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打響 她把孩子交給母親,和丈夫奔向“戰場”

“疫情面前挺身而出,這是醫生的職責。”1月26日大年初二,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鳳鳴街道南星社區醫務站的醫生黃莉就被統一召集到全區疫情防控工作中,負責社區層面的防疫防控。而在年前,黃莉的丈夫——東坡區萬勝鎮中心衛生院的醫生鄧默吟就接到了相似的任務。

战“疫”打响 她把孩子交给母亲,和丈夫奔向“战场”

鄧默吟醫生在抗疫一線。受訪者供圖

沒有猶豫,夫妻兩人相互打氣,“從醫20年,抗擊疫情會是我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

然而,作為醫務工作者,黃莉夫妻倆比一般群眾對疫情有更清晰的認識,“我們投入抗疫一線,最擔心的是將病毒傳染給家人的風險”。

那麼,就將自己與家人隔離起來。

投入戰“疫”的前一晚,夫妻倆將已讀初三的女兒送到獨居的母親家——將一老一小兩個親人“隔離”起來。“我們大家庭有7個醫生,幾乎都投入到抗疫第一線。我們只能將孩子和老人安頓在後方,囑咐他們相互照顧。”黃莉說。

沒了後顧之優,夫妻倆忘我地投入到防疫一線。

在黃莉負責防控的南星社區有居民1.5萬人,是鳳鳴街道最大的一個社區(村)。走訪返鄉人員、宣傳防護知識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戰“疫”剛打響時,暫時沒有防護鏡,黃莉和同事找來墨鏡;防護衣不夠,又找來一次性雨衣……“要把最急需的物資留給真正的一線!但我們也不能等著,自己想辦法,給組織減輕負擔。”黃莉說。

战“疫”打响 她把孩子交给母亲,和丈夫奔向“战场”

黃莉醫生在抗疫一線。受訪者供圖

黃莉的負責片區裡發現有7名武漢返鄉人員,黃莉和搭檔需要每天上門測量體溫、篩查症狀,加上走訪排查工作,常常從早到晚腳不沾地。直到1月29日完成階段性任務,她才稍稍緩下一口氣。

鄧默吟所在的萬勝鎮,人口基數大,外來人口多,防控工作更為艱辛,常常一天只顧得吃上一頓飯。“每天早上7點出門,回到我們的住所,有時已經晚上十一二點了。即使回到家,電話也響個不停。”黃莉說。

戰“疫”尚未停歇,夫妻倆的戰鬥還在繼續。可是,對於留守家中的老人與孩子,兩人有些愧疚。“大過年的,不僅沒有陪到家人,還給媽媽添了負擔。”說到媽媽,黃莉有些擔心,“去年10月份的時候,她摔傷了手腳,現在還沒完全康復。”

“你們去,把家交給我們,你們放心!”黃莉的媽媽李志蓉卻給女兒、女婿打氣,“雖然快一週沒見到他們了,但我知道他們是在為抗疫做貢獻。現在全社會都動員起來了,肯定要支持他們。”

“爸爸媽媽,我們很好,你們在一線加油,也要保護好自己!”女兒鄧婧妤也為黃莉夫妻倆隔空鼓勁、祝福。

在這個“硝煙滾滾”的鼠年春節,眉山市彭山區有2000餘名醫務工作者,像黃莉一樣,作別親人,奔向各醫院、交通要道關口、留觀點等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第一線,夜以繼日的奮戰著,守護著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郭洪興 唐曉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