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祕晤希特勒始末

1937年7月,上海《申報·圖畫特刊》第261期的頭版頭條位置,印著一幅引人注目的時事照片。照片是時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的孔祥熙與德國元首希特勒,以及包括中國駐德首任大使程天放在內的中德雙方多名官員的合影。

這張中德兩國首腦會晤的合影一經刊出,迅即引發眾多猜測與傳言。至今,關於這場神秘會晤,仍有許多傳言,莫衷一是。因為這次會晤的內容,在當時屬國家機密,除了這張公開刊發的合影之外,再未公佈任何相關內容。

30年後,曾任中國首任駐德大使的程天放,赴臺灣定居已近20年。此時,距離二戰結束已有多年,中德關係也早已時過境遷,孔祥熙與希特勒秘晤的“國家機密”也隨之不復存在了。為此,他在業已完稿並即將出版的《使德回憶錄》書稿中,詳細記述了此次秘晤的諸多細節與實質內容,將之作為近代中國外交史上的典型案例公之於世。對於這部主要記敘其親歷,以私人日記為佐證的《使德回憶錄》,程天放自稱:“我不敢講這是一本史學著作,可是我相信這裡面有許多史料,可供當代或後代的人研究。”

孔祥熙秘晤希特勒始末

希特勒會見孔祥熙

希特勒願意做中日間的調解人

1937年,孔祥熙參加完英王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後,接受德國政府邀請,於當年6月中旬到柏林進行正式訪問。6月9日上午8時,孔祥熙率領代表團由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乘火車抵達柏林,代表團的團員有:行政院秘書長兼資源委員會主任翁文灝,他是中方主管對德貿易的負責人;另有海軍部部長陳紹寬、中央軍校教導總長桂永清等軍方要員。德方則派出了經濟部部長兼國家銀行總裁沙赫特、國防部部長布隆伯格以及遠東協會和中國實業研究會的人員,計有四五十人之多。此次赴歐,孔祥熙帶來了許多禮物,準備贈予各國元首和政府要員。到達柏林後,這些物品存放在大使館裡,孔祥熙一一過目,並問道若送希特勒,應以哪些物品為宜。程天放隨後挑選了一對硃紅漆雕花瓶、一冊珂羅版精印宋畫、一幅湘繡和兩盒名茶,孔表示同意。

希特勒定於6月13日在沙爾茲堡的別墅接見孔祥熙。當天下午,孔祥熙一行在衛隊的護送下,前往沙爾茲堡山上的“鷹巢別墅”。別墅建在半山上,海拔一千公尺以上。汽車繞著山盤旋而上,別墅大門外,有幾百個鄉村裝束的人聚集在那裡,高呼“希特勒萬歲”。

孔祥熙一行人候了約兩三分鐘,希特勒從裡間走出來,由外交部人員介紹後,雙方一一握手就座。孔祥熙首先代表蔣介石委員長並以他本人的名義向希特勒表示欽慕之情。

談到遠東局勢,孔祥熙向希特勒介紹了日本侵華給中國東部、北部造成的危害,針對德日《反共產國際協定》,孔氏指出:中國現在政局穩定,“中國絕大多數農民擁有小塊土地,缺少構成共產主義基礎的工業無產者”。希特勒說:“我希望中日間彼此友好合作,不要發生事故,應該共同對付共產主義及蘇聯的威脅。”對於中日間現在的激烈矛盾與衝突,如果需要他做中介調解人,那麼他很願意從中斡旋盡力。孔祥熙強調中國可以永遠做德國的朋友,而日本則是不可靠的,如果時機成熟,中國歡迎德國出面調停中日之爭。希特勒故作誠懇地說:“我非常希望中國強盛,也希望中德關係更加密切。”他還說,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克里拜爾是他的老朋友,也是中國的友人,克里拜爾對中國的情形很熟悉,經常向他作彙報。孔祥熙問:“元首閣下對中國方面有什麼建議或意見?”希特勒說,他認為中國現在最需要的是將軍政大權集歸中央,以形成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而後一切問題都不難解決。

對於目前的中德關係,希特勒說:“德國是一個工業國家,中國則有豐富的礦物和農產品,兩國間自然要進行經濟往來,德國在遠東沒有任何政治或領土的要求,只想發展貿易。”至此,中方算是得到了德方元首對於發展中德關係的親口承諾,會談氣氛更趨緩和。孔祥熙試探著詢問德國在歐洲的政策,希特勒說:“目前的歐洲,平安無事。有些無聊的報紙大談德國如何備戰,準備發動侵略,這全是無稽之談,德國決不隨意攻擊別人,但也不怕別人來進攻。”他大罵布爾什維克主義的蘇聯是世界秩序的威脅,然其危險性並不在蘇聯的軍隊。他認為,如果蘇聯敢來侵犯德國,德國用一個師的兵力就能擊敗蘇聯兩個軍團,問題在於歐洲的布爾什維克化,與法國和比利時有重要貿易往來的德國,將因此失去最主要的市場。另外,如西班牙的內戰“就是由於共產主義的傳播而引起的”,因此,德國對於共產主義的威脅不能不加以防範,“德國在遠東政治行動的目的也正在於此”。

會談將近一個小時,結束後,大家到小客廳看孔祥熙一行帶來的禮物,希特勒尤其喜歡硃紅漆瓶和湘繡。將中國客人送出別墅大門後,希氏又招呼全體在庭院中合影留念,還把有親筆簽名的本人照片贈予對方。

孔祥熙登上汽車告別時,回首窗外,意外地發現希特勒已出現在別墅二層的陽臺上,正高舉右臂向客人致以納粹軍禮,嚴肅之中又透露出幾分滑稽。

中德間的“以貨易貨”協定

從會談過程可知,雙方表達的,只是對當時中德友好關係的一種願望,具體到兩國外交與政治互動的層面,彼此間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的協議。如何將會晤成果儘快落實,是孔祥熙、程天放等人接下來面對的重要議題,於是,再次與德國國家各部門的官員進行磋商與談判,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1937年6月14日上午,孔祥熙一行坐專車回到柏林,下午安排與德國國防部部長布隆伯格元帥見面。布隆伯格是德方“親華派”人物,對中國一直抱著友好態度,在辦理中德“以貨易貨”的過程中,他與孔祥熙有多次函電往返。兩人見面,寒暄了幾句後,布隆伯格便單刀直入地問:“中國對德國有什麼希望及需要辦理之事,請坦白相告,本人一定盡力協助。”孔祥熙希望德方能繼續執行易貨協定,對華提供軍火及儘可能多的國防裝備。布隆伯格想了想,說:“德國現在也正在整頓國防,自身所需武器的數量很多,但對中國仍願盡力相助。希望貴方一定要擬出計劃,早日通知我方,以便有充分準備,千萬不要隨意增減改變計劃,使我們無法應付。”中德關於繼續供華軍火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當晚,布隆伯格在旅館舉行晚宴,有不少德國的軍方人士出席。宴會上,孔祥熙再次強調中德雙方商談的核心內容——“以貨易貨”協定,可以說,只要能順利履行這個協定,即意味著中國能購買更多的德國軍火裝備,用以補充脆弱的國防,增強對日的抵抗力量。

由於“談得非常融洽”,當晚孔祥熙即乘車離開柏林,圓滿完成了秘密會晤希特勒的使命。

那麼,什麼是“以貨易貨”協定呢?程天放在回憶錄中作了如下解釋:

中德兩國政府在1936年3月間簽訂了一種協定,規定德國供給中國以一億馬克的信用貸款,中國可以用來購買各種德國出產的物品,然後以中國出產的原料,如同鎢沙、銻沙等歸還。貨款的年息是五釐,中國未動用的數目不付息,已歸還的數目也不再付息。這筆貸款沒有規定清還的期限,隨時可以延長,也隨時可以結束。雙方都不用現款,所以叫以貨易貨。協定中雖講的是德國物品,實際上中國所要的都是武器或軍用品,用來加強國軍的實力,準備對日作戰。當時恐怕引起日方注意,所以這個協定是通過軍方,而沒有經由正常外交途徑,同時對外也從來沒有公開過。八一三事件發生以後,國軍在上海作戰,所用的武器一部分就是根據以貨易貨協定,由德國得來的。

簡而言之,這個協定相當於德國為中國提供了價值1億馬克的軍備基金,中國政府可以隨時動用,無限期地使用這筆基金,用於購買德國製造的軍用武器。不過須按年息五釐的利率予以償還,以中國出產的物資原料作為抵償——這樣一來,中德雙方之間沒有貨幣交易,既成“以貨易貨”之事實。

按照1930年代的匯率粗略核算,中德貨幣的兌換比率基本為1:1等值,即“以貨易貨”協定意味著當時的德國政府為中國提供了價值1億銀圓的軍備基金,這一數額堪稱可觀(據統計,1937年全年中國財政收入的總額不足7億)。毋庸置疑,德方為中方提供的軍備基金,在當時的國際外交環境之下,還是有相當誠意的。

當然,德國因自身軍工需要,每年消耗萬噸以上的鎢、銻等原料,客觀上也促成了與中國的“以貨易貨”協定。這一協定於中德雙方皆是有利的,只不過中國因為面臨日軍侵略的戰局,對軍火的需求更為迫切罷了。(來源|《讀者報》 作者|肖伊緋)

孔祥熙秘晤希特勒始末

走過萬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歡迎訂閱2019年《讀者報》

郵發代號:61—98

訂閱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當地郵政所訂閱

2. 關注“讀者報官方微信”,進入微店下單訂報

3.淘寶店鋪: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讀者報》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貓》雜誌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