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教父蔣勳住陋室,感嘆“我好富有”:做減法的人生,有多爽?


美學教父蔣勳住陋室,感嘆“我好富有”:做減法的人生,有多爽?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247天


1


美國有一個高富帥約書亞•貝克爾,他掌管著150家店鋪,拿著7位數的薪水,22歲就買了豪宅名車,還有一個美麗的妻子。

儘管在眾人眼裡他是如此成功,然而事實上他的生活卻十分槽糕。


逢年過節他準時將禮物送達母親手中,但他卻錯過了母親最後的離別。


他買了許多奢華的物品給妻兒,妻子卻向他提出離婚,因為她沒有得到想要的陪伴。


就連他自己的身體也十分不好,每天需要服藥才能入睡。


可以說,除了賺錢,他並沒有感受過幸福。


後來,約書亞開始反思,他漸漸發現:過於追求物質,不但沒有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於是,他毅然辭掉了年薪百萬的工作,清理內心雜亂的思緒,同時清理家裡的東西。


他試著在30天內丟棄30個物件,沒穿過的衣服、沒用過的器皿……直到他的生活裡只剩下288件物品。


在這個過程中,約書亞發現,這樣極簡的生活不但沒有讓他感到空虛,反而覺得內心越來越充實。


他放棄了7位數的工作,但從此擁有了大把時間:精心做一頓美食,約朋友喝下午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甚至,他終於有時間拾起小時候的夢想,他開始提起筆寫東西。


美學教父蔣勳住陋室,感嘆“我好富有”:做減法的人生,有多爽?



2


從上述故事中,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示?


減法,讓一個人更瞭解自己。


被稱為“世界互聯網之父”的凱文•凱利是新科技的狂熱代言人,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凱文自己卻不使用智能手機,家裡也沒有電視。


他有時會到亞洲的一些村落旅行,一去幾個月,不帶電腦,這麼做是為了要紮根於現實世界。


他說過一句話:“我嘗試保持與各種科技的距離,這樣我才能更容易記住我是誰。”


佐佐木典士認為:極簡主義者是真正瞭解自身需求的人。他們不會因為在乎別人的目光而追求“物慾”,他們清楚什麼是真正“必要”的東西。因為更加珍視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所以才會減少周圍物品的數量。


追求精神的富足,更容易讓人幸福。



華人美學教父蔣勳曾對自己的都市生活做了舍離。


他只帶著毛筆、墨、硯臺,紙、一些喜歡的書,以及簡單的行李搬到臺東的小農村池上居住。


他的房子只有簡單的桌椅和書櫃。


平日,他坐在畫室畫畫。或者,坐在書桌前看看書。


美學教父蔣勳住陋室,感嘆“我好富有”:做減法的人生,有多爽?


住在池上的日子裡,蔣勳慢慢發現:


“我的童年是什麼東西都沒有,然後慢慢慢慢一點一點有的,所以現在我退到我的童年再活一次,發現原來我現在擁有的東西也可以沒有,我可以學會去放手。”


他甚至感慨道:“我覺得自己在池上好富有。”


《少即是多》有一句話:從物質中獲取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從加法時代轉向減法時代,追求精神的富足而不是物質的豐富才是幸福的王道。


踐行減法,可以從整理房間中的物品開始。


近藤麻理惠曾說過:


“所謂整理,不只是收拾東西的一種技巧,整理是心理的重建,是通過物品與自己對話,讓自己生活更幸福的一種生活方式。


具體而言,你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例如,從顯而易見的垃圾開始,如扔掉空的快遞盒、空瓶子、空罐子等。


例如,丟掉家裡的存貨,比如打折時買的手紙,促銷買的洗衣液等等。


例如,丟掉看似“有用”東西。最典型的就是因為虛榮心而買回來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