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解析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春節這段假期是以往最長的假期,這次大家是在恐慌、無聊中度過的。無聊是因為生活上,沒有什麼可乾的,只能天天在家待著,戶外活動基本取消。恐慌情緒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疫情具有人傳人的特徵,另一方面是擔心資本市場假期之後開盤大跌。

對於這次疫情對二級市場的影響,很早在過年前一天就有投資者問,影響會有多大?其實我一直都沒有說具體影響,因為我覺得在假期間不要自我放大恐懼情緒,這並沒有想象中可怕。我們倒不如看看疫情發展情況,疫情防控措施做得怎麼樣,看看外圍市場表現如何?

我們先來看看與我們關聯的外圍指數--富時A50指數,1月24日-1月31日春節假日期間跌幅7.4%,振幅9%。跌幅最大的1月27日,跌幅5.6%,其次是1月30日跌3.17%。1月27日是宣佈延遲開市的那天,感覺疫情狙擊戰要延續一段時間,市場初次出現恐慌出現大跌。而後富時A50指數中途也出現過反抽的。其實從富時A50的走勢圖來看,最大的恐慌走勢就是前兩天,而後打出的最低點,後續雖然還破,但平臺基本上也就是在這附近了。

四方面解析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A股節後開盤大幅低開是肯定的了,和恆生指數相差不離,前期是急跌1-3個交易日,而後小幅反抽及緩跌數日。

說到這裡,大家都開始擔心了,心理多少有點恐慌擔心了,是否要開盤就跑呢?

我們從幾個角度說一說,

首先對於整個經濟來看,此次疫情對於整個經濟增速影響是比較明顯的,不少機構對標非典的情況預測將影響一季度GDP0.9%,也就是說一季度GDP或將在5%附近。經濟本來就處於下降週期中,這將延遲經濟探底回升的節奏,投資預期短期或更悲觀一些,二級市場整體大市的走勢、估值都會下調,這是顯然的。

目前A股整體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對於外資本來就具有較強吸引力,若此次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則會促使外資加速流入A股。另外,年前國內就有不少基金公司發行了基金產品,且多家機構產品超募,這是歷史性給的機遇,正好是趁機撿便宜的時候。

為了應對當下特殊情況,在政策上,資本市場改革紅利將加快,財政、貨幣政策也將會有短暫調整,降息降準或將有空間。

對此,二級市場的策略,市場若大跌,可重點關注指數基金,跌幅較大的指數,未來反彈也是較快的,可關注創業板指、中證500指數等挖坑之後的抄底機會。

四方面解析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其次,負面影響較大的行業,如影視、餐飲、酒店、旅遊、交通等板塊,一季度的業績會大大下滑,短期下跌幅度會比較大,短期應該適當規避一下。何時能再度撿回籌碼呢?重點關注疫情解除消息,這些消費板塊恢復起來也比較快。比如交通來說,一旦疫情結束,該坐飛機的坐飛機,該做高鐵的坐高鐵,生活還得繼續,消費不止。

這裡說一下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差,大企業抗風險能力強,最近西貝刷屏說流動資金只能撐3個月,也是反映了這個情況。去年二級市場漲得好的品種絕大部分是龍頭企業。本來經濟下行,又來這麼一個突發事件,很多中小型企業,尤其是高負債的企業大家要小心點。

然後,正面影響的行業--醫藥、快遞、日用品(休閒食品、乳業、白醋、速凍食品等)等。這些行業也略有差別,醫藥板塊中,疫苗一直都是處於景氣行業,中長期向好。檢測試劑相關醫藥股是直接受益,而其他所謂傳出的雙黃連抑制病毒作用的太龍藥業、哈藥、珍寶島等相關產品銷量大增,這也是有點短期正面影響,但都不能把它當回事。所謂的正面影響,二級市場會反應脈衝上行行情,記得逐步落袋,這種行情持續性會較差,對業績有影響的話也就只有1-2個季度,故而,頂多做一個小波段而已。

最後,科技股影響幾何?這個估計是很多投資者關心的,因為去年整年科技股被大家共同認知為未來大趨勢,且不少投資者配置了科技股。這次疫情其實對於絕大部分科技股是利好的,比如互聯網醫療,醫院超負荷運作,為了防止交叉感染,線上診療將緩解壓力,其中5G通信網絡扮演重要角色。

科技在提高了疫情管控效率,如掌握人口遷徙情況有利於做好社會管理,這涉及到5G、AI、雲計算等科技元素。未來政府有望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新基建建設,提升社會管理能力。

現在還鼓勵線上辦公、線上教學等等,都對於相關科技企業是利好的。不過有部分軟件企業短期會有一些影響,因為一季度是招標建設時間,開工推遲,會延後招標,但對於全面影響比較有限。

說了這麼多,大家都對於這次疫情在假日期間已經無數次做好的心理預期準備,故而,想第一時間跑,不一定能跑到好的位置,因為大家都這麼想,大幅低開是必然的。最為重要的還是看看自己持有的企業,影響程度如何,如質地不錯,影響不大的話,業績能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的話,只是情緒下跌的話,節後開盤跑不一定能跑到好位置,還不如等後期加點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