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孫中山、張作霖,為何坐上同一火車?如何揭示興衰道理?

史河萬里,能見證1次歷史大事件,已屬神奇。

有這麼一列火車,親歷近代3次大事件,且每次見證,都極為巧合地揭示了深刻的矛盾問題。

見證慈禧逃難迴鑾——

目睹了滿清“家天下”的末日瘋狂


慈禧、孫中山、張作霖,為何坐上同一火車?如何揭示興衰道理?

1902年1月3日上午,正定火車站。

欽天監選定良辰吉時已到。

山呼萬歲中,慈禧、光緒登上開往京城的火車。慈禧興高采烈,早忘了這是逃難回家,早忘了八國聯軍燒圓明園的熊熊烈火,早忘了《辛丑條約》割地賠款的恥辱。

慈禧看得很開,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國這麼大,都是愛新覺羅家的!只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自己有好日子過就好。

所以,“迴鑾”列車上,前7節都是慈禧一路搜刮的金銀珠寶。袁世凱和盛宣懷很會來事,列車內設計奢華,黃緞子軟包,歐式床具、鴉片吸具,一應俱全。就連“小李子”李蓮英,也都安排豪華單獨車廂。

安排很妥當,慈禧特滿意。欽定翌年三月,乘專列去奉天拜謁皇陵。

為此,詹天佑沒日沒夜,用4個月時間,趕修了一條40公里的專線。

為花車,袁世凱大花心思,車身用整匹黃絨包裹,用白氈粘襯車廂內壁,馬桶叫“如意桶”,“底貯黃沙,上注水銀,糞落水銀中,沒人無跡;外則施宮錦絨緞為罩,狀若繡墩”,車裡擺滿古玩玉器,一趟出行,花了200萬兩白銀。

直到8年後,武昌城一聲炮響,敲響滿清催命鼓。

花車無言,卻見證了滿清的窮奢極欲、末日瘋狂。

見證孫中山巡視全國鐵路

——目睹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


慈禧、孫中山、張作霖,為何坐上同一火車?如何揭示興衰道理?

1912年,孫中山卸任臨時大總統後,考慮溥儀已退位,共和已見成果,孫中山決心“10年不問政治”,集中精力實業救國,要修鐵路十萬公里。

這一切,正中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下懷,遂授權孫中山“全國鐵路督辦”,還把慈禧那輛花車安排給孫中山專用。

於是,這列車又見證了孫中山激情滿懷,視察正太路、京張路,研究依靠外國籌集60億鐵路建設經費的構想,見證了孫中山對袁世凱的輕信,對帝國主義列強的幻想。

直到1913年3月22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孫中山對袁世凱的幻想徹底破滅,放下鐵路事業,掀起“二次革命”。

花車無言,卻目睹了民族資產階級,對袁世凱的輕信、對帝國主義的幻想,註定不可能取得徹底的勝利。

見證張作霖在皇姑屯三洞橋被炸——

目睹舊中國封建軍閥的矛盾立場


慈禧、孫中山、張作霖,為何坐上同一火車?如何揭示興衰道理?

1928年6月4日清晨,經改造的慈禧花車,行駛在京奉路瀋陽境內,此時是張作霖的專列車廂“藍鋼車”。

車輛行駛到京奉路(張作霖管轄)與南滿路(日本人管轄)交叉的鐵路橋洞(三洞橋)時,關東軍軍人東宮隆吉,在高級參謀河本大作指揮下,引爆了200磅高爆炸藥,鑄就了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死傷73人。

慈禧花車再一次見證歷史,卻也在三洞橋徹底報廢。

早前,張作霖對日本企圖暗殺已有耳聞,但張作霖自信對於東北的控制,也只是出於謹慎,稍有故佈疑陣。

然而,張作霖可以保證自己管轄的京奉路,卻保證不了交叉的日管南滿鐵路。這恰如依靠日本人統一東北的張作霖,為了不背罵名,卻又如何能徹底擺脫日本人的控制?

花車無言,卻見證了舊中國軍閥,為了自身利益,既要依靠列強,又反對列強的矛盾立場。

慈禧花車雖然被日本人炸了,但慈禧專用列車製造比較多,如今在中國鐵道博物館仍有收藏。

慈禧、孫中山、張作霖,為何坐上同一火車?如何揭示興衰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