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一座北歐小洋樓,是一座名人故居,可這位名人卻沒在此住過


天津是袁世凱政治生涯的發起之地,1895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到1901年升任直隸總督,直至1907年調往北京可謂是平步青雲。這段時期,袁世凱利用其政治地位和政治魄力在天津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將天津建設為中國超大城市,與此同時袁世凱在天津也構建了大量的豪宅。

位於天津河北區海河東路39號的袁世宅邸,是袁世凱在光緒三十四年間(1908年)廉價買得一塊地皮,並委託英、德建築師設計成歐洲古典式建築,在此建造了一所富麗堂皇的大型住宅。

走進“袁氏宅邸”就能感受到這裡昔日的繁華和厚重的歷史感。這座建築高三層,磚木結構,共有房54間,建築面積2089平方米。在綠樹掩映中遠看似展翅蝴蝶一般,因其獨特的建築風貌,袁氏宅邸作為中國唯一的尼德蘭式風格古建築,在天津歷史風貌建築中頗為難得。

袁氏宅邸於1917—1918年建成,建築落成後,袁世凱已經去世兩年了,只有他的家人住了進來。與其說是袁氏,不如說是“袁氏家人”更為準確,但人們還是習慣稱這裡為“袁世凱故居”。

天津各種風格的小洋樓建築多達千幢,構成了城市景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袁氏宅邸”在林林總總的小洋樓中又有與眾不同之處。

這所樓房設計特點是有所謂“隱身處”與“脫身處”。“隱身處”是在二樓右側有個小門,門內建鋼筋混凝土樓梯,鐵欄杆,可上至樓頂間,下至地下室、如果關上小門便找不到上下樓的去處。“脫身處”是在三樓涼亭設有鐵樓梯,直通後花園餘門,由此可脫身逃走。

在這所樓的二、三層之間還專門設計了一間八角形房屋,幾面窗戶都朝海河,無論潮漲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樓裡流,象徵無數財源流人袁家。

“袁氏宅邸”分主次樓,主樓呈“L”型,然而,宅邸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周牆身托起的又高又陡的雙坡頂,以及在屋頂上建造的那座採光亭。

這種造型起源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在德國建築風格中進行演化,變為有外稜的“扣鍾”,樓內部結構包含了許多中世紀遺風,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在20世紀50年代,這裡還曾經住進了幾十戶的百姓住戶,在這所宅邸收歸公用後,凡是有損原貌的地方都被重新修繕和加固了,現在這裡也成為了一座博物館。

百年之後,這棟建築一洗歷史的浮塵,重新恢復了昔日的“本色”,成為意式風情街區中一道靚麗的景觀。

紙上得來終覺淺,想體驗一段歷史,瞭解一個歷史人物最直接的辦法莫過於在舊址切身體驗。當極具奢華的裝飾映入眼簾,彷彿自己也被民國時期的紙醉金迷渲染了幾分,在層層環繞的暗門之中游走,也會充分感受那一段動盪年代的故事。如今,袁氏宅邸以迷人的風采、悠久的文化、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