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农村最缺什么?

三农中人


1.最缺乡愁

五年还是十年二十年不敢肯定的说,但从趋势上讲,大家所关注的农村的土地、产业、资金、技术、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等,肯定会变得更好。至于很多朋友提到的人情、人才、爱情、工作机会、养老院等等会是五年后农村最缺的,“看见村头”认为这些都不会是最缺或者不是缺的最重要的东西,会缺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乡愁!

2.什么是乡愁

农村、农业、农民,乃人类出发点,乃家国祖籍地。“看见村头”心目中的乡愁,是一种源于乡村、长于心底的记忆与牵挂,是一种渴求回归、寻觅、体验、重见的生活意向与心理冲动,是一种源于土地、源于历史、源于乡野田园清新、鲜活、湿润、淳朴的味道,是一个回归自然远离城嚣、望山见水品味乡愁、游中见学陶冶人格、寻觅家源观照三农的心灵港湾。

它是这一方原住民世代积累下来的最珍贵和最自信的东西,传续着乡村形态的文脉、地脉、人脉和命脉,承载着让人类记得住初心和归宿的一种生存发展情结与梦想。

它是本土老乡农耕文化和农业生产资源、农民生活特色、乡村生态环境、生命康养追求和经验承载延续及旅游化整合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大灵魂、大场境、大吸引物,是都市民众最想寻觅、最想交流、最想消费的吸引物……

3.可能遭遇文脉断层

最缺的会是乡愁,判断的依据之一就是老一代农民正大量离世,而他们正是本土史地变迁的经历者、记忆者和讲述者,是传统农耕文明最道地最忠诚的传承者、创造者和演绎者,是传统乡村手工匠术、村艺家俗、祖传经验的最道地最忠诚的承续人、原创人和授业人,一切都有可能随着农村60年代以前出生的这批人而去。

4.可能遭遇传续断层

老一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担当接力棒的队伍却还没有准备好,乡村文明再创造和发展创新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反而成了一种文化期望。农一代进城务工改善了经济处境却淡漠了乡村灵魂,农二代升学、就业、购房正为成为市民而离开乡村,农三代普遍认为自己生来就是城里人,00后更是打小就被带进城市读书根本就不再有农四代,这个期间的乡村历史谁来书写?靠那些返乡农民工?靠那些被迫扎根农村的人?靠那屈指可数的“非遗传承人”?

5.可能遭遇地域断层

现在不少地方动辄几千亩、上万亩甚至整村、整乡地开发工业园区、城市新区和旅游景区,原生态乡村格局正在被打破,项目崛起了,乡村不在了,承载乡愁的地盘生态消失了。发展肯定是好事,但是无论怎么发展或者发展什么,都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给三农这块人类发祥地、祖籍地留下根脉,如何做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6.走基于乡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绝不让乡愁成为未来社会的稀缺品

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曙光。过去“看见村头”一直认为“三农三产四生四态交互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的第一策略,今天看来它只是第二位的,真正解决价值取向问题的还是“基于乡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这个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充分认识到乡村与城市是两种紧密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真正确立乡村和城市并存共荣、统筹发展的价值观,通过就地非农化、就近聚居化、配给均衡化、良序善治化、资源集约化、文明传续化的组合拳,引领乡村主导产业、人居环境、文化乡风、社会治理、美好生活交互融合建设,提升乡村现代化水平,从而吸引一代又一代人扎根乡村,那么,就不是今后五年、也许永远不必担忧农村会缺什么了。


看见村头


答:最缺的是人,从事工作陪吃、陪睡、陪愉乐的人!

我是70后,这就是我的观点。

俺娘今年七十六岁了,一个人生活在农村老家。大哥一家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剩下俺娘一个人。

俺一到周末就回老家陪娘一天,从不敢间断,俺娘有高血压毛病,整天一个人俺不放心,每天都打上几个电话,电话通了俺才放心。天冷了,也快过年了,俺娘说:俺小舅打工这两天回来,小舅想找俺喝酒!

星期五吃过中午吃饭,习惯和俺娘聊两句,问问俺娘中午吃的啥,周六俺小舅回来

了没有?

结果俺娘没接电话,可能喂狗去了,手机放屋里了。过了十分钟俺又打了一个,还是没接,俺躺不住了,心也乱了,电话打个不停,俺娘就是不接电话,俺赶紧写了个请假条放在桌子上,跑出了单位大门。打了个出租,往老家急奔。

司机师傅一听是这事,也加上了速,平时40分钟到家,今天只用了二十五分钟,也没来的急和司机师傅说声:谢谢!我就跑进了胡同。

坏了俺家大门锁着,俺是真慌了,俺娘不在家、也不接电话?我正在大门口着急的转圈,这时看到俺娘正进胡同。

俺飞快的跑上去,娘、你上那去了,也不接电话,急死俺了。

吃完饭没事,就去你‘’大头‘’叔家玩去了,忘带手机了。

俺和领导说了,给俺办个内退吧,老娘一个人在家,俺工作也不会踏实。

和俺娘情况一模一样的农村老人太多了,有个病、有个意外,身边一个人也没有。我个人认为农村最缺的是陪伴父母生活的人。

钱没了?可以再去挣。父母没了,后悔终生。漂泊在外的你想好了吗?钱是挣不完的,快回家陪伴父母吧!


一杯仙


5年,我说不准,但是10年后,农村最缺的就是亲人和儿时的玩伴,现在亲戚朋友都从农村走出去了,最次的都从县城买房了,还有一部分出去闯荡,在某个城市扎根立户了,家里有亲人的,过年还能见一面,家里亲人仙逝或者带跟孩子们定居的,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面,我今年30岁,儿时的玩伴,没有一个在家的,县城买房的五六个,市里卖房的三个,还有外省定居的三四个,现在也就年底大家凑一起,喝点酒,打打牌,平常很少见面,都要工作!


凡凡许愿


五年后农村最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其实我个人觉得,不论是五年还是十年还是二十年后,农村始终是一部缺人史,这个是社会在撕裂发展造成的。

农村现在各行各业都缺人,比如:

①缺会种地,懂种地的农民及科技人员,为什么呢?年轻人都涌向了城市,土地荒芜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会种地懂种地的年轻人更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别说你那有种植大户,种植大户主要是套取国家补贴,种粮食的技术,从其粮食产量上就可以很好的反应出来。

②缺给农村老人养老送终的人,说到这个,估计许多人都会心酸,不是自己不愿意,可现实是自己压力山大,大把空心村的出现,就是最好的写照。随便到哪个农村,除了过年有几个年轻人回来外,其他时候都找不到几个人。农村现在的白喜事,现在都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帮忙,难觅年轻人。

③缺基层村干部,现在农村的村干部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在干,没有什么接班人了,以前大家可能觉得村干部是肥差。但是现在许多农村都面临后继无人的阶段,年轻人都不愿回来,更别说大学生村官那些了。

④缺好的老师,现在农村学校撤销了不少,几个村也办不起一个小学,而优秀的教师更是难寻,必竟山咔咔的,没有大城市里有吸引力,生活交通什么的是没法比较的。

⑤缺好的医生,好的医生会回乡镇医院上班坐诊吗?现在三甲医院拼的是专家、教授多,而乡镇医院就不要想这些好的医疗资源了,看病难,今后依旧会是困拢今后农村发展的大事。


总之,我个人认为,今后农村就是一部缺人史,缺各行各业的人员。再过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村庄在自然消亡,因为农村已经找不到接班人了。


坏男人说小龙虾


五年后乡村规划,

和城里旗鼓相当。

柏油马路高楼房,

娱乐设施游乐场。

水电煤气卫生费,

与城里一模一样。

谁知能否跟得上。

田间老头老婆忙,

难见青年地里慌。

大街小巷老朽影,

壮年儿童去何方?

面朝黄土背朝天,

一年结余几个钱?

到老儿女养活咱,

总有一天会改变。


随心所欲56417719350


农村五年之后缺的什么,很现实,如今老年化,都是一些五、六七年代的人,在过五之后最主要的就是农村缺年轻劳动力,希望在农村的年轻人,城里打工回头看看,继承父业!






平凡人62655176030


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向来看,农村在进行村的合并,为后续的集中居住做准备吧,但是五年后的农村缺少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资金活力严重不足。随着这几年大城市人口返回农村,大城市的活力与商业机会的降低,这部分劳动力会一部分进入二三四五六线城市,一小部分进入农村创业。这小部分人基本是种植农作物或果树,或者做养殖业,由于产品的周期长,这部分人的回笼资金很慢而且不可预期未来的趋势,加上一部分人是走向失败的,所以资金活力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农村经济力差,相对而言,更多的人口流入城镇务工,进入了恶性循环。

2.消费力不足。由于农村的收入有限,导致村镇上的现金不能充分流动起来,不能产生足够的资金效益,所以大家更加不愿意用多余的钱来消费,这样的话是导致资金更加没有活力。

3.人口减少导致经济活力不足与人情不足。在1980年-1995年,这个时间段的人口出生率还是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所以农村人口的数量相对也很多。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大家的口袋越来越殷实,在前几年更多的人搬出农村进入城市,导致农村活力锐减,从而经济活力下降,继而导致人情味不足,大家更加不愿意待在农村,所以这种现象会更加恶化。


西红柿101


五年后农村最缺什么?1、缺劳动力。现在青年有的考学走了,有的当兵走了,有的进厂,壮年外出打工了。2、缺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民。现在农村种田的都剩下老弱病残妇幼。能蹿能跚的到城里扫大街,种花栽柳也比种地强。一天五六十块钱。


陋室主人


作为土生土长电农村人,感觉农村现在缺年轻的有生力量,现在农村都是空穴老人,年轻人就过吗回家看看,老人在家没人照顾,年轻人都出去赚钱,我感觉5到10年后农村会慢慢消失,




Lov强僧


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我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很了解现在农村的发展状态和速度,当前的农村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素质也是提升了不过这一切有利就有弊。下面我就分析下五年后农村的状况有哪些。

1.亲情的淡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人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忙碌着,一年之中也很难得的休息几天一般情况下也就偶尔的通下电话相互的问候一声很难得相聚到一起。可能也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会不约而同的回到老家,团聚在一起。春节过完了又各奔东西各自工作去了,随着年复一年的过去亲戚的走动也变得少了起来,亲情也逐渐变得淡化。


2.缺少新型农民

以后的农业是技术化,也是现代化,随着50后和60后的农民逐渐的老去,在农村会种地农民也是越来越少了,70后80后在农村的有些根本就不会种地也不懂种地的技术。这就造成了农村以后会种地农民越来越少了,也就造成了土地大面积的荒废和浪费。这也是现代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国家需要重新考量和需要培养下一代新型农民的转折点。

3,农村的人口转移城市造成农村缺少劳动力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也对农村的这几年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农村这几年发展还是挺快的。包括在农村的教育,医疗条件,及生活领域,比起以前都有显著的提高好多地方都已经修建了农村大舞台。发展的确实是很快,不过也有不利的一面。好多的农村人都转移了城市,尤其是年轻人都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在城市里买了房安家落户。留下来的都是岁数比较大点的人,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减少了,也可能在过十几年农村会变得更加的荒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