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携带核弹的导弹遭空中拦截,后果会是怎样?它还会像原来那样爆炸吗?

士心尚德2987


核弹作为人类有史以来研制过的威力最大的武器,动辄上万乃至于上百万吨TNT当量,一颗就足以毁灭一座城市!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威力越大的武器在使用时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高,如果核弹轻易就能引爆,那么对于使用国而言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核弹在设计之初最大的要求就是务必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以确保核弹不会被轻易引爆而伤及自身!如果核导弹是被拦截弹外力摧毁,没有按照自己既定的程序一步步启动,可能会发生普通炸药爆炸,但是绝难引起核爆炸!


(反导拦截)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并将核弹投入实战使用的国家,在核弹安全设计领域建树颇高!在二战中,美国将核弹制造成航弹投放至日本列岛,有效加速了日本投降,为人类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颗分别叫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就采用了首创的两弹分离的安全设计!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枪式或者内爆式原子弹,都需要使用TNT炸药对铀235或者钚239核装药进行强力爆炸压缩,以使其密度增加,达到超临界状态而进行爆发式的链式裂变核反应,从而释放出能量。所以说,炸药是核爆炸的媒介,如果二者被分开,原子弹就没法正常启动。(内爆式原子弹原理)

小男孩和胖子采用的就是这种最原始的安全防范措施,它们的核装药与常规装药在通常状态下都是分开存放的,只有在接受了明确的战争任务后才会被手工重新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核弹。而在装机之后,这两部分仍然会被一道锁扣卡死隔离,只有在投放之后,到达了高度计测算的引爆高度,这道保险才会被自动打开,引爆程序随之启动。那么这时候它们如果被地面防空炮火拦截会不会被引爆呢?(长崎原子弹“胖子”)

不能说没有可能,但是几率很小!因为即使是最初的原子弹,采用的也都是是高能钝感炸药,和普通的TNT炸药相比,钝感炸药的敏感度更低,不管是遇到撞击、枪击甚至是火烧,这些炸药都不会发生爆炸,所以即使被防空炮火击中,也基本上不可能引爆炸药,引爆不了炸药,核弹爆炸也就无从说起。


目前的热核弹头则采用了更为高级的控制隔离开关保险装置,控制炸药和核装药引爆的引信和各类电子零部件被绝缘材料壳保险与爆炸原材料分开。也就是说即使核弹的外部开关被打开了,如果不把绝缘壳保险打开,核弹依旧难以引爆,如果要解除这道保险,唯一的办法就是核命令授权,也就是使用上级下达的核密钥打开这道保险!(核弹发射启动程序)

即使是输入了核密钥,控制开关被打开,核弹头不按照自己的程序一步步启动,依旧是不可能爆炸的。现在的热核武器都是TNT炸药、核裂变材料、核聚变材料的三相弹组合,稍微有一点偏差,就可能导致核弹的某一条件和参数难以满足爆炸条件,最终无法成功引爆。如果是遭遇空中拦截,核弹头肯定会被炸到四分五裂,各种结构和设计也全部被摧毁,即使炸药被意外引爆,弹体最终也会直接被炸解体,完全不可能发生所谓的核爆炸。
(W87核弹头的复杂设计)

其实对于核弹的安全性,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引爆核弹的难度有多大!美国将核弹安全事件分为“断箭”、“折矛”、“钝刃”、“空箭筒”四个不同的等级,其中的断箭等级为核弹爆炸、起火、坠落、遗失、误射。只在1950年到1980年的短短20年间,美国就发生了超过100起严重的断箭事故,其中有不少于40枚核弹直接和飞机一起坠毁,有5次引爆了其中的炸药,但是从来没有发生过意外引爆核弹的情况!而这除了核弹本身严苛的安全设计保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不管是坠毁还是拦截,都不是按照核弹既有的程序一步步正常启动,对于核弹如此精密的武器而言,稍有偏差,就完全不可能发生核爆炸!!
(美国断箭事故发生地,至今仍有很多核弹头没有被找到,也没有爆炸)


军武吐槽君


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被拦截后是不会发生核爆炸的,这个除了和导弹本身的安全机构有关之外,也跟核弹的起爆方式有关,核弹并不是普通的炸药,并不会随随便便就出现殉爆,裂变核武器,即原子弹的起爆条件主要跟核装药(铀-235、钚239)的临界质量有关,只有达到了临界质量(即能发生核爆炸的最小质量,临界质量跟核材料的丰度有关),核装药才会发生链式反应,从而引发核爆炸,如果没有达到临界质量,这所谓的核装药就仅仅是一坨放射性物质。

至于聚变反应的

热核武器(比如氢弹,中子弹也算是一张“特殊的氢弹”)也一样,因为这玩意需要用到原子弹来当点火的“扳机”,只有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极高温、高压环境才能使热核材料氘、氚之间发生热核聚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进而引发氢弹爆炸。目前除了原子弹之外的其他所有常规爆炸手段,都营造不出能让氘、氚这两种元素发生聚变反应的条件(起码也得是上亿摄氏度的高温,或者是恒星内部那种级别的压力环境和上千万的摄氏度的高温),所以,想要引爆氢弹的前提就是先要引爆原子弹,而让原子弹爆炸的唯一条件就是让核材料铀-235或者钚-239达到临界质量。

▲最初的核爆装置

而让核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达到临界质量,从而发生核爆炸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枪法”和“内爆法”,枪型原子弹的大概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主要原理是先使两块核材料处于亚临界状态,也就是图中的“Hollow uranium bullt”和“Cylinder traget”,即“空心筒状的铀”和“实心筒状的铀”,在常规炸药爆炸产生的压力作用下,这两块亚临界质量的铀块就会沿着“枪桶(Gun barrel)”组合在一起,达到临界质量,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链式反应,最终产生核爆炸。只不过这种“枪式结构”的原子弹对核材料的利用率非常低,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直接参与核反应,而是直接被炸散了,所以,现在的核武器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第二种起爆方法,即内爆法。

▲枪式原理结构简图

内爆法可用于钚弹(钚弹不能使用枪式结构),原理跟“枪法”差不多,也是在外部常规炸药的作用下,使处于次临界质量的核材料迅速达到临界质量从而引发核爆炸,只不过内爆法对核材料的利用率相对来说要高很多,同时内爆式结构也更加复杂以及制造难度也更大,下图为内爆式结构的原理简图,大概就是在一个钚球的四周包上一层常规炸药以及反射层,其中“Neutron initiator”为中子发生剂,“Plutonium core”为钚心,其大概过程为:常规炸药爆炸——产生的球型冲击波同时向核心压缩(spherical shockwave compress core)——挤压钚心使其密度增大,从而达到临界质量——发生链式反应,最终引发核爆炸。

▲内爆式原理结构简图

虽然内爆法对核材料的利用率要高不少,但是其制造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即:要保证外层的常规炸药必须同时爆炸,产生的爆轰冲击波能够同时向球心汇聚,挤压处于次临界质量的核材料,使其达到临界质量,只有这样才会发生核爆炸,大概过程如下图所示,分别是:内爆式原子弹的爆炸原理动图以及在高爆炸透镜系统测试期间形成的汇聚冲击波的X光图像,而如果这些炸药没有同时爆炸,或者其中一部分没有爆炸的话,都有很大可能导致核弹起爆失败,也就是说核爆的起爆条件其实是很苛刻的,不存在随随便便就能被殉爆的可能性。

▲内爆式原子弹起爆原理动图

▲爆轰冲击波的X光

因此,这就是核武器的起爆原理,即使是今天的核武器(氢弹必须使用内爆法,枪法不能制造氢弹),使用的仍然是内爆法,不过内爆法不仅仅只有一种,其包括了:悬浮坑式内爆、两点空心坑式内爆以及两点线性内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弹上面的核弹头包括其起爆装置在内其实就是一个“精密的仪器”,核弹想要引爆,就必须爆炸这个精密的仪器能正常工作,不被破坏,而当导弹被拦截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变相的破坏了这个“精密仪器”正常工作的条件,从而导致核弹不可能被起爆,简单的例子,要让外层的常规炸药能同时爆炸是需要经过精密计算的,并不是随随便便的外部爆炸就能触发,如果核导弹被拦截了,那么最大的可能也仅仅是核弹头以及起爆装置被炸坏,而不是触发起爆装置。


哨兵ZH


这么多答案几乎没一个说到点子上,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现代核弹头的安全设计”或者“现代核弹头的起爆条件”。说句实话,现代核弹头的起爆条件非常高,大家只不过是出于对核爆的恐惧心理,想当然的认为核弹被拦截后很危险,然而实际上类似与被子弹击中、被导弹拦截或者被爆炸碎片打中,都不能引起现代核弹头的爆炸。

现代核导弹被拦截产生的后果

如果装载核弹头的导弹被拦截,如果被击中的是核弹头的运输载具(导弹本身),则基本上会发生常规爆炸,主要是引起导弹燃料的爆炸,此时不会引发核爆;如果击中的是导弹上装载的核弹头本身,根据现有的核安全设计,基本上不会引爆核弹,除非有极为特殊的意外的出现,且这种意外概率极低,一般都是数百万分之一的概率,这种概率可能比擦枪走火的几率还要小的多。所以,你可以认为现代核弹头被击中,不会产生引起核爆或者大规模核泄漏的风险。

现代核弹头的安全设计

首先,是核弹头的“单点安全”设计标准,也就是除非包裹核材料芯的常规炸药,被均匀引爆才会引发核爆,如果是某个点被击中或者非均匀爆炸,是不可能引发核爆炸的。根据英国国防部的报告,一些极端以外可能引发“单点安全”设计失效,但是这种危险发生的概率全年中仅为十亿分之二点四,即使如此低的概率,英美两国仍然开启了新一代核弹头安全设计机制的研究,力求将风险降的更低。其实单就安全论,现代核弹头的安全性比一颗手雷要高的多的多。

其次,IHE顿感炸药装药,这一点设计其实是更强化了前面的“单点安全”设计规则,IHE顿感炸药耐受打击的能力要比普通的CHE高爆炸药强的多。IHE在面对各种物力撞击、火烧、爆炸的耐受程度非常高,单就撞击条件来讲,IHE需要获得高于高爆炸药12倍以上的碰撞速度才会爆炸,根据测试能够做到面对子弹直射而不爆炸,面临大火只会燃烧而不发生爆炸,如此苛刻的条件连触发核弹头的常规炸药爆炸都很难做到,更别说触发“单点安全”规则的均匀的爆炸了,所以即使被导弹直接命中核弹头,也基本上不会产生核爆。

最后,耐火弹芯设计,这一条又是针对上一条“顿感炸药”的强化安全措施,因为虽然IHE在面对撞击、爆炸、大火时很难发生爆炸,但是存在因火焰引起燃烧进而引发“武器级核材料”的气溶胶化,核材料气溶胶化后的放射性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因此现代核弹头又专门设计了“耐火弹芯”,在核弹头的弹芯外围包裹特殊的金属材料,一方面耐受高温燃烧,另一方面约束核材料不会因意外大规模扩散。一般耐火弹芯可以抵抗1000℃以上的高温燃烧几小时而不破裂,即使核材料因高温燃烧融化后也被约束在金属弹芯内而不扩散。

最后总结,对于现代化核弹头来说,无论是机载核航弹还是导弹核弹头,其实都很难依靠外力来引爆,相应的安全系数非常高,远高于普通生活中遇到意外的风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落后国家制造的老式核弹头和粗制滥造的脏弹来说,被直接命中后的危害还是很大的。


装备空间


首先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具备使用弹道导弹携带核武器进行打击的能力,其中大部分都是核大国,另外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核武器刚被发明的时候是依靠空投的方式来进行投送,后来随着弹道导弹的发展才让核武器远程投送成为可能。



核武器的研制本来就非常复杂,而核武器具备的超大的威力使得核武器的存放和投送需要考虑安全因素,核武器使用弹道导弹进行投送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设置,其中就包括起爆的时间。


核武器依靠弹道导弹飞抵目标上空的时候就具备起爆的一些条件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触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反导系统击中是有可能爆炸的,这是在与设定的爆炸条件已经很接近了。

当然也有可能反导系统直接摧毁了来袭的弹头,这样核武器就缺乏爆炸的物理基础,所以也不会引爆。核武器在空中爆炸的威力是惊人的,会引起极强的电磁辐射,比起近地面爆炸有更多的伤害。


之前苏联还研制过使用核武器摧毁来袭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这就是为了彻底消除核弹头的威胁。


航空视界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核弹会不会因为外部爆炸或者撞击而引爆,答案是概率很小!为了防止被动式的引爆核弹,现代核武器的安全系数被设计的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即使核弹从万米高空摔下来,然后引发火灾燃烧核弹,从高空坠落那么大的冲击力和高温都不会引爆核武器。

这些并不是所长凭空想象的,而都是有现实的事故来支撑的。

美国把核弹事故又称“断箭”事故,自从核武器诞生开始到今天,可据考证的美苏两国的“断箭”事故就高达数十起,但是没有一起引发了被动式的核爆炸。比如1958年2月4日,一架美国B-47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厚木斯戴德”空军基地起飞,准备参加演习,结果在空中与一架F-86战斗机相撞,最后不得不进行迫降,但是B-47携带了一颗“马克15型”型氢弹,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导致严重后果,最后飞行员决定丢弃氢弹,然后飞机迫降成功,而那颗氢弹也未发生爆炸,还被找到了。

美国历史上一共有几十枚核弹随同飞机从高空一同摧毁,但是都没有造成核武器的引爆,其中多次核弹已经被破坏,产生了辐射污染,但是即使这样核武器本身也没有发生爆炸,这就和核武器本身的安全保护措施有关。

这还是半个世纪之前的“断箭”事故,如今核弹的安全保护措施更高,更不会轻易的被外力引爆。因为核武器无论在训练时候还是运送时候,都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事故,如果安全系数不高,那么很容易就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核弹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

所以如果核武器不是本身主动引爆,靠外界的粗暴方式是很难引爆核武器。即使携带核弹的导弹在空中被拦截,被引爆的可能性很小,这也和轰炸机携带核弹,然后坠毁一样,最多造成核武器的破坏,引发核污染。


资讯所长


如果携带的核弹在某个国家空中遭遇空中拦截,两弹相撞产生的后果肯定不会小,但比起地面爆炸肯定逊色不少,大家知道核武器的当量超过几千万吨当量,落在一个小型国家的地面上,有可能会使这个小国家不復存在,形成的冲击波,光幅射,核污染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在万米高空或几千米高空被导弹拦截了,没有地面物体的相互助携,裂变式的爆发,效果因为距离远,给人感觉空中好像光学反映,一道大闪光,和核武器空中试验差不多,等有害物体飘向地面也被吹散了,稀释了。但影响还是有的。



永远是学者


兔哥回答:导弹是打击性的武器,特别是搭载核弹头的导弹更是被防范拦截的重点目标。目前世界上的核军事大国都有核导弹入役,同时也都面临被核导弹攻击的可能性;针对这种局面各核武器大国都开始研制防御核武器打击的手段。

本来核武器能够扼制核武器大国间的核战争,保持相互能够摧毁是核武器出现以来的相互扼制核战争的手段,也就是“以核止战”。把核武器对人类的不利化为有利,应该说是目前一个比较好的防止核战争的方法,必竟核武器巨大的破坏力是人类承受不了的。先利用核武器相互扼制再逐步彻底消灭核武器是其发展方向。然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却不这么想,称霸世界是它的目标,因此,美国首先打破了这个规据,研制反核导弹的武器系统。因此,核导弹在空中飞行时遭到反击就成为了可能;



核导弹遭遇拦截会怎样:搭载核弹头的导弹并没有特别之处,和常规的导弹一样,有弹头和推进剂组成,不同之处在于所搭载的弹头是核弹头而已;导弹的飞行,主要靠导弹的推进火箭发动机燃烧导弹所携带的燃料,也就是推进剂来实现。推进剂有两种,液体和固体,但不论是哪一种其实都是燃料,是燃料就具有燃烧爆炸的性质,若遭遇拦截攻击这些燃料很容易发生爆炸;在说说拦截导弹的手段,目前来看有反弹道导弹用的导弹,据说还有激光拦截。目前各国都闷头琢磨怎么把核导弹打下来,至于怎么打谁都不说,我们也只能猜测。但不论是怎么拦截,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回收利用的程度,只能是摧毁。所以如果核导弹遭到了拦截,首先该导弹肯定是没用了,推进剂会被引爆,整个导弹失去动力而无法再到达目标,也就失去了作用,这样的拦截也就等于是成功了;但是,问题在于拦截的距离,如果核导弹已经进入了已方的领土,即便拦截成功,未必核弹头就不会掉下来;



核弹头会不会发生爆炸:核导弹只不过是弹头是核弹头,核弹头并不是暴露在外面的,而是有一个非常坚固的保护罩。特别是战略导弹,由于要穿过大气层,所以其弹头的保护罩不但非常坚固而且能够承受极高的温度,导弹爆炸的碎片是无法穿透其弹头保护罩的。另外核弹头的性质也决定了它并不能被普通常炸药引爆,所以核弹头并不能产生核爆炸现象。如果是对核导弹采取了末断拦截,弹头并不会被破坏掉,还是会落下来,同样会爆炸。这也是为什么拦截越早越好。目前的对核导弹的拦截,已经从末段拦截向中段拦截发力,并取得了成绩。但前段拦截还没有什么成果出现。如果真的到了核大战这一步只要能拦截住来袭的核导弹就行了,爆炸与否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即然核平衡战略手段已经被打破,因此,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进步,为有更多的技术手段被用于对核导弹的拦截摧毁上来。其拦截方法和手段必然会越来越多。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欢迎探讨指正。欢迎你的关注;(图片来源网络)


兔哥42928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弹道导弹发射后对敌造杀伤的主要部分:核弹头。它被置于整个弹体的最前方,当再入大气层前会与后部弹身分离,因此一些国家也将核弹头称之为再入飞行器。

笼统而言,核弹头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即弹壳与核战斗部。这也会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核弹头一旦被对方导弹拦截,势必会在未抵达目标前发生核爆炸!真相如何我们接着聊。

核弹作为人类截至目前所研制出来的威力最大的武器,相关研究人员自研发之时就已经将其视为是一个"矛与盾"的问题:如果只单纯的考虑它的进攻性能,那拥核国本身就会被置于不可预测的危险处境。

比如最初级、装备最广泛的热武器:枪,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击发子弹来杀敌,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风险,现代枪械都会设置有安全不击发装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险。不难想象,连枪械这类最基础的武器都会有必要的保险措施,爆炸后毁伤巨大的核武器能一触就爆?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人类战争史上投放的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它在广岛上空爆炸之前一共经历了四道防护:第一通电、第二计时装置、第三气压装置、第四无线电高度表;上述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合适的高度引爆原子弹。

另外,美国也曾发生过载有核弹的飞机坠毁的事故,但尽管如此也并没有将其引爆。相比投放式核武器,弹道导弹属于远距离自主攻击模式,为了最大化的提升打击效率和安全系数,核弹头也被配置了包括保险系统、姿态控制、突防诱惑等在内的多种辅助系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核弹头被拦截后的效果还取决于拦截弹的种类,是动能撞击、破片摧毁亦或者对等的核爆摧毁。但总的来说,核弹作为杀伤最大的战略威慑,各国都严格遵循一个原则:高度掌握引爆控制权。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其实,核武器在起爆的时候有非常复杂的程序设计,没有满足它的起爆条件,它是不会引发核爆炸的,所以,无论成功击落了战略轰炸机也好,还是成功拦截了弹道导弹也好,它们携带的核武器在被成功拦截的时候,一般不会发生恐怖的核爆炸。


爱生活爱牛牛哥


基本上不会出现。又爆的问题。最简单的例子,你看每个人氢弹从高空掉下去也没炸,当时丢了,在西班牙大牌丢了四颗。基本上他的保险很管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