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職工,36年的社保工齡與40年的退休金區別大嗎?該怎麼選擇?

手機用戶52104934015


其實,這個問題的意思是,40年工齡比36年工齡,養老金區別大嗎?別看工齡只多了4年,但養老金區別可大了。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企業職工,一個工齡是36年,一個是40年,養老金差別有多少錢,讓我們來算一算。

要想進行對比,必須是兩個人的所在地區一樣,繳費水平一樣,退休年齡一樣,否則沒有對比的意義。

因此,我們假設這些兩個企業職工,所在地區平均工資是8000元,個人繳費指數為1,每月繳費是640元,退休年齡都是60歲,視同繳費年限相同。

基礎養老金=(退休上年度平均工資+個人指數化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金額÷139個月(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

由於視同繳費年限一樣,所以沒有必要計算過渡性養老金,因為過渡性養老金是一樣多的。

那麼,36年工齡的養老金有多少錢呢?

基礎養老金=(8000+8000×1)÷2×36×1%=288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640×12×36÷139=1990元。

36年工齡的養老金一共是4870元。

那麼,40年工齡的養老金有多少錢呢?

基礎養老金=(8000+8000×1)÷2×40×1%=32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640×12×40÷139=2210元。

40年工齡的養老金一共是5410元。

因為,在上述假定條件下,40年工齡的養老金比36年工齡要多出540元。

40年工齡每年養老金上漲金額更多

另外,在養老金每年的調整之中,由於40年工齡更長,養老金基數更高,所以,每年40工齡的人養老金上漲具體金額是要比36年要更多的。

比如以上海2019年方案為例,繳費年限每滿1年增加2元,這部分40年工齡比36年工齡多漲8元;基本養老金增加2.2%,這一部分40年工齡比36年工齡多漲12元,一共多漲20元每月。

該如何選擇呢?養老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建議根據自身情況,儘量多繳費、長繳費,這樣養老金數目更可觀,退休生活更無憂。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轉發。


思之想之


如果是在同一個地點,同一時間辦理退休,在職時繳費基數、繳費指數、繳費金額相同的情況下,繳費40年的肯定比36年的要高,如果是同一個人,繳費40年肯定比36年的退休金也要高。

退休金的計算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構成的。

第一,繳費基數。現在很多企業都是按照社平工資來確定繳費基數,分為最高繳費基數和最低繳費基數,最高繳費基數和最低基數本身就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很多企業是按照本人每月的實際工資額來作為繳費基數,由於每個人的工資額不同,繳費基數就不一樣,這中間因為職務、職稱等產生工資差距,轉換到社保繳費上,也會產生巨大的差異。

第二,繳費指數。繳費指數是根據社平工資或是本人工資確定的繳費基數後,每月社保繳費的指數。目前主要分為第三個檔次。第一檔是按照繳費基數的300%繳費;第二檔是按照繳費基數的100%來繳費;第三檔是按照繳費基數的60%來繳費,不同繳費基數再加上不同繳費指數,這裡面差別是非常的大,這是影響退休金高低最關鍵的因素。

第三,繳費時間。繳費時間長短也是一個因素之一,雖然繳費基數不高,繳費指數也不高,但是繳費時間比較長,這也可以縮小繳費指數和繳費基數的差別。比如一個繳費指數300%的人只交了15年,繳費指數60%的人繳費30年,這中間的差別是可以不斷縮小的。

第四,退休時的社平工資。這也是影響退休金高低的因素之一,比如在一線大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之間,一線大城市的社平工資一般要高出300元以上;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地區,由於社平工資的差距,也會影響退休金的計算。

第五,地方政策補貼。國家為了照顧在艱苦地區、邊高老少窮地區工作的同志,在退休時,制定了部分補貼政策,比如少數民族津貼、計劃生育補貼、艱苦地區補貼等,也會提高退休待遇。比如四川辦了獨身生子女證的父母,每月增加5%的退休金,重慶每月增加3%的退休金等。

總之,由於退休金的計算涉及到很多因素不一樣,繳費工齡只是其中的一個指標,但是如果在其他指標相同或是在同一個人身上,繳費40年的肯定比繳費36年的退休金要高。


幫兄愛唱歌


企業職工,36年的社保工齡與40年的退休金區別大嗎?該怎麼選擇?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因為影響養老金的參數有幾個,單純的繳費年限是無法做出準確判斷的。

有36年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人,養老金可能比繳費40年的人養老金低,還有可能相等,還有可能是繳費36年的養老金比繳費40年的高。(含視同,下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以下幾個:

一,如省份不同,計算養老金用到的社會平均工資不同,如北京2017年的社平工資為8467,而黑龍江省僅為4645,兩者相差將近80%;

二,如繳費基數不同也會有很多影響。如雖在一地,一位是按下限社平60%繳費的,一位可能是按上限社平300%繳費的,那麼退休時的養老金相差會較大。

三,如果繳費基數不同,也必然會導致兩者的個人賬戶金額不同。

等等,原因還有不少,這裡就不一一說了。

下面,說說同地同基數、同年退休、性別相同,只有繳費年限相差四年的情況下,養老金會差多少?

舉個例子說,如果退休地的社平工資為5000元,過往都是按所在在下限社平的60%繳納養老保險,那麼養老金的差額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礎養老金部分,繳費40年的比繳費36年的會相差5000*0.8*4%=160元;

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因為是同年退休,所以繳費40年的應該是參加工作比繳費36年的早,而早在三十多年前我國還沒有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並未繳納養老保險,那麼此時的賬戶也就是空的,所以此部分兩者金額相同,沒有影響。

三是過渡性養老金。各地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方式並不一致,所以相差的金額也不相同。以某地的計算方式為例,繳費40年的比繳費36年的會相差5000*4*0.6*1.2%=144元;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部分+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那麼,兩者相差300多元。

當然,這裡是5000元為社平工資計算的,現在我國很多地區的社平工資都超過了5000元,且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方式也有差異,所以在同地同基數、同年退休、性別相同的前提下,繳費40年的應該是參加工作比繳費36年多300元僅為最低的一個標準。

以上供參考。


老王觀職場


樓主您好,作為企業職工36年社保繳費年限和40年的社保繳費年限,最終辦理退休以後退休金的區別大嗎?這個問題不能夠直接的來對比,因為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只是一個條件,但是其他的幾個條件你不能保證,所以說是沒有辦法對比的。

另外的條件就是這個社保的一個繳費指數,因為不同的社保繳費指數都是要影響自己今後退休金待遇的,而且這個社保的繳費指數每一年都是可以自由的選擇的,我們的社保繳費指數從60~%300%都是可以自由的選擇的,所以說這兩個人的社保繳費指數如果不一致的話那麼是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再加上這個社會平均工資這個條件也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平均工資實際上每一年都是不相同的,如果這兩個人不是同一年退休的話,那麼他們也是沒有任何對比性的,因為不同的社會平均工資計算出的這個退休金待遇也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說一定要保證這兩個人是同一年退休,並且是相同的一個社保的平均繳費指數那麼在這樣的一個前提條件下,40年繳費的人肯定是比36年繳費的人拿到的退休金多。


社保小達人


作為企業職工參保,能知道的最基本的信息實際上也就只有工齡或者繳費年限了。但是,企業職工的養老金計算比較複雜,不同情況,養老金差距也是不同的。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正常我們的基本養老金主要包括基本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這是依據2005年《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明確的。

這兩種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全國統一。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社會平均工資、繳費指數等因素掛鉤。個人賬戶養老金跟繳費基數、記賬利率、退休年齡等因素掛鉤。因此,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很多,情況也比較複雜。

個人賬戶養老金,建立時間是1996年前後,各地建立的時間還不一樣。一般30年以上工齡的老同志,會有一定的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繳費年限或視同繳費年限,國家規定各省市可以確定過渡性養老金予以補償。


36年工齡和40年工齡,平常情況下養老金會差多少?

以山東省的養老金計算公式為例,給大家舉一下例子,但是每個人的繳費基數不相同,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山東省養老金計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

基礎養老金:

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對於一般人我們多數都是按照社平工資繳納社保,這樣我們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1,繳費年限36年和40年,退休分別可以領取36%和40%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是不一個退休年度退休,社會平均工資不一樣,計算出來的基礎養老金結果也是不一樣的。退休以後養老金,是按照國家統一的養老金調整公式進行調整,更注重的是照顧養老金較低的人員。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一般來講36年工齡和40年工齡,如果是一年退休的話,相同繳費基數情況下個人賬戶的餘額是一樣的。

因為,我們的養老金個人賬戶普遍在1996年前後建立起了。所以我們存錢的時間都一樣,如果繳費基數一樣,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也一樣。這樣個人賬戶餘額就一樣了。

如果是同樣都是60歲退休,實際上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會一樣。即使略有差距,也相差不大。

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1.3%×平均指數

兩者相差最大的可能就是這一部分了,如果我們的平均繳費指數都是1,36年工齡和40年工齡相差4年,能夠相差5.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合計:相差9.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社會平均工資是6000元的話,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能夠相差552元。我相信任何一個企業職工也不會忽視這樣的差距吧。

退休之後,我們每年養老金調整的時候,還會有額外的繳費年限調整和養老金比例調整。按照山東省2018年的調整方案,每年養老金差距會再度拉大18~20元。

綜上所述,很明顯是繳費年限越長越划算,40年工齡待遇很高的。


暖心人社


在同等條件下,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參保人員,36年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和40年繳費年限相比,退休金的區別都會相差比較大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社保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繳費年限越長、繳費金額越多,退休時領取的退休金也就越多。在同等條件下,繳費36年和繳費40年領取的退休金如果沒有區別,或者區別很小,哪還有誰願意多繳費、長繳費?

二、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根據自己的實際工資按照社平工資100%的基數來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的話,每繳費一年就可以領取到退休時社平工資1%標準的養老金; 如果根據自己的實際工資按照社平工資60%的基數來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的話,每繳費一年就可以領取到退休時社平工資0.7%標準的養老金。假設繳費基數是100%的話,繳費年限相差4年,那麼退休時的養老金也會相差退休當年社平工資標準4%以上。

三、兩個人的繳費年限相差4年,不但意味著繳費相差4年,也意味著退休時間相差4年(社平工資相差4年),個人賬戶儲存額也相差了4年、或者是退休年齡也相差幾歲。

綜上所述,兩個人的繳費年限相差4年,在退休地、繳費基數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退休時的退休金相差還是比較大的。


葉公來幫忙


交15年社保費退休工資800元左右,交22年社保費退休工資1200多元。企業的悲哀。


利昇65422961


你是企業單位退休的,百分之百是這樣的。若是事業單位的退休的,不一定,國家保險法管的是企業單位的人員。若是法律文盲,不妨問問現已退休的這兩類群體老人。


18113003781


企業職工,36年與40年社保工齡的退休金肯定是有一定差別的,如果身體允許有工作可做應選擇繼續繳納養老保險金至40年。繳滿40年後退休時不但領到養老金比36年繳費工齡者多,而且以後每年增加養老金也會比只繳納36年的要多。

養老金是按“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發放和調整的。


鄒民德


退休年齡國家有規定,不是我們能選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