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总有正反两面,你们知道哪些古代王朝不为人知的一面吗?

东门外张汉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王朝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比如所谓的康雍乾盛世,不过是拍皇上马屁的自吹自擂而已。

其实不用说什么数据,仅仅从当时无数人的回忆就能看出这个盛世。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说:“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在马戛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是这样的……“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裸体”、“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中国是农业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满清相对明朝来说,有着很大的优秀。

因为诸如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在明朝进入中国,但还没有来得及大面积推广。

相反,清朝时期这些作物已经开始普遍种植。

同时,传统的水稻和小麦,也有很大进步。

在这种大背景下,满清农业仍然不怎么样。

专家吴慧认为,明代的亩产可以达到343市斤,而清代前期和中期可以达到367市斤,增加并不明显。而到了清末,这个亩产则降到243斤。

每个粮农平均产粮数明万历时的6510市斤、乾隆晚期4749市斤、嘉庆中4286市斤、清末3584市斤

自明末至清,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粮农,可养活人最多的是乾隆中期,达到8.9人,其次是明末8.3人,乾隆后期起便呈下降之势,由6人,5.4人,直至4.6人。

可见,清朝并没有大幅度超过明朝,只是略高而已。

在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尚且如此,对比洋人那就更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就军事方面,乾隆吹嘘的十全武功基本都是忽悠。打缅甸、廓尔喀、越南根本不能算是赢。打一个区区只有几万人口的川北大小金川,花费了34年时间,使用了近60万人力、7000万白银。其余打败的回部、台湾等,也均非什么强敌。

其实,整个康乾盛世遇到最厉害的敌人,不过是沙俄帝国。

而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俄军区区826人及12门大炮,面对3倍数量清军,竟然凭借弹丸之地的简陋土城,死守了10个月。最终弹尽粮绝,除战死病死外仅剩下150余人,俄军才投降。

由此可见所谓盛世清军的真正实力。


萨沙


看到此题,我想起清明节去某寺院游玩,遇到一群人围着一位大师在讨论佛法。我好奇驻足听了一会。

只见大师站在人群中间侃侃而谈:“当下佛法式微,全国正式比丘和比丘尼只有二十来万,你们可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几乎全国十分之一的人都是三宝弟子……”


这里这个大师说到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魏晋南北朝,确切的说佛教在汉地获得官方认同是在羯赵时期。

虽说早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洛阳就修建了内地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但是佛教一直得不到官方和士大夫阶层的承认,民间信仰也寥寥无几,直到石勒建立后赵。

后赵,中国历史有名的禽兽王朝,除了王朝建立者民族羯族拥有人的权力外,其余民族皆可杀之,甚至被当做口粮。可以说各民族在羯族统治下都经历了自己民族最黑暗的一段时间。但是后赵时期,羯族统治者信仰佛教推崇佛教,在此期间佛教终于在内地站稳了脚跟。

这里说一下后赵石氏的身份。

西晋末期,五胡乱华,五胡主要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其中匈奴是夏之后裔,商代夏,夏朝移民北走荒漠,成为了匈奴;鲜卑族自认为是有熊氏之茵裔,和炎黄同宗;羌族氐族世代与华夏族混居,此时期也没有占据中原的政权;和其他四族不同,羯族世居中亚,和华夏本无关系,是作为匈奴的奴隶来到了中原。



这里就有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其他四族都可以汉化,但是羯族不接受汉化,或者说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同。

石勒建立后赵初期,还能认可中原文化,重用中原士族,倡导儒学。这一系列措施,引起了以石虎(石勒侄子)为首的传统羯族的不满。

石勒死后,儿子石弘继位不足一年就被石虎斩杀,继而石虎上位。

石虎登基之后,极度压制儒学道学,并大肆推崇佛教,诸事皆问之于佛。当时的佛教徒为了迎合石虎,也歪曲佛学,为石虎一系列的禽兽行动开脱。

这是因为佛教来自于西域,当时的佛教徒也多是西域胡人,尤其是佛教上层僧众,比如佛图澄。后赵对佛教的推崇,实际是借佛教文化重塑西域胡人认同,这与内徙中原的许多民族大相径庭。

华夷之间的分野常常以文化为核心,而非族群。石勒平定中原后,按照汉族知识分子所构建的国家要求,所推行的一系列崇儒国策,使部分汉族知识分子对政权有了认同感。

石虎即位后所推崇的佛教西域文化,使原本一度和谐的民族关系,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石虎即位后,对当时的佛教首领佛图澄大加敬奉。每次朝会,佛图澄必定参加。参加朝会时,以太子为首的群臣要迎出殿外,搀扶佛图澄进殿,群臣齐呼“大和尚”。


不仅如此,太子王公要五天去拜谒佛图澄,司空李农需要每天去问候起居。

在石虎的推崇下,当时后赵境内建立了八百九十三所寺庙,这数量已经相当惊人了。后赵佛教徒也达到了空前的万余人。

石虎推崇佛教,并不是认同佛教理论,而只是因为佛教属于西域文化而已,对于非胡人佛教徒,石虎一家也是该杀杀,该吃吃。比如石虎儿子石邃在做太子之时,经常挑选尼姑讲经,之后奸淫杀害,并且将尼姑尸体混合猪羊肉,宴请百官。


别酒流年


提到北齐,一般人都会马上想到,这不就是那个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禽兽王朝”吗?

确实,北齐短短28年的统治,出了6任皇帝,其中多是血腥残暴、荒淫无道之徒,每一个单拿出来都堪比夏桀、商纣、隋炀帝。

但是,这个神秘的短命王朝,却有着非同一般的艺术成就。他们的皇帝们坐江山表现虽不及格,但却都有着极高的艺术审美!

北齐皇帝们很凶残,但都非常崇拜佛。或许是这些帝王们生前穷奢极欲,却都向往着死后能够进入极乐世界吧。

与其他朝代相比,北齐时期的佛像,胜在其线条的柔美和动态,虽然动作单一,单一点也不觉得乏味。而且,其人物面部微笑含蓄且传神,甚至超过了油画蒙娜丽莎,表达了佛教柔和和安静的性格,处乱不惊的威仪。




另外,北齐时期的壁画,也造型大胆、鬼斧神工,体现了这个神秘王朝非同一般的审美情趣,确实很让人神往。下面是高洋墓中出土的一系列壁画作品。



深夜聊斋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

提到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面我倒是有话要说,三国时期,大家的传统影响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但是在历史上偏偏留下来了许多不同的记载。

以史为鉴今天就说几个三国时期鲜为人知的一面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一、乱世之中的长寿者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由于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以及各种瘟疫的影响,人民的平均寿命极为短暂。这一点可能是大家对于三国时期非常直观的一个印象,甚至曹操也在自己的诗文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一场瘟疫下来,甚至建安七子这样的豪门世族都不可避免,全部死于建安22年的大瘟疫。


但是就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三国时期却涌现出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长寿的人:活了105岁的隐士张臶jiàn(136-240)字子明。

张臶一生历经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汉朝七位皇帝,曹丕篡汉后又活到了曹叡称帝后,享年一百零五岁。

另外三国时期还有一个孔明,叫做胡昭。这个胡昭胡孔明也是位隐士,不论谁来请都不做官,后来活到了八十九岁。

二、海军远航作战

三国时期教科书上写过,孙权曾经组织船队发现了台湾岛,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探索台湾岛。


除此之外,鲜为人知的是孙权还搞过一次万人组成的庞大海军舰队从长江沿岸北上一直到达渤海。这一次远航作战体现出了当时中国最为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

只不过孙权建立远洋舰队的初衷是和辽东割据势力公孙渊联合南北夹击曹魏。结果公孙渊借机杀了孙权的使者,把人头献给曹魏表达忠心。顺便吞没了孙权的财产,孙权知道后气得要死,但是自己再也组织不出另一只庞大的舰队了。

三、西域王子、印度和尚已经参与中外文化交流

据记载,三国两晋时期西域诸国和印度等国并未因战乱而断绝和中原的往来。

西域有一国王子,因为仰慕中原文化,把王位都让给了兄弟自己跑到中原来。后来赶上八王之乱,又跟着衣冠南渡,在南方出家为僧。一度得到皇帝、宰相的认可。这就是著名的高座道人,现在南京的高座寺就是纪念这位歪果仁的。

另外世说新语里还有记载印度苦行僧在闹事表演魔术的记载。

四、晋朝建立时就有预兆一世而亡


晋朝自从晋武帝司马炎替代曹魏称帝后,心得意满,于是打算算一卦晋朝国运如何。于是司马炎让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去抽签算卦。

结果司马衷抽到了一个一,意思是晋朝只能延续一世!当时群臣都吓傻了,不知道咋办。有一个大臣挺机灵的,赶紧打圆场说:一就是统一四海,一也是万物之始的意思,这是昭示着晋朝将久远传承啊。

结果大家都知道,司马炎死后,晋朝交到了傻儿子司马衷手里,果然引发八王之乱,西晋果然一代就灭亡了。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哦。


以史为鉴


其实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一个哲学问题,如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有好也有坏的,无论是一个王朝还是皇帝,都是如此,不过由于历史记录和保存的问题,势必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么这就只能靠个人结合已有的史料进行推测了。

以我们熟悉的隋炀帝为例,人人都知道隋炀帝荒淫无度,然而他力主开发京杭大运河却造福后世,此外隋朝在他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后来盛唐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

隋炀帝和隋朝作为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君王和王朝,这个由于年代较近,记录的史料多,人们还能知道,相比之下,在更早的殷商时期,则更为令人容易让人产生片面的看法。

许多人都看过《封神演义》,都认为商纣王是个大昏君,是祸害天下的大坏蛋,然而事实不单单如此,甚至从更长远的角度,更高的层面说,商纣王是中国的大功臣。

商纣王除了一些演义中描述的荒淫之外,他其实还是一个具有开疆拓土功劳的君王,纣王在位期间,他推行牛耕和灌溉排水,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对内清除异己,加强王权。

增加经济和加强王权,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兵,毫无掣肘的用兵,在殷商内部,纣王打压一些不安分的诸侯国,对外他常年攻阀东夷,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一带。

纣王不仅逐渐征服了东夷,扩大了华夏领土的地域,更是首次把领土势力扩张到了天津、连云港等地,对华夏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纣王也是一代雄主。

可是世人因一部《封神演义》,就认为纣王是个暴君昏君,从而忽略了他所创下的功绩,这是片面的,这不符合历史的客观性,我们看问题应该客观全面。



老陈讲史


北洋军阀独裁统治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民主和自由”的时代!

自1912年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到1927年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中国,这一段时期被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也叫“民国北京政府时期”。

按照一般认知,在这一时期内,北洋军阀可以用“腐败,独裁,专制”来形容。但是,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各种思想文化被传播开来。著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而且,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各种党派在中国组建传播。

在这一时期,三权分立思想也得到了初步的尝试和应用。司法权的独立性也得到一定体现,虽然,不可能真的在政治上实现三权分立和民主。

也是在这一时期,舆论真正的起到了监督政府的作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言论相对自由,各种报纸媒体敢于监督政府作为。《新青年》,《民国时报》《晨报》是其中杰出代表。

1919年,《民国时报》公开揭露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中国作为战胜国,要求废除列强在华的不平等条约,被和会拒绝。同时,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也被日本继承。这件事被报纸披露以后,中国政府迫于压力,没有在合约上签字。同时,曹汝霖,章宗祥等卖国贼也成了过街老鼠。



这一时期,报纸真的敢“指摘”政府的行为。报纸真的敢引导民众的情绪。同时,民众敢于用游行示威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同时,文人在这段时间内,被社会和政府尊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人的待遇很不错。

当时,一个警察的工资是两块大洋,而普通老师的工资却能达到40块大洋!当时,一个人每月花三块大洋,就能吃饱。



1918年,李大钊给毛泽东介绍了一份图书馆助理员的兼职工作,月薪8块大洋!

而像刘半农,田汉,钱玄同这样的大家,能达到200大洋以上。

季羡林在济南的一个中学教书时,月薪是160大洋。


当时,北京城小汽车很少,凤毛麟角。而北大教授胡适就有一辆汽车,售价12000大洋!1917年,胡适的月薪是280元,1931年涨到600元!版税和稿费收入比工资要高的多!解放后,胡适先去了美国,后去台湾。

1921年,鲁迅等人翻译了两本小说,就获得了1000块大洋!

最厉害的是,(1916年-好1927年)北洋军阀聘请了蔡元培当北大校长!要知道,蔡元培可是同盟会领袖,国民党四大元老,他是反对北洋军阀的!蔡元培每个月光稿费就有300大洋!


勇战王聊历史


回答了:

比如说清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其统治时间内社会,整体上比较稳定,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足,特别是康乾盛世。

但是与此同时清王朝的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以及八股取士,严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直接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单一化,为闭关锁国提供了思想前提,也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难得糊涂zhjx


文宋,对外战争胜率一般都在百分之70以上。

盛唐,对外战争胜率一般都在百分之50以下。

原因是宋战争多发生在国内,胜少及亡国。唐战争多发生在国外,败无大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