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古人的经验之谈,要牢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人身上的重担只增不减。四十岁的男人最累,上头有四位老人需要照料,下头还有儿子与女儿需要操心,若是再遇上个不体谅自己的妻子,那他的生活可谓是一团糟。

俗语“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古人的经验之谈,要牢记

“焦头烂额”、“分身乏术”、“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处在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常挂在嘴边的话,身心俱疲的他们总是会怀念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少年时光。意气奋发的他们曾立下志向要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要让世界为他们而改变。可悲的是现实打败了愿望,他们也输给了世界,再也不复当初少年模样。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还未到知天命年纪的你们大可不必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古人云“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作为一个正处于壮年的男子汉大丈夫为何轻易服老,停下前行的脚步呢?俗语“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古人的经验之谈,要牢记

若是你还有口心气在,心中还留有那份担当,身上仍留有不服输的勇气,便应该奋力前行。如果你还是怀着混日子的心态,对所有事都得过且过,甘心过着窝窝囊囊的日子,那么还是“人到四十五,身埋半截土”这句俗语比较适合你。

人们常常将自己事业的不如意归因于“起点比别人晚”上,他们觉得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弥补那失去的几年时光。说实话,这个理由根本不成立。华为创始人任正非43岁才开始创业,褚时健80余岁再次创业,股神巴菲特、曾经的首富李嘉诚仍然奋斗于一线。这些商界大佬们仍能如此努力,为何我们要提前放弃呢?

人总是能找出千万种理由来拒绝做某事,却从不肯承认自己的懒惰。贪图享乐确实是每个人的天性,但是这种天性并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好。它只会消磨人的心志,让你越活越窝囊。起点高低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为自己与家人的未来付出努力。只要你愿意,新事业的起点随时都在那里。

说实话,四十五岁的人要比二、三十岁之人做事要稳重许多,毕竟阅历摆在了那里。可现实中的他们为何却总是畏手畏脚呢?身上毫无出山之虎的气势,反而是像一头孱弱的老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龄不该成为人们为自己的懒惰辩解的借口。

俗语“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古人的经验之谈,要牢记

所以男人们就不要将“工厂不招收45岁以上的员工”整日挂在嘴边,这不是你们心安理得地躺在家中的理由。赚钱的门道不止这一个,你可以自己开店。若是没有成本便先给人当学徒,既可以学一门手艺,又能赚取开业所需费用,何乐而不为?

逃避可耻且无用,愿大家能将古人的肺腑之言记于心中,早日摘下懒惰的标签,愿大家都能成为一个追逐梦想的“老男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