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本文摘编自西南大学教授孙道进美文)

关于天府寨,一网友作词如下,意思明确但语病较多,经本人修改编辑,复制于此,以飨读者:

后丰西山坡,群山之颠。南麓有山,顶峰有数巨石丛叠,形如兔耳,名曰兔耳寨。

沿其山腰下,望诸峰沟壑绝美——林木苍巍,修竹翠冉,野芳幽香;每每日出,云舞雾锁。变化者,朝暮也。峰路狰险,相去百丈,渐闻水声潺鸣,携绝壁而泻者,瀑挂石潭也。

岩潭,名小北泉。临潭有小径通其上,路危危,步颤颤。临艰者,必少年也。壁悬岩潭,方圆不过丈半,深不过三尺;然悬瀑而下,水尤清冽。及夏,游人往之,乐亦无尽。瀑挂潭前,潭生崖壁,皆自然造化之功也。
潭口出小溪,顺壁而下,苍苔叠引,野花芬芳。潭中有小虾,石中藏山蟹,每每捉之,引火批竹烤炙,山中之珍,莫过如此。

每每山风徐来,则必映禽鸟和鸣。人触其景,必感心胸疏荡。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去天府第一小学的左侧,当年装点豪华的矿务局篮球场尚在。比赛的吹哨声、吆喝声、观众们的喝彩声和掌声依稀还能听见。如今已人去楼空,徒留绿苔遍地,空悲切。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从天府第一小学门前右转,顺着长满绿苔的小道蜿蜒而上。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左侧是天府一小的围墙。

百度得知,后丰岩附近两山寨毗邻,一个兔耳寨,一个天府寨,都是过去强人出没的地方。兔耳寨面向嘉陵江,紧邻北碚的那一面。

两寨有山脊相连,登山一般先经兔儿寨。寨有寨墙,有寨门,寨内有井,有耕种。面对北碚的一面山势陡峭,十分险峻。兔耳寨就因峭壁上的几块巨石,形似兔耳而得名。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时不时朝后张望,边望望山下的后丰岩,边沿着蜿蜒的田间小道,艰难上行。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羊肠小道右手边的农作物倒是长势喜人,但我无心观赏。几处坟墓肃默,平添了几分恐怖。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一直上爬,通往一个叫方井的地方。据说那是不少中老年儿时玩耍的天堂。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方井:其历史像井中的水一样绵延,一样悠长。据说,百年前当地人熬制鸦片离不开此水,但做豆花时万万不能用它。用此井水烧茶,锅底从不起垢。孩子喝了此水能止腹泻。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方井旁,一巨石之上雕刻着某种难以言状的图纹。图纹背后的含义无从解读。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首先路过的是兔儿寨。寨名缘起于山顶上几块天然形成的石头图形,其构造酷似一只蹲着的兔子。


远远望去,朦胧中是不是有一只兔子若隐若现??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兔耳寨山顶天然垒砌而成的石头,远看似兔子,又像乌龟。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兔儿寨仅存的一处城墙。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城墙根部的一处佛龛。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谁的名字?


想起了臧克家的诗词: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当野草,等待地上的火烧。


蒋某人,你想随着这些石头的永续而不朽??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离开兔儿寨,沿着山路,在遮天蔽日、阴森恐怖的丛林中前行。不一会儿,天府寨到了。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远处的天府寨山门,和寨子上面的城墙。城墙上满是齐人高的杂草野树,进去后方能领略其昔日的壮观。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天府寨前门,年长者说以前这里住了100多号袍哥。他们在这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抱团取暖,行侠仗义。如今这里已是杂草丛生,以前尚有一户敖姓人家在此居住,但2年前随着敖老人的去世,这里再无人迹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后寨门。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黄昏了,下山返程的路上,偶遇传说中的王家嘴老房子。据记载,房子原本属于解放前的一家大地主所有,解放后被分给几户贫农居住。大约四五十年前,一小伙子把自己父亲杀死在这里。从此,闹鬼传闻接二连三,有鼻子有眼,路人畏惧而莫敢近前。


阴气太重,加之天色已晚。改天我再来这里,一探究竟??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重庆北碚的天府寨、兔儿寨怀古

出品 | 刘懿锋

排 版 | 趣多多

策 划 | 高晨露

讲述人文故事 | 写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镌刻时代瞬间

新时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