,為不使家室遭汙辱,“令妾盛氏率婦女七人雉經(自縊而亡)。

6、李興元——雲南按察使

李興元(?—1679年),漢軍鑲黃旗人,清朝官吏。

三藩之亂殉國的八位督撫堂官

順治五年 (1648年),由拔貢生授為直隸沙河縣知縣。由於政績卓異,升祁州知州;後升為江西吉安府知府。康熙十一年(1672年),升任雲南按察使。次年十月,吳三桂起兵反叛,假傳議事,用刀強迫威脅,興元厲聲反抗說:“你內為國戚,外封親王,受恩最重,為何還要反叛。我身為大丈夫可殺不可辱,惟求一死以報朝廷。”吳三桂將其家屬捆綁羈押,歷經6年。興元終不屈服。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清軍恢復湖南時,吳三桂已死,其逆孫吳世璠挾興元於蒙化,考慮留下興元必有後患,遂刺殺李興元。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巡撫王繼文上奏朝廷請命安撫。康熙下旨:追贈李興元為太常寺卿,孤子李萃秀入監院讀書。

7、範承謨——福建總督

範承謨(1624年-1676年),遼東瀋陽(今遼寧瀋陽)人,漢軍鑲黃旗,清朝大臣,大學士范文程次子。

範承謨進士出身,曾任職翰林院,累遷至浙江巡撫。他在浙江四年,勘察荒田,奏請免賦,賑災撫民,漕米改折,深得當地民心。後升任福建總督,並加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1673年(康熙十二年),吳三桂造反,三藩之亂爆發。範承謨察覺到靖南王耿精忠有反心,便上表朝廷,請求暫緩裁兵,不料,耿精忠早已叛變。耿精忠聲稱有海盜犯境,請範承謨前去商議,範承謨知道此去凶多吉少,斥退左右,隻身前往。耿精忠的黨羽拔刀威脅,範承謨挺身向前,罵不絕口。 耿精忠素來忌憚範承謨的威望,害怕殺了他會激怒百姓,便把他囚禁在土室中,並給他戴上刑具,範承謨一心絕食報國,未遂。

三藩之亂殉國的八位督撫堂官

康熙親疏贈予範承謨家人

1676年(康熙十五年)九月,清軍攻克仙霞關,耿精忠打算投降。他找尋託詞以求免死,又怕範承謨暴露他的罪行。最終,耿精忠命人逼範承謨自縊。1677年(康熙十六年),範承謨的遺骸被送往京師,康熙帝命內大臣侍衛出迎,追贈他為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賜諡“忠貞”,並親自書寫碑文“忠貞炳日”賞賜給他的家眷。

8、傅弘烈——廣西巡撫、撫蠻滅寇將軍、授太子太保

傅弘烈(1623年—1680年),江西進賢人,清朝將領,三藩之亂時期繼馬雄鎮之後殉國的第二任廣西巡撫。

三藩之亂殉國的八位督撫堂官

康熙二年(1663年),傅弘烈升任甘肅慶陽府知府。康熙七年(1668年),因訐告吳三桂陰謀不軌,由於此時朝廷撤藩時機尚未成熟,便將其革職論斬。康熙九年(1670年),大赦,發配梧州戍邊。康熙十三年(1674年)冬天,吳三桂謀反於雲南,拘禁傅宏烈,挾其歸順。傅宏烈假意歸附吳三桂,暗地勸說廣西將軍孫延齡反正。傅宏烈脫離吳三桂後舉兵出征,屢立奇功,先後授廣西巡撫、撫蠻滅寇將軍,加授太子太保。

康熙十九年(1680年),傅宏烈被吳三桂黨羽、叛將馬承蔭拘禁,押送桂陽,最終罵賊絕食殉國。傅宏烈作為最早效忠清王朝的漢人之一,死後得到了極高的榮譽,康熙詔旨賜傅宏烈祭葬,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諡號“忠毅”。(完)

關注小編,為您帶來更多精彩文章!下期預告:三藩之亂中保衛大清的十大將帥。(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