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英年早逝,为何能墓葬汉武帝茂陵?

冯潘


按说,汉武帝的茂陵建成时间是汉武帝去世那年,即公元前87年,可霍去病早在30年前就去世了,怎么也能陪葬茂陵呢?

霍去病虽然也是靠着外戚起家,也是凭着外戚的关系掌兵,但是其掌兵的功绩还是非常之多的。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战斗精神,多次长途奔袭,重创匈奴主力,迫降、俘获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也正因为如此频繁的长途奔袭,霍去病年仅23岁便病死了。

为了感谢霍去病为大汉做出的贡献,表彰其战功,汉武帝特意在其茂陵的东北,为霍去病修建了大型的墓冢,做成祁连山的形状。封土上还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

茂陵虽然在公元前87年才建成,但是却早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刚登基的第二年便开始修建了。后来,大将军卫青、李夫人、霍光、金日磾等人也得以陪葬茂陵。


水一白聊历史


霍去病英年早逝,有正史记载是因病而死,史记却为何闭口不谈

霍去病一生立下了无数的功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封狼居胥了。而霍去病的一生也非常的传奇,他的生母是平阳公主府邸的一个丫鬟,而他的父亲只是平阳县城里的一个小官。因为霍去病的父母不敢声张此事,所以霍去病生下来就是一个私生子。


但俗话说的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霍去病最终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的立下无数的军功,最后被封为了冠军侯,流芳千古。


公元前117年,年仅二十三岁的霍去病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汉武帝将之葬在了茂陵。要知道,茂陵可是汉武帝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可见霍去病当时在汉朝的地位。但是关于霍去病的死才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许多历史爱好者以及学者们对霍去病的死一只争论不休,而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说法——退隐说、瘟疫说以及病逝说。


虽然这三种说法都有各自的依据,但是却也有着许多的漏洞,这也是这些说法始终不能让人们信服的原因。正史上曾记载霍去病是病死的,但在司马迁记录的史记上却没有霍去病生病的记录。而在霍去病死了以后,司马迁也只是简简单单的用一个“卒”字记录了霍去病的死亡。


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疑点,我们都知道司马迁可能是记载历史最真实的人了,但是关于霍去病的死史记上居然只有一个“卒”字,而大部分的篇幅却都是在记录汉武帝为霍去病举行的盛大的葬礼,这对于一向严谨的司马迁来说是不是有些太过避重就轻了。

要知道,霍去病立下的赫赫战功以及封狼居胥的事迹足以让霍去病闻名于世,成为大汉王朝的英雄,甚至是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忽然死了,而且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三岁,作为史官的司马迁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将这件事草草的用一个“卒”概括吧。

那么最合理的推论就是有人将霍去病的死因隐瞒了下来,亦或者还有什么别的原因,但司马迁的一个“卒”字,却引起了后人无限的想象、推断和探求。



除去病死的原因之外,小编其实更偏向于历史中的阴谋诡计论,也就是说霍去病是死于政治原因。虽然史记没有记载霍去病的死因,但是却仍旧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人们在推敲之后与霍去病之死相互关联,得出了这样一个推论:霍去病自尽而亡。

当时李广和卫青都是汉朝有名的大将,但是卫青却是踩着李广爬上来的,也是因为李广被擒卫青才得以一战成名。所以李家和卫家一直都不对付,汉武帝也乐得让他们相互制衡。但是漠北之战的时候李广因为迷路错失了歼敌良机,自觉无颜便自尽了。


但是李家仍旧觉得是卫青逼死了李广,而李敢为了报仇打伤了卫青,霍去病知道后就杀了李敢。而后汉丞相李蔡莫名关进大牢自尽,李家就此没落。再之后霍去病带头请求汉武帝将其他皇子封王,太子和卫家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但要知道霍去病从来没有插手过朝政,也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一代名将霍去病就这样夹在忠义和情义之间进退两难,最终自尽。


溪仔x


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在他的墓周围,还有很多的陪葬墓,卫青、霍去病、李夫人还有霍光等二十多人与其作伴。

霍去病为何能墓葬茂陵?

我们先从他的功绩来看

  • 战功:

在年仅17岁时,随卫青击匈奴与漠南,一战成名。只率骑兵800冲入敌军腹地,成功的俘获了敌人将领的叔父,斩获敌人2028人,勇冠全军,以1600户受封“冠军侯”、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可以称之为“不灭战神”匈奴人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 意义:

霍去病时期,汉人开始不惧怕匈奴,匈奴开始怕汉人了,这一点,从霍去病六击匈奴后,伊稚斜单于主动放弃漠南,将王庭撤到漠北,可以看出来。

以前都是匈奴占据主动,汉朝被动挨打,而且还通过屈辱的和亲来争取和平,这在地位上一下就低了一大截,而霍去病封狼居胥后,整个大汉王朝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都从心理上不再惧怕匈奴,整个国家的自尊心有了极大地提高

“匈奴不灭,何以为家?!”就凭这八个字,霍去病被封为——天下第一(冠军)侯,绝对是名至实归!只可惜霍去病年仅24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霍去病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就去世了,他就是为战争而生的一个人。他本该荣华富贵的后半生没来得及享受。死后汉武帝很是痛惜,以他的战功墓葬茂陵在合适不过了。


孙小慢


霍去病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代战神,他也一定是很多崇军尚武人所崇拜的偶像。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霍去病死后陪葬茂陵,从他个人功绩来讲,是完全有资格的,在古代封建社会,霍去病死后能够陪葬皇陵,也是汉武帝对他的一份褒奖,更是对他在与匈奴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充分肯定。

一代战神霍去病,之所以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其自身优秀的军事天赋和过人的胆识以及坚韧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

霍去病在17岁时,第一次跟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就向卫青请求派八百名骑兵由自己率领,轻装出击,孤军深入匈奴腹地,这与汉军一惯采取的大兵团作战不符,因为匈奴居住的大漠,地理形势复杂,在脱离大部队后,后勤补给将无法保证,霍去病的这一举动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略,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勇猛无比的少年英雄霍去病成功了,这一次他独自作战,出奇制胜,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打破了汉军与匈奴作战,长期处于下风的状况。作战回来,汉武帝取其勇冠三军之意,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这可能是现代“冠军”一词的由来吧。

霍去病一改汉军过去惯用大兵团作战方式,运用骑兵长途奔袭,快速闪电攻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的匈奴措手不及,我认为这应该就是现代特种作战部队的雏形吧。

霍去病可以说是一位军事天才,元狩二年,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出征匈奴,攻到祁连山,大破匈奴军,一举击破浑邪王和休屠王部,彻底清除了河西走廊的匈奴势力,为打通西域道路交通奠定了基础。在与匈奴作战中,大漠复杂的地理形势,一些多年与匈奴作战的老将都会出现迷路的情况,一次霍去病与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分路进军,公孙敖迷路迟到,未能与霍去病会和,但霍去病果断决定孤军深入,歼敌三万余人。霍去病能够取得如此战绩,堪称汉军与匈奴作战以来的奇迹。霍去病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让匈奴人对其闻风丧胆,他优秀的军事才能,终使其成为耀眼的一代战神。

当然霍去病取得的战绩与汉武帝的支持和信任是分不开的

霍去病出身低微,其母卫少儿只是平阳府的一个侍者,霍去病是其母与一个叫霍仲孺的县吏私通后所生的私生子,能得到汉武帝的垂青,给予他超出常人的信任和厚爱,完全是机缘巧合。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姨妈卫子夫和舅舅卫青, 使霍去病有了接触到汉武帝的机会,霍去病可能不会在少年时期就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就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这一次,霍去病不负众望,初战即告捷。随着霍去病出征匈奴,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汉武帝更加的信任霍去病,后来直接任命其为统帅与匈奴作战,而作战多年的汉军老将则只能作为他的策应部队,配合其作战。霍去病作为统帅出征时,汉武帝给予了其极大的自主权,并安排朝廷保证后勤保障,让霍去病在与匈奴作战时没有后顾之忧,每次作战后对他的封赏也高于其他人。霍去病也绝对对得起汉武帝的这份信任,短短几年时间,多次孤军深入大漠腹地,直捣匈奴老巢,取得了汉朝以前数年与匈奴作战而没有取得的战果,直接导致了匈奴王朝的没落,也正是体现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

公元前117年,一代战神不幸陨落,年仅24岁,霍去病的突然离世,让后人留下了不少的遗憾,也感叹上天的不公,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团。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十分悲伤,让其陪葬茂陵,谥“景桓”,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并调动五万铁甲军,从长安城一直排到茂陵东边的霍去病墓前为其护卫送行。霍去病的坟墓被修筑成祁连山的模样,以彰其马踏匈奴的赫赫战功。也表达了武帝有意让霍去病待其死后继续为其护卫的用意。

霍去病是后世推崇的军事天才,更是一位保家卫国、抵御外来侵略的英雄,大诗人李白、王维都写下了赞美他的诗篇。后世的唐、宋在追封古代名将时,霍去病也都在其中,可见后人对其评价之高。霍去病的丰功伟绩,历经时代的变迁,依然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剑南之道


是的!是病死的(去世时24虚岁),也就是肺结核,这种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来说是绝症. 其他人所说的那种猜疑是他杀的或其他什么原因都是不可能的,凭着汉武帝当时对霍去病的宠爱,估计没有人敢动他.就连霍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后,刘彻都帮他隐瞒,这足已说明当时霍的地位之高.只可惜英年早逝.


柚子爱画画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号景桓,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虚岁)。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取义“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o小风筝o


霍去病,西汉名将,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岁就跟随舅舅大将军卫青在漠南之战中出征,率领800骑兵深入敌境数百里,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

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匈奴圣地祁连山。匈奴人有诗感叹:”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而此战汉军占领河套地区,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在漠北之战中,歼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封狼居胥。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因病去世。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

霍去病虽然英年早逝,但在他短暂的军事生涯中却将星灿烂,最终获得陪葬茂陵的无尚荣誉,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霍去病的战功无人能比。

在霍去病横空出世之前,汉武帝对匈奴发动的战争,战果其实并不大。

公元前133年马邑之谋匈奴大军未能进入包围圈就撤走了,汉武帝三十多万大军扑了个空。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四路大军伐匈奴,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只有卫青直捣龙城,斩首700而还。

公元前128年,卫青领三万骑兵出雁门,斩首虏数千人。

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卫青、李息率部出塞,歼敌数千人,俘获“伏听者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北上,夜袭匈奴右贤王,此战,俘虏右贤王部的小王十余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此战后汉武帝封卫青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为侯。

可以说,在霍去病从军之前,卫青虽然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屡次获胜,但实际并未歼灭匈奴多少有生力量,几场大战匈奴损失的人口不超过五万人。

霍去病不仅歼敌数量多,所取得的胜利战略意义重大,而且注重恩威并施、诛叛柔服,大胆使用归降的匈奴人进入自己的部队,漠北之战侯迁徙乌桓到匈奴左部故地,以牵制匈奴。

此等功绩,如果都不获得陪葬茂陵的荣誉,还有何人可以陪葬茂陵?

第二、霍去病是汉武帝一手栽培的,抬高霍去病也是对汉武帝的拔高

霍去病的妈妈是皇后卫子夫和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在前138年也就是霍去病2岁的时候得宠被封为夫人,卫家自此开始飞黄,卫青被得以重用。

而少年时就善骑射的霍去病也得以进入汉武帝的视野,汉武帝非常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甚至汉武帝还想亲自教授霍去病《孙子兵法》。

宫中的藏书是民间所不能比的,热爱军事的霍去病无疑可以接触到很多孤本,也造就了他领兵时不拘一格的思维,这样的霍去病自然深受汉武帝的喜爱。

可以说霍去病能横空出世离不开汉武帝的栽培。

霍去病能够获得陪葬茂陵的荣誉,全是汉武帝的眼光独到,这无疑是对汉武帝自己的褒扬。


不惑闲谈


能葬茂陵,都是功臣权贵。

霍去病,汉武帝时期北伐匈奴的名将,功勋卓著,是汉武帝的一大宠臣,且英年早逝,武帝非常痛惜,生前能给的都给了,死后能享受的荣宠,也只能是葬在自己身边,陪伴左右。

而且那时期人还是迷信,皇帝把能臣良将葬在身边,还有保护自己的意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