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中國的一線城市會增加嗎?專家回答太到位了

專家一:現在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都各具特色。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經濟中心,廣州和深圳地理位置好,經濟也非常發達,所以這四個城市是當之無愧的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肯定會增加的,但不一定是在五年之內,有可能很久,具體要看中國何時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如果中國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僅有四個一線城市是遠遠不夠的,有可能網絡媒體所選出的新一線大部分都會邁入一線城市。

如果評選一線城市,我最看好的是成都與西安兩座城市。

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成都。天府之國,經濟非常發達,已經有一線城市的一些經濟特徵了,比如說房價。很多人說成都發展是舉全川之力,像吸血鬼一樣。成都確實是依靠四川的資源傾斜發展的,但是要明白,四川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需要先發展起一個大的經濟中心,然後構建城市群,這樣才能讓四川更好的發展。

說說西安。西安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內陸港、絲綢之路起點、關中城市群領頭羊等特殊的戰略地位,發展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而西安可能依靠自己悠久的歷史逐漸成為中國文化中心。

未來五年,中國的一線城市會增加嗎?專家回答太到位了

專家二:未來五年,沒可能有新的一線城市。現階段的15個新一線城市,各有各的問題,而且不解決基本沒希望晉級一線城市。如果有,那隻能是合併後的蘇州。未來五年,上海很有可能要拿走4縣,上海破萬後,人口,面積和產能以及日趨成熟的金融,無限接近遠東第一超越東京的目標。

而現階段的蘇錫常模式,已經在外資動搖的情況下,開始受到大量的質疑。今年蘇州無錫大量企業關門,包括工業園。蘇州模式或者說外資模式現在甚至可以說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沒了崑山,太倉,蘇州無錫(老城區)生存的最好的方法是合併,兩地產業協同度高,中間共享碩放機場。

合併後,面積一萬,常住人口1500萬。在合併後,開啟人才政策利好可以迅速超過兩千萬人。蘇州無錫現階段發展水平很高,但是增長已經無法和杭州深圳相媲美。而合併後可以吃掉上海外遷的大部分企業,廠子。基礎建設加工業基礎完備,產業從上海轉移可以逐漸填充逝去的外資,和向上層建築發展。合併後的蘇州,可能依然無法超越廣佛合併和上海。但依然有機會超越卸載非首都功能的北京,和用地緊張的深圳。

最後,希望蘇州模式不要倒下,轉型或者更新,希望改革開放最初的的形態能得以保留。

附1: 上海吃掉的四個縣是崑山,太倉,嘉善,平湖。兩個蘇州,兩個浙江。之前沒能說明白,造成困擾不便請諒解。

未來五年,中國的一線城市會增加嗎?專家回答太到位了

專家三:我認為“未來五年,中國的一線城市”必定會增加。

無論從國家發展和整體規劃,中國必定會增加2-3個一線城市,可能會在這幾個城市中出現:成都,杭州,南京。

成都這幾年發展大家有目共睹,經濟總產值排在西南幾個省會的頭把交椅,地理位置屬於西南的中間位置,往東可以和重慶強強聯手,往西可以配合西藏瘋狂輸出礦產,往南聯合廣西發展旅遊和水果,打造新型產業鏈,往北可以和青海甘肅發言成西蘭省會經濟圈,四川地處盆地,氣候宜人,很適合定居。

暫排第一位。

杭州和南京這兩位可以說已經競爭多年了,無論從經濟產值,還是國際地位,都在全國排名靠前。第二個成為一線城市的必定是這兩個中的一個。不過這兩年,因為阿里巴巴的興起,導致一些大的國際活動頻道在杭州落地,短期的小爆發,在勢頭上略高於南京。南京的高校很多,教育體系自成一派,屬於國家科研教育重要輸出地,但是現在有點讓南京焦慮的是,小弟蘇州衝擊老大位置的意圖越來越明顯,以至於南京現在經濟和省會地位兩手抓。這兩個城市無論從歷史底蘊,文化教育,經濟規模都是不分伯仲的,所以短期內不會有太明顯的擴大,但是五年可能會出現一個分水嶺。

未來五年,中國的一線城市會增加嗎?專家回答太到位了

專家四:五年之內應該不會新增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的三個主要特徵標缺一不可,分別是經濟體量、人均經濟數據,人口規模。

所以我們來簡單分析下目前幾個被認為是熱門一線候選的城市:成都、杭州、蘇州。

成都:

成都這兩年人氣飆升,更是被評為新一線城市之首,整體發展速度也很快。不過這裡我們要注意兩點,成都的經濟體量雖然力壓武漢、南京等同級別城市,但這是在比漢寧兩城多出幾百萬人口的前提下完成的數據,所以比總量尚可,比人均還有很大差距。別說收入水平,就是人均GDP比一線平均值都有40%的差距,這麼大的差距5年時間顯然是追不上的。至於“新一線城市之首”這個地位,的確值得肯定,但是要搞清楚這個新一線什麼意思,這是由上海第一財經欄目的一個研究所發佈的“中國商業魅力指數新一線城市”排名,跟科教文衛甚至和收入都沒半毛錢關係,這僅僅是一個商業魅力綜合指數排名,和我們平時說的一二三線城市壓根不是一回事。所以成都的滿分成績是針對商業領域的告訴蓬勃發展而言,並非實力已經僅次於北上廣深。

不服氣的可以看兩張圖,分別是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看下和一線城市的差距一目瞭然。從數據情況來說,成都目前能夠滿足一線的三大基準條件只是人口規模,而經濟領域不論總量還是人均都還有很大差距。

杭州

杭州現在的確已經有了一線城市範兒,科教文衛無短板,經濟結構合理,發展速度快而穩,城市定位清晰,民富程度高,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已經躋身一流水準,就連房價都是直奔一線。但為什麼五年之內不可能呢?因為杭州經濟體量還不夠大,人口規模也不夠大。一線城市經濟體量最小的是廣州,2.15萬億,而杭州只有1.32萬億;一線城市城區人口最少的也是廣州,1040萬,而杭州目前城區人口是640萬。

蘇州

蘇州的經濟規模已經非常接近於一線城市,人口規模也很龐大,但蘇州卻很難成為一線,原因其實很簡單,一線城市清一色的是市區經濟,而蘇州是縣域經濟。雖然蘇州民富不亞於一線,但一線城市的特點是什麼?是有一個世界級的主城區,有一個總部大企業林立的主城區,尤其金融業地位都是世界級的。而蘇州的經濟命脈是幾個超強的縣級市,縣域經濟發達程度遠超市區,縣區民富程度比市區還高,這和一線城市剛好是相反的。比市區城建和繁榮度,別說一線城市,連南京、武漢都比不了。另外蘇州的硬傷是沒機場,雖然蘇州離上海無錫的機場都很近,但一線城市都是世界級航空樞紐,並且都在像雙機場城市發展,這一點來說,蘇州的定位相差太多了。所以蘇州從三要素來說是這當中最接近一線的,也是經濟最強的,但卻是最不具備一線氣質的城市。

以個人觀點來看,下一個一線城市或許是人氣並不火爆,受關注程度也不太高的天津。天津並不像杭州、蘇州、成都這些城市有特點,但卻是最沒有短板的城市。論經濟規模、人均經濟、人口、樞紐價值、城市規模、城建、科教文衛,哪一樣都是國內領先地位,儘管沒有很突出的數據,但也沒有拿不出手的數據。外加直轄市和沿海城市的身份,成為下一個一線的優勢比上述三個熱門城市都要大。

未來五年,中國的一線城市會增加嗎?專家回答太到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