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明明手握大權,為何任由親弟弟窮困潦倒也不幫忙?

___葛某某


慈禧掌國47載,這一點,縱然是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也遠不及她,她能夠在風雨飄搖中掌控清朝這麼久的時間,手腕不可謂不厲害。

可是,在她秉國這47年時間中,她的孃家人卻幾乎沒有一人為人所熟知,更沒有像漢之諸呂、唐之諸武一樣形成所謂的“諸葉”竊據廟堂之上操弄風雲,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她的孃家人在她掌權之後去哪了?

慈禧有一個妹妹和三個弟弟,妹妹婉貞是醇親王奕譞的福晉,也是光緒皇帝的生母;三個弟弟分別是照祥、桂祥和福祥,照祥早夭,福祥也死得早,所以慈禧掌權之後她也只剩妹妹婉貞和二弟桂祥了。

可是,桂祥真的窮困潦倒?慈禧真的沒有扶自己的弟弟桂祥一把?這顯然不可能。

1861年8月22日,被洋人嚇得不敢回京,只能用“天氣漸寒”作為繼續躲在熱河的藉口的咸豐皇帝病逝於熱河行宮。

隨後,慈禧聯合奕訢、奕譞等人發動“辛酉政變”,摧毀了咸豐皇帝臨終之前所留下的所有後手,將清朝的軍、政一把搶到了自己的手上。

慈禧實際控制了清朝的國柄之後,便於次年追封自己的父親惠徵為三等承恩公。此外,早在咸豐皇帝病逝後,因為慈禧是同治皇帝載淳生母的緣故,所以慈禧被尊為皇太后,所以為了抬高慈禧的身價,又將葉赫那拉家從鑲藍旗抬升為上三旗中的鑲黃旗。

1888年,時年39歲的桂祥繼承了三等承恩公的爵位,又是鑲黃旗的副都統,如此身份地位,哪是什麼窮困潦倒?

1890年,慈禧又提拔弟弟桂祥為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且不說從二品的工部右侍郎,這錢法堂是什麼呢?錢法堂是鑄錢幣的機構,相當於今日之貨幣印發機構,雖然工部錢法堂所鑄錢幣只能用於工部手頭上的項目經費,可是不用想也知道油水夠足!

此外,桂祥的三個女兒所嫁的人也是個個顯貴,尤其是他的二女兒經慈禧作主嫁給了光緒皇帝,即隆裕皇后。

皇帝的老丈人,他能窮困潦倒到哪兒去?

所以,自從慈禧執正以後,她的弟弟便從來沒有窮困潦倒過。

慈禧雖然沒少提攜和幫助弟弟桂祥,可是桂祥卻一直沒有成為能夠在朝堂上掀風弄雨的權臣,這或許也是他被人認為窮困潦倒的原因,縱不能如諸呂諸武一樣稱雄於朝堂,也總該威赫一時吧?可他確實沒有。

那麼,桂祥到底為什麼沒有成為能夠在朝堂之上掀風弄雨的權臣呢?

實際上,這和桂祥自己的能力有關,只能說他的能力是在太平平了,慈禧將他放到工部,放到錢法堂,可是他也幹不出什麼成績。

後來,慈禧心想咱這個弟弟不會玩政治,玩玩軍事總可以吧?所以她又將他調到軍中,讓他在軍中歷練歷練,可是桂祥還是沒能混出頭,只能乖乖地混吃等死。

除了能力平平之外,桂祥沒有成為威赫一時的權臣的原因,或許還有兩種“可能”,一是桂祥故意為之,二是慈禧故意為之。

桂祥生於1849年,死於1913年,他的一生沒有經歷過什麼起起伏伏,過得平平淡淡安安穩穩,也算是得了善終。

此中原因或許是因為他自知沒什麼能力,所以乾脆選擇明哲保身,不當一個橫行霸道的外戚。

對於慈禧而言,所謂的“故意為之”,也許也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弟弟桂祥能力太一般了,如果強行將他放到高位上,他可能沒辦法承受這個位置所帶來的壓力,從而導致難以預料的後果。

除此之外,慈禧沒有讓桂祥成為朝堂上的“螃蟹”,既是為了保護他,也是為了保護葉赫那拉氏,漢之諸呂和唐之諸武的結局太慘了,慈禧雖然沒正正經經地讀過書,可是對於呂后、武后二人的事蹟她也不會陌生。

咸豐皇帝臨死之前為什麼要煞費苦心地佈局?正是為了防止慈禧行呂、武故事!

所以,慈禧的弟弟桂祥只是在政治上沒什麼成就沒什麼名聲,但絕不是所謂的窮困潦倒。


寧糊塗


慈禧太后是滿清末年最大的統治者,不過慈禧太后雖然明明手握大權,但是她的弟弟卻過得並不怎麼好,反而有點窮困潦倒。難道是慈禧太后秉公執政,連自己的至親都不幫嗎?當然不是這樣了,這是有很多原因的。

慈禧太后的父親當到了四品官,可惜好景不長,由於她父親惠徵在任上貪汙受賄,結果被人告發免官。惠徵為了能夠重新當官,重金賄賂了當時的安徽巡撫,本來安徽巡撫已經準備幫他辦這件事的,可惜碰上了太平天國起義,巡撫一命嗚呼,結果惠徵所投的重金也打了水漂,他一氣之下也歸西了。這個時候,年輕的慈禧剛剛入宮,還幫不了她父親什麼忙。

等到咸豐皇帝死了之後,慈禧的兒子成為了同治皇帝,慈禧本身也水漲船高,晉封為皇太后。慈禧這個時候為自己的家族也做了不少的事情,首先將自己的家族留下五旗抬入上三旗,同時追封自己的父親為承恩公,由他的次子也就是慈禧的弟弟桂祥,繼承這個爵位。同時桂祥還當上了鑲黃旗的滿洲都統,這絕對不是一個低的職位,只要在這個職位上混日子,生活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後來慈禧又強行把她弟弟的女兒靜芬指婚給光緒皇帝,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隆裕皇后,桂祥一下子就成了國丈。慈禧為了自己的弟弟可謂是不遺餘力,可惜她的弟弟實在是有點爛泥扶不上牆。幾次三番之下,慈禧也心灰意冷,不再管桂祥了。而且桂祥還有一個惡習好賭,所謂十賭九輸,所以桂祥自然就有點窮困潦倒了,很多時候還不得不找他的女兒皇后要錢。而光緒對這個老丈人也很不喜歡,所以搞得隆裕皇后是兩邊為難。

不過,慈禧弟弟的所謂窮困潦倒只是相對於富貴人家來說的,真正他的生活比起真正意義上的窮人來說,還是好得太多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中國是人性社會,慈禧太后掌握大權後,當然也不例外,要照顧孃家人。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慈禧太后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按照大清祖制,慈禧父親惠徵被封為承恩公,可惜父親早死了,由大弟照祥承襲,大弟沒福,不到兩年就死了,由二弟桂祥承襲了。也就是說,慈禧的二弟當了承恩公,光拿工資不幹活。並且,桂祥的女兒當皇后。你想,姐姐當太后,權傾朝野,外甥當皇帝,女兒當皇后,那桂祥肯定官運享通、財源滾滾了。

我們這麼想,桂祥一定也這麼想。可是,慈禧太后居然沒給桂祥一個有實權的官職當,因為,慈禧心裡明白,桂祥沒能力,太不爭氣了。但桂祥仗著姐姐、女兒,整天吃喝玩樂,到處遊玩,沒多久,家裡的財產賣的賣,當的當,成了窮光蛋。慈禧太后給了他一些錢就打發了,倒是女兒挺大方,隆裕皇后給了他大量的錢財。只可惜,桂祥來錢太容易,花起來也不心痛。

慈禧太后雖然沒給弟弟官做,也不願給錢弟弟,但對這個弟弟還是挺關心的,隔三差五的派太監給弟弟送好吃的食物。但是太監有潛規則,每天送東西,必須給太監打賞,也就是給小費。桂祥開始挺高興,時間一長,就叫苦,每天收著這些不值錢的食物,打賞太監確實真金白銀。桂祥心裡苦啊,又不敢不收,不收就要得罪姐姐啊!

最後,袁世凱看不下去了。袁世凱是個聰明人,會做事,又會來事。給桂祥安排了差事,就是崇文門門監,看大門的。和一般看大門的不同,有收稅款的權力。有進京做生意的富商,都要到他那兒交費。桂祥高興壞了,當官的本領不怎麼樣,但撈錢誰不會呀?桂祥心黑呀,天天敲詐勒索,日子終於過舒坦了。但是,好日子剛剛過了一年,彷彿老天爺喜歡開玩笑,一把大火把桂祥家燒個精光!這下誰沒幫不了,桂祥在窮困潦倒中死去。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桂祥的命太好了,有權傾天下的姐姐,有母儀天下的女兒,有君臨天下的外甥,但是,沒官運沒財運,最後還是在落泊中死去。



江曉01


這個問題問的人有些胃疼,說的都對,但又是牛頭不對馬嘴。

首先看一下,慈禧的弟弟桂祥的人生履歷。

桂祥(1849年-1913年)那拉氏,滿洲鑲藍旗(後抬入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外戚、三等承恩公。

桂祥

同治13年(公元1875年)任乾清門侍衛(和神當年也是從侍衛幹起來的!)。

光緒10年(公元1885年)加副都統銜(第一次升官,有些小激動,但是虛職實銜)

光緒12年(公元1887年)御前侍衛、鑲白旗漢軍副都統(實職實權)。

光緒十四年(公元1889年)十月己亥,桂祥晉封三等承恩公,先後任正紅旗護軍統領、正黃旗護軍統領。(成了一把手,一身兼兩職)

光緒15年(公元1890年)候補侍郎(副職,虛職實銜);

光緒十六年(公元1891年)十二月,任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右翼前鋒統領;(正廳級幹部)

光緒17年(公元1892年),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副省級幹部)。

光緒18年(公元1893年)管理神機營事務,光緒20年加入八分輔國,鑲白旗漢軍都統,統帶神機營馬步各營駐紮山海關、後扎薊州。光緒22年統帶神機營馬步各營駐紮南苑,光緒23年崇文門副監督。光緒26年內大臣。(軍政一肩挑,正部級幹部)

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3年)四月,派承恩公桂祥、輔國公載卓,管理健銳營事務。後任梁格莊住班御前侍衛,宣統1年賞食入八分輔國公雙俸(副國級幹部)。

到了民國時代,桂祥也是混的風生水起!

民國二年(1913年)一月六日《政府公報》有這樣一頁通告:“載功、景灃、貢桑諾爾布、色楞額、魁斌、溥倫、桂祥、博迪蘇著管理值年旗事務。”當時,載功為鑲黃旗蒙古都統,景灃為正黃旗蒙古都統,貢桑諾爾布為正白旗滿洲都統,色楞額為正紅旗漢軍都統,魁斌為鑲白旗滿洲都統,溥倫為鑲紅旗滿洲都統,桂祥為正藍旗滿洲都統,博迪蘇為鑲藍旗滿洲都統。有桂祥的明確職務。

如果說這叫慈禧沒有管他弟弟,我就瘋了,這是不管嗎?太嚇人了,這簡直是平步青雲嗎?

如果說沒管他弟弟的話,那隻能推到同治十三年,公元1875年,他弟弟桂祥當侍衛的時候,此時的慈禧處於兩宮垂簾聽政時期,權力還沒有完全掌權,只是國家內政她負責主理。

公元1875年,桂祥26歲,當上了侍衛,侍衛是有工資的,按照1875年大清政府給公務員開的工資來算,如果不抽大煙,不嫖娼,不賭博應該不會窮困潦倒!

慈禧老佛爺

到底是不是窮困潦倒,按照慈禧1861年當皇后來算,光月例銀子就夠年家人一年吃的,還不算皇宮賞賜,他弟弟桂祥怎麼會有窮困潦倒之說呢?

桂祥是鑲藍旗人,每個月是有補助款的,這是大清國給所有滿人的特權,因此窮困潦倒沒有根據。

綜上所述,慈禧太后是有權力,他弟弟的窮困潦倒是子虛烏有之事,都是瞎扯淡!


少華聊史


她的弟弟桂祥,光緒十四年,被慈禧晉封為三等承恩公,光緒十六年,被任命盛京兵部待郎,工部右待侍即,兼管錢法堂事務。他的三女兒被慈禧賜嫁給光緒帝的堂弟,二女兒靜芬賜給光緒帝,即隆裕皇后。

慈禧的弟弟桂祥,他的女婿是光緒帝,姐姐是慈禧,他仰仗慈禧的權勢,脾氣粗暴,他身居高位,貪圖享樂,胸無大志,才疏學淺。。甲午戰爭爆發,慈禧派桂祥去山海關打仗,可是他昏庸無能,貪圖享樂,連連戰敗,逃回北京,遭到慈禧責罰,從此,桂祥再沒有得到重用。致此,桂祥生活十分困難,一度陷入困境,慈禧一開始很同情他,隔幾天派人送去銀兩。可是桂祥對於姐姐的資助花錢如流水,慈禧見他仍不思進取,無所作為,就斷了對他的資助。

1913年,桂祥逝世。享年六十四歲。


物語情歸


慈禧作為清朝後期政權的實際掌控人,自1861年同治皇帝登基起,她就以太后的身份掌權47年之久,身後有大批的追隨者,此人的聰明和能力可見一斑。

說慈禧手握大權後,任由親弟弟窮困潦倒也不幫忙,這肯定不對啊!窮困潦倒那要看跟誰比啦。

慈禧有1個妹妹和3個弟弟,妹妹葉赫那拉·婉貞是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嫡福晉,婉貞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光緒皇帝。

慈禧的弟弟照祥和福祥早逝,沒有留下子嗣,只有弟弟桂祥跟著慈禧沾了光。

光緒十四年(1888年)桂祥的女兒被指婚給了光緒帝,被立為皇后,桂祥一下子成了皇帝的老丈人。

慈禧孃家家世很一般,她的父親就是個四品官,慈禧掌權後想拉吧孃家人,就從與愛新覺羅家族聯姻開始。

桂祥有4個女兒,大女兒靜芬是光緒帝的皇后(隆裕太后),二女兒靜榮指婚給輔國公愛新覺羅·載澤;三女兒靜芳指婚給順承郡王愛新覺羅·訥勒赫,四女兒過繼給大哥,後嫁入孚郡王府。

慈禧開始有意栽培她這個弟弟桂祥,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月,也就是女兒成為皇后的當年,桂祥晉封三等承恩公,算是正式進入朝廷政治中樞。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二月桂祥出任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

工部錢法堂是幹什麼的?就像現在的造幣廠,造錢的地方,所鑄錢主要用於工部所管各項工程經費。肥差啊!還能說慈禧不幫她弟弟嗎?

可惜的是,桂祥是扶不上牆的。桂祥比慈禧小了14歲,慈禧17歲進宮的時候,桂祥還是個小屁孩,兩人交集不多。這個桂祥雖然是家中男丁,但從小到大,只會玩樂,就連大字都不識的一籮筐。

可想而知,在專業性強的錢法堂事務上,愣是理不清還更亂,乾的暈頭轉向。

在文職崗位上沒什麼建樹,那武的總行了吧,這個不需要多少學問。慈禧還想扶持他更上一層樓,光緒十八年(1892年)四月,桂祥和輔國公載卓管理健銳營事務,桂祥正式進入軍界。

慈禧孃家本是鑲藍旗,此時的桂祥卻是滿洲鑲黃旗副督統。

健銳營是清八旗禁衛軍中一支具有特種部隊性質的軍隊, 組建立於乾隆年間。在大小金川、大小和卓、平定臺灣林爽文、莊大田起義、庫侖之戰等戰役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清禁軍的王牌。

如此嫡系部隊,由八旗子弟構成,彙集皇家英武子弟,所以此時的桂祥,也算是手握重兵的重臣了。

雖然桂祥是副都統,但平日沒有戰事,基本都是混日子,他想啊反正也沒仗打,大清那麼多兵,打仗也輪不到他去。

可是命運和桂祥開了個玩笑,在軍營裡日子混了兩年,轉眼到了1894年,爆發了“甲午戰爭”,日本侵略大清,發生了黃海海戰。

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爭爆發,前線打的水深火熱,朝鮮半島淪陷,北洋水師戰敗。靠近黃海和朝鮮周邊的清朝軍隊,不斷被派往前線,其中就有駐紮在京師附近的桂祥的軍隊。

於是乎還在混沌中的桂祥,就忽然奉命領軍奔赴山海關迎敵。桂祥從軍是為了吃糧餉拿待遇,他可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和李鴻章、曾國藩等統軍之人相去甚遠。

慈禧的本意,是想讓桂祥跟著去前線打個醬油,等得勝歸來,加官進爵也好有個理由。萬沒想到這次參戰讓桂祥手忙腳亂,哭喪不易,他哪裡會統兵作戰呢?磨磨蹭蹭,從北京出發到山海關,走走停停如蝸牛般爬行。

桂祥死活不肯上前線,朝廷可算是看明白了,也讓慈禧對他徹底失望,將他調回京師擔任一些閒散職務。手中沒有了權利,往日車水馬龍上門巴結的場面也就少了,桂祥的日子開始“緊吧”起來。

無論慈禧怎樣恨鐵不成鋼,但到底還是自己的親弟弟,就把“崇文門監督”的差事給了他。這可是個肥差,負責這片區的稅收,於是不用兩年桂祥就建起了龐大的府邸。

可惜沒來得及好好享受,新府邸被一把大火燒了個精光,後來重建的新府不及老府邸的十分之一。這時候慈禧已經去世,他的女兒隆裕太后靜芬也去世了,權利都掌握在新興的大軍閥手中。

桂祥沒有了依靠和經濟來源,和那些清王朝的權貴們一樣整天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隆裕太后去世一年後,本就沒有什麼能力的桂祥,終於在焦慮和貧困中去世。

桂祥是傅儀名義上的外祖父,是皇親國戚,桂祥去世已是民國二年(1913年),溥儀賞給陀羅經被,並派貝子溥忻前往奠醪,賞銀5000兩用於治喪。

儘管桂祥扶不起來,但在慈禧掌權的時候一直很關照這個弟弟,直到慈禧死後桂祥才隨著清政府的衰敗而落魄。可以說桂祥的一生很有福氣,跟著家裡出的兩個皇后沾了光。

但是更應該說的是慈禧,儘管她是清朝後期的政權掌控人,但她不似呂后、武則天等掌權者把孃家外戚的利益立於皇族之上甚至想取而代之。

相反的,慈禧掌權的47年中,重用愛新覺羅皇室成員,大清朝廷重要職位都有皇族子弟的身影,她還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

唐朝楊貴妃得寵的時候,她的族兄和遠房兄弟也進入到了朝廷政權的核心。但慈禧的孃家人從未進入過大清政權的核心集團,當初封的官職也是拿俸祿但並不掌握實權。

慈禧的家人也經常向她要官做,但她都沒有給他們高官和實權,她這樣做也可能是為了保護家人,更多的則是維護大清長久。

慈禧掌權期間特別講皇家的倫理傳統,八旗組織是尊卑有序,的確沒有留下外戚干政的事實。

慈禧的一生褒貶不一,她既是守舊阻礙歷史進步的頑固派,又是頗有建樹的政治家,在內憂外患的時代為中國保存了實力。

她知人善任,又貪權戀位,愚昧頑固。曾做過慈禧侍從女官的容齡的記載:“慈禧不願意讓她孃家人做有實權的高官。除了節日,平常也不叫他們進宮。”這一點,慈禧要比歷史上得勢掌權的女主們做的好。


妖百慧1


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那可是雙重的皇親國戚,他既是國舅,也是國丈,因為光緒的皇后(即後來的隆裕太后)也是他的女兒。

這在當時可是了不得,慈禧太后家一下出了兩代承恩公(國丈),正是小衚衕裡飛出了金鳳凰,稀罕!而這一切,都是拜慈禧太后所賜。

怎麼說呢,慈禧太后的孃家其實並不顯貴。她老人家出生的地方名叫芳嘉園,後來又稱方家園,這一帶啊,在明代曾以出官妓而聞名。

明末八旗入關佔了皇城後,周圍的一些衚衕仍舊保留了原來的一些名稱,如大方家衚衕西對面的衚衕原名“勾欄衚衕”(現內務部街),“勾欄”即妓院的代名詞。

芳嘉園的西南邊原有個管理官妓的衙門即“教坊司”,如今還沿用“本司衚衕”的舊名。芳嘉園的北邊,有一個叫“演樂衚衕”的地方,那是粉頭們(即官伎)學習歌舞彩排的地方。

從住處上看,慈禧太后的孃家絕不是什麼顯宦,這也許是她當年僅以“貴人”身份入宮的原因。

而難能可貴的是,在慈禧太后發達以後,她的孃家也並沒有因此而變得顯赫起來。

據《宮女談往錄》中說,兩代承恩公(即慈禧太后的父親與兄弟)的府第並不闊綽,裡面沒有亭臺樓閣,沒有花園,只有幾層帶廊的房子。

而廊子也不寬敞,實在地說,非常侷促,遠不能和其他王府的門第相媲美。這裡雖然離朝陽門城根很近,但不是通衢大道。

慈禧太后回家省親,車騎從大方家衚衕西口進來,車抹不過彎來,只能進芳嘉園衚衕往北走,作個大回旋。

府門口外頭也不敞亮,過不了高車駟馬。承恩公的鄰居們,也都是些普通的旗人,既沒有高官貴人,也沒有文人雅士,但就這樣一個四處都冒窮氣的地方,卻一下飛出了兩隻“鳳凰”(指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

慈禧太后的弟弟、隆裕皇后的父親桂祥,在當時雖然談不上窮困潦倒,但確實混得很不怎麼樣。在《宮女談往錄》中,就連老宮女也對他很是鄙夷,說:

桂祥是個“文不文、武不武的大煙鬼,不但肚子裡沒墨水,甚至說不出一句整齊話來。

用老太后的話說,‘只知道雲土(雲南出的大煙土)、廣土(廣東出的大煙土),什麼西口土(娘子關進來的大煙土)、北口土(古北口進來的大煙土),整天跟底下人看什麼珍珠泡、栗子包、老牛眼’。

……聽太監告訴我們,桂公爺是整年拖拉著鞋的,永遠不提鞋後跟。吸鴉片要用兩個榻,在左邊吸完,又要換右邊吸,叫換邊。這是鴉片癮深的緣故。

吃早飯要在太陽傍落時,是個真正的鴉片鬼,拿白天當黑夜,拿黑夜當白天。這樣的一位寶貝,讓老太后如何提拔他?也只能讓他盡興地吸鴉片了!

可以說,老太后不是不照顧孃家人,只怪孃家人不爭氣。扶都扶不直的人,提拔他幹什麼呀!

假如她的孃家人有能當總督入軍機的材料,她又何嘗不提拔呢!對待這樣的孃家,只能是勤賞賜,不提拔罷了”。

不提拔倒也好了,也算是慈禧太后算懂得用人,沒有因為自己的私情而耽誤國家大事。就這點而言,得給老佛爺點個贊!

畢竟,歷史上以權謀私、走裙帶關係、以權謀私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以當時慈禧太后的地位和權力,要給自己的弟弟、皇帝的老丈人隨便安排個官,那不是太容易了。

再說了,就像李鴻章說的,天下最容易的就是做官,如果一個人連官都不會做,那實在是太笨了。

認真說,這話其實挺有道理,其實在古代很多官員都是尸位素餐,走走程序當泥菩薩官的。很多職位,隨便把阿貓阿狗放上去,其實都是一樣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慈禧太后把弟弟桂祥弄去做個不用負責實務、就點點卯的閒官,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總算老佛爺有底線,這事她沒做,已經比很多人強太多了。


坑爹史冊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講的便是一個人身份顯赫了,,那他整個家族的人都會跟著沾點光,慈禧利用自己的各種關係,採用各種強硬的手段,成功問鼎晚清的蒼穹,成為當時真正的無冕之王。


慈禧有三個親弟弟,有兩個去世得很早,只有二弟桂祥健在,他承襲了父親的承恩公的爵位,他的親女兒也嫁給了光緒皇帝,有著國舅和國丈的雙重身份,地位十分的尊貴顯赫,生活自然是安穩無憂,但桂祥後來卻混得窮困潦倒,作為有權有勢的慈禧太后,為何不幫助這位弟弟呢?


其實慈禧對這個弟弟桂祥一直是關照有加的

特別是同治十三年,慈禧40歲生日的那天,更是給了桂祥一份大禮,27歲的桂祥被授予了侍衛的要職,從此在乾清門當差,大清朝許多忠臣如和珅、肅順等人,事業的起點都是從乾清門侍衛開始的。


這等於是做姐姐的親手把大好前程送過來,自此以來,桂祥的人生也一度春風得意,雖說親外甥同治皇帝不久後就過世了,但桂祥的仕途卻進入了快車道,在姐姐慈禧的操縱下,女兒成為了光緒皇帝的皇后,桂祥的人生如同開了掛。

兩年後,桂祥又高升為工部右侍郎,監管錢法堂事務,拿到了大清朝堂出名的肥差,這個位置是很有份量的,因為他負責全國的經濟貨幣調劑調度,是一個非常便於貪汙的職位。
桂祥將這個特點發揮到極致,他當差期間以貪汙為主要目的,大量斂財,正事卻沒有幹出幾件,東窗事發,慈禧也覺得蒙羞,就罷了他的官。

在恭親王奕訢的引薦下,慈禧讓桂祥當了一名軍官,授予鑲黃旗蒙古副都統之職,而且還兼管健銳營事務,尤其是健銳營是清朝皇家頗為倚重的軍隊,此時的桂祥可謂是一個手握重兵的將軍了。
但是桂祥並沒有絲毫的領兵之才,慈禧卻讓他擔此重任,其實也是在有意栽培桂祥,如果他能榮立軍功,到時候封王進爵也好有個理由。
在甲午戰爭爆發之際,慈禧讓桂祥以參將的身份統軍去對抗日本人,想讓他跟著恭親王去前線打個醬油,打了勝仗回來是他的首功,可桂祥從沒上過戰場,只知道打仗會死很多人,因此還沒走出山海關就嚇得屁滾尿流,再也不敢往前走了,於是恭親王就將他送了回來。
桂祥回來之後,免不了挨慈禧一頓臭罵,慈禧以前還會經常接濟他,讓他的日子好過點,但這件事讓慈禧十分憤怒,她恨鐵不成鋼,自那以後,慈禧就把桂祥晾在一邊,再也沒有管過他了。

一事無成的桂祥沒有了官職,成天彙集一幫狐朋狗友在府內享樂,人氣旺盛的他整天胡吃海喝,讓本就淺薄的家底雪上加霜,遠遠比不上其他王公貴族活的逍遙自在,為了度日,無奈的桂祥只得將宮中賞賜的字畫拿去變賣以度時日。
慈禧不再管桂祥倒也說得過去,按理說,女兒作為皇后理應更加的孝順父親,可隆裕比慈禧更狠,也許是受了慈禧的影響,覺得父親實在是太窩囊了,因此對於父親的窘境視而不見,甚至拒絕接濟父親,搞得父親一把年紀經常老淚縱橫。

後來,袁世凱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就給他找了個崇文門監督的肥差,主要工作就是收稅,管轄崇文門轄區內的各種稅收,雖然桂祥膽小怕事難成大器,但是撈錢的本事卻是一流的,他當這個肥差不到一年,就撈了個盆滿缽滿,就將府邸改造一新,日子也過得紅紅火火,再也不用向姐姐和女兒討生活了。


然而,時隔不久,一場大火將他的辛苦積蓄燒了個精光,這一燒他又回到瞭解放前,這或許就是他的命吧。








遺產君


說起慈溪太后的這位親弟弟,用現在人的話說,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以前,我們的社會中,有“我爸是李剛”,結果這個人後來被整得很慘,但是,在清朝,慈禧太后掌權的時候,他的親弟弟慈禧應該照顧有加吧,而題主的問題就更有意思了,慈禧為何不幫助窮苦潦倒的親弟弟?慈禧幫了,絕對幫了,一度讓他任鑲黃旗蒙古副都統這樣的要職,但是,他呢,沒有才能,更沒有武藝,自己爛泥扶不上牆,怪得了別人嗎?下面,小雪就帶大家來看看,關於慈溪太后的這位弟弟,啃姐姐的故事。

身為同治的舅舅,慈禧太后的親弟弟,自然而然在仕途上可以飛黃騰達,然後,這位仁兄確實不成氣

慈禧的這位弟弟,名叫葉赫那拉·桂祥,聽名字就覺得運氣很不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皇二代,升官發財、金銀珠寶自然沒得說,但是,他卻偏偏不爭氣。

說起這個,就要說說慈溪太后的孃家人,慈禧能夠上位,她的孃家人扮演了很大的角色,所以,慈禧在後來非常注重對孃家人的栽培。

你說如果她的這個弟弟,但凡有一點才華,就讓慈禧心中樂開花了,畢竟自己掌權,如果親弟弟不給力,她的臉上也掛不住。

據歷史記載,同治十三年,慈禧太后四十歲壽辰,就封他的弟弟為侍衛,你可別小看這個職務,像歷史上的和珅等等,都是從這裡爬起來,一步步才有了後來的官爵的。

後來,果然如很多人所料,桂祥一路青雲直上,官至工部右侍郎。

在職期間,桂祥做了很多的錯事,把該判對的判錯了,判錯的也判錯了,簡直讓身邊的人頭疼,慈禧深知這一點,無疑就是讓他鍛鍊一下,哪個職位適合他。

幾年後,他又成了軍事統領,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兼軍機大臣,慈禧給足了他面子,但是,在後來的甲午戰爭中,卻讓她丟盡了臉。

在家混日子的桂祥,家宅都被人給燒了,結果窮困潦倒

在後來,慈禧看不下去,把他的職務全部撤掉,讓他去崇文門當監督,可是,他想從中撈得好處,結果讓群情激憤,慈禧也沒辦法,決定不管了。

慈禧去世以後,桂祥也只能在家倉皇度日,1913年,病死。

從工部侍郎到窮苦潦倒,慈禧太后的這位親弟弟可是人生大起大落,但是,怪不得別人,他享福沒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親姐姐,沒有真才實學,爛泥扶不上牆。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別說是古代了,就是現在,姐姐富裕的很,看到弟弟貧窮,不幫忙還回去跟弟弟爭家產都屬於正常現象。

兄弟姐妹之間屬於變量關係

可能是親的很

也可能跟陌生人一樣,誰過誰的,誰不管誰

也可能為了爭家產,跟仇人一樣

也可能是走著走著就斷了,尤其是父母離開的時候,沒啥互助和情誼的時候,走著走著就斷親了。

所以從實事求是角度來看,要理性的認識到變量關係,兄弟姐妹是一種變量關係,斷絕往來又不需要辦理什麼手續。

從正能量角度來說,不應該對古人要求太高,他們有著自己的文化體系。

從法律規定上說,兄弟姐妹之間,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彼此幫扶義務的。

兄弟姐妹之間,是血緣關係,這層關係血緣的維護能力說強也強,說弱也弱。

而這層關係,容易走向兩個極端,

這就是扶弟魔一種極端,另外一種是斷親。

時至今日,有些父母不再的時候,走著走著就斷親了,父母在的時候也可能因為探望父母而有見面機會。

所以不強求,不道德綁架,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了。

不能用現代人的理念去評價古人,

更何況那種現象在現代人中也是廣泛存在的。

貴為太后,能不需要回孃家分家產,已經是對弟弟法外開恩了,夠可以了。

姐姐富裕到不用回孃家分父母家產本身也是一種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