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愛情是永恆的主題,教育是時代的難題。

電影《銀河補習班》試圖通過一對父子間的溫暖故事來探討這個時代的難題,但是很遺憾,電影最終給人的感覺是

溫暖有餘,深度不足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電影《銀河補習班》


故事講述了年輕的航天員馬飛在上天執行任務時回憶曾經和父親馬皓文的故事,引出當代社會兩種衝突的教育觀念。

第一種是以博喻中學閻主任為代表的為學至上的傳統教育觀念,另一種自然是以馬皓文為代表的新型教育觀。

按馬皓文的理念,我們要培養的不是隻會讀死書的學生而是有獨立思想,能夠獨立思考,有獨特價值觀,對人生價值有自我認識的學生。

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學生是所有的時代都需要的。

但是,沒有哪一種教育模式能成批地培養出這樣的學生。

教育模式之所以被稱為"模式"就是因為它就像工廠的流水線一樣,生產出來的都是一樣的成品。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教育


在現代社會,家庭的教育職能逐漸弱化,學校承擔著幾乎全部的教育時間。

而學校就是統一管理的工廠,想要在這個工廠裡培養出有獨立思想和個性的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這部影片對家庭教育的啟示比較大,而很難讓人真正地反思整個社會的教育體系,換句話說像馬皓文這樣的教育理念過於完美主義,最起碼不適合現在的中國學生。

我將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原因

當前的教育模式最適合中國

我國現在的社會基本矛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不平衡,不充分"。

最大的不平衡應該就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連帶著教育失衡。

經濟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地區獲得的教育資源的優劣。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教育


教育問題通常是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喜歡思考的問題,而在溫飽都成問題的邊遠山區,能夠獲得上學的機會已經是莫大的幸事,還有什麼餘力去思考教育模式的問題。

只有經濟和教育發達的地區,當物質需求和基本的教育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人們才會有閒情逸致來探討更為理想的教育模式。

而他們所想的教育模式很多和馬皓文相似,但這根本不適用於其他經濟落後地區的孩子,如果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只會帶來更大的差距,而這並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此外,除了經濟問題,龐大的人口基數也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國情。

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頃的土地上生活著千千萬萬的家庭,養育著千千萬萬的孩子,我們努力了很久,但直到今天,教育的曙光還沒有將溫暖送到每一個有孩子的角落。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二胎政策


面對這樣寬廣的土地,這樣巨大的人口,我們必須尋找到一種簡單,高效的教育模式才有可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接受最基本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國民素質。

如果馬皓文這樣的教育理念被引用到學校教育,必將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這些是經濟落後地區無法承受的支出,而想要在全中國普及開來更是難上加難。

這樣柏拉圖式的教育理念並不適合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人口情況。

沒有高考,寒門如何出貴子?階級壁壘如何突破?

《銀河補習班》中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漫天的書和試卷夾雜著高考結束的歡呼讓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高考。

沒有這麼瘋狂,但那種解脫感仍然記憶猶新。

這是獨屬於中國孩子的青春,它不是全白更不是全黑。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電影《銀河補習班》


可能還是有人會覺得這條路競爭壓力太大,淘汰率太殘酷了,但我們還是應該感謝這一制度,沒有它,寒門永遠出不了貴子。

無論去到一個怎樣的大學,最起碼農村的孩子能夠走到城市,能夠獲得一個向上爬的平臺,能夠有機會突破階級壁壘。

最起碼,因為高考制度,我們的社會不像《北京摺疊》中描繪的那樣階級固化,每個人在高考面前都擁有平等的24個小時。

其實這種制度自古有之,中國古代底層人向上的唯一通道是科舉制。

有句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能人們對科舉制的印象並不是很好,主要是因為大家對科舉的認識固定在"八股取士"上,認為科舉是禁錮思想,摧殘人性的。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科舉制


其實,科舉這種選拔人才的模式是古代黑暗的專制社會中唯一的光芒。

錢穆先生在《國史新論》中說:"中國社會歷史上無階級有流品"。

流品其實是很中國化的一種表述,它是不同於西方社會的階級的。

中國古代人心中是沒有階級分化的,即使是相同同的職業,比如做官,也分文官和武官,而兩者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

古代社會很有名的"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就是古人心中的"流品觀"。

而想要到上九流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參加科舉考試。

因此參加科舉成為古人近乎痴迷的活動,也不難理解范進中舉後為何痴狂至此。

錢穆先生在《中國歷史政治得失》中說:"憑事實講,科舉制度顯然在'開放政權',這始是科舉制度之內在意義與精神生命"。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高考制


科舉制度對應的就是現在的高考制度,古人不會抱怨科舉,今人其實又有多少真正地抱怨高考呢?

對於寒門子弟來說,沒有這種靠分錄取的考試模式,單憑其他的條件,如何能有機會戰勝其他的孩子呢?

所以,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憑分入取從來都是最公平,也是最合適的人才銓選模式。

馬皓文的教育理念固然是理想的,但中國孩子不會喜歡更不能喜歡。

不是所以的父母都是馬皓文!

馬皓文是一個工程師,也就是說他是受到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

這樣的他會對現存的教育模式提出質疑和挑戰並試圖在自己的兒子身上改變的想法和行為是很正常的,而事實也證明他的教育是成功的。

但是,放眼整個中國社會,像這樣有知識有思想覺悟的家長有多少?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家長輔導作業


即使是像很多大學教授這樣高級的知識分子也不可避免地流於俗套,何況是那些沒什麼文化的普通父母。

其實這是文化氛圍引起的一種被動的認同感,當你身處這個社會就一定會受到社會某些文化的薰陶從而不自覺地認同,否則就會被誤解甚至是排斥。

所以在中國這樣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高級知識分子也招架不住。

這樣看來,中國的父母們被文化水平攔截一大半後又被社會文化同化了一大半,那麼和馬皓文這樣的家長還剩多少呢?

答案可想而知。

我自己也遇到過這樣有個性和思想的家長,他從不按學校要求檢查孩子的作業,甚至質問老師為什麼他的孩子要寫家庭作業,為什麼要參加考試。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我的這位老師什麼來歷?

法學本科,行管碩士,社會學博士加長時間的美國留學經歷。

重點是留學經歷,也就是說他完全換了個文化環境,這樣的他對教育自然有他不同尋常的思考和見解。

所以可以看出思想上的改變在我們今天的社會環境下有多難。

另外,僅僅有轉變思想是完全不夠的。

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我們對家長們進行了深度的思想教育,然後非常幸運的是家長們的認識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樣就能像馬皓文那樣成功地對孩子進行教育了嗎?

當然不行,思想上認識到問題不代表有能力解決問題。

馬皓文以及我的那位老師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去引導、教育孩子。而大多數的家長是欠缺這方面的能力的。

每個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經驗就只能模仿,而模仿的對象就是上一輩的教育方式。

對這種傳統教育的模仿是很容易的,因為不需要花費太多的腦力和精力。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教育


而新型的教育方式是要根據不同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這對於家長來說,首先要對孩子的性格有充分的認識,其次要找對方法,最後還要不斷改進。

能夠達到這種水平的父母能有多少?

如果教育方法不對,那我們的孩子又將走向何方?

這樣的教育理念會給中國的父母帶來巨大的壓力,也會讓我們的孩子處於極大的風險之中。

新型教育下的孩子又是怎樣的呢?

我們所謂的新型教育理念其實是很多歐美國家在實際教育中所奉行的,而且很多中國的家長對於國外的這種模式是很羨慕的。

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看看國外教出的學生就能大概知道我們的孩子將會變成什麼樣。

他們和我們現在的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維方式的差異,論起理論知識也許還真比不上我們。

但是就是這種獨立的,深入的思考方式帶給他們的是強大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不足是我們整個國家和社會都面臨的問題。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國外教育


可是難道每一個外國小孩最終都成為了科學家、思想家了嗎?

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放在科研學術領域固然是最大的優勢,但如果那些有個性的孩子最終沒有進入這些領域而是普通的市民呢?

那它就會變成擾亂社會的驅動器。

我們看看西方社會的那些難以置信的事可能發生在中國嗎?

思想的活躍是好事,但也有可能不利於社會穩定。

今天中國社會最需要的就是穩定的社會秩序,這就必須在意識形態上形成統一的價值認同,而只有傳統的教育模式才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別傻了,馬皓文的教育觀真的不適合中國孩子

中國傳統教育


並且共同的價值觀還會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來面對當今中國在各個方面的困難。

由此,最起碼在今天的中國傳統教育是不能被取代的!

反思:

文章到這裡,我也在思考那到底教育的突破口在哪?

我的回答是——高等教育。

我們無法從頭摒棄傳統教育理念,也不能改變我們選拔人才的方式,為了能培養出具有獨立人格和思想的優秀人才,我們就只能從高等教育入手。

我們完全可以在大學改變之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從而重新塑造學生的觀念和人格,重新激起他們對學習和知識的熱愛,激發他們創新的活力。

而且我相信隨著接受教育的人越來越多,程度越來越深,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像馬皓文這樣的父母也會越來越多。

就像這部電影的導演所說的,這不僅是對現實的思考,更是對詩和遠方的期待!

雖然目前還為時尚早,但並不妨礙我們對未來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