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独家|隔着模糊的护目镜,一样可以“一针见血”

深晚独家|隔着模糊的护目镜,一样可以“一针见血”

隔着模糊的护目镜,一样可以“一针见血”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

2月1日 晴

昨天,我负责早上8点到12点的班。一早进入病区,因为防护服等物资紧缺、穿脱不方便又耗时间,大家决定先一次性领完必需物品后再进病房。我们从四楼搬着几箱手消毒液、垃圾袋之类的物品下到二楼。来来回回,已是满身大汗。如今干力气活儿,大家早已不在话下。

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我们走进了病房,世界又是一片朦胧。

因为护目镜数量不够,都需要消毒后重复使用,这样使用时镜片容易起雾、视线会变得模糊。透过护目镜,只能看见工作人员忙碌而模糊的身影,大家分辨不出谁是谁。

病房有80名病人,重病人占了40%以上,任务很重。按照昨晚的分工,大家各自忙开了。配液体、打针、抽血、查医嘱、发药、给病人送药、配合医生抢救……配药台上,密密麻麻摆着几百袋液体;穿梭在各病房之间,大家都是一路小跑。

“君姐, 60床我们打不进针。”

“12床、43床我们也打不到。”

戴着几层手套本来就影响操作,护目镜起雾又导致视线模糊,加上有些病人血管条件差,平时对这些姑娘们堪称小菜一碟的打针,现在都变得没那么容易。好在有儿科“神枪手”(不惭愧地嘚瑟一下,哈哈)出手,几个病人都“一针见血”。

忙碌的时间总是很快过的,收拾完所有垃圾,为病人备好氧气瓶。与下一班的团队详细交接完毕,我们就下班啦。

脱完防护服,每个人里面的两层衣服都湿透了,头发也是湿的。回到酒店,洗消完已将是下午两点。

已经七八个小时没喝水的我,这才意识到早已口干舌燥,赶紧灌了两大瓶。上班期间穿着防护服不方便上洗手间,所以每次从上班前几个小时开始,大家就不敢喝水,吃东西也很谨慎。

又是胜利的一天,加油。

深晚独家|隔着模糊的护目镜,一样可以“一针见血”

防护六件套穿戴一次耗时20分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医院ICU护士长 刘芳

2月1日 晴

时间飞快,来武汉一周了。想起年三十,5分钟吃了一顿年夜饭,就匆匆踏上了来武汉的飞机。临出门,妈妈在叮嘱:一定要注意,要小心!我不敢回头看。

培训学习、上班,开物资协调会、领队会、感控会、护理讨论会,协调外援……每天的工作满满当当。这里的一切几乎都要重新开始,包括病区改造与完善、科学划分区域、日常清洁消毒等等。

为确保防护安全,我们自己定制了一个“上班宝典”和下班洗浴要求。

穿防护装备,也称得上专业技术活儿了。每天上班去病房前,第一件事儿就是将自己“全副武装”。穿防护服、穿洗手衣、戴N95口罩、戴帽子、戴护目镜、戴防护面罩,六件套,一件都不能缺。将自己完整地“包裹”一遍,前后得花15到20分钟的时间。

为了提高效率,大家排成一长溜,后面的人帮前面的人整理,这样就能节省不少时间。

除了负责医疗工作,我们作为护士,还承担着为病人分发早餐、维护病房整洁卫生等后勤工作。见到我们忙不过来,几位患者家属主动提出帮我们分担一部分工作,将早餐分发到各病房,自己整理、打扫自己的房间,将病房的窗帘拆下来统一清洁消毒……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几天下来,病房越来越干净整洁了。

帮我们整理病房的同时,家属还不忘叮嘱我们注意保护好自己,心里不禁生出阵阵暖意。

这几天,医院和社会爱心人士都给我们寄来了一些生活物资,我们整理了一下,每天也都尽可能地拿出一部分带给病房里有需要的病人和家属。

隔离病房,是我们与死神、与病毒搏斗的“战场”,不仅医护人员是携手并进的“战友”。我们与病床上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样是“战友”。

战友战友,一直往前走;疫情来临,我们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