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老民师待遇有什么现实意义?

手机用户期盼2020


苍天不负有心人,感谢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关心老民办。我1966年初中毕业下放农村,从小学民办教师,初中民办教师,到高中民办教师,发愤自学,甘为腊烛。并暗下决心冲刺大专民办教师。后因种种原因被抽调去大工程任文秘兼文宣队编导,队长,从此离开了教育界。但我生不会忘记我那批热血民办的拳拳敬业之心。回想那些各种原因离开民办教岗位,到老尚无养老舍的老教师,总是唏嘘心疼。


易可85635859


提高老民师待遇,实际上是对这些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老民办教师的一种肯定。

我进学校是1979年,当时学校只有一名公办教师,是从原下放知青选拔上“五七大学”的,当时属“社来社去”的,所以他们毕业了,仍然回到原下放所在地的小学教书,身份变成了公办教师。

支撑着当时全县教育事业的,我没统计,应该是民办教师,估计至少占65%或以上。一个乡的所有大队都有一所村小学。而我们村小的教师,除1个公办教师外,其他十几名都是民办教师。

我当时连民办教师都不算,是临时代课教师,一个女老师请产假,我只是临时代下课。民办教师除了教书外,还得种田干农活。尤其当时还承担了“普九”这项任务。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普九”,普九,即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在普九中,最难的是”适龄儿童入学率”。我说的是79年及以后的三四年,当时我正是在村小学,普九的任务落实到村(那时仍然叫大队)里与学校,而具体干事的主要是村小的民办教师,大队干部予以配合。

首先动员适龄儿童入学(适龄指7---11周岁),当时要求90%,后来提高到95%。可当时我们大队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70%多。工作的难度很大,学校造花名册,逐个上门动员。让他们到村小读书,免学费。

对12---14周岁未入学的,有个脱盲率。(读过4年级的算脱盲),没有上过学的,通过上扫盲班,逐渐脱盲。这项工作也是上门动员。各生产小队都办了扫盲夜校,民办教师有的本人就兼了夜校老师。是没有报酬的,大约配一个手电筒,报销电池。

那几年,队队有夜校,有不少人通过上扫盲班,也真的认了不少字。现在有时去农村碰到了熟人,他们还认得我。说我当时教过他们。可以说,民办教师为当时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当时的扫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虽然转了,退休了,拿养老金。我不能忘了我的老同事。

我们乡镇对民办教师还算是可以,按乡镇企业人员,每月发生活补贴。可听说不少地方,民办教师的生活待遇,目前仍然很低。所以说,提高原民办老师的待遇是非常必须的。


笨笨潮爷1


六、七十年代各自然村(上了20户的)几乎都有小学一~二年级,老师由生产队长指派,待遇是享受一个主要劳动力的工分,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才由各公社(相当于如今的乡镇)教办统一安排,统一发工资。民办老师可以报考大学,可以报考民师班,确实优秀的可以直接转为公办教师。九十年代初,通过像征性考试,绝大多数都己经转为了公办教师。但早期从教过,但有些嫌待遇差自动退了,有些文化素质低自觉转正无望退了,有一大部分因违反计划生育开除了。农村稍上年纪的农民和村委会退下的老干部都清楚。


田野15874


提高民师待遇,己是刻不容缓,因为他们大多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提高民师待遇,有几下几个现实意义。一,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民师是特定历史下的产物,在六,七+年代,农村师资匮乏,是民师撑起了农村教育的一片天。他们工资低微,每个月几块钱,几十块钱,仍然坚守在农村教育的第一线,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着青春与热血,为当时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才。现在他们年事己高,政府补助每个月十元或二十元,已远远不能解决他们的生话所需,比起公办教师退休金五,六干元,真是悬殊太大了,他们是当时教育的中流砥柱,有目共睹,切实提高民师的待遇,同工同酬,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二,提高民师待遇,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民办教师,说实在话,他们真是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农村教育,微薄的工资,几十年的坚持,试想现在的人有几个能守得住。民师们年事己高,切实解决民师问题,提高工资待遇,解决他们生活所需,还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也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使教师更好地坚守职责,为教育振兴贡献力量!


用户119159757125


试答如问如下:

当时在农村,民办教师和护林员、兽医、赤脚医生、商店售货员等都是从社员中选出了的,绝大多数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优秀份子。

民办教师数量最多,水平参差不齐。

在后期,民办转公办机会非常多,文化考试和教学成绩考核两部分组成,最后没有成为公办教师,那是水平和能力达不到。

当然,也有违反当时的政策(如计生政策)和其他多种原因离开的,这一部分有非常优秀的,他们不可能转为公办教师。

换位思考:提高民办教师待遇,“民办”护林员、“民办”兽医、“民办”赤脚医、“民办”售货员等也得提高待遇。

结论:“牵耳腮动”,当时未干农活的“优秀”社员都得提高待遇。


孙庆国:读了不到2年的高中,教了不到3年的学(民办教师),参加了4次高考(自学的高中教材)的机械工程师。

孙庆国:业余时间专注中高考30年,对中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顽固不化”、“一如既往”。


孙工的文话旅行笔记


还是一个关于【原民办教师】的养老问题,只是这个问题又深化了一点,也就是【提高待遇】的问题。

待遇,以中国国情而言,一般不外乎两个方面,【政治待遇】,【经济待遇】。

上世纪由于国情的特殊性,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农村的农民文化素质,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办教育,在此背景下,老民师也就是现在所称的【原民办教师】应运而生,民办教师为农村学校的主力军,当年由于师资馈发,公办教师在农村学校中比例是相当少的,以当年本人当民办教师的学校为例,将近20名教师,公办教师只有4名,后来办了初中班上面也只给了一位公办体育老师,其它语文,数学,政治,英语,物理……都是由民办教师担任,至今印象最深的是英语,音乐两个班的课程是由一位【上海知青】的女民办教师授课的。民办教师的来源多数为【回乡知青】【下乡知着】【退伍军人】及农村原来的有文化人员考核后录用。或许,他们都有一个简单的梦想【好好教书,转为公办教师】可惜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当时及后来的国情所至,终未修成正果,离开他们为之奉献了一腔热血的教育事业。

他们的离开,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打回了原形———农民。是的,他们年青时是从生产队跨进学校去【教书】的【老师】,他们当老师之前是农民,老了也就【农民】一个,或许,在他们居住的村庄会有人还会尊称【某老师】外,学校似乎已经与他们无:缘。什么【教师节】什么相关活动通统与他们无关了……

近年,由于国家政府的重视,重将【原民办教师】之事提出,各省市也基本上对【原民办教师】的养老作了一些经济上的改善,虽然不一定尽如人意,但做总比不做好,虽然多数地方给予的经济仍只是杯水车薪,但总比分文没有好一些。

【政治待遇】方面,在过去的相关文章中,本人也曾建议过”应该将现在尚存的原民办教师,让他们参加过”教师节”,或到附近他们曾教过书的学校参加一些相关活动,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不要再让这些老民师成为被社会遗忘的人,不要让他们变成老年闰土。

以上所谈或许就是提高老民师待遇在现实中的意义所在。

【个人观点,共同探讨】








杨老帅


提高老民办教师的待遇意义:1、体现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英明,没有忘记那些在国家困难时期不计报酬只讲贡献的民办教师们;2、是老民办教师们年老多病生存的迫切需要。


用户6069641856024


原民师的补助应该早些年提高,民师在6一一70年的辛苦,是为新中国提高民族文化走向社会文明而付出,值得21世纪的高管们,手板手背一样对待民师,因为民师太苦了,这是我的经过,不要把文件匡得太死了,提高民师补助是6一一70岁的老民师希望和恳求,让过去为社会做了点辛苦贡献的生活有所改观。


吴满保


提高老民师待遇意义重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技兴国,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

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民素质低下,特别在农村,老百姓几乎都是文盲,是老民师担起了祖国教育的重担,那时候的条件非常艰苦,边全日制教学适龄儿童,边利用晚上办夜校,进行扫盲,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教育才逐步走向正规!试想我们5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农村的,有几个不是民办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有很多人已经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是他她们的付出能有今天祖国的强盛?是他她们撑起了中国教育的蓝天!

国家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使教育越来越正规化,没有忘记他她们,在83年多数民师转成公办教师,但是那时的国民经济还不允许,导致很多民办教师无条件的退出教师队伍,但是他她们对教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不可磨灭!在不同时期,教师都不够用,还有不少的代课老师充实着教师队伍。他她们对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现在国家富强了,国民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

,2020年全部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可是他她们这一部分人的收入、生活水平已远远落后于小康水平的标准,所以国家不能忘记教育的功臣,提高他她们的待遇迫在眉睫!

再说了,一个国家,穷什么也不能穷教育,提高民代幼教师的待遇,也是最好的体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才能把更好的优秀人才吸引到教育第一线来,才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水木123456789123456


现在有些乡村学校三个老师,两个学生,这样的学校必颜撤并。如果象过去有几个民办教师还可以,他们守家在地,一边教学,一边种地,国家一月经500元就满足了!

但其实现在没人干民办教师的差事,你给他一月100元,也不原干!

问题很显然!!过去的老民办教师应该受到尊重,现在他们老了,应该给予适当的养老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