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教挺優秀但是有些自負的孩子?

舞夜心動--靈魂的主宰者


這不是管教的事了,等受到挫折了以後自負就能改變。

優秀並不一定就能暢通無阻,這個社會(世界)不是真空,是由各種人和事物組成的,遇到什麼樣的人和事是未知的,也會遇到惡緣,自己掌控不了,能掌控的是自己的駕馭能力 。

再優秀的人也不完美,遇到了逆境時就能知道自己的自負是多麼的可笑無知,那時自會認清自己,看清自己。


妙善之梅子


二十年前,我妹妹的閨蜜聽說我在妹妹家吃飯,就把她讀了初二上初三的兒子送過來讓我看看,事先告訴我,這男孩常把他的數學物理課的老師頂得下不了臺。😂

見面後,我與他聊了幾句,口授了兩道小題目,請他當場用五分鐘解答。一是依次寫下他進初中以後數學教材各章節的標題。二是一個物理思考題~均勻木棒豎著浮在水中,露出十二釐米,鋸掉露出部分,,又露出八釐米,再鋸掉,問露出多少?

我們大人繼續聊天,讓他在房間裡塗塗畫畫。五分鐘後,他撓撓後腦勺,表示不好弄。

。。。

現在?留學美國後,計算機類的博士畢業好幾年了。


牛小歪


大家好,我是教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堅信好的教育,還是應該給人帶來成功體驗。以下是我的分享和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

其實自傲和自傲僅僅一線之隔,自傲讓人感覺到有些厭煩,自傲則是讓人比較賞識。其實年輕人風華正茂,有些自傲是正常的,只需他不是自傲到人人避之則吉,那麼便無傷大雅。\r

假如你必定要去管束,那麼就必定要做到對事不對人,不然你的管束不光不會有作用,或許還會有反作用,由於他或許會以為你是故意針對他。而抵擋這些自傲的孩子,最好的辦法便是挫他的銳氣。\r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我雖是教書育人,但同時我也是一個愛學習的學生,\r

最後在這裡我祝福大家的子女能夠健健康康成長,能成為優秀的人,變成棟樑之才。謝謝大家!\r


翰林藝考資訊號


既然只是有些自負,那麼便不用刻意管教。人都會有自我糾錯的能力,當他碰壁的時候,他會自我糾錯的。

其實自負和自信只是一線之隔,自負讓人感覺到有些討厭,自信則是讓人比較欣賞。其實年輕人血氣方剛,有些自負是正常的,只要他不是自負到人人避之則吉,那麼便無傷大雅。

如果你一定要去管教,那麼就一定要做到對事不對人,否則你的管教不但不會有效果,可能還會有反效果,因為他可能會認為你是刻意針對他。而對付這些自負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挫他的銳氣。也就是找一些深奧一點題讓他做,如果他做不出來,你便說一句:“唉!還是有些差距啊!北大少年班那些學生很小就能做出這些題了”;如果你真的遇到北大少年班級別的學生,那麼還真的不是普通老師能對付得了的。你只能是去告訴學校,讓學校來想辦法處理。😄

期待你的認可和關注!


肥仔老師談教育


你好!優秀但自負的孩子很常見!因為孩子們的見識畢竟有限,遇到的挫折也很少,就會唯我獨尊飄飄然!

管教這些孩子首先進行挫折教育。全面瞭解他,有哪些不足之處,提出他的缺點看他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肯承認,不妨給點打擊,比如他不善長畫畫,那就專門組織個畫畫比賽;他作文不強就組織作文競賽。大大的表揚優秀的孩子,在他"心酸”的時候順勢引導他,人各有所長,但人無完人!應該虛心做人踏實做事。

再者,闊大孩子視野,提高思想認識。可以讓他多閱讀,比如《毛澤東傳》《周恩來傳》,偉人尚且虛懷若谷,凡人更要孜孜以求!驕傲使人落後,江郎才盡,夜郎自大最終必然留下遺憾,落下笑柄!


荒原十禾


自負有兩種:一是確實很聰明的自負,這是人的炫耀心理在作怪,適當引導就是了;二是盲目的自負,也就是偶爾有點成績就飄飄然,這是驕傲,要不得。

自負的好處,是有利於激發自己的自信心,但又容易自我滿足,儘早出現高原現象,不利於進步。

我是不贊成過於自負表現的。最好的心態是,聰明又不滿足,為人謙和。要知道,人是多元性的,學習好,到了社會上未必就能立得住腳……


伊水緣


現在的大人很有趣,不優秀的焦慮,挺優秀還得“管教”。

說小孩自負,難道不是我們自己教出來的嗎?你瞧:我們總是覺得自己有資格有能力去“管教”孩子,是不是很自負呢?

小孩如果太完美了,家長又要覺得一點毛病都沒有,那麼正常是不是不正常?

您有一個挺優秀的孩子真的很幸運,好好欣賞陪伴他,方法和資源到處都有。管教的結果只會是媽寶或叛逆,二選一。


資深囧媽



我高興18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去遇上很多更優秀的同齡人。


易天道


對於優秀但是有些自負的孩子其實不需要管教,但是需要引導,往往這些孩子是想法很多,自主能力特別強的,你如果用管教的方式教育他是看不上你的,所以通過一些方式去引導,比如說在一些方面你可以示弱一點,讓他來完成一些任務,還有在一些方面適當的給他一些挫敗感,但是需要立刻給予引導,讓他反思,當然了,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如果您還有問題可以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