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深圳村社區的防疫樣本:打贏“巷戰”,他心裡裝著一張“防疫地圖”

“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我們的工作關係到10多萬居民的健康安全。”1月31日中午,在完成了一名密切接觸者的隔離工作後,南嶺村社區黨委書記張育彪終於可以喘口氣。短暫休息後,他和社區黨員又開了次會,“我們對居民分類排查、重點跟蹤,黨員帶頭摸底排查。”

一个深圳村社区的防疫样本:打赢“巷战”,他心里装着一张“防疫地图”

非冠病毒防疫進入關鍵期,疫情防控關鍵在末梢、成敗看基層。

位於深圳龍崗的南嶺村是一個典型的以流動人口為主的村社區,4平方公里的社區裡,外來人口約10萬人。

針對社區特點,南嶺村迅速建立“四個100%”機制:出租屋業主房東100%宣傳到位、轄區湖北籍人員100%聯繫到位、湖北來人100%排查登記到位、出租屋樓棟100%張貼提示到位。

每天行走在社區一線的張育彪心裡裝著一張“防疫地圖”,全社區各個出入口如何把守,哪個黨員幹部牽頭排查哪個片區,各類重點場所防控狀況如何,各項工作全面鋪開。

凌晨1點來電:“我發燒了,怎麼辦?!”

1月28日凌晨1點30分,南嶺村社區網格站站長鄧惠強被一個電話驚醒。“我發燒了38.5,怎麼辦?!”王明在電話裡求助。

王明是南嶺村社區居民,因為有武漢接觸史,他正在家中自我隔離。突然發燒,他想去醫院,但又不放心妻子一個人在家,獨自照顧1歲和4歲的孩子。

一个深圳村社区的防疫样本:打赢“巷战”,他心里装着一张“防疫地图”

“你安心在醫院隔離,我們會幫你一起度過難關。”鄧惠強馬上幫助王明叫救護車,並且告訴他,不確診,我們幫你照顧家裡;一旦確診,我們也會幫到底。

凌晨3點,王明在社區的協助下被送往醫院。隨後,鄧惠強和王明一家拉了個微信群,在王明轉院隔離中,幫他送換洗衣服,回到社區又給王明的妻子做居家隔離指導,清理垃圾、購買生活用品。

在南嶺村社區,和鄧惠強一樣的近百名社區黨員幹部和社區工作者,從除夕開始就沒休息過。社區10萬名居民,需要他們開展排查、防控和服務。

“這是居民最需要我們的時候,一聲關心,多聊幾句,能讓他們減輕心理壓力,一起渡過難關。”張育彪說。

群防群治:黨支部、物業、居民志願者合力

10萬居民,大比例的外來人員,如何做好防疫的每個細節?在南嶺村,“黨支部+物業+居民志願者”的群防群治防控機制第一時間啟動。

結合社區疫情防控實際,南嶺村成立了7個小組:群眾宣傳組、“三類”人員信息排查組、健康監測組、衛生消殺組、居家隔離生活服務組、後勤保障組、疫情工作落實檢查組。

上述各個工作組成員由黨員、物業員工和網格員、居民志願者組成,各支部黨員帶頭衝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利用兩天兩夜,村社區首先篩查出湖北籍人員,逐家比對,瞭解他是否離開深圳、是否回湖北過年及具體往返時間。

群眾宣傳組線上線下鋪開,線下,在所有樓棟門口、大堂和電梯裝貼“致龍崗居民的一封信”“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社區居民指引”,並利用高音喇叭,在小區出入口循環播放注意事項和衛生知識;線上,業主微信群、物業公眾持續發佈疫情防控提示。

“您好,您需要的蔬菜和水果我們已幫您買好了,預計5分鐘後送到您家門口,請記得領取。”居家隔離服務隊的隊員通過微信與隔離對象進行一對一的溝通,隨時為居家隔離居民提供服務,購買生活用品、倒垃圾都是他們每天的工作。

一个深圳村社区的防疫样本:打赢“巷战”,他心里装着一张“防疫地图”

“目前小區的小門均已關閉,只允許大門進出,並禁止外來人員和車輛的進入,進出人員均要測量體溫。”黃金豪庭小區黨支部書記蔡水沛也是一名健康監測組成員員。防疫開始後,社區所有樓盤小區全部設立單個出入口,他和小區黨員、居民志願者一起,冒著寒風在小區大門口為居民逐一測量體溫,努力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在南嶺村社區的防疫戰鬥中,還有幾位正在居家隔離的“特殊成員”。他們有的提前結束休假第一時間返深,有的尚在湖北、武漢隔離,但他們都通過手機、網絡,堅守崗位,為疫情防控做出貢獻。“只有在線和大家並肩戰鬥,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才會安心。”大年三十主動結束休假,從湖北咸寧返回深圳自我隔離的南嶺村社區工作站站長李思說。

“基層人員最辛苦,為你們社區所有工作人員點贊!”1日晚上,收到居民發來的信息,鄧惠強幾天來奔波在一線的疲憊頓時減輕很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社區黨員要迎難而上,給社區群眾吃下定心丸。”張育彪說。“我們將持續採取嚴格措施,最大限度阻止疫情的擴散和蔓延,築牢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自掏腰包捐贈6000只口罩,老書記“退休不能褪色”

“雖然年紀大了,不能到一線幫忙,但是作為一個老黨員,在關鍵時刻一定要做點貢獻!” 1月31日,南嶺村社區老書記張偉基將1580個口罩交到龍崗區第四人民醫院工作人員手上。

一个深圳村社区的防疫样本:打赢“巷战”,他心里装着一张“防疫地图”

南嶺村社區老書記張偉基今年75歲,他是一名有著55年黨齡的老黨員。疫情爆發後,張偉基一直關心著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經過多方打聽,張偉基託人從外地買來6000個口罩,其中2000個捐贈給醫院,剩餘的給到社區,向居民發放。

第一批捐贈的1580個口罩中,有80個臺灣產FFP2型3M口罩,1500個日本產一次性口罩。“為我們開展疫情救治工作提供的極大的幫助,很感動,也很感謝。”龍崗區第四人民醫院主要負責人許國敏說。

“醫護人員要做好防護,才能救治更多的人。”張偉基說,自己雖然已退休多年,但作為一名黨員,退休不能褪色。“看到醫護人員們不辭辛苦的奮戰在一線,我就想著儘自己所能,貢獻一份力量。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護的硬仗。”

【記者】戴曉曉

【通訊員】史維

(文中王明為化名)

【作者】 戴曉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