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生带手机,玩手机,教师该怎么处理?

高考备考


学生带手机,对学生有很多负面影响。比如,

一、影响上课,耽误学习:学生会分心,在上课时间打电话、玩游戏、聊QQ等等也会影响老师上课。

二、攀比心理加剧。学生盲目追逐新款式、新功能,还有的为此卖肾。

三、 手机是贵重物品,如果丢失会给老师和学生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严厉禁止使用手机的纪律,反复强调不准带手机进课堂;

四.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手机的利弊,自觉远离手机;

五.学生使用手机的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简单粗暴,避免因手机问题而引起冲; 老师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


美美840317


现在学校是严禁带手机进学校的,可是现在的学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今年高三了,他是复读生,去年考的还可以,学校没选好,就没去上,想着今年复习考个更好的,可是不知道这个孩子觉得他学的还可以还是怎么的,总是想着办法带手机。他的手机不让带学校,不知道哪里几十块钱又买了一个,让老师发现了,叫家长,我那个朋友去了被老师说的,她给我说要是有个老鼠洞她都能钻进去,丢人啊,你说现在是什么时期了,还在课堂上看手机,这个东西只要你上大学了,你有的时间看。

我那个朋友给老师好话说了一大筐,才算把这件事平息下来,这个老师说实话也是真的负责。可是没过一个月,又被老师发现了,这个老师这次更绝,直接开除了,不要了,其实也就是吓吓这个孩子,可是把他的妈妈吓坏了,这个节骨眼上开除了怎么办?到处找人问看能不能再进去,不能了给转个学校都行,他的妈妈每天都去学校一趟,这个老师也看到作为父母的用心,就说了他的意思,我的朋友也明白了,就让孩子在家里待了一周,孩子也急了,总是让他妈妈去问老师,可他的妈妈回答是老师不理,就是开除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孩子在第五天的时候都急的哭了,最后他的妈妈给说实话了,第二周就去上课了。前几天我还问了,这两个月你孩子怎么样,她说现在好多了,老师说在没发现他有手机,有的孩子总是想着玩手机,是现在手机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可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也很重要啊。

我的侄子他是去年考的211这个孩子真的很懂事,他平时从来不带电话,他上高中时我哥就给买了手机,他每周回来时,周末会看手机,可是高中回来就一天半,有时候就一天时间,他去学校时把手机关机,回来了打开,所以说往学校带手机这个事,他真的就没让我哥哥嫂子说过,这可能和孩子的性格,自控力各方面有关,但是我们需要明白我们每个人生每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该学习的时候就得好好努力的学习。


琪宇飞翔


班里有个小姑娘带了手机到班里,上课的时候响了。我本来很火,后来想到这个小姑娘性格内向,也没敢发火,只是让她把手机交给我保管,放学的时候带回家,下次不要带来就行了。结果她走的时候没来拿,家长也接不到人,打电话来问我。家长找了好久,后来在公交车站台才找到。原来平时是乘公交车回家的,这次是步行回家的,走了一个多小时,吓人不?我等在办公室到晚上七点半,生怕出一点意外,家长找到也不跟我说,我电话过去才告诉我找到了。下次还敢管吗?


桀骜不驯的呆子


建议先跟学生谈谈,告诉他这是学校不允许的,让他把手机上交。如果行不同,那就通知家长,让家长来把手机拿回去。


现在的孩子,你真不知道他们会作出什么事来。


几年前,在我老家的县城中学,老师没收了一个学生的手机,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个学生竟然因此跳楼了。


这个老师,什么也没有做错,然而,为了给家长一个交代,教育局作出了开除老师的决定。老师失去了从业资格,并作出了赔偿,才把事情平息下来。


老师可以严格,但注意方式方法要柔和。强硬的一面就让家长们去扮演吧。


南极北极


对于学生带手机入校,现在各学校基本都出台了禁止令,带手机入校的学生已经很少。但也不能避免个别同学带。如果是我发现了同学带手机,我会让他当着我的面玩,直至把电用完。告诉他:手机暂时是废了,不要再用了,如果需要和家里父母联系,可以找我用我的手机打电话。这样既可以达到目的,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wyz心静如水


回答;发现学生带手机和玩手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分开来说。

第一;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很正常,信息化的时代,有些家长为了方便和自己孩子沟通联系,孩子用来方便自己的学习,查阅资料,这些都可以理解,老师没有理由去说什么,时代不同,教育孩子也需要跟上时代。
第二;玩手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得看这个学生什么时候在玩手机,上课玩,还是下课玩,如果是在读书,上课玩,不仅会影响孩子本身的学习和精力,而且还会影响到其它人,分散其它人学习的注意力和精力,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这个情况的话,老师如果强硬去收缴这个学生的手机,但是,这个学生玩的正起劲,在兴头上的时候,完全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的时候,有可能这个学生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打老师,或者和老师进行对抗等行为抗议不满,再加上如果当着其他学生的面收缴手机,学生也有自尊心,会觉得很丢脸,受不了。
来看一个现实的例子;2017年5月,玉林容县某中学内,值日老师巡查发现,一学生在架床上铺玩手机游戏,引起其他同学围观,便上前收缴手机,在拉扯过程中该学生从床上跌下受伤。近日,当地法院作出判决,学校承担7成赔偿责任,赔偿受伤学生7万余元。

对于学生玩手机,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因人而异,把握一个度,私下沟通,口头劝说,避免发生激烈的争吵,让学生换位思考一下,理解一下自己的难处。


夜听繁星话心理


最近西安市一示范高中校园里,因晚自习时一学生玩手机被没收而伤害老师致死亡事件,引起广大网友关注。这是一个敏感性话题,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待学生的这种行为,态度必须鲜明,坚决反对!但处理起来很棘手,我认为最佳的方式是:

及时制止加上批评教育再加上缓冲解决。这种处理,是基于日常经验的积累,有时也很无奈,能解决一时,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下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这一问题的长效解决办法,探讨如下:

一、必须顶层设计,抓源头。国家教育部门要有一个可操作的明文规定,或规定在开学初,就告知家长和即将入学的学生本人,禁带手机入校,扎紧源头。当然在当下信息时代,手机是相互联系的主要通讯方式,必不可少,这样一来,这种硬性规定,有近乎不合人情,这时,或规定带有手机的同学,其手机在校园内寄存于某一处,只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使用。

二、尤其是中学生带手机、上课玩手机,一定要制止。敢于带的和上课玩的学生,都缺乏自制力,有的甚至沉迷于玩手机游戏,难以自拔,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制止,加上批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若处理不当,有的学生会有过激行为,更不能没收并将其砸掉,有的班主任这样处理过,效果并不好!这个时候应该和这位犯事的学生达成谅解,由班主任暂时保存其手机,待学生完成目标任务,再还他手机,随后也要告知家长,协助处理。

三、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合理利用,但不要沉迷。做好这点,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需要做好多方沟通。和家长沟通,教育孩子不带手机进校园,不能沉迷玩手机游戏,必须在家长许可下使用手机;和学生本人沟通,无节制的使用手机,其弊端多多,于学习严重不利。制定明确的班级公约,奖罚分明,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同这种行为作斗争,形成班级合力,人人喊打,争取杜绝“带手机、玩手机”现象。


桂桂生活记


很多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进校,一经发现,都要收缴。待到放假,由学生家长来领回手机。发现学生玩手机,应该按校规处理,统一放到学校的存放处,贴上标签(收缴时间、机主名字、班级等),待到放假,由家长领回,且给家长解释说明清楚,学校是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因为学生自制力差,影响学习。


wb不言不语


专科生上课玩手机,那都是很常见的事了。其实当我们还在中学的时候,课堂上就有不少同学爱搞小动作了,比如说看小说、传纸条、玩手机…

但是中学的时候,课堂上的老师或者班主任发现我们这些小动作的时候,都会很严厉的批评和处置我们,甚至还要叫家长来学校谈话。而读大专的同学,在课堂上明目张胆的玩手机,有些老师都会置之不理,当做没看到。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专科生已经都是成年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要被别人指导着做什么。老师也认为,想学习的学生必然会认真听课,不想听课的同学也有他的理由,大家都是成年人,老师也不愿意去指责同学,令他难堪。

其次呢,专科里的很多同学本来都是不爱读书的孩子,是被家长逼着过来读书的,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也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也不好去说些什么,只能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且,不一定所有的同学玩手机都是为了娱乐,有时候可能是家里发生什么事,有些时候也可能是迫不得已要用到手机,如果老师看到同学在“玩”手机,就上前指责训斥,可能会误伤了同学。毕竟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学习不是生活中唯一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也要理解别人。

其实,就算是本科重点学校,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现象也很常见。毕竟现在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拿出手机并不意味着他一定没有听课,老师也不好去随便评价。

还有就是,老师若是管得太严,学生的暴脾气也就上来了,记得有位学生因为老师不让他上课玩手机,直接摔门而去……

作为一个学生,尊重老师难道不应该吗?最起码彼此相互尊重一下,我们也不该太过放肆的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认真听课才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敬,你们觉得呢?


AC米兰潼潼


作为学校学生管理人员,为了学生的教育和执行学校管理制度,也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我们发现学生携带手机,先与学生沟通教育,告知学校制度规定,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耐心进行教育,目前已经收了20部学生手机封存学校保险柜,承诺待到毕业后返还学生,目前是这么做的,如果作为教师都放手不管,学生的教育就会毁于一旦,我所在的学校3000多人,每天我都抓学校违纪生,一学期下来,积累的材料一档案盒,有抽烟的、打架的、早恋的、卷裤腿的等等,也有令人头疼的学生,但是一定要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要刺激学生自尊,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情绪状态随时调整沟通方式。教育需要引导,也需要管理,更需要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