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域过去常见的小鱼:“趴地虎”,现在价格不菲,为啥却很少见了?

农夫也疯狂


趴地虎这种鱼在我们这边原来真的很多,捉它也特别容易,浑身都是肉,肉特别紧实,苦胆特别小,都长不大,最大的也才10厘米左右,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池塘,小溪渠、水沟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属于小杂鱼,在我们这边的家乡话叫着——土麻奶。

有了它,如果你想在池塘里用蚯蚓钓鱼的话,那就麻烦了,蚯蚓是它的最爱,可以咬钩不停。它的咬口动静大,都以为是大鱼,拉出水就是它。但是只要不用蚯蚓,其他的饵料对它没用吸引力。这鱼特别傻,在浅水区发现它,就用一根绳子,绑住一条蚯蚓,放在水里去钓,它咬到蚯蚓是不会松口,直接提出来就完事了。


趴地虎不太爱动,捉它特别容易,就拿个撮箕,沿着水沟边上慢慢地移动,就可以把它收在撮箕里。看到也可以用手直接捉,它特别懒,用手就可以把趴地虎抓出来。

趴地虎在农村人的眼里是美食,可以用来煎炸、红烧、煲汤就是非常不错的食材。但在钓鱼人的眼里,都是非常可恨的,用蚯蚓喜欢闹窝,咬钩动静大,以为是大鱼,提出水来还不到十厘米长。



前些年农村的大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水质严重破坏,在水里可不止这种鱼没有了。还有青蟹、中国斗鱼、鳑鲏鱼、青虾等等,很多鱼都不见踪影。虽说这几年的农村对农药,对环境有所控制,水质也慢慢地好了起来,趴地虎的身影就在也回不到以前了,在水沟、池塘里偶尔发现几条,那也是非常幸运的。


我是小赵,在你们那边,像趴地虎、青蟹等之类的鱼蟹类还多吗?欢迎一起来分享一下!


常德农村小赵


我小时候也曾捉过鱼、摸过虾,当时最愿意捉的就是趴地虎,对了,趴地虎在我们这里的名字是:沙里趴。

沙里趴是一种非常小的鱼,生活在小溪里,水库中,池塘内,小时候虽然没有肉吃,但也没有农民去抓沙里趴这样的小鱼来吃,估计那时候不是没有人尝试,而是大家做不好河里的淡水鱼,也没条件做。

那时候孩子们星期天能捉不少这样的小鱼,小鱼拿回家先是养着,等一条一条死掉时,我们就看出来扔给鸡鸭,鸭子最喜欢这些小鱼小虾。

我第一次吃到这个鱼时,是很不屑的,记得当年是随嫂子去她娘家买棉花,结婚用来缝喜被,嫂子的娘家在另一个城市,那个城市并不富裕,农村就更别提了。

当时嫂子的父亲为了招待客人,特意从集市上买来几斤沙里趴,我看到一条条比指头细的小鱼,不明白嫂子的爹是买来干啥的,结果嫂子告诉我是做了我们吃的,当时我特别不屑,因为在我们那里,招待客人是要用黄花鱼,鲅鱼等各种大鱼。


那天中午嫂子的娘把湿湿小鱼放了一点干面粉,然后进行油炸,并且炸了两次,出锅后小鱼的鲜香味飘满一屋。

后来吃的时候我觉得口感还行,沙里趴被嫂子的娘炸到了酥脆,不过,我还是把鱼头给揪下来了,别人连鱼头都给吃了,我讨厌里面有一点点像小沙子一样的硬东西,而且鱼稍微有一点土腥味道。嫂子的娘说:你们明天就走,如果留下来住两天的话,咱们把鱼放在水中缓一缓,会一点点土腥味没有。

说这种小鱼价格不菲,大概是我嫂子老家那里才有这种说法吧,我们沿海农村,一年到头想吃海鱼买海鱼,想吃淡水鱼买淡水鱼,所有的水产品市场,从头走到尾你都找不到有这么小的小鱼售卖,估计卖也没有人愿意要。

虽然我们村里的小溪没有了,但水库里的沙里趴还有很多,这种趴在沙上不动、不仔细看就看不到的小鱼繁殖很快,我们在水库边洗手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它们静静的趴在水里,好像它们比较喜欢浅浅的沙滩。

听说有的地方这种不起眼的小鱼卖到了30元每斤,都跟猪肉一个价格了,于是我在考虑,我们是不是也该到水库里抓一些回来吃呢?不过我们这里的鱼很多,想吃炸小鱼的话,比这种沙里趴好吃的鱼多的是。

趴地虎之所以少了,第一是水的质量问题,水质不如以前好,因此趴地虎的繁殖减少,第二,村子四周已经没有小河小溪,曾经这种地方的趴地虎很多很多,生存环境改变让小鱼又少了很多,第三,喜欢钓鱼捕鱼的人多,什么鱼都能够捣鼓到吃起来美味,因此以前都不愿意吃的趴地虎也成了吃的目标,捕捉太多导致鱼少。


悠然见东山


你好,我是小农夫。趴地虎在我们当地叫(林古)也有人叫蠢鱼,为什么叫蠢鱼,因为它很少动,一般都是趴在石头上,或者沙子上,还经常在水浅的地方趴着,所以非常好捉,连小孩都可以捉到。

在小农夫童年里,最高记录一个下午钓过1斤有多。以前鱼多,就用水泥袋那根棉线绑着蚯蚓就可以去钓了,发现鱼群集中点就坐下来慢慢钓,旁边放个小水桶接鱼就好了。由于没有鱼钩直飞到桶里就好,也非常方便。

农村水域过去常见的小鱼:“趴地虎”,现在价格不菲,为啥却很少见了?

1.电鱼人太多了。

以前小时候电鱼机是非常少的,都是自主研发的土电鱼机较多。不像现在电鱼机太泛滥了,几百块就可以在网上买个,加上现在机器发达了,会做的人更多,所以太泛滥了。那么多人去电,虾米都被电光了。

2.野生鱼值钱了。

以前像趴地虎这些小鱼,很多人都看不上眼,更别说专门去捉了。现在知道野生鱼好吃了、值钱了,专业捉鱼的捉来卖,业余的捉来自己吃,这样大量的捕捉,所以就越来越少了。

3.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以前就农村的小水沟都有很多趴地虎,现在的小水沟都没生物了。养猪场和其他有污染的公司都在偷排污水,鱼类根本没法生存。

趴地虎在我们当地卖的非常少,一般当成杂鱼卖,大概22-25块一斤,都是那些专业电鱼的在卖。虽然现在禁止电鱼了,但在农村还是很常见的,特别大雨过后,走了一波又来一波。哎!

我是农夫分享农村身边事,

关注食品安全!


小小的农夫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在我这里这种鱼叫(tunbu),现在河里已经很少有这种鱼了。

记得小时候家乡河里有很多这样的鱼,经常钓鱼的时候可以钓到,那时候的河,夏天太阳下山了一群小伙伴们到河里游泳,深夜的时候拿着手电筒到河里一照可以看到很多的小鱼,小虾,螃蟹什么的,可以捉的不亦乐乎。

渐渐的长大了,河里也因为每次的洪水冲刷,年久失修,河道没有及时疏通,河水变小了,所以也滋生出有些人开始在河道里药鱼,药物下过之后,河里从上游到下游一片浮白,药到之处不管鱼虾还是蟹皆亡,时间久了之后河里已经没有多少鱼虾了,更何况这种对水质要求很高的“”吞布”。


昨夜风起


说起趴地虎这种小鱼,小丫一点也不陌生,看到它时还倍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在我小的时候没少捉过。



趴地虎名副其实,头扁,不灵活,伏在水里一动不动,整条鱼看上去后半部分圆鼓鼓的,头部扁蹋蹋的,身上还有一些花纹。

这种鱼水田,河内,沟底,小溪里都有,因它住在水里的深浅位置不同,身上的花纹有的趴地虎偏黑一点,有的偏浅一点。

前几日我在河边等人,看到一个开小卖铺的老奶奶门口盆里就有几条趴地虎,老奶奶告诉我说,是她的孙子用小笼子在河里支的,我一看觉得非常喜欢,还拍了张照。

趴地虎在以前还是经常见的,只是太小,很少有人要,但现在已是今非昔比了,小小的爬地虎在市场上可以卖到三十多元钱一斤呢,那为什么价格不菲,却很少见了呢?


一,捉的人太多

在以前,小小的爬地虎捉到以后,懒得挤肚子,都是扔了喂鸡喂鸭,很少吃。其实,不吃是个幌子,主要是那个时候家里穷,没有过多的油来炸,鱼虽小还是挺费油的。

农村里的水田,小溪里,虽然养有鸭子,但对于我们来说,依然可以捉到,多的时候可以捉到一大碗呢。

捉得多的时候呢,给鸭吃又感觉可惜,就挤挤内脏,在大锅里撒点盐,用火碳慢慢的炕,两面金黄有香味时,放到臼里放入花椒辣椒面舂细,好吃得舔鼻子。

只是最几年来,出现了许多人下地笼,用捉鱼器捕鱼,慢慢的才看不到的。说起这个地笼和捉鱼器也是坑鱼的器物,太破坏生态了。

只要两种捕鱼器所到之处,大大小小的鱼,不管是小如米粒的小米渣,还是小如钉子的螺丝,指甲壳大的歪蚌都统统收入私囊,你说这爬地虎不绝种才怪。

二,污染

在一个问题就是污染,田里有农药污染,河里有工业污染,小溪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垃圾污染,这样的环境是不合适鱼类生长的,况且是小小的趴地虎,它也承受不了这种污染啊!



三,溪流干涸

我发现以前很多有水的小溪都干涸了,这些小溪曾经水很清,也很大,是我们捉鱼的好地方。在浅水的地方,只需用肉眼一看,就可以看到趴地虎伏在溪底,双手一捧,稳妥妥的就捉到了一条趴地虎。

现在啊,别说小溪干涸,有的水库连水影子都找不到一滴,到底是干旱引起的,还是水土流失,树木减少的原因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啊!

图三来自好友,图一,二自拍,文字原创


泥糖小丫


记得小时候由于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太好,因此只要是想吃肉的时候就去村东头头的河里或者是池塘里捉鱼吃,当时无论是河里还是池塘里的鱼都特别多而且种类也特别多,比如池塘里像“鲫鱼”“草鱼”“鲶鱼”“肉鱼”“泥鳅”等,但是这几年由于池塘里的水常年干旱以及河里的水也经常缺水的原因,导致这些鱼类现在是越来越少,尤其是今天咱们问题当中提到的这种“趴地虎”。

其实这种所谓的“趴地虎”它有很多名字,但是在我们北方当地农村这种鱼被唤作为“肉鱼”之所以会这样叫主要是因为这种鱼的身上没有太多的乱刺,而且其鱼肉也特别的鲜美吃起来就像是再吃“小龙虾”的肉一样,记得小时候这种鱼是最容易捉到的,想必捉过这种鱼的朋友们都知道,只要我们找一些蚯蚓然后用一根鱼线把蚯蚓绑住,不用雨钩它们就会自己咬着蚯蚓上来。

这种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爱生存在水底,一般都是比较浅一点的地方,经常是贴着水底游来游去,不过现在可以说看不到这种鱼的身影了,主要是刚才咱们讲到的水源少以外还有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池塘以及河道的污染导致,要知道现在在农村农业污染源以及生活污染源都会导致这种越来越少。


不过现在市面上一些比较大的超市里或者是专门捉鱼为生的人们还可以看到这些鱼,要知道现在这些鱼的价格可是不菲,我了解到现在这种鱼的价格是30元左右每斤,其实这种鱼养殖起来也非常方便,因此如果想要从事养殖鱼类的朋友可以尝试养殖这种“肉鱼”。


纪录乡土


农村的小河小溪中以前鱼虾真是随处可见,当然趴地虎也是较多的。趴地虎在我们当地被称为呆子鱼,因为这种鱼经常趴在那一动不动,很是容易就能抓到。



呆子鱼虽然动作及样子呆了一点,但这种鱼味道确实极为鲜美。首先就是肉多刺少,因为呆子鱼别看它小它同样也是一种肉食性鱼类;还有就是呆子鱼对于生活生存环境极为挑剔,必须是水质良好的水体中它们才会在此生活繁衍,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呆子鱼味道极好的另一种原因。

记得小时候呆子鱼价格都在10元以上每市斤,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这里的小河小溪中这种常见呆子鱼突然就不见踪影。就算集市上也鲜有人卖,只要一出现就会被抢购一空,就这样这呆子鱼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到现在价格已经不是我们老百姓能吃得起了,这呆子鱼价格高达150到160元一市斤。



呆子鱼为什么会越来越少直至到完全不见?

这点主要还是和呆子鱼对于生活品质有关,呆子鱼必须生活在良好的水质中。就目前的状况农村基本每种一种农作物都要打上几次农药,而且必须得上化肥,还有就是很多农民朋友并没有环保意识。很多农药瓶随意丢弃,有些里面还残留着一些农药这些瓶、袋又随意丢弃导致污染水质更为严重,再加上前些年电鱼不断,总总原因加起来自然对于本身对于生活品质较高的呆子鱼来说就生存不下了。这样搞下去就连农村小河小溪中小鲫鱼、黄鳝、泥鳅等都快绝迹了。



综上所述:呆子鱼越来越少甚至是没有主要原因在于环境破坏,导致呆子鱼没有了生存繁衍空间。


小晓农民


趴地虎,在我们那边也叫沙尖鱼,因为这种鱼,一般都是趴在沙滩上,或者是趴在石头上的。并且这种鱼的头也比其它的鱼头尖,所以我们叫它沙尖鱼,记得以前在我们家门前有条河,每次只要河水退潮,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提一个篮子去到沙滩上捡鱼,因为只要河水一退,有些鱼跟本就来不及跟着水退潮,所以很多的小鱼就会搁浅在沙滩上,特别是沙尖鱼特别的多,有时候你只要去沙滩上玩,看见沙滩里面有介小小的洞,然后洞里面在冒泡泡,那肯定在泡泡下面有条沙尘鱼,你只要把一个手指往伸到沙里面往上一翻,沙尖鱼就会跟着翻出来,并且沙尖鱼非常的好吃,骨头又少,不管是煎来吃,还是用酱油闷来吃,都非常的美味。

现在说起我们家门前的小河也让我记忆犹新,因为从小到大,对于我们村的小孩来说,都离不开那条小河。记得那个时候,特别是夏天,我们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去到河里洗澡,基至有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也会去。还有是六七十岁的阿婆也会到河里洗澡,男的在上游的港口,女的在下游的港口,两个港口之间隔了七八百米远,中间还些芦苇,因为我们家门前的那条河,河水清砌见底,河水又不是很深,特别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一天下来要去河里面洗好几个澡。有时候也会去河里面抓鱼,捡石螺,所以说以前农村虽然比较穷,猪肉比较少吃。但是鱼在我们那里可没少吃,特别是沙尖鱼,一个星期要吃好几次,因为只要是河水退潮了,那肯定就会有鱼吃,而且每次都捡得不少。

但是就在前几年,就在我们村的上游,大概离我们村那里有十几公里的地方,建了一个造纸厂,因为那个造纸厂的排污措施没有做好,导致很大一部分的污水流到了那条河里面,所以后来随着那个造纸厂污水排出,把我们家门前的那条河直接受到污染,河水也慢慢的变的混浊,所以后来慢慢的也没有人敢去河里面洗澡了,并且随着污染越来越厉害,很多的小鱼现在也是看不到了,并且现在河水也是越来越脏,导致很多的小鱼没有办法生存,听说最近这2年那个造纸厂被拆了,因为污染太厉害了,搞得周围村庄里的人们很大意见。

所以这也就是导致上面说的农村水域常见的鱼,趴地虎现在价格不菲,为啥很少见的原因,因为受环境的污染,导致很多的鱼没办法生存,甚至死亡,以前在农村经常看得到清砌的河流,现在要么就是河水混浊,要么就是河水深不见底,以前的潺潺流水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以前随处都可以见到的趴地虎,也是越来越越少了,再说趴地虎因为好吃,骨头又少,肉多,并且煎煮都非常的好吃,所以慢慢的趴地虎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自然而然的价格就贵了。


农村泉水有点甜


题主所说的这种小鱼在我们当地以前确实非常的多,因为我们当地有一条比较长的河流,在我小的时候经常会到这条河里面去洗澡,不过由于近些年来这条河里面的沙不断的被抽调,导致河流里面的水位不断的上升,而且非常的深。因为在我们当地大家都知道这条河里面的沙被抽走了,水位非常的深,因此大家都不敢再下河去洗澡,但是有一些城里面的人跑过来游泳,他们并不知道这条河里面的沙被抽走,而且他们也并不知道在河流下面有很多的漩涡,所以最近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人因为下河洗澡而丢掉性命的事情发生。

小时候那条清澈见底,到处都是沙滩的河流,如今却已经再也看不到往日的沙滩,见到的只有深不见底的漩涡。而且由于最近这些年河流的水不断遭到了污染,河水明显感觉没有以前那么清澈,而且里面的鱼也变得越来越少。记得小时候我们在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到河里面去钓这种趴地虎,而在我们当地把这种小鱼叫做傻瓜鱼,因为这种鱼实在是太容易掉了,而且我们钓这种鱼根本就不需要用鱼钩,只要用鱼饵绑在绳子上,就能够将这种鱼钓上来。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见过这种鱼,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人,只要在一些沙子比较多的河流里面,就能够看到这种鱼的身影,而且这种鱼个头都不是很大,喜欢趴在沙子上或者是一些岩石上面一动不动,如果有人将一些食物丢下去的话,他们立刻就会去抢食。而我们小时候钓这种鱼也是特别容易,只要在绳子上绑一条蚯蚓,然后放到水里面,由于傻瓜鱼的口腔里面有很多比较细的那种牙齿,一旦咬住蚯蚓的话,可能并不容易松口,而且会死死的咬住。因此我们直接把他拉上来,可能这种鱼都还没有松口,非常的容易钓。


傻瓜鱼是一种非常美味的小鱼,在我们当地,因为以前非常的多,所以价格也并不高,不过在以前因为这种鱼比较容易钓,所以很多小朋友经常会去钓这种小鱼,然后卖给一些老人,当时价格也就1~2块钱一斤,作为我们这些小朋友的零花钱还是足够的。我记得每次我们去钓这种鱼,钓一个上午都能够钓到两三斤,而且这种鱼特别的好吃,如果用油炸的话,可以整个全部吃下不需要吐骨头,肉非常的鲜美。

不过由于最近这几年很多农村地区由于环境受到污染,河流里面的水也受到污染,而这种傻瓜鱼对于水质的要求也非常的高,一旦水质发生变化的话,那么这种鱼就没有办法存活,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这些年傻瓜鱼数量越来越少的原因,我们有时候经常也想去河里面再去钓这种鱼,但是明显感觉少了很多,而且非常的难钓,钓一上午可能也只能钓到几条。因此导致这种鱼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因为环境遭到破坏,水遭到了污染才导致很多的鱼越来越少。


少三番


过去的农村,池塘遍布,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水塘、水坑,有的还是常年有水,村边的河水、溪流也是终年流水不断,鱼类资源也是相当的丰富,过去钓鱼根本不需要价格昂贵的钓具,也不需要购买商品饵料,鱼多才是硬道理,使用竹竿,绑上鱼线,使用蚯蚓不一会就能够收获满满,过去钓鱼的少,鱼也多,而且是钓鱼的地方也多,找个水坑里面就会有鱼,现在情况却大不一样,很多河流都是多年干涸,很久很久都没有流过水,村里的水塘也变得稀少了很多。

钓鱼的时候,有一种小鱼是特别的讨厌,很多钓鱼人是最讨厌这种小鱼,别看个头小,力气和吃相却是极其的凶猛,能够把你的漂给拉黑,让你心中狂喜,安耐不住的赶紧拉杆,心想这肯定是一条大鱼,但拉上来的手竿,是跟空杆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这鱼也太小了,小的根本就没有一点拉鱼的力度可言,这种最大十来公分长的小鱼,拥有一个硕大的头,鲶鱼一样阔大的嘴,身体上斑斑点点,看上去透明状,能够从外部就能够看到这鱼的内脏,而且它吞食的鱼饵蚯蚓,能够看到吃到了哪一个部位,这种鱼就是:“趴地虎”。

这鱼也被叫做傻鱼,经常趴在水底一动不动,也不怎么怕人,在岸边也经常能够看到,傻傻的一动不动,用小网兜一扣,就能够捉住,这是一种喜欢在水底活动的小鱼,别看个头不大,但性情凶猛,尤其喜欢吃肉,对于蚯蚓是没有抵抗力,钓鱼时候遇到这货,使用蚯蚓的话,哪肯定是连杆上鱼,只不过上的鱼都是趴地虎,其他鱼是根本钓不上来,过去这种趴地虎非常的多间,只要是水体清澈的水域,都能够有这种鱼的存在。

趴地虎学名叫做沙塘鳢。也被叫做虎头鲨,这些厉害的名字跟趴地虎小小的体型很不符合,但趴地虎确实性情凶猛,个头虽小,战斗力却是不弱,所以即便是个体很小,依然能够存活于各种大鱼的水域,照常的繁衍生息,趴地虎繁殖能力很强,过去多的,使用一根蚯蚓,不一会就能够钓上来一大盆,别看趴地虎貌不起眼,也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不用去除内脏,放置在清水里面两天之后,让它吐出污秽,就可以制作成为美味的菜肴。

趴地虎可以油炸,爆炒,也可以炖汤,肉质鲜嫩,而且没有腥味,口感嫩的是其他鱼类不能比拟的,随着我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对于食材的追求愈发的极致,这种过去没人要的趴地虎,这几年价格不菲,而且由于没有人工养殖,并没有真正的形成供需市场,野生的趴地虎,到城里一种独特的美食,价格不菲,还很难寻觅,趴地虎之所以变少,跟我们的环境改变,是有直接关系的,水域的减少,以及水体污染,都是趴地虎变少的主要原因

随着这几年环境的明显改善,现在只要有水域的地方,基本上又有了趴地虎的活动,相信不用多久,这种过去常见的小鱼,又会像过去一样的多,味道鲜美的趴地虎,你吃过吗?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