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了,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呢?生气怨恨他合适吗?

心理之路


孩子犯错属于正常现象,每个人小时候都会犯错,关键是如何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孩子犯错了,父母要思考犯错的原因,如何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去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一个孩子的大脑就好比一个空瓶子,

经常接触好人好事,看好的电视,电影,听好的信息,自然就会往大脑装正能量的东西,就会影响孩子想好的一面去发展



西安新农民


您好,我是清香如兰,家庭教育的践行者,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当孩子犯错了,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呢?心生怨恨他合适吗?

孩子犯错误,父母肯定不能心生怨恨去面对孩子,那样只会把孩子往犯错误的一面推,对孩子对家庭都百害而无一利。

孩子犯错误,家长该如何面对呢?我先说说我曾经处理过的事情。

我儿子比较调皮,爱交朋友爱打閙,有一次我正在上班,儿子老师打来电话,让我赶紧去学校,说我儿子把同学眼睛踢出血了,我吓得魂都飞了,飞快赶到学校——原来几个学生打闹,儿子一不小心踢到那同学眼上……

了解情况后,我赶紧带着那孩子去医院检查,好在眼睛没大碍,但眼睛下面出血淤青,CT、内透镜等等一套检查下来,花了一千多元,又买了几百块的礼物送给那个孩子,儿子也当面和那个同学道了歉,他们原本就是朋友,这事就此和解。

我处理这件事,没有评判谁对谁错,先安抚那孩子及家长,赶紧去医院确保眼睛没事。接下来和儿子共情,给儿子申诉的权利,让他复述事情经过,和造成这种后果原因。然后角色转换,假设今天受伤的是你,你会怎么想?引导儿子去体会同学的感受。接着进一步引导儿子,你一个飞踢,给人家造成伤害,都是要面子的孩子,如何处理,儿子你看着办,妈妈帮你一起去面对。

通过这件事,我引导着儿子认识到打闹的危害性,认识到平常不惹事,出了事不要怕事,该承担承担的,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儿子通过这件事,好像一下子懂事了。

孩子犯了错,家长要把孩子和事件分开,孩子是好的,只是做错了事,评判或者否定自己孩子,都是不妥当的。没有一个孩子愿意犯错,因为孩子小,生活阅历少,没有能力控制自己,或者没有能力分辨事情的对错,甚至有时候他们闯了大祸也浑然不知。所以,家长对孩子犯错而心生怨恨显然是不对的。

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犯错,都是他们成长的机会,孩子成长就是在不断纠错中长大。父母的责任就是陪着他们,和他们一起去面对,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各种事情,如何成长为有担当的男子汉。


清香如兰


人都有犯错的权利,更何况年龄还小,各方面还发育不全的孩子。

不允许犯错的孩子是无法成长的,犯错以后改了就好。

记得有一次和我8岁的姑娘聊天,聊到犯错,她告诉我:“每个人都会犯错,妈妈也会犯错,我们都会原谅你的,就像你原谅我们两个的错误一样。”瞬间感觉孩子们好懂事呀,比我们想象的通情达理,爱我们。

这几天,被一个8岁孩子做的小诗《挑妈妈》泪目了。

/ 挑妈妈 /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好有运气的我们,千挑万选,被孩子挑中,做了他们的妈妈。

他们在天上挑到妈妈的时候,一定以为挑了个温柔的好妈妈,可是我们可能没做到那么好…

尽管如此,孩子对我们的爱,却一点不曾减少。

好愧疚的我们,原来比起我们爱孩子,孩子比想象中更爱我们。

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同样,不必要求孩子完美。

所以,孩子犯了错该怎么处理呢?首先,问问自己,我们自己犯错了会打会骂自己吗?

肯定不会,所以也就明白了怎么对待孩子的错误。

1.同理心孩子犯错后的心理

我老二今年4岁,经常会不小心把饭或水洒在桌子上或地上。

原来也是会哭闹,很恐慌,害怕妈妈批评,后来我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犯错,妈妈也会,咱们一起把它收拾了好不好?”我们一起收拾完就没事了。

现在,他更厉害了,自己犯错了自己收拾,都不用我说,每次收拾好我会好好夸奖他一番。

前两天把一个玻璃水壶弄得有个裂痕,他过来告诉我:“妈妈,我不小心把水壶摔坏了,用不了,我把它扔到垃圾桶了,你倒垃圾的时候小心扎着手。”

收获小暖男一枚。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问问自己:“东西重要还是孩子重要?任何东西都没有我们孩子重要。

2.犯错误,改了就好,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懂得承担错误并改正

孩子不同年龄会犯不同的错误,告诉孩子,不用害怕紧张,我们一起处理就可以了,慢慢地孩子也就自己会解决问题了。

在孩子的养育道路上,用始终和孩子站在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指责孩子。


易彤A


我的儿子天天犯错,不是学习上的就是生活上的。如果每每犯错都发火那一天要多少火才够。想从前,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当年每次考试成绩出来老师要回家签名的时候,每次踢球弄得满身脏兮兮的时候,老师发火要见家长的时候,爸爸每每发火抽打我的时候还历历在目。自己的孩子做错事情我都是循循善诱的教导。现在他是班里最淘气的小家伙,但是他是成绩最好的小妖怪。不是每个人都是乖乖仔,但是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都是纯净的。只要你好好的教导他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相反如果你只顾着看手机,只顾着工作,只顾着应酬,那他慢慢的就会离你越来越远。到头来你会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多花点时间在他身上。陪伴是最好的解药,家长们共勉!


港台娱乐速递


孩子今年六岁了,进入了第二个叛逆期,故意犯错,各种犯错,不停的触碰我的底线,然后看我发怒生气,越是不让玩水,越是弄得满身都是,赌气说不给她换衣服,她会哭的很伤心,但是下次接着犯;反复提醒她摸完猫咪要洗手,她会偷偷的摸,我都看见了,她还不承认,就是不洗手[抠鼻][酷拽],我软硬兼施,想尽各种办法和她斗智斗勇,却已黔驴技穷[捂脸]

后来,想着打吧,打的效果比较直接,马上就记住了,但是还是会犯错,甚至变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我俨然是一个严厉不近人情的老母亲,她开始不愿再与我亲近,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我想和她一直做朋友,所以必须尊重每一个阶段的她,所谓的犯错,都是我在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她,她有自己个性和节奏,也许我可以把她训练成为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却会让她不开心没有自我,所以,我必须调整心态,给她足够的宽容。

我想把对她的爱变成大海一样广阔,任她遨游。不想做一个小溪,波澜不惊。

孩子啊,犯错是你的特权,勇敢的犯错,才知道什么是对的。



猫小爪子


一、孩子总是犯错的原因

1、自控能力较差

孩子有些时候犯错,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而是因为自控能力差,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就比如:孩子天生就是爱玩、爱打闹的,家长无法让孩子总是保持安静的状态,所以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打翻水杯等情况。这就是自控力不足的体现。

2、叛逆心理

一般来说,孩子2-3岁左右会出现第一次逆反心理,表现就是不按家长的套路出牌;7-9岁是孩子从幼儿成长到儿童的过渡期,会出现第二次叛逆心理,一般表现为不听话、顶撞父母;进入青春期后(12岁以后)孩子达到第三次叛逆期,表现就是跟家长对着干。如果孩子出于这样的叛逆期,就会总是喜欢犯错,做事违背家长的意志。

3、缺乏安全感,希望引起家长关注

现代社会,家长大多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他们不知道家长什么时候就会去上班,离开自己。所以就会通过犯错引起家长的关注,及时收到批评也很高兴,至少父母在身边。

二、孩子犯错后,家长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应对呢?

1、通过一些方法让自己保持冷静

孩子犯错后,多数家长的做法都是火冒三丈,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建议家长在孩子犯错后,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比如:出去小跑十分钟、听听听音乐等等。等自己冷静下来后,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是自控力问题还是叛逆心理?又或者是缺乏安全感?根据原因找出相应对策。

2、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对孩子进行“隔天教育”

对于麻烦事或者已经激化的矛盾,不妨采用“冷处理”,放一段时间,思考会更周全,办法会更稳妥。这就是所谓的“冷处理”。

孩子犯错后,家长就可以采用这种“冷处理”办法。如果孩子是当天下午犯的错,家长收拾好残局后,先不要急着教育孩子,可以等到第二天上再找孩子沟通。

因为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已经反思了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会更有利于家长的沟通。(特别要强调的是:冷处理不等于“冷暴力”。)

3、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先肯定,后教育

孩子做的每件事都是有原因的,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在“冷处理”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孩子的错误,也要学会从孩子的错误中发现“闪光点”!第二天教育孩子钱,先肯定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再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因此,孩子犯错后,家长要注意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避免激化矛盾,对孩子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我是好孕达人说育儿,专注育儿领域,欢迎各位邀请答题。


好孕达人说育儿


老话儿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是说,三岁就能看到这孩子有多大出息,而七岁就能看到这孩子一生了。如此说来,之后就不用管了吗?显然不是,这句话无非是强调七岁以前对孩子的教育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从“胎教”就开始了,而为什么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儿了?——这个问题,得从“家教”说起。孩子为什么老犯错呢?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错。古人从三到四岁就开始读四书五经,这些书中的道理自然是由老师来“分解”的。即使如此,也还有“囫囵吞枣”之嫌。但是,这些书中的为人的“模式”和“规则”却在他们幼小心里扎下了根。而现在我们重视的是什么呢?多数是“技能”方面的专长培训,唯独忽略了“作人”的要求。显然和传统教育中的“家教”不是一回事了。加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独生子女多了,在家里,谁都让他们三分(让八分都嫌少),于是,“窝里横”便成为一种时尚。家里的“模式规则”已经烂熟于心,而社会的模式规则却是一片空白。故而,没有“家教”的孩子越来越多,犯错的机会也自然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就轮到家长们大费口舌,讲大道理的时候了。仔细想想,管用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犯错了,应该告诉他们,什么是错,为什么是错,对的应该是怎样的。不是指责和教训,而是耐心的交流,孩子真的明白了,也未必能马上改过来,但在反复的实践中,才会真正的理解和体会到。生气和怨恨是无济于事的。有些毛病从月子里就可以惯出来。比如,孩子一哭,大人就抱着;哄着睡觉,睡着了大家还轮着抱,结果是没人抱就睡不着了。不检讨自己怎样惯,却埋怨孩子忒能闹。所以说,三岁以前,主要是培养习惯和性格,以后就是教给他们作人的准则和社会规则,这些家教如果能达到基本符合,之后的教育,就会省去很多时间,“看老”也就会充满希望了。如果从小是老人给带的孩子,父母若又缺乏互动,困难会更大些,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但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大环境出了问题,就算是题主家里不是这种情况,但孩子在外边,也会遇到困惑,只有耐心的与之沟通,和孩子一块成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讲大道理,对孩子通常是无效的,他们不爱听,也听不懂。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老程走天下


我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因为孩子小,对事物的理解不深,而且意志力和能力方面还不成熟,而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非常强,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体验一把。在他或她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千万不要责备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埋怨生气不仅没用,而且还影响父母子女感情和孩子的成长。

那么,孩子犯错误时,应该怎么办呢?

1、我们要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他们。淡然一些,耐心一些。给他们一个犯错误的机会,没有哪一个人不犯错误就长大的。

2、孩子也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长大的,我们要弄清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再按不同情况分类处理。比如,孩子只是不小心碰坏了东西,要耐心教他怎么使用,避免下次再弄破就行了;要是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就要让孩子清楚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并和孩子一起把东西还给别人并道歉;在和别的孩子游戏中不小心发生碰撞,不要太在意,让孩子说声“对不起”或者“没关系”,下次小心些就行了。

……

总之,对孩子要尊重,和他们说道理最好能蹲下来,平等对待,不颐指气使。把犯错误变成进步的阶梯,让孩子在犯错误中成长。


秋水伊人yf


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包括我们自己做父母的,何况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呢?如果我们对孩子做错了事,孩子就怨恨我们,你有什么感觉呢?父母是孩子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影响着孩子,你今天因为他做错事心中充满怨恨,孩子是能感觉到的,有一天你对孩子也做错事的时候,他也会照你的样子来对待你。


一样的爱


我是亲子关系方面的心理咨询师,三句话送给你: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再说了,圣贤也是人,也会犯错。

我们成年人都这么大了,一天到晚还是会犯错,何况孩子?

2、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人生就是不断的试错,不断的向好发展,犯错是有成长价值的。

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包罗万象、一辈子的事,因犯错而生气怨恨孩子的父母,我只能表示惊叹和无奈。

关键是,如何接纳,并帮助孩子改错,进而取得相应的成就感,这才是犯错的价值所在,也是父母的价值所在。

话说可怜天下父母亲,有时候,教育方式简陋,更可怜的是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