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索额图为什么收留朱三太子的女儿,还将她送给胤礽?

十点历史君


导读:在《康熙王朝》剧中索额图是一朵奇葩,作为国丈享受荣华富贵且权倾朝野。但是就是他仍不满足,背叛了父亲索尼临终嘱托打算谋逆刺杀康熙后扶太子外孙胤礽上台享受更大的权利。如同吕不韦投机异人一般,但是他不应该以刺杀康熙为前提。而收留朱三太子的女儿然后送给胤礽不过是这个扶持和要挟太子计划中的一个环节罢了。


历史背景:

其实按照笔者的思路,索额图怎么也不可能走上谋逆的这条路。但是在《康熙王朝》中就出现了,而且不止一次的借他人之手打算置康熙于死地。赫舍里家族到索额图这已经是三代入朝为官了,赫舍里家族都对爱新觉罗衷心耿耿。这样的人居然最后还能参加千叟宴,不得不说康熙的心是真大啊。

索尼和索额图不同,索尼对大清忠心耿耿。不但烈马疆场还是劝说顺治不要放弃江山出家,都表现出了对大清王朝浓烈的感情。虽然在康熙刚刚登上皇位的时候索尼也曾经借机壮大赫舍里家族的利益,但是毕竟把国家放到了前面。甚至在临终前留下话嘱咐索额图要忠诚大清“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魂”。

但是显然索额图不具备这样的可贵的品质,逐渐在权利争夺中陷入了迷茫。进而为了更大的权利,居然走上了篡逆的道路。所以他最后被圈禁,甚至像历史上那样被处死纯粹是咎由自取。

因为康熙亲政后,无论是对外战争还是在休养生息上都很的民心,所以要想利用成建制的死士或者私军都不稳妥。因为万一透露出去那就是杀身大祸。索额图对康熙的几次刺杀都是通过假冒的朱三太子的杨起隆实施的。为了制约杨起隆这个冒牌的朱三太子为自己所用,小名为丹丹的后改名为红玉的杨起隆的女儿就成为他利用的关键。

索额图的阴谋

咱们先说这个朱三太子是假的,也试试真正的朱慈炯奶妈的儿子叫杨起隆。这家伙野心勃勃,康熙继位后满清的统治还没有稳固。杨起隆就打算趁机浑水摸鱼,在反清复明的大潮中谋取富贵。他以三郎香会为媒介吸收信徒和收敛财富,而有异心的索额图就逐渐的把主意打到了他的身上。

这个朱三太子在早年联络宫内太监并且配合吴三桂起兵,打算趁乱刺杀康熙没有成功。当索额图逐渐的权力不断上升的时候,欲壑难填就想起了利用杨起隆。所以才派人寻找杨起隆的女儿,并把孩子收入自己的府中改名红玉并嘱咐老鸨封口。

此后索额图在康熙对他堤防之后,屡次派葛礼联络化身为僧人的杨起隆刺杀康熙。在康熙下江南祭拜明孝陵的死后打算用红衣大炮炮击康熙没有成功;而后在康熙西征的葛尔丹的时候,随着索额图炮击皇上的图谋可能被发现一不做二不休再次派出葛礼去联络去西北刺杀康熙也没有成功。


红玉(小名丹丹)在索额图掌握中的作用

索额图在剧中先把丹丹接到府中,也许当时还没有具体打算怎么利用这个孩子。但是肯定有一个大概的想法,但是当太子偶然进入索府与红玉一见钟情的时候索额图的想法逐渐成形。

首先索额图要想进一步扩充权利就必须让康熙下台扶太子胤扔上台,按照正常的生老病死索额图都耗不过康熙。所以就不得不利用杨起隆来刺杀屡次康熙,尤其是在康熙在西北征缴葛尔丹的时候,索额图闻听有人迷奏当年他阴谋炸死皇上于是狗急跳墙用丹丹小时候的项圈逼迫杨起隆帮忙刺杀康熙。


第二步就是如果康熙被刺杀成功后,赶紧让太子胤礽上台。第一胤礽是他的外孙,第二有红玉做把柄要挟控制登基以后的胤礽获取更大的权力。这就是索额图利用红玉的一石二鸟的最终目的。


索额图计划的破产

索额图打算的挺好,但是他都没想到后边始终有一双来自康熙的眼睛盯着他。他的管家老蔡就是十三衙门的人,把丹丹收到府中;见到红玉和胤礽一见钟情后,派老蔡去杀老鸨灭口;甚至在葛礼和索额图密谋在康熙去南京时用杨起隆的红衣大炮炸死康熙老蔡都是经办人。

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道理,一代天骄康熙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秘密手段来监察百官。所以最后康熙怒气冲冲大骂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康熙王朝》中,索额图号称“三眼索相”,表示他能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事情,寓意着精明。朱三太子是康熙的敌人,他的女儿自然也是大清的“罪犯”,索额图明知丹丹的身份却还要收留,自然有他的“小算盘”。

牵制朱三太子

《康熙王朝》里面的那位朱三太子,虽然搞事失败了,但影响力不容忽视。如果有人要针对康熙,“朱三太子”可以作为一张现成的牌。

所以,索额图才不遗余力地到处派人找他。只要将朱三太子的女儿握在自己手中,索额图就有与其谈判的筹码,甚至将他发展成一枚棋子。

控制太子胤礽

胤礽是当今的太子,也是未来的天子,索额图是他的外公,除了经营与太子的关系别无选择,总不能转而支持大阿哥吧。

丹丹长大后,颜值气质上佳,自带贵气(很有可能是经过索额图的训练)。胤礽生性懦弱,好声色犬马,索额图将丹丹送给她,一是为了彰显外公对外孙的“关心”;二是为了在太子身边安插一个间谍,为其搜集情报;三是为了太子即位后自己的地位能更加稳固。

如果将来太子继位,丹丹又生下龙种,这就是一段美好的宫廷佳话(两朝皇族同气连枝),索额图在朝堂上也能更进一步。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索额图自己都身陷囹吾,而佳话也成了“鬼话”。

索额图之所以打出丹丹这张牌,源于他自身的不安全感。他虽然是康熙的老丈人兼当朝宰相,但高处不胜寒的道理还是懂的,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明珠对他虎视眈眈,还有水下势力注视着他。

他要找到安全感,除了在台面上对康熙献殷勤,还要在台下种一颗树苗,这棵树苗就是胤礽,而丹丹就是滋养树苗的土壤。等胤礽成了参天大树,索额图就能树下乘凉。

索额图位极人臣,但终归只是皇帝的下属,君相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康熙对索额图不是充分信任,为了牵制他,早已在他家安插了一个管家。索额图提心吊胆,对康熙也不信任,你康熙在我家安插耳目,我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回个“大礼”(丹丹)到你家。

康熙在征讨噶尔丹时病重,活动最积极的就是索额图,他撺掇着将太子扶上皇位;当康熙第二次征讨噶尔丹时,索额图知道那封匿名奏折后,不安全感达到极致,其实也是做贼心虚,他就开始拼死一搏。

丹丹狐媚惑主,很快就身怀六甲。索额图以此为筹码,与朱三太子达交易,企图置康熙于死地。这事情要是成功了,索额图就彻底解除了所有的忧虑。在这个过程中,索额图也将丹丹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秋媚说:人性都是贪得无厌的,穿了黄马褂还想戴三眼花翎,进而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索额图也是人,想必也受此影响。在清朝,作为臣子,想对皇帝取而代之几乎不可能,但要当个辅政大臣,控制朝堂还是可能的。索额图的本意是将丹丹作为一颗棋子,让她连接各方势力,自己牵线人,不料最后好事没成双,反而祸不“丹”行。


秋媚读史


很显然,如果朱三太子谋反成功,索额图做为朱三太子女儿的恩人,他在朱三太子心中的地位也就举足轻重了,封王封侯不在话下!反过来说,如果朱三太子失败,索额图又有太子胤礽这个未来的国君做靠山,索额图真不亏为三眼索相!


大圣看古今


俗话说的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而索额图就不一样了,他即奸又盗,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换句话说这也是他将朱红玉送给太子胤礽的原因。

长大后的丹丹(红玉)

自从索额图收留红玉的那一刻起,他便违背了老索尼临时前给他留言的遗言。

索尼临终前对康熙交代让其对鳌拜和吴三桂分而治之,而对索额图则是一句发自肺腑的箴言:

生是大清的臣,死是大清的魂,从这句话中看出索尼对康熙的忠心。

但是索额图名利熏心,上违背了先父索尼的遗愿,下对不起康熙对索家的恩惠。

索额图自收留朱三太子之日起,已然心中有一个天大的阴谋,这样阴谋需要太子胤礽“里应外合”才能完成。

在朱三太子攻打清军失败后落败而逃,这一次朱三太子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本意是让自己的妹妹用毒酒毒害康熙,不料妹妹被康熙的花言巧语蒙骗动情,在毒下入酒杯之后,自己选择喝下毒酒,或许这一刻的女人对康熙爱到了极致。

兵败的朱三太子有以爱女朱红玉,索额图派人秘密送入府中收养,为了掩人耳目,还故意将其改名为丹丹。

身为国丈的索额图先是用红玉逼迫朱三太子在外不断屯兵买马,而后煽动吴三桂起义,进而自己让红玉故意出现在太子胤礽的眼中,青春萌动的男儿见了非宫中拘束般,花一样的女子怎能不动心?

自太子胤礽见红玉第一眼起就记在了心中,索额图又故意让其送花去太子府,就这样一来二去,红玉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太子的女人,索额图以色诱太子,同时以大阿哥胤褆为敌对,故意煽动太子,同时见风使舵,逼迫太子有提前登基的想法,甚至威逼利诱太子与自己同仇敌忾。

对索额图来说送一个女人就能让当朝太子对自己倾心,这买卖可以称的上是聚划算。

尤其在康熙漠北远征葛尔丹期间,索额图令手下联合葛尔丹烧了康熙的粮草大营,同时康熙在漠北身感寒热重症,在朝辅政的索额图四处散布康熙病危的消息,同时威逼恐吓太子就范,让其做好提前登基的准备。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康熙两次遇难呈祥,可想而知,“死而复生”的康熙得知索额图的所做作为为对其做何处理?

结局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其实索额图收养红玉的最终目的是想魅惑太子,进而控制太子,夺权掌权,想太子登基后自己掌握实权,太子做自己的提线木偶。

本文开篇说的奸是指太子胤礽强占了红玉,盗指的是索额图故意将朱三太子的女儿红玉掳走。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