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農村裡沒有空調和風扇,在大夏天是如何度過的?

老張談三農


農夫是70後,也經歷過沒有電的時代。在我們村裡是在90年代的時候才開始通電的。然後就開始有人購買電器產品了,當時都是小型的黑白電視機,條件稍微好一點的才會捨得購買電扇。其中有些是吊在屋頂的,有些是坐式的搖頭風扇。但多數都是捨不得用的,只有在熱的實在受不了的時候才會用一會兒,因為在當時的電費是比較貴的。在七八十年代,農村裡沒有通電,所以也就沒有風扇、空調了。而在當時的夏季農民度夏的方式也是比較簡單的。

還記得當時我們村裡的房子,基本都是青磚瓦房,這些房子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在夏天的時候通風比較好,不說冬暖夏涼,但至少在夏天的時候是很涼爽的。奶奶住的老房子是70年代的時候建的,就是那種蓋瓦的房子。這些年她老人家一直捨不得搬到新房子來住,她說這個老房子住著更舒服一些,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不怎麼熱。

這個一點也不假,老實的瓦房設計比較合理,通風也挺好,在夏天的時候要比現在的平房溫度低好幾度。每年到了夏天的時候,奶奶家門口就會有好些老人過來乘涼。他們都說這裡非常的舒服、涼爽,不用吹風扇,也感覺比在家裡吹風扇要強一些。如果實在是天氣很熱了,老人們就會拿一把蒲扇來扇一扇。在沒有通電的年代,農民消暑降溫的主要工具就是蒲扇了,其不僅可以扇風降溫,而且還能驅趕蚊子。

在過去除了蒲扇來扇風以外,還有些人會去一些古樹下,或者是巷子裡乘涼,因為這些地方有風吹過,一般都是比較涼爽的。還記得以前在夜晚的時候,如果比較悶熱了,熱得睡不著覺了,大傢伙還有一種消暑的方式,那就是去房頂上睡覺。同時在飲食方面也會做一些清淡的、消暑的食物,比如綠豆湯、綠豆粥等等。男人們會脫掉上衣,而有些小孩子則會去河裡面游泳來解暑。

沒有電的時代,農村裡消暑的方式都是比較簡單的,畢竟在當時的氣溫也沒有這麼高。何況在農村裡有山有水,而且也沒有今天這麼多的汽車、工廠等,所以當時的農村即便是在大夏天的時候,也不怎麼熱。聽村裡的老人說,在三十年前像三十幾度就已經算是很熱了。另外當時的生活條件也就那樣,也沒人感覺到特別的熱。就算是很熱了,那也只能是“挺著”。

正所謂“心靜自然涼”,只要心態好,那也就不會感覺到那麼熱了,你說呢?在你家鄉以前還有哪些消暑方式呢?


農夫也瘋狂


題主的提問使我回想起過去炎熱的夏天什麼電器設備都沒有,憑一把芭蕉扇是怎麼度過的,雖說已成歷史,但今天回想起仍覺得可怕。

為了使大家對當年的人們生活有個真實的瞭解與體會,如果憑我說說寫寫也許你不太相信,我像題主一樣同樣提一個問題讓大家真正體會到當年夏天生活情景,比我回答的更加深刻,確切。

如果在38度的高溫天氣,電力公司突然通知,線路有故障急需維修,需要停電,停電時間當日早上7點開始,到晚上8點結束,請各用戶涼解。

通過十三個小時的停電,家裡的一切為降溫消暑的電器設備將成為廢品,將你帶入七八十年代體驗當年的生活情景。

那麼當年農村的村民是如何度過高溫天氣的,以我村為例說說當年真實的情況。

一,我村一直到1987年8月18曰才通電,結束了點煤油燈照明,當年農村還沒有空調,電扇還少數,記得1988年夏天高溫,電扇暢銷,本地買不到,為了買一臺電扇,跑出幾十裡外才買回一臺電扇。

二,當年農民住房緊張,家庭人口眾多,而目床鋪也不多,晚上家裡沒法住,不僅悶熱,蚊蟲多,吃過晚飯全家出動在村上一塊草坪上納涼,有竹床的人家很少,一般用單被鋪在草坪上,基本上要到夜深才回家睡覺,有的人在村底下搭上鋪在外面過夜。

三,那年代雖說憑一把芭蕉扇度過夏天的,一家人並非人人擁有一把芭扇,有的一把扇子要用上好幾年,如果你看了電視劇季公和尚那把蒲扇一樣,有的比那把扇子還差。

四,那年代還是集體在一起勞動,中午吃過飯,到隊屋內,樹底下納涼,光著身子睡在地上,到下午二點鐘到田間勞動,休息時男士全部跳入水中洗冷水澡,女士到陰涼的地方納涼。


蔣山老徐


我是80後,對於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沒有空調和風扇是怎麼過夏天的,沒有親身經歷但是由於我們這裡在我90年代初的時候俺們村裡能夠每天都有電的時候也是比較少的。那個時候真是一個村裡能有幾臺黑白的電視📺就了不得了,別說空調了。我記得我們家裡買的第一臺電扇是鑽石💎牌的吊扇,因為但是供電不足所以一天到頭風扇轉動的時候也是有效的。在夏季裡我們這些調皮搗蛋的孩子們是這樣過夏天的:

嚐嚐偷偷的跟著哥哥們跑到坑裡去游泳。那個時候感覺夏天來了的時候下雨的次數比較多,並且下的比較大所以村裡的大坑裡都是水。

那個時候大家都喜歡拿著大蒲扇,或者說紙質的或者布製成的摺疊扇。0.5元一把特別是布制的我們喜歡把扇子放到水裡浸泡一下再扇就感覺特別涼爽。在晚上的時候我們這些男孩子就拿著草蓆到村裡大樹比較多的地方去睡覺,一般會在傍晚的時候打掃乾淨,那個時候真是好多人在一起睡覺侃大山,也覺得很開心。

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也許大家覺得現在太熱了,老是懷念兒時的往事。不過現在的天氣應該是比以前更熱了,現在的夏天下雨的時候就少了很多,村還是那個村,可是再也沒有見到過水滿坑的場景了。


豫東小農



七八十年代沒空調和風扇是如何度過的?

記得小時候去外婆家,家裡沒風扇,外婆就用扇子給我扇一夜,扇子一停我立馬叫熱,那時候還不懂事不知道外婆累

小時候好多房子都是泥土房,冬暖夏涼,傍晚和小夥伴去小溪洗澡打鬧,晚飯過後拿張席子在門口看星星乘涼,日子雖然沒現在好,感覺那時候挺幸福的,沒風扇空調也這麼過來了


農村戶口vlog


七八十年代沒有空調和風扇,我們手拿一把蒲扇搖來搖去,既可以降溫,又可以拍蚊子。蒲扇是奶奶用麥秸稈做的,很精緻很輕巧。也有的人家去公社的土產雜品店買把巴蕉扇,這就是最好的消暑納涼的工具了。


感覺那時候天氣,沒現在這麼熱,住得房子都是土坯房,房頂用厚厚的麥秸覆蓋,太陽曬不透,冬暖夏涼,也沒有硬化地面,土地面是吸熱的,我們農村房前屋後全是樹,綠樹掩映,樹冠濃密,烈日炎炎下也不會熱浪滾滾。

白天下地幹活雖然有點熱,但回到自己的土房子裡,喝上一杯涼開水,一會就涼快了。晚上,坐在樹底下,數著天上的星星,聽著奶奶講牛朗織女的故事,山風一陣陣吹過,感覺很涼爽很愜意。


中午頭,實在太熱了,男人們直接跳進村前的水庫裡游泳,女人們側藉助中午頭去水庫洗衣服而降溫納涼。孩子們是不能去,會有危險,只能在水庫上游的小河裡洗澡,那時候河水清澈見底,魚蝦成群,洗澡時還有意外收穫:捉到小魚、小蝦、泥鰍,摸到螃蟹等。男孩子白天去洗,女孩子晚上去洗。

好懷念七八十年代的夏天。


落英鄉間


小時候,每年夏天的夜晚,村子裡的男男女女都去村子外邊的小河洗澡,就像約好了似的,晚上八點前是男人們洗澡,八點後是女人們洗,那時候的小河清澈見底,沒有被汙染。鄉親們洗完澡換上乾爽的衣服帶著席子,來到生產隊裡的場地,大家一起說說笑笑,有的講古,有的開玩笑……孩子們則在大人堆裡鑽來鑽去玩遊戲。夜色漸濃,女人們陸續回家休息,男人們就留在了場地裡睡覺。第二天早上,衣服被露水潤溼了。時間一晃幾十年過去了,至今還能想起童年夏天夜宿場地的情形。


江山165940261


我們這裡是皖北,我就是在農村長大的,那時間溫度真沒現在高,超過35度的天很少,而且農村沒有樓房,人坐在樹下面,風一吹,真沒感覺到熱,那時候的人,就沒聽說過空調,風扇都沒有,沒享受過,所以也就習慣了,還有一個原因,那時間河水特別清,農村的小孩都是一天洗幾次,而且小孩還多,洗澡非常熱鬧,一過夏天,都黑的像煤球。(一個80年的真實體會)


創業的螞蟻


七八十年代,農村沒有空調和風扇,在大夏天是如何度過的?人是最沒足盡的,現在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夏天,個個鑽到空調房裡不動窩了,一出門“哇塞”!熱死了啊!

是不是感覺過去的氣候沒有現在熱似的,在七八十年代時,哪有空調電扇等電器呢!不過那時也沒聽說熱死過人。倒是這幾年,每到夏伏天,偶有中暑熱死人的事。可能是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各種熱能量的彙集,使得地球環境和大氣溫度變暖升高了。確實感覺到離了空調電扇簡直沒法活。這就說明人是沒有足盡的。

我們這是在上世紀60年代初才用上電的,主要用電機帶水泵澆灌莊稼,家庭用電燈照明,起初那幾年,家庭用電風扇的就極少,更不知道空調是啥東東。直到80年代以後,各種家電產品、空調才逐漸走進了農民的家庭。而且多數人還捨不得常用。

記得小時候上學,那時還沒有電,更沒有相應的電器設備。我們都是搬著小櫈子到校外找樹蔭涼裡上課。人們休息也是拿著各種扇子,找房涼樹蔭處,晚上睡覺多數人在房上,或院裡支簡易床,或就席而臥。也不怕蠍子、蛇類等,那時這類蟲類好像也少。村裡有幾個大水坑,常年有水,農村人沒那麼多講究,水坑裡白天及半夜前,時常有人淌水玩,圖涼快!

夏天儘管熱,還需去地裡勞動,那時沒有現代化的機械作業和除草劑之類的藥物,所有農活耕耘除草收穫等全是人工,農活沒個時候收拾清,社員們基本沒有閒遐的時候,能不熱嗎,但怕熱也沒轍啊!即使那樣,身體還基本都健康,天熱,不論大人孩子,渴了爬在澆地的水壟溝裡咕咚咕咚喝一氣,屁事沒有,也不鬧肚子拉稀。

現在,夏天空調,冬天暖氣,好多人自來水都不做飲食用了,全部用的瓶裝的“純淨水”,白開水都不想喝了,有些人喝的是養生茶水。小娃娃從出生到上小學,需打N次的各種疫苗防疫針。中老年人各種養生營養品一大堆。可是,村衛生所、各醫院,見天是“人滿為患”!這世界到底是怎麼了,真是一頭懵逼,不知所以然!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筆者是在農村長大的,也經歷過那個年代。

七十年代農村是大集體,下止十四五歲的少年、上至能活動的老年,都必須去生產隊做工,評工分底子,按出勤計工,按工分值才能算出年收入。

大集體做工,人力必較懶散,不怎麼吃苦,夏天熱時,下午二三點才出工,五點鐘還“歇番”,這會子婦女可以回家給孩子餵奶、燒晚飯鍋;男子漢坐在樹萌下喝水、抽菸、聊天;小些的人四處鑽鑽,誰家菜園裡有菜瓜、老黃瓜就成了可口之物,既解渴又充飢,若再熱不過可以去塘塥裡喝水、洗冷水澡,特別暢快淋漓。那年代的塘是人工挑的,坡度緩,很少發生溺水事故;塘塥沒有植物和化學垃圾汙染,水質清澈,也沒有玻璃瓶,赤腳下去不會有東西紮腳。

到了晚上,洗澡後將竹床、涼凳搬在有風的村口,若晚上蚊子多,就弄些草穩子、辣廖在上風頭燻煙,時常鄰里在一起嘮家常、談古經。那時候也沒鍾,大人們晚上根據月亮星辰移動來確定時間,待身子涼透了,回家鑽進蚊帳一覺醒來天就亮了。

那年代農村人口多、植被少、衛生好,蚊蟲也少,蚊子也沒有現在毒。

最重要一條,那時候人的耐力好。


文都楊稼


炎熱夏天,那時沒電風扇,人手一把竹編扇,可以扇風又可以拍蚊子,晚上在天井露天睡覺,一天半夜忽然下大雨,父親把我抱進屋裡,父親己離開二十幾年,前段時間曾經夢見此經過,哭聲中驚醒,老婆一臉茫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