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是怎样大破蒙古王庭的。那些俘虏后来怎么样了?

御风之远


我是来纠正历史错误的,不管俘虏如何。蓝玉到达的捕鱼儿海就是赤峰市的达来诺尔。我是拿证据说话的。首先,蓝玉率领大军于洪武21年3月出发,你觉得3月份发兵贝尔湖,那里还是零下10度以下的冰天雪地,这是有悖常识的,是去打仗还是送死去了?其次,“日夜兼程,到达百眼井”,蒙古地区有两个百眼井,一个在鄂尔多斯,一个就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附近,蒙古语叫昭胡都格,汉语就是百眼井的意思。而且蓝玉大军从大宁(赤峰宁城)到庆州,这个庆州就是赤峰市巴林右旗,况且达来诺尔附近的应昌就是北元曾经的都城,再说,达来诺尔曾经就叫捕鱼儿海,大家可以百度,贝尔湖从来没有北元的遗迹,也没有任何资料记载。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证实,当年的捕鱼儿海就是赤峰市的达来诺尔。可是呢,硬把苏武牧羊说成贝加尔湖,蓝玉到达的捕鱼儿海说成贝尔湖,而且完全拿不出任何证据。


星光卧心藏胆


元朝廷在朱元璋等义军强大的攻势之下,逃离中原,亡命北逃。朱元璋为了避免元朝廷再次反扑,决定斩草除根。在洪武二十年(1388年),当探得元小朝廷逃到捕鱼儿海(今贝尔加湖)一带后,命蓝玉率15万大军北上,务必将其彻底铲除。


当探得敌营后,为了造成突然出击的效果,在离敌营八十里外,白天命所有士兵伏地隐藏,隐没踪迹。

到晚上,命王弼为先锋,率骑兵逼近敌营。蒙古军完全没有料到明朝大军会出现在这远离中原的地域里,防守松懈,大部分人已经进入梦乡。这时明军有如神兵天降,一下就摧毁蒙古军阵营,蒙古军几乎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此战元太尉等被杀,其余皆投降。


元主来不及穿鞋,跳上马背带着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跑。蓝玉派精骑追击,未能追上。

这一战,明军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史书记载:“不费寸兵。”而蒙古降兵十万左右,元朝廷王室几乎全部被俘虏,包括元主次子地保奴、公主、后妃、以及高官权贵二千多人。

这些俘虏全部被押回北京,所有官员皆成阶下囚犯,士兵被收编进军队。明朝军队有很多蒙古降兵服役,如著名的“朵颜三卫”就是为明军服役的蒙古人。


北风hxn


蓝玉彻底击败北元小朝廷的这次战争被称为“捕鱼儿海之战”,这一仗不仅彻底消灭了北元势力,而且更让蓝玉因此名声大振,但也为他埋下了祸患。


捕鱼儿海之战的起因

“金山战役”之后,拥兵辽东的北元太尉纳哈出归降了明朝,尽管如此,残余的北元势力依然没有消除,这让朱元璋深感不安。

尤其是残存的脱古思帖木儿势力还未被剿灭,倘若不对其彻底赶尽杀绝,便会为后世留下隐患。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朱元璋命令蓝玉率领十五万人肃清沙漠,以绝后患。

纳哈出既降,帝以故元遗寇终为边患,乃即军中拜蓝玉为大将军,唐胜、郭英副之,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率师十五万往征之——《明史·鞑靼》

捕鱼儿海之战的结果

实际上“捕鱼儿海之战”十分的顺利,明军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就彻底击败了脱古思帖木儿,应该说这次北行最大的困难反而不是敌人,而是特殊的地理气候。

蓝玉等人进入蒙古境内以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源,十五万人所需要的水资源是非常庞大的,所以这对当时的蓝玉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好在有当地向导的带路。

因此蓝玉在急行军十一日后抵达了距离捕鱼儿海不足四十里地的百眼泉,但是奇怪的是抵达这里之后却全然不见北元势力的踪影。

这让蓝玉一度怀疑路线错误,进而导致他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再加上特殊的恶劣气候,蓝玉萌生了退意。但是王弼却劝他再观望几日,看看有什么变化。

闻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从间道驰进,至百眼井哨不见敌,欲引还。定远侯王弼曰:“吾等奉圣主威德,提十万余众,深入至此,无所得,何以复命?”——《明史·鞑靼》

第二天,好消息传来,先头部分在捕鱼儿海八十里外发现了北元势力的踪迹,于是王弼为先锋向着北元势力扑去,而此时的北元势力以为明军不熟悉地势,因而防备十分松弛,恰好又刮起风沙,王弼率军借着风沙的掩护杀了元军一个措手不及。

脱古思帖木儿和太子天保奴数十人仓皇之中骑马逃走,其余人全部沦为了俘虏。

脱古思帖木儿以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遁去,获其次子地保奴及妃主五十余人、渠率三千、男女七万余,马驼牛羊十万,聚铠仗焚之。又破其将哈剌章营,尽降其众。于是漠北削平。——《明史·鞑靼》

北元俘虏的结局

最后,脱古思帖木儿的小儿子地保奴得到了朱元璋的善待,不仅给予他钱财,还提供给他居所,但是后来地保奴因为非议朝廷,于是被流放到了琉球。

赐地保奴等钞币,命有司给供具……地保奴出怨言,帝居之琉球——《明史·鞑靼》

不过,至于其他的妃子却出现不好的事情,蓝玉因垂涎于王妃的美色,故而染指于对方,这位王妃最后也羞愤的自杀。

这件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后,让他非常不高兴,还批评了蓝玉一顿,但是蓝玉没有在意,这为他后来被杀埋下了祸端。

不过说起来,蓝玉也算是替宋朝人出了一口“靖康之耻”的恶气吧!


围炉谈史


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攻克了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出逃,明朝统一中原。

虽然元朝结束了在中原的统治,但此时依旧占据着新疆东部、甘肃西部、青海北部、内外蒙古地区、东三省和今俄罗斯阿穆尔省的广大地区,仍以“大元”政权号令着这些地区,史称“北元”。

为了彻底清扫北疆,洪武五年由徐达、李文忠、傅友德率领三路大军出征,西路军傅友德连克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徐达的中路军和李文忠的东路军也斩获甚多。

此后,大明和北元展开了拉锯战,朱元璋在北方设立九边卫所,作为防备北元南下的前线屏障,以守为攻步步紧逼和林地区。洪武二十年,大明以二十万大军东征辽东,迫降驻守辽东的北元太尉纳哈出,招降了近二十万人,并让北元盟友高丽成为明朝附属国,北元在辽东的势力全数铲除。


断了北元“左臂”之后,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以蓝玉为大将军,率十五万大军北征,打出了轰动一时的捕鱼儿海之战。此战被朱元璋视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的重大军事行动。蓝玉在当年三月出发,仅一个月就到达了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这是接连受到明军打击的北元政权的栖息之地。

在归顺的蒙古军官观童的指引下,蓝玉大军很快就找到了北元大军的实际驻扎地——在捕鱼儿海东北方向八十里左右的地方。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和大臣们都认为:明军不熟悉地形,难以找到水源,其势必不能久。所以大军都松懈了下来。

可天佑大明,就在北元政府打算迁移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场大风沙,把整个天空遮成像黑夜一样,明军先锋王弼就以这样有利的掩护天气,率军直捣黄龙。北元军队猝不及防,死伤惨重,近八万人和五万匹战马被明军俘获。

掌管着北元中央禁卫军的太尉蛮子和太师哈喇章,一个被明军郭英当场砍死,一个在混战中下落不明,北元名将脱因贴木儿也被明军俘获,此战中明军俘虏了北元皇室:

已故北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的妻子、现任君主脱古思帖木儿的后妃和次子地保奴、北元宗室公主,以及王公大臣等共计两千九百九十人,北元军队共俘虏了八万七千人,五千头骆驼和十二万头牛羊,并获得了“大元传国玉玺”。

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再次逃跑,但在北剌河被宗亲也速迭儿所杀,也速迭儿自立为“北元可汗”,之后“黄金家族”内部争夺可汗之位长达数年,再也无法对大明造成过大的威胁了。捕鱼儿海之战也被称为“统一全国之战”。

至于被俘获的北元军民下落如何:

首先宗室的话肯定是被安排在了内地居住,并赐予爵位,毕竟朱元璋也是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的,赶尽杀绝至少也不能在明面上做。像元益宗儿子地保奴就被安置在了南京,只不过最后因罪被流放到了琉球。

其二是后宫嫔妃和公主,除了其中一些由高丽国进贡给元朝的高丽女子,全数迁居到高丽之外,其余的蒙古女子可能都被纳入后宫或分配给部下了。

第三是军队,则被朱元璋安排在了北境,作为前线。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在辽东设泰宁卫、朵颜卫、福余卫,称为“兀良哈三卫”,又称“朵颜三卫”,由镇守塞外的宁王朱权统领。这支部队在靖难之役中协助燕王朱棣,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最后因功被朱棣单独安放在了辽东,属于半独立的政权。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捕鱼儿海之战后,蒙古各部落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内战,期间就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大势力。由于朱棣的大力扶持,这三部虽然互相攻伐,但实力却与日俱增。

直到数十年后,由瓦剌太师也先、鞑靼可汗脱脱不花、兀良哈三卫组成的十万蒙古联合精锐部队正式南下侵明,造成了后世最不愿提及,但又最必须提及的“大明第一耻辱”——土木堡之变。


一贰一橙


明初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命蓝玉率领王师15万向北征讨,大军出大宁,进至庆州,经探子得知元主在捕鱼儿海,蓝玉便抄近路星夜兼程赶到百眼井,此地离捕鱼儿海(贝加尔湖)四十里"便下令军队掘地而居,不升烟火,趁夜赶到捕鱼儿海南边。当时敌军宿营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余里处,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率骑兵迅速逼近敌营。敌人以为明军缺乏水草,不能深入,故未加防备,加上大风扬起沙尘,白天都看不见什么。

王弼率军突然冲至敌军营前,元军大惊失色,仓促迎战,而败,太尉蛮子等被杀,其部众皆降,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

此战战利品:

元军投降77000多人,俘获马匹47000多;

4000多头骆驼、12万多头牛羊、3000余辆各式车辆以及一大批后勤辎重;

北元太后,皇后及妃子,次子地保奴、公主以及官员贵族等近3000人被俘;

元朝的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被明军俘获。

北元皇帝脱古思贴木儿、太子天保奴以及少数随从几十人趁乱逃走,但是不久被属下杀害,北元自此断绝。

朱元璋嘉奖蓝玉,称赞他为唐朝李靖,晋封凉国公。明军带着几千北元的皇室嫔妃官员俘虏,历时几个月押送到南京,200年前靖康之耻一幕重新上演。

如何处理俘获的蒙古后妃,朱元璋说非礼虐待亡国后妃,这种行为是“欺孤虐寡,非盛德所为”。因此朱元璋以天朝大国的风范,妥善安置了这些俘虏。

捕鱼儿海战役之后,北元皇室全军覆没,大多数蒙古部落相继自立,蒙古内部就开始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

这一仗以后所有图书,典籍丧失,蒙古人连蒙文都荒废了,一仗退回到了原始部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