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

悠悠鄉村路


在農村關於各種各樣的俗語特別多,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的社會經驗歸納,今天咱們看到的這句俗語就是教我們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為人處世”,那麼這句“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就蘊藏著一種為人處世的道理在裡面,今天我就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講解這句俗語的含義。



“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

這句話就是說如果是在狂風暴雨的天氣或者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你都不能去一個寡婦的房子裡或者是門前停留都是不可以的,因為想必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叫:“寡婦門前是非多”,那麼如果我們在這個下雨的天氣來到她的房子裡或門口的話,那麼如果沒有人看到還好,要是被人看到就會被人在背後說一些風言風語。


因為寡婦在以前不是特別受歡迎,而且那個時候如果誰是寡婦的話還會經常受到欺負,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隨著大家的思想文化越來越開放,再加上現在人們的生活又越來越好。

因此大家也就不再講究什麼寡婦門前是非多的說法了,再一個就是想必大家也知道在以前寡婦守寡那可是要守一輩子的,而如今婚姻戀愛自由,也就是說如果遇到合適的,那麼寡婦是可以為了自己的幸福再嫁的。



“不進寡婦門”的另一種含義

其實這句俗語說的就是以前的一些事情,並不是現在的說法,畢竟我們在看待俗語的時候也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認知。


那麼另一種含義就是以前的人把寡婦看成是一個不“吉”的人,尤其是在狂風暴雨的時候就算路過寡婦的門口都覺得非常倒黴,更別說進寡婦的門了,所以以前認為只要和寡婦往來就會產生不好的運氣,因此才說“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這就是另一種種含義。

綜上所述:

雖然老一輩人留下了很多俗語,但是今天我們在這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來理解,就像剛才咱們說過的要結合當代社會的發展來認知俗語,這樣我們才能正確的學習。


紀錄鄉土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記得幾年前,有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狂風暴雨,當時第一想法就是抓緊回家,結果沒走多遠,街道兩邊的很多大樹枝都被大風颳下來,嚇得我急忙跑到附近的商店門口躲避。

當時街道邊有很多商店,但我還是緊走兩步,來到一家認識的商店去避雨。那次風很大,我剛進店不久,所有商店都把卷閘門拉了下來,還是把門吹得嘩嘩響。

這就是我的避雨經過,遇到疾風驟雨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避雨,在選擇避雨場所的時候,認識的人優先,如果都是陌生人,那就是就近為原則。

俗語說“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其實這句話在現實中算是一句病句,緊急避雨的時候,你不進門又如何知道這家人是寡婦?難道敲門之前要問一句:“你是寡婦嗎?”那要被人打死!

其實這句俗語在現實中並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完全是為了體現“程朱理學”的儒家思想。

程頤的一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朱熹將其發揚光大,成為後來檢驗婦女是否貞節的標準。這種將貞節置於生命之上的思想影響了很多人,而“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也是這樣的意思,哪怕外面颳起龍捲風,外面的男人有了性命之憂,也不能踏入寡婦門檻半步,因為她的貞節高於一切!

現實之中,這樣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寡婦不可能都是獨居,她可能還有孩子,還有公公婆婆,或者她是住在孃家,這時候不能因為家裡有寡婦而拒絕一切行路之人的求助。

結束語

有人說這句俗語是為人處世的經驗,我卻覺得這是一種愚昧的思想。在程朱理學還沒有盛行之前,婦女再婚改嫁的現象很多,特別是唐宋時期,女人二婚三婚都不是什麼羞恥的事。

但是程朱理學影響之後,再婚的女人就會被人指指點點,一直到現在,我身邊有些離婚的女性朋友想要再找對象,三十多歲的她們甚至可以接受五六十歲的老人,這也是一種無奈。

大家都在提倡男女平等,但在一些封建糟粕思想的影響下,想要實現男女平等真的有點難。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寡婦,一個很無奈的稱呼,尤其在農村,簡直是茶餘飯後的熱點。

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到底是啥意思呢,今天我來講講我的看法。

本人出生於湖北省,竹山縣一個偏僻的山區。

山區沒有高收入,種地,養殖,都不行,沒有開闊的土地,沒有肥沃的農田,地勢原因都是邊邊角角的小塊地,機械無法耕種收割,一般成年人都會選擇外出打工,我們家嬸子就是個寡婦,老公在工地上班,被鋼管傷到了沒了性命,還算年輕30出頭。


從那以後她家裡串門的很少了,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不是沒有道理的,只要和男的多說幾句話,要不了多久,就會傳開,哎呀,那個誰誰誰昨天又跑寡婦家去了,半天都沒出來,估計又沒幹好事,別說進門聊天了,就算趕集都不敢和寡婦走在一起,你看那個誰,那麼辛苦賺錢,又被那寡婦忽悠去了,估計又去街上買衣服,,,老一輩的人,很多沒讀過書,更談不上素質,又沒啥娛樂,只有嚼老婆舌打發時間。

其實寡婦更需要周圍朋友的關愛,因為她們已經受到過委屈,和常人比缺的太多,都說男人能頂半邊天,一個女人要承擔一個家庭的全部,可想而知他們的命運是很淒涼的,

暴雨驟雨,不進寡婦門,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那就是在我們遇到天降暴雨的時候,無論刮多大的風,下多大的雨,也不要去寡婦家裡擋風避雨。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這樣不僅給別人帶來麻煩,同時也給自己惹上禍端。老祖宗總結這句俗語,表面上是在說下雨天不能去寡婦家避雨的事情,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做人要懂得如何避開是非之地,小心引火上身。




朕的累爾等不懂330


“疾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的意思是:即使是在下大風大雨的天氣,也不要踏入寡婦的家門。比喻不管發生什麼事,也不要鬧到寡婦的家中。那古代人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可以從下面兩方面的分析得知答案。

1.保護自己,不惹事上身

寡婦,是丈夫死了的女人。寡婦死了丈夫後,家裡就只剩下自己或是孤兒寡母,家中無男人。在古代,古人是很注重女子的貞操和貞節的,如果寡婦家裡出現男人,會被人懷疑不貞潔,跟男人有染,按照古代的禮法,不貞的女子是要被“浸豬籠”沉塘,或是被亂棍打死的。

在古代,女人偷漢子是件見不得人的醜事,是讓大家不恥、唾棄、眾矢之的的大事。而跟寡婦有染的男人,也同樣遭大家唾棄和責罰。在古代,如果身為寡婦,自然而然會受到周圍的左鄰右舍的格外關注,說白了就是古代的寡婦會被鄰居們監視,有點風吹草動就會被好事的人上綱上線,被人指指點點。所以會說“寡婦門前是非多”,下再大風雨都不要進寡婦的家門,省得自找麻煩,萬一讓人懷疑,落得百口莫辯的下場就慘了!

2.同情弱者

在古代,踢寡婦門、挖絕戶墳、吃月子奶、罵啞巴人,被稱為四大缺德事。寡婦是指死了丈夫,靠自己過生活的可憐女人。如果明知是寡婦的家,還去無故踢寡婦的家門,擺明了就是欺負寡婦;絕戶是指沒有子孫後代的人,絕戶什麼都沒有了,還要去挖他的墳,是件很缺德的事;吃月子奶是指爭吃剛出生嬰兒吃的奶,嬰兒沒有爭搶的能力,爭嬰兒吃的奶,是不道德的;啞巴是指不會說話的人,通常啞跟聾是連在一起的,明知啞巴聽不到、說不出,不會還嘴,還去罵他,就是缺德。這四種缺德事中的四種人都是弱者,做這四種缺德事就是欺負弱者,在古代人的道德標準裡,是不允許做這四件事的,這也是憐憫弱者,保護弱者的行為。所以,

“疾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也可以理解為保護寡婦,不去打擾寡婦的生活的舉動。

總之,古代人會流傳“疾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管是出於保護自己或是同情弱者的角度,都不應該隨便去打擾寡婦。


杜芹芳66


“寡婦”也就是指年紀輕輕的時候,丈夫就去世了的女人。在過去女人在丈夫去世了以後,是很少有人改嫁的,不然會被世俗所唾棄的。就算是丈夫去世了,但是依然還有在婆家堅守自己這一生,所以在當時寡婦的一生都是非常悲慘的。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的字面意思是說,就算是外面下起了狂風暴雨,也不要去寡婦家附近躲雨,更不要進入到寡婦家裡面去。這是為什麼呢?

女人天性就是比較膽小的,在狂風暴雨的天氣裡,正常人都會有點害怕的,更何況是家中沒有男人的寡婦了,所以遇到這樣的天氣,他們也是非常害怕的。在過去還有著“窮單身,富寡婦”的說法,就是寡婦雖然家中沒有了男人,但是她們很節儉,依然還是有一些家底的,自然也就會成為別人惦記的。而在狂風暴雨的天氣裡,有些小偷小摸也就會幹一些偷雞摸狗的營生,因此寡婦也會擔心有人來偷她們的東西。在這樣的天氣裡,如果你去寡婦附近躲雨,就會讓她們更加的害怕。烏雲密佈、電閃雷鳴,並且還暴雨如注,這樣誰知道來者何人,是不是真的躲雨呢?

當然了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那就是這樣不僅會給別人添麻煩,還會給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煩。老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在古代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女人的社會地位不高,是要遵從三從四德等禮教的。就算是丈夫去世了,也是不能改嫁的。當時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可是寡婦的丈夫已經去世了,因此生活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有人在下雨天去她家躲雨了,那肯定會被別人傳閒話的。這樣的話,就算是你們什麼都沒有發生,但是一旦讓人看見了,那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而流言蜚語就是一把殺人於無形中的刀,換句話說人也看會被唾沫淹死。

同時這對自己也不利的,如果一個男人和寡婦沾染上了關係,那麼麻煩也就來了。在農村裡就是“好事不出門,外事傳千里”,茶餘飯後大家最愛的事情就是嚼舌根了。如果已經成家了,那這樣的事情傳出去,則不利於家庭和睦。如果是還沒有成家的男人,那以後娶媳婦就很困難了,村裡人也會對其指手畫腳。

所以就算是下再大的雨,也不要去寡婦家躲雨。這樣就算是自己淋雨感冒了,總比惹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要強。因為精神上的痛苦要比肉體上的痛苦可怕得多。而老祖宗這句話背後的道理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原理是非之地,小心引火上身。同時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不能只是顧著眼前的個人利益,而忽略了別人的感受。換言之,就是不能做損人利己的事情。


農夫也瘋狂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為了避免招惹不必要的口舌是非,古人的處世經驗裡還有一條俗語,叫“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意思就是說,即便外面狂風暴雨,你無處可以躲雨,也不能進寡婦的家門。


在禮制社會,對婦女的要求是幾乎苛刻的,一旦一家男人不在了,女人的命運可謂就進入了完全坎坷模式了。因為即便她什麼都沒做,髒水也完全可能潑到它身上。而唯一可以避免這種悲劇的只有一個方式,那就時追隨男人而去。

這樣她不但名節不受侮辱,而且還會得到朝廷的旌獎,得到貞潔烈婦的名號,為她立貞潔牌坊。但是那是生命的代價啊,螻蟻喪且偷生,何況是人?


在《喬家大院》裡,馬伊琍演的江雪瑛,原本和喬致庸青梅竹馬,但是後來因為喬致庸娶了陸玉涵,賭氣嫁給了何家的大煙鬼去沖喜,結果沒有多久何家大少爺就病死了。

何家的老爺之所以那麼照顧江雪瑛,一是因為愧疚,覺得自己兒子死了耽誤了江雪瑛;另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她認為江雪瑛不但仁義而且貞烈。

因為江雪瑛說實在過不下去,橫豎不還有一個“死”麼?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表態,何家老爺才想了個用“假兒子”來幫助江雪瑛爭取家產的方法。


但是江雪瑛這一輩子過得得有多苦,可以說一輩子都沒有做成過女人。在劇中,比江雪瑛更可憐的是娟子演的大奶奶,最後為了救喬致庸,不得不嫁給孫茂才,但是為了保住貞潔,最終讓人把自己屍體抬到了孫茂才府裡。

還有那些尚有子女嗷嗷待哺的情況,寡婦只能忍辱偷生的。為了生存,養育孩子,只能被人揩油,各種被人忍辱佔便宜的,實在太多太多。

人藝四大臺柱子其中兩個的馮遠征和何冰,都有寡婦情結。兩人分別拍了兩部很類似的戲。


一部叫《人是鐵飯是鋼》,裡面馮遠征演了個工廠食堂的廚子,叫南易;女主是苗圃演的家裡拖著三張嘴的寡婦梁拉娣。

另一部叫《情滿四合院》,裡面何冰夜是演了個工廠食堂的廚子,叫傻柱;女主是郝蕾演的帶著三個孩子還有一個婆婆的寡婦秦淮茹。

都是從寡婦佔廚子小便宜開始,到最後兩人走到了一起。這些都算是新社會美好結局了,尚且如此艱難。若是放到舊社會,結局大半是楊乃武與小白菜。


所以“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不單單是避免自己的口舌是非,也是客觀上幫寡婦避免是非。在舊社會,都不容易,沒有能力徹底幫助寡婦擺脫困境的,也別亂發善心,後果非常嚴重,因為流言真的能殺人。這是古人處世的經驗。

當然現在脫離了禮教的約束,這些所謂經驗都不成立了,大家權當娛樂看看就好。


炒米視角


農村俗語很多,如:“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等等,這些俗語之所以被稱之為俗語就是老百姓歷年生活經驗中積累下來的一種語境文化,寡婦:意味著中年喪偶人群,我其實是很牴觸這種叫法的,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地位定層一樣。

從前的農村人思想較為保守,覺得寡婦喪偶後一個人過,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是日常生活,農忙幹活兒,鄰里交往,人情世故,對於一個女人來說的確很難一個人應付的過來,有其他男人過來幫忙就會被同村人背後說閒話,就如同趙本山小品小品中有句臺詞“還給寡婦挑過水”說後很多人鬨堂大笑,這樣的行為其實極其不夠文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擔心及擔憂,是因為之前人們的整體素質素養不夠高,也出現過某些地區甚至某些男人會趁機欺負喪偶之婦,當然這些只是個別現象。如今農村生活條件普遍提高了,人們的綜合素養及素質也不同了,所以有些好事的女人不要針對這樣的俗語定成給自己老公或者是自己孩子為人處世的圭臬,不要一刀切。今天我就此想給大家說下,作為新時代的農村人,在對待“喪偶大姐”這樣的事情上必須端正三觀。

一、“喪偶大姐”自己要重塑心態及精神

1、心態擺正

喪偶之痛可以理解、也給予同情,作為此人群首先要有一定的概念,不要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也不要有自備心理,人都是一樣的,靠自己雙手再創輝煌,所以要自強自立,潔身自好,恪守婦道,與男人交往時候注意細節問題就可以了。自己變得更好,人們就會更加尊敬你,因為人們不自主的就會在心底裡說:“你看咱村張姐,雖說人家男人不在了,人家現在還把家庭經營的如此之好,真是令人佩服”。

2、孩子教育

有的喪偶姐姐在失去自己丈夫的時候總會自暴自棄,覺得人生從此黑暗無光,你不是還有自己的孩子的嗎,有孩子的更要讓自己更為獨立堅強,這樣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看到母親的行為會感同身受,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次,自己孩子在缺少父愛以後要特別關注下孩子感受,告訴孩子,自己沒有父親的關懷也不可怕,之前父親給你的關愛在母親這裡會多一倍的給你!但是不能過於寵愛,要理性的關愛。第三,孩子在教育上要上心,只有多讀書學習才能讓自己少許多困惑,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下三觀正、心理健康,不愁將來沒有好的未來,所以你也不用過多擔憂。

二、給提供幫助的人群注意要點

有的人會說“瓜田不納履,桃下不整冠”,這些是一種擔憂,但也不能患得患失 ,只要是懷有一顆善心待人,行的端坐的正別人也不會說太多閒話及風言風語,因為你問心無愧,但是自己在給喪偶姐姐提供幫助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行事分寸,如果自己有妻子可以和自己老婆一塊去幫忙,這也是高情商的體現。你要是從這樣的出發點做,別人會給你點讚的。

三、旁觀者要有徳

有人說人多嘴雜,雜的不是別人的嘴,而是你自己的心,作為旁觀者你不提供幫忙幫助也就算了,但是你嘴上要有徳,不要袖手旁觀做一個看客還背後指點別人。所以,這樣的人群在對待這樣的事情上要有一顆寬容理解、有愛包容的心態,別人在用行動幫助人,你說人家是作秀,那麼你也可以作這樣的秀啊,你可以不做,但不要說!

總結:面對喪偶姐姐的處境及擔憂小編我深有感觸,因此我們大家也需要有一顆有愛的心態對待,不做鍵盤手,不做評頭論足說風涼話的看客。


三農記事本


看到這句俗話,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另一首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呢?

其一、俗話說的好,寡婦門前事非多,疾風驟雨之時,孤男寡女共處一室,而柳下惠只有一個,除了六根清淨的僧人,很難保證不會發生點風流韻事。

其二、“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從字面意思來講,是人在出行的時候突遇狂風暴雨,為了避嫌或者不壞對方名節,最好不要進屋避雨,這是古時倫理道德觀念的影響所致。

俗語的出處

這句俗語我自元朝馬致遠寫的摺子戲《薦福碑》,主要寫窮秀才張鎬歷盡千辛萬苦才得以中狀元的故事,這句話在第一折楔子時出現。

你若入門時,抓了你那臉!卒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你快回去!”

張鎬頭天投拜貼給黃員外,結果黃員外當晚暴斃,張鎬上門時黃員外夫人正自傷心,有些牽怒張鎬,趕其走時說了這話。

這話結合當時情形是有三層意思。

1、黃員外新喪,夫人自然悲痛,認為是張鎬造成了黃員外的急怒攻心,所以認為張鎬有責任,因此不假顏色,趕其走。

2、暴病而亡,肯定會驚動官府,如果張鎬上門,自然有合夥謀財害命的嫌疑,到時黃夫人有口說不清,為避免生出事端,排除意外的發生,張夫人才說出了此話。

3、寡婦名節是大,無論與張鎬有無關係,這時都不能與張鎬有任何瓜葛,以免引來流言裴語,再無存身之地。

古時對寡婦名節有嚴厲規定,“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念深入人心,貞節往往重過生命,這當然是朱熹大人發揚光大的。

朱熹認為女從夫,吃飽穿暖幹家務,其他的無權干涉;丈夫死後必須守節,不可以接觸其他男子肌膚;丈夫有休妻的權力;未婚女子人可死,貞操不能丟。


當守節成為應盡的義務和基本守則時,道德綁架就嚴重束縛了古時女人的行為自由和思想自由。在如今看來,這種貞節觀念其實是男權主義的犧牲品,是不人性的道德規範,忽視女人的身心要求,剝奪女人追求幸福的權力。

貞節觀念的盛行,也就造成“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的現象,表面上看去是避“瓜田李下”的嫌疑,實際上是對女性人權的孤立。

1、大戶人家寡婦,靠著家產度日,貞節成為其精神支柱,以教子成龍為一生目標,殘生無幸福可言。

大戶人家的寡婦,靠著丈夫遺留的家產,不需要拋頭露面忙活生計,靠著生意、田產等家族產業可以過上無憂的生活。

身體需要的煎熬,可以通過教子、打理家產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一面貞節牌坊,就是人生的最後陪伴。

當然也有與人私通的,但一旦被發現,聲敗各裂,惟死一途。

《尚書》:“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
《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夫為寄猳,殺之無罪。

2、貧寒人家的寡婦在忍受流言同時,又不得不拋頭露面維持生計,一生苦不堪言。

貧寒人家的寡婦,一方面要堅守貞節,一方面又要維持生計,不得不幫人洗衣、做鞋、繡花等工作來維持家用,自然會引來風言風語,其思想和身心都倍受煎熬。

這種拮据的生活,另嫁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但由於貞節觀念的盛行,活活剝奪了古時女人的個人權利和對生活的希望,所以貞節是扼殺人性的觀念。


“疾風驟雨,不入寡婦之門”表面上的意思是最好與寡婦劃清界線,避免流言蜚語,敗壞寡婦的名聲,二來是防止男女做出有傷風化的事,因為寡婦身心飽受寂寞的煎熬,很容易做出私通的事,看似有理,實則無情。

透過表象看實質,其實這句話就是貞潔觀念的一面牌坊,時刻提醒守寡的女人注重貞潔,同時也在警示男人不要去沾染寡婦。實則是封建社會對守寡女人追求個人幸福權力的剝奪,是違揹人性的強制性觀念的束縛。

如今,寡婦具有同等的選擇權,再也不會守著一塊冰冷的牌坊了結殘生,這是社會的發展摒棄了落後觀念,讓寡婦也可以重新開始,擁有人生的幸福。現代社會的女性,才真正是擁有了平等的權力,是封建社會女人永遠也想象不到的幸福場面!


西遊夢紅樓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代表什麼意思呢?

字面意思,就是風再大,雨再急,你就是正好站在寡婦家門口,也不能進她家門躲雨。

但是,這只是字面意思,深層含義就是面對寡婦,你要避嫌,瓜田李下,你非要彎腰繫下鞋帶,寡婦門口,你非要說帶“色”笑話,和寡婦肌膚接觸,施展“撩妹技”,存心不良。

其實,社會上有許多舊的思想,是不對的。

一,“風流小寡婦”這個詞就不對。寡婦就是一定不正經的嗎?一定會勾搭良家男子嗎?這顯然是偏見。

二,而且,小寡婦勾引有婦之夫是不對,但有時是這個有婦之夫勾搭小寡婦呢?人家小寡婦正好年輕,就沒有生理需要了?人家是用了你的丈夫了,但是她最後也是還給你了,又不是隻借不還,破壞你的家庭。

三,如果她只是勾引光棍呢?難道也有錯嗎?大家都是“單身狗”,以談戀愛的名頭睡下,何錯之有?指不定,日久生情,這個社會就少了二條光棍了。這對穩定社會是好事呀!








南雷霆峰


農村俗語,不光用於指導農事方面,更指導著農村的風俗人情和人際交往。這些古老的智慧,經由了時代的風雨,綿延至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有的農村俗語與當前的社會價值觀格格不入,漸漸失去了指導作用。比如在過去常被人說起的“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如今很少被人說起了。

寡婦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有著很深的痛苦。在過去,由於封建習俗,女士要守貞操的。做的好,立個牌坊。做不好,沉進荷塘。在過去,寡婦的地位是很卑微的,生活中灑滿斑斑血淚。

記得曾經看過一場名叫《寡婦村》的電影,說的就是封建習俗對婦女的壓迫。當地的習俗為結婚未滿三年就不能同床,分明就是活活守寡。所以,那裡的寡婦很痛苦的,活寡痛苦中更多了煎熬。

新中國成立後,婦女解放,男女半邊天,寡婦的地位不再那麼難堪,但寡婦仍然要是被避嫌的。之所以避嫌,是擔心發生姦情。無論是男的勾引還是女的撩騷,都會壞了名聲。

過去,我村就有一個寡婦,愛過傷過後,活的卻是隨意了。村裡的老漢還是光棍,只要想偷食,往往都能得到滿足,只要一捆大蔥就行。寡婦的生活艱苦一言難盡,一個人的勞累也是獨木難支,為了生活,有的寡婦就這樣過著日子,似乎只要能活著,名聲不重要的。

當然,事物是有兩個極端,也有些守在過去的陰影裡永遠走不出來,鄰村有位寡婦,受不了失去的痛苦,結果尋了短見,一塘的清水結束了生命,原因就是交往男友惹出了閒話。

其實,時代的進步在於承認個體的差異,在於差異個體的公平,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處女還是寡婦,都應該是公平的。失去的痛不該成為阻礙戀愛和別人嘴巴里的閒話,寡了後依然可以盡情愛,享受愛情,朋友們,大家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