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這麼牛,他師傅是誰?

用戶64928916983


這個史書沒記載,希望下次 某位大神穿越的時候幫忙調查下。


帶志逐夢


諸葛亮的師傅是誰,歷史上並無記載,諸葛亮出自官宦人家,少年喪父,十六歲開始隱居南陽一帶,過著農夫的生活。平時基本的生活是耕地、唱歌,以及和一些朋友交流學習心得。在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和徐庶,崔州平關係非常好。

崔州平在歷史上幾乎沒有留下太多記錄,但徐庶,相對來說,就比較多了。通過一些史料的推測,徐庶大約生於168年,比諸葛亮大13歲。可以推測,在諸葛亮隱居南陽的這段時間,徐庶和崔州平對他的幫助是相當大的。他們雖然沒有師徒之名,卻可以算作是亦師亦友。

除了徐庶,和崔州平,在諸葛亮未出山的時候,是否還有其他人給他的幫助很大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石廣元,孟公威等人。

這些隱士,雖然史書上記錄很少,但從他們活躍的時間看,這些人可能都要比諸葛亮大很多。而且都是見多識廣之人。但這幾個人,同樣和諸葛亮是亦師亦友。

除了這些隱士以外,還有一個人,也對諸葛亮影響很大,這個人,很多民間傳說中,甚至認為他就是這群隱士,包括臥龍鳳雛的師傅。這個人叫司馬徽,也叫水鏡先生。

這個人對諸葛亮的影響,雖然歷史上並無確切說明,但從司馬徽推薦臥龍鳳雛來看,他和這兩個人,關係很不一般。

司馬徽到底什麼時候生的,不太好說,死亡時間,大約在208年前後,如果從徐庶歸順劉備(201年)分析,他推薦諸葛亮的時候,年紀應該不小了。

諸葛亮出山是在27歲。也就是從16歲南陽隱居開始,這十幾年來,都可能受到了司馬徽的教誨。但同樣,他們沒有師徒的名分,只是亦師亦友的關係。這完全符合一個隱士的價值觀。

由此可見,在南陽隱居的十幾年裡,諸葛亮的生活極為充實,他身邊有許多經驗豐富,博學多才的隱士人才相伴,長久和這些人探討,學習,交流,讓諸葛亮的文韜武略都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除了這些隱士,諸葛亮的老丈人,對諸葛亮的成長,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諸葛亮的老丈人,叫做黃承彥。

黃承彥也是一個襄陽名士,和司馬徽,崔州平一類的隱士不一樣,他在高端社交圈子裡有著很強大的人脈關係,而黃承彥本身也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

如果從黃承彥的年齡看,他應該和司馬徽同輩,諸葛亮之所以可以融入這個隱士圈子,並且和許多比自己大十幾歲,甚至大一輩的人交往,和他老丈人強大的關係網是分不開的。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本事,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勤奮學習,另一方面,他的身邊也有很多非常有見地,有學問的名家大儒。他在和這些人接觸過程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積累經驗。潛心學習了十幾年,這才有了27歲一鳴驚人的壯舉。

可見,一個人的成功,和處於的圈子有很大的關係,而要說諸葛亮的授業恩師,與其說是一個人,倒不如說是一個隱士圈子,這裡有許多名家大儒,他們都是在那樣一個亂世中積累了相當多的閱歷和經驗,然後在交流中,傳授給諸葛亮。所以說。不要小看了社交,有意義的社交,會讓你獲得很多收穫。


小小嬴政


每朝每代的帝王,將軍,都是魂墓葬著龍脈,才出帝王,將軍,順起成然,多少人即使是花子,和尚也解脫不了帝王將軍的命運,,趕龍葬屍巳經是幾千年傳奇,有龍必有蛇,蟲,有獸,也能成王,有興必敗,兄興弟敗,弟興兄敗,是規律,諸葛亮藏在臥龍都找到,姜子牙釣魚七十歲才拜相,朱元璋當過和尚,薛仁貴身居燒窖,現在也是許多人背屍三千里去趕龍葬屍,葬下三年五載挖出骨頭,才是輕裝。許多人都是遷向西線,高山流水,官運亨通,清明節就看到,有的開飛機,騎馬,坐轎,總統轎車,盡在不言中。


用戶8161953938056李


歷史上,關於諸葛亮的師傅是誰,確實查無實據,但絕對不會是水鏡先生司馬徽,也不會是龐德公,更不會是黃承彥,唯有一人極有可能是諸葛亮的師傅,就是其從父諸葛玄。

那麼,為何不會是其他人而是諸葛玄呢?

古語有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古人對於師弟(弟子、學生)關係是如何看重,如果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真正教過諸葛亮學問,諸葛亮又豈能不認,又豈敢不認。同時,對於諸葛亮如此優秀的學生,又有那個老師不想認。或許,有人會說,他們都是隱世高人呀,就算是隱世高人,能高過鬼谷子嗎?所以,可以肯定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三人絕對不會是諸葛亮的師傅。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早孤,從父(諸葛)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通過翻閱史料,諸葛亮於公元181年(東漢光和四年)生於琅邪郡的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縣),先祖諸葛豐曾任司隸校尉一職(如同今天的首都市市長或公安部長級別),而且家族累世為官,因此成為琅邪一帶的名門望族。生母章氏,於公元178年(東漢熹平七年)病故,當時諸葛亮僅有3歲;其父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於公元187年(東漢中平四年)病故,當時諸葛亮正好6歲。

清朝人張澍引《諸葛氏譜》說:“玄死時,瑾年十三,亮年八歲。”

但是,根據諸葛珪、諸葛玄、諸葛亮三人的歷史生卒記載,張澍關於諸葛瑾、諸葛亮二人當時年齡的說法顯然是不對。

當初,從父(父親的兄弟)諸葛玄原為劉表手下官員,原本已接受劉表指派,準備出使朝廷,彙報荊州的工作。這時,諸葛玄正好收到兄長諸葛珪病故的消息,經劉表批准後,便急忙趕回徐州泰山(因避禍遷居)家中為兄長治喪,並遵照其兄遺命,承擔起了照料撫養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三個侄子、兩個侄女等家人的生活。

公元193年(東漢初平四年),曹操父親曹嵩被徐州刺史陶謙部將殺害,因而起兵討伐徐州。面對兵禍,身處徐州險地的諸葛玄,果斷帶上諸葛亮、諸葛均以及兩個侄女前往廬江一帶暫避。這時,年齡已有19歲的諸葛瑾主動辭別大家,獨自前去江東尋求發展。

據裴松之在《三國志注》引《獻帝春秋》中的記載:公元195年(東漢興平二年),由於豫章太守周術突然病故,職位空缺。因此,劉表推薦諸葛玄接任周術,出任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然而,當朝廷聞知豫章太守周術病故消息後,卻不承認諸葛玄這個豫章太守,另外任命朱皓頂替諸葛玄為新的豫章太守。為了能夠接管豫章,朱皓懇請時任揚州刺史的劉繇一同出兵,攻打豫章的諸葛玄。因眾寡懸殊,諸葛玄暫退西城打算堅守,等待劉表援軍。期間,西城居民突然發動叛亂,諸葛玄不幸死於亂軍之中。

但是,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的說法卻是,豫章太守周術病逝後,袁術推薦諸葛玄接任豫章太守。因此,諸葛玄帶著諸葛亮、諸葛均以及兩個侄女準備前去赴任。誰知,行至途中,諸葛玄又聞聽朝廷臨時改任朱皓為豫章太守。於是,諸葛玄又帶著諸葛亮、諸葛均以及兩個侄女再次前去依靠荊州的老領導劉表。

正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依照裴松之注引的說法,諸葛玄死於叛亂,那麼兩個侄兒、兩個侄女還有命在嗎?又有誰會提供隆中之地以供諸葛亮、諸葛均兩兄弟棲身呢?

反之,如果依照《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說法,袁術又為何會推薦劉表的人為豫章太守,難道他自己手下沒有人了嗎?

不過,根據諸葛亮的生平發展路線不難看出,《三國志·諸葛亮傳》的說法應該比較準確。雖然,袁術推薦諸葛玄為豫章太守之謎難以破解,但是諸葛亮、諸葛均兩人能夠在隆中有田有地,安居樂業,絕對和諸葛玄脫不開關係。如果諸葛玄突然死亡,又如何能夠安排好諸葛亮、諸葛均二人的後路。同時,據史料記載,諸葛玄並沒有子嗣,所以將諸葛亮、諸葛均當成了自己的親人看待,又怎麼可能將他們丟在一邊不管呢?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帶著諸葛亮等人一同赴任。若如此,諸葛亮、諸葛均又怎麼可能活命。

此外,另有民間傳說:諸葛玄被朱皓(曹操指派的豫章太守)追殺之際,少年諸葛亮藉助九江蘆葦,一把火嚇退了朱皓的追兵,因此一家人才安全回到荊州。這畢竟只是個傳說,自然不足為信。

所以,分析後的結果便是,諸葛玄在有生之年,一直養育著諸葛亮、諸葛均以及兩個侄女,最終死於荊州。此時,諸葛亮已有16歲。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

由以上可以看出,諸葛亮從6歲到16歲之間,皆和諸葛玄在一起,而諸葛玄能夠多年為官為吏,自然學識不淺。所以,諸葛亮求知的黃金階段,應該師從叔父諸葛玄才對,也只有諸葛玄才有撫養、培育諸葛亮的條件和時機。

同時,根據《漢書》記載,諸葛亮先祖諸葛豐,其性格如同包拯,為了抓住犯法的皇帝寵臣,竟然追進了皇宮,因此而被罷官。再根據諸葛亮推行《蜀科》的思想和做法,不就是家學的傳承嗎?而這個家學傳承自然是通過諸葛玄的教導,深入了諸葛亮的心中。

至於諸葛亮和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徐元直、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等人相熟,不就應了那知俗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對於聰慧好學、見解獨到、半大成人的諸葛亮來說,能夠進入他們的圈子,交幾個聰明的朋友,認識幾個學術專家老者等等,應該不是什麼稀罕的事吧。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諸葛玄就是諸葛亮的師傅。


祥子談歷史


諸葛亮的老師是水鏡先生。

說個有趣的故事吧。話說當年,水鏡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韜武略,奇門遁甲,無知不知無所不曉,他廣收門徒,弟子眾多。但留名後世的卻只有三人。


那就是孔明、龐統和徐庶。他們三人都是班上比較出色的學生。尤其是孔明,獨觀大略 ,聰慧過人。最聰明的他也最讓老師頭疼,每天下午孔明都用玉米喂公雞,因為只要雞一叫就放學了,如果雞多吃一會,就會晚叫一會,延遲下課時間,水鏡先生就要多講一些,孔明和其它同學也就可以多學點知識了。

多年寒窗,終於學業完成,大家要畢業了。水鏡先生說,大家回去準備一下,三天後我們考試,合格的以後行走江湖可以說是我的弟子,不過關的就不再是我的弟子,以後不許說是我的學生,免得給我丟人。



這下同學們可緊張了,回去後徹夜複習,鑽研筆記,有的甚至在衣服裡打小抄。三天眨眼而過,同學們一大早都來到教室,等待吉今天的考試。水鏡先生面帶微笑,說:聽好了,我出題目了,從現在開始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教室,就算他出師了。譁!這題目讓同學們大跌眼鏡,瞬間炸開了鍋。

有的說丟了東西,有的說家中有事……,水鏡先生一一搖頭。徐庶哭著說,老母病危,請老師恩准我請假回去看望老母。水鏡連連搖頭:不行不行。龐統想了想說:老師,你出的題目太難了,我雖然不能出去,但要讓我在教室外面的話,我有辦法進來。水鏡先生哈哈一笑:士元,休要跟我耍這等小聰明,你還差的遠呢。


直到中午,還是沒有一個人能出去,水鏡先生捋著鬍子,得意的看著下面,忽然,他聽到有聲音,四下看去,原來是諸葛亮正在睡覺,只打呼嚕。別的同學都在想辦法,他倒好,睡了一上午了。水鏡先生火冒三丈,上去一把抓起諸葛亮,大聲吼道:孔明,考試的時候你敢睡覺!?諸葛亮一下子被吵醒,也是十分憤怒,一把推開老師大聲罵道:你這個老糊塗蟲,出的什麼破題,同學們十載寒窗學了這麼多東西,你竟然考這個?你的弟子不做也罷,我一點都不稀罕……。把個水鏡先生氣的差點昏倒過去,大罵:你這個不肖弟子,今天我就開除你,你給我滾!但孔明依舊不走,還在那裡罵罵咧咧。

水鏡先生大怒,喊到:來人,快把孔明給我轟出去。龐統、徐庶趕緊上前,架起孔明就往外走,方才出門,水鏡先生猛然醒悟,大叫:快把他拉回來!但為時已晚,孔明笑嘻嘻的跪在門外說:老師,學生不才,已過關了,請老師饒恕學生不敬之罪。



水鏡先生轉怒為喜,撫掌大笑:好,好,好,孔明,你通過考試了。孔明說:謝恩師,但不止我一個啊,徐庶和龐統也完成考試了。水鏡先生無奈,只得同意。

從此以後,水鏡先生眾多弟子之中,只有這三人順利畢業,也只有他們三人敢說是水鏡先生的弟子。


好孩子就是我


大家好!我是YUE歷史小作者。

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諸葛亮神機妙算,可以說是三國的一個妖孽,吸粉無數,無數的小迷妹和小迷弟為之瘋狂。那麼,歷史上諸葛亮的師傅到底是何方神聖,能夠教出像諸葛亮這樣的妖孽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二。

諸葛亮本是徐州琅琊人,出身於官宦之家。然而,諸葛亮身世比較慘,3歲喪母,8歲喪父,之後他跟著自己的叔父諸葛玄先後在南昌和荊州生活。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就在南陽耕讀,四處交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終於修成正果。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就此開始了自己的傳奇。雖然史書上沒有說諸葛亮的師傅是誰,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猜測一二。

諸葛亮的師傅可能不止一位,至少有4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雖然諸葛亮8歲喪父,但是他的父親諸葛珪對他肯定有一定的影響。而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更是撫養諸葛亮兄弟姐妹長大成人,可以說諸葛玄才是諸葛亮真正的啟蒙老師,對諸葛亮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接下來,諸葛亮的這三位師傅直接決定了諸葛亮後來的傳奇。他們分別是司馬徽、黃承彥、龐德公。司馬徽,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一個無所不知的全才,他有“水鏡先生”之稱。司馬徽本是潁川人,因荊州的劉表設立學校,司馬徽才客居荊州,廣收弟子,荊州的很多才子都是他的弟子。後來,劉備找到他老人家,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認為二人才可以稱得上俊傑,可見,司馬徽對諸葛亮是很熟悉的,很有可能就是諸葛亮的師傅,或者說他們亦師亦友。

黃承彥,東漢末年荊州的名士,荊州牧劉表的連襟,荊州的世家大族。後來,諸葛亮娶了黃月英,成為黃承彥的女婿。黃承彥作為領路人,帶著自己的女婿諸葛亮混跡於荊州的上層社會圈,為諸葛亮造勢。因此,黃承彥既是諸葛亮的岳父,更是諸葛亮事業的領路人和師傅。

龐德公,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的名士,更是隱士。他一生淡泊名利,不肯出仕。他精通奇門遁甲之術,當年劉表曾火燒龐德公的住所,逼他出來做官。人們都以為他被殺死了,但萬萬沒有想到在劉表走後,他吐出口中七粒大米,大笑而起。世人都說龐德公是一個神人,懂得起死回生之術。在諸葛亮臨終前,他口含七粒大米,腳下用七星燈續命,只要將星不落,他就能起死回生。然而,最後諸葛亮還是功虧一簣,他大喊:“龐德公救我。”由此可知,龐德公也算是諸葛亮的師傅,傳授了諸葛亮續命術。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後來,諸葛亮能夠如此妖孽,既離不開他的這些師傅們的教導,更離不開諸葛亮自己的苦心鑽研。當然,更有《三國演義》對他的神話

那他師傅是誰呢!他的師傅不止一個 是有三位

一位是司馬徽.黃承彥.龐德公.





YUE歷史小作者


據說諸葛亮的師傅是水鏡先生司馬徽,龐統和徐庶是諸葛亮的師兄弟,他們都在司馬徽的水鏡山莊學習,相傳他們之間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天呀,司馬徽把眾弟子叫到堂前,說:你們今天就好好準備,明天我要考考你們,只要能過關的,就可以出師了!大家有的很緊張,有的很高興,只有諸葛亮,龐統和徐庶三個人默不作聲。

第二天,大家又來到了堂前,水鏡先生正坐在堂前說:我的題目也很簡單,那就是今天午時三刻前,要是誰能夠被允許離開水鏡山莊,那就是通過了測試,那就可以出師了!大家沒料到會是這樣的題,看似簡單,但感覺也很難呀。

沒多久,徐庶哭著從大堂外跑了進來,他哭著說:老師,我家裡來信了,家母病重,希望能見我一面,請老師准假。水鏡先生說:這個沒有問題,應該的,你就午時三刻一過之後,就回家去吧。徐庶只能默默的走開了。

又過了一會兒,只見滿身是泥的龐統跑進來了,他大聲喊道:山洪來了!大家快跑吧。你看我差一點被山洪給捲走呢。大家一聽,都慌了神,都想跑掉。水鏡先生淡淡的說:即使有山洪,為何沒聲響?龐統也只能默默的退到一旁。

這時候,諸葛亮猛的站起來,然後指著水鏡生先罵:你這個先生一點都沒有先生的樣子!我們是來跟你學習真本事的,你卻搞了個莫名其妙的題目來刁難我們!水鏡先生絲毫不為所動。

諸葛亮又繼續說:不跟你學了,我要回家了!算我倒黴,我要另擇名師了!水鏡先生一聽,有點火了,就拿出戒尺要打諸葛亮。諸葛亮卻一把抓過戒尺,狠狠的丟到了地上。水鏡先生沒忍住,氣憤的說:快把這個不尊師長的諸葛亮趕出去!

就這樣,諸葛亮就被眾人趕出去了,諸葛亮在莊外面折了一根柳條,然後又重新跑了回來,跪下叩頭,然後雙手託著這根柳條,水鏡先生氣還沒消,看到這根柳條,突然明白了!

這個當然是民間故事,諸葛亮的老師我覺得是他自己,可能啟蒙認字是他的父親,或者是叔叔或者是他的哥哥,或者是家裡請的私塾老師教的,但是後面,完全是靠諸葛亮自學的,畢竟有哪個老師能教出如此厲害的學生呢?


歷史簡單說


司馬懿眼裡的諸葛亮:真乃全國奇才也!

諸葛亮精於理政,運籌帷幄,用兵如神,他是聰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那麼如此神人他的師傅是誰?

諸葛亮的師傅具體是誰正史沒有記載。

諸葛亮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家道中落,父親早亡。那時兵荒馬亂,年僅十六七歲的諸葛亮便隨叔父諸葛玄四處躲藏,投奔劉表。第二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因病去世,諸葛亮那時不過17歲,弟弟諸葛均才14歲。



不幸中的大幸就是諸葛亮得到了龐德公的幫助,龐德公是他二姐夫的親爹,是襄陽的一名高深隱士,據史書記載,龐德公是當地有名望的學士,劉表看中他的才能請他輔佐,但被拒絕。根據《襄陽記》記載,17歲的諸葛亮非常膜拜他的學識和人品,機靈的他就時常藉著看望自己二姐的機會看龐德公。進入龐家之前必先行大禮拜見龐德公,對龐德公十分恭敬。龐德公喜歡諸葛亮小小年紀如此知書達禮、聰明過人,對他深有好感,與他仔細交流,龐德公發現諸葛亮談吐不凡,志存高遠,又踏實勤奮,所以就將一些道教魔法、天文地理、太公兵法等傳授給他。諸葛亮雖然稱他為“老伯”。事實上,他已是諸葛亮的老師。



後來龐德公看諸葛亮一定會成為不可多得的人才,就介紹司馬徽給他當老師,龐德公向司馬徽推薦諸葛亮,一是司馬徽的學識淵博,二是司馬徽辦有私學,諸葛亮可以到司馬徽的私學裡學習。龐德公還推薦了自己的侄子龐統和諸葛亮一塊學習。為了方便學習,諸葛亮從襄陽城搬家到荊州城西北20裡的地方。這裡離襄陽城不太遠,還能隨時向先生們請教,他數十年孜孜不倦。司馬徽傳授他縱橫術。


諸葛亮還有一個比較認可的師傅,他就是其岳父黃承彥了,他是三國時期襄陽名士,南郡大士蔡諷的女婿,黃承彥的小姨子是劉表的後妻,朝廷內部關係網強大,他在襄陽名士上層社會圈子裡混,廣交社會名流,其中有龐統、龐德公、司馬徽、徐庶……,諸葛亮的八卦圖就是黃承彥傳授的。

黃承彥想將自己女兒許配給諸葛亮,他對諸葛亮說:我聽說你要找老婆,我有個醜閨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是很有才,在才能方面配你綽綽有餘,你可願意?諸葛亮答應了。後來落下笑柄,“莫做孔明擇婦,只得阿承醜女。”黃承彥的女兒的具體名字沒有記載,傳說為黃月英,又叫黃阿醜、黃婉貞。



她洞察天下大事,深明大義,她教會諸葛亮製作木牛流馬(一種運輸工具)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漢十萬大軍提供糧食。在諸葛亮再次出祁山大戰司馬懿時,發揮了神奇的作用。所以說黃氏也是諸葛亮的師傅。她教會諸葛亮發明東西。

《新三國》劇中的木牛流馬

諸葛亮可謂是集眾家之長,靈活運用多學之術,成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發明家、書法家,受世人仰慕。


小姐姐講史


諸葛亮是公認的大才、高才,但再有本事的人也得從學習起步,都離不開貴人相助、高人開悟,諸葛亮也有自己的老師。

諸葛亮大約17歲左右來荊州隱居,27歲出山,期間10年“躬耕隴畝”,是他求學的時期,先後得到過

龐德公、司馬徽、酆玖、北極教主等老師的教導。

龐德公:既是親戚也是老師

龐德公是諸葛亮二姐夫龐山民的父親,《後漢書》有龐德公的傳記,說他是襄陽人,家住襄陽城南的峴山一帶,從未到城中居住。

龐德公是本地知名學者,劉表多次請他出來做事,他都沒答應。龐德公不出來做官,還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他說:“有一種叫鴻鵠的鳥,築巢於高林之上,使其暮而得所棲;有一種叫黿龜的動物穴於深淵之下,使其夕而所得宿。人們的趨舍行止也是人的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

諸葛亮仰慕龐德公的學問和人品,經常藉著探望二姐的機會到龐家。《襄陽記》記載,諸葛亮每次到龐家,都要去拜見龐德公,對龐德公十分尊敬,每次都“獨拜床下”。

龐德公逐漸對諸葛亮這個晚輩產生了好感,他發現諸葛亮不僅天資聰慧,而且身上有難能可貴的個人品質,他志存高遠,又踏實勤奮。

司馬徽:“好好先生”出高徒

龐德公不僅自己教諸葛亮,還介紹諸葛亮拜著名學者司馬徽為師,進一步開闊了諸葛亮的眼界。

司馬徽是中原地區的穎川郡人,避難來到荊州,他是一位知名的學者,與龐德公志趣相投,二人關係很好,龐德公稱其為水鏡先生。

司馬徽終生未仕,所以史籍對他的記載有限,似乎沒有太大的知名度,但在當時他的名氣很大,並且早在中原時他就已經很知名。

《世說新語》記載,有人慕名前來請司馬徽,被他堅拒,有人想讓他幫忙出謀劃策,他一律說“好”、“好”,這也好那也好,他的妻子忍不住說他:“人家問你事,你怎麼一律都說好呢?”司馬徽答道:“如卿之言,亦大好。”

這就是“好好先生”典故的由來。其實,司馬徽這個好好先生其實不是糊塗,而是裝糊塗,他和龐德公一樣,都不願意介入世事紛爭。

與本地大族龐德公在家躲耕閒居不同,司馬徽在襄陽避難期間主要以開館授徒為業。除了諸葛亮,他還教出過許多高徒。後來被諸葛亮十分器重的向朗,《三國志》說他自小就拜司馬徽為師,還有曾經在諸葛亮手下擔任過軍謀祭酒的學者尹默,也曾經拜司馬徽為師,學習古文經學。

龐德公向司馬徽推薦諸葛亮,一來是敬佩司馬徽的學識,二來緣於司馬徽辦有私學,諸葛亮除了在學業堂學習外,還可以在司馬徽的私學裡得到系統性的學習。龐德公不僅推薦了諸葛亮,還推薦自己侄子龐統一塊去學習。

酆玖:靈山上的神秘高人

然而,只是這樣剖析諸葛亮的成才之路,大家似乎還覺得不夠,因為在大家的心目中,諸葛亮不僅是人才、天才,還是奇才。

縱然隱居苦讀,縱然天賦秉異,沒有特殊的機緣和高人指點,那些奇謀妙思也不會無端產生,諸葛亮有沒有得到過其他神秘高人的開悟和點撥呢?

元代出了一部書,叫《仙鑑》,其中有一篇《諸葛亮拜師》,應和了人們這方面的猜測。據《仙鑑》記載,司馬徽對諸葛亮說:“以你的才華,現在應訪名師,進一步增長學問,汝南靈山酆玖熟諳韜略,我曾路過那裡向他請教,感到他的學識深不可測,你可以去他那裡求教。”

司馬徽親自帶諸葛亮前往靈山,拜酆玖為師。諸葛亮來到靈山整整一年,酆玖也不教他,“居期年,不教”,諸葛亮並不著急,對老師十分恭敬。

酆玖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諸葛亮可教,於是拿出三部書讓諸葛亮研讀。這三部書的名字分別是《三才秘錄》、《兵法陣圖》和《孤虛相旺》。酆玖告訴諸葛亮,精讀此三部書一百日,之後向他彙報讀書心得。

諸葛亮認真研讀,百日之後向老師彙報,酆玖認為諸葛亮已“審所學皆能致其奧妙”。

現在稱“靈山”的地方不下20處,河北一省就有五六處,河南也有四五處,如果酆玖真的隱居於靈山,此地有可能在河南宜陽,當然這只是推測。

酆玖其人在傳說中很神通,而正史卻缺少記載,諸葛亮是否真的拜他為師,不得而知。不過,如果真有這樣一位高人,諸葛亮向他拜師求學,尤其學習一些兵法,倒也不是不可能。

北極教主:教授諸葛亮兵法

《仙鑑》還記載,酆玖不僅自己教授了諸葛亮,還向他引薦了另一位高人武當山北極教主,使得這個故事更加傳奇。

酆玖認為諸葛亮已研習了兵法,但還“不喻神通”,也就是欠缺變化,終顯不足。南郡管轄下的武當山裡有一位北極教主精於此道,於是親自帶著諸葛亮來到武當山,再拜北極教主為師。

可是,諸葛亮到了這裡,每天的任務只是擔柴挑水,除此之外就是上山採一種叫黃精的東西。黃精是一種中藥,俗稱考老虎姜、雞頭參,可補氣養陰,現代人常用來治療糖尿病。

諸葛亮不知道採了多少黃精,北極教主才開始教他,教授的主要內容是道術。諸葛亮精通儒、法,深得兵家精髓,同時也精於易、道,這在他留下的著作中可以得到證明。道術也許源於他的興趣和自學,也許果真得到過某些高人的指點。

《仙鑑》說,諸葛亮學成回到襄陽,再與司馬徽交談,司馬徽大吃一驚,改容道:“你已經達到最高水平了!”

武當山漢代歸武當縣管轄,屬南陽郡,由襄陽沿漢水向上便到,距隆中不到100公里。“武當”之名最早出現在《漢書》中,漢末時節也的確聚集了一批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士。

在諸葛亮時代武當山裡有沒有一位“北極教主”,這一點已很難考證,《仙鑑》把諸葛亮歸為“武當弟子”,更多地是想借重諸葛亮的名望罷了。不過,在諸葛亮襄陽的十年研讀、遊學期間,如果聽說哪裡有像酆玖、北極教主那樣的奇人,他一定會心馳神往地前去拜師求學的。

對諸葛亮來說,最廣泛地吸取知識的營養,從各方面鍛鍊和增長自己的學識和見地,是他隱居階段唯一最重要的事。


南門太守


諸葛亮能夠這麼厲害,他的師傅表面上可能是三國名士,其實,諸葛亮的師傅是他的繼母胡氏的功勞,這也是他哥哥諸葛謹和弟弟諸葛均的能力水平不如他的原因。


有人說諸葛亮的師傅是水鏡先生,其實是不對的。水鏡先生是比諸葛亮和龐統他們年齡大點,但不是他們的老師。水鏡先生司馬徽是襄陽的名士,但他淡泊名利,好交往有文化的人,所以他和諸葛亮、龐統、徐庶、龐德公等人是好朋友。

水鏡先生,臥龍先生,鳳雛先生的稱號是龐德公先生取的。龐德公先生是龐統的父親,他的大兒子取了諸葛亮的二姐。諸葛亮和他家是親戚。但是龐德公很有學識,劉表請他出山,龐德公不幹,樂意當個農夫。諸葛亮每次見到他。會畢恭畢敬的,向他討教學問。但是龐德公和諸葛亮只能算是亦師亦友。而他真正的老師是他的繼母胡氏。

諸葛亮在3歲的時候,母親死了,父親又娶了當時的大齡剩女胡氏。胡氏是當時名士太尉胡廣的女兒,胡廣是蔡邕的老師。所以,胡氏從小飽讀詩書,學識淵博,非一般人不嫁。胡氏也是大文學家蔡邕的師妹。

諸葛亮從小在繼母的薰陶下,學習了好多知識。等到諸葛亮8歲時,父親諸葛珪又死了,這個時候諸葛瑾已有15歲。學業有成,繼母把全部精力放到了諸葛亮身上,教育他。培養他。



等葛諸葛瑾到二十歲左右到京城遊學時,繼母又死了。這時候諸葛亮已有14歲左右,學到了繼母的知識,哥哥太大,跟繼母胡氏學習機會少,弟弟小,沒學全,所以哥哥諸葛瑾和弟弟諸葛均能力不如諸葛亮。


等繼母死後,諸葛亮和弟弟就到襄陽,投靠叔叔諸葛玄。結識了龐德公、徐庶、司馬徽、龐統、石廣元等名士,通過相互交流學習,自己的知識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成為世人心目中的武侯諸葛,永遠受後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