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落榜生李殷尋訪記

小馬過河的典故,想必大家耳熟能詳,這裡不再贅述。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師。下面講一個歷史版的相似史事。

一、落第的彷徨

話說晚唐李殷。他雖與李晟子同名,卻不能像他那樣以“父蔭”起家[1]。只是一個曾通的舉子。鹹通初東洛應試,榜上無名。十年寒窗,只學了一些書本知識,遇到實際問題不知該怎樣解決才好,心情十分鬱悶。下一年考還是不考?再考不中怎麼辦?彷徨中不知所措。孔子云:“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該問誰呢?他想起老友曹鄴[2]在京洛任太常寺博士,於是前往拜訪。太常博士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在學術上專一經、精一藝,非一般人能比,自然是最理想的諮詢對象。

晚唐落榜生李殷尋訪記

李殷訪曹鄴

二、曹鄴的激勵

曹鄴很客氣的接待了他,說:你出去走走吧!遊覽古蹟,結交文友,勝過苦讀。臨行時作《送進士李殷下第遊汾河》相贈。在詩中曹鄴抒發了與李殷同悲的心情,描述了邊塞風土人情,路途注意事項,鼓勵李殷要堅持,莫放棄。因為曹鄴也曾是個十考九落第的考生。他雖與李晟子同名,卻不能像他那樣以“父蔭”起家[1]。只是一個曾通的舉子。鹹通初東洛應試,榜上無名。十年寒窗,只學了一些書本知識,遇到實際問題不知該怎樣解決才好,心情十分鬱悶。下一年考還是不考?再考不中怎麼辦?彷徨中不知所措。孔子云:“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該問誰呢?他想起老友曹鄴[2]在京洛任太常寺博士,於是前往拜訪。太常博士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在學術上專一經、精一藝,非一般人能比,自然是最理想的諮詢對象。

晚唐落榜生李殷尋訪記

李殷遊歷圖

三、劉駕的暗示

遊汾歸來後,又去尋問與曹鄴同朝的老友國子博士劉駕,獲《送李殷遊西京》贈送,該詩回顧了十年前(約大中五年(851))在湖南雲夢澤相識事宜,對李殷的落第表示同情。並對其突然西遊表示不解。據曹詩“花照地”知,李殷約暮春遊汾,“孟夏”返洛再“出都門”。在設想了他在長安參加酒宴情形,稱譽他是勇士。由此可見李殷的體格魁梧,高大威猛。

四、薛能的啟迪

到京後,李殷拜訪了侍御史薛能。並作《送李殷遊京西》相送。以“黯然愁到身”抒發了離情別緒。稱譽李殷是“獨無人”稀缺的漢字研究人才。並說明做文字研究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此生註定貧窮的苦差事。揭示所謂的旅遊實際上是以“投刺”為目的,而所謂的時來運轉背後一定有原因(背景)的。對李殷純粹的旅遊表示敬佩,叮囑李殷途中起居飲食注意事項。說明創作貴在創新,而詩人眾多,容易被埋沒的實情。詩題“京西”提示了遊歷方向,詩中 “岐山終蜀境”遞進表明了具體目的地是岐州(扶風郡、鳳翔府)。

綜上,從對李殷的幫助方面看,曹鄴教導他貴在堅持,劉駕暗示他做壯士。薛能的回答更為具體,強調了做文字研究的艱難,說明了做詩人貴在創新,否則就沒有競爭力。經過遊歷尋訪,事情已經明朗。擺在李殷因前的路只有二條,其一,知難而退,不要在考取進士一條道上擠,要想成功就得另闢蹊徑,利用自身資源,棄文從武。其二,要想繼續應試,不但要加倍刻苦努力,還要投刺(找關係)才能達成。平心而論,李殷不是不想採納劉、薛的暗示和啟發,思維慣性使得他還不能毅然決然的捨棄,還想再博一次。鑑於此,薛能建議他到鳳翔郡向宰相裴休“投刺”,看他能否推給予推薦。

五、岐州之行

然而,不幸的是,當他到達岐州時,裴休已進京赴任戶部尚書了[4],也許在途中擦肩而過,竟渾然不知。李殷大失所望,在山路上恍惚前行,來到一座寺院前面,不自覺走了進去,一位小僧合掌問道:“施主可是李殷先生?”李殷驚奇的答道:“然也。”小僧又說:“方丈請您欣賞胡笳。”話音剛落,哀傷悽婉的胡笳樂應聲而起。一曲奏罷,李殷似乎悟道了什麼,即刻起身向小僧告別。一轉身卻見身旁牆上赫然寫著一首皎然所題《寺院聽胡笳送李殷》:

一奏胡笳客未停,野僧還欲廢禪聽。

難將此意臨江別,無限春風葭菼青。

晚唐落榜生李殷尋訪記

棄文從武

原來胡笳樂使李殷想起西晉將領劉琨用胡笳樂退敵的故事,心中豁然明朗,立刻理解了不肯露面的方丈的用意。十分蹊蹺的是,在若干年後的五代,出現了一位名李殷[4]的武將,性格與其他北方武將的粗狂豪放不同,顯得樸實穩重,溫文爾雅。他從低級武官做起,歷官司徒,鄜州、定州、貝州等節度使,官終太傅。

注:

[1]據《唐文拾遺》卷二八昔耘《大唐故隴西郡李府君(琮)墓誌銘》,琮李晟孫,李殷子,李聽侄,大和八年卒,年二十一。“父殷,雲麾將軍前右龍武軍將軍知軍事,稟靈祚胄,擬器英枝,韞忠略而候難以行,置謀猷而候時乃進。”據《唐故太尉兼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太師李公神道碑銘(並序)》:“有子……曰(李)殷,嵐州刺史,”

[2]據《新唐書·高璩傳》:“懿宗(鹹通)時,……太常博士曹鄴建言:‘璩,宰相,交遊醜雜,取多蹊徑。諡法:不思妄愛曰刺。請諡為刺。’從之。”

[3]《舊唐書·懿宗本紀》:大中十四年八月“以河東節度使裴休為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使,鹹通初,入為戶部尚書,”

[4]《舊五代史·李殷傳》


附相關詩作:

薛能《送李殷遊京西》

立馬送君地,黯然愁到身。

萬途皆有匠,六義獨無人。

莫怪敢言此,已能甘世貧。

時來貴亦在,事是掩何因?

投刺皆羈旅,遊邊更苦辛。

岐山終蜀境,涇水復蠻塵。

埋沒餐須強,炎蒸醉莫頻。

俗徒欺合得,吾道死終新。

展分先難許,論詩永共親。

歸京稍作意,充斥犯西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