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潘金莲悲剧的是她本身太着相了,你认为如何?

五色土聊历史


潘金莲的悲剧固然与她的美貌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


一、美貌是诱因,是前提条件,没有美貌,一切都无从谈起。

不难设想,如果潘金莲是个丑八怪,关窗户那个叉杆儿不慎脱手落到西门庆身上,西门庆抬头观看,看到的是一个丑八怪,他还能转怒为笑么?不仅不能笑,反而会骂声晦气转身就走,根本不可能再来纠缠。因为西门庆这个好色之徒身边并不缺少女人,他只不过是喜新厌旧罢了。而所谓的新,首要条件自然是花容月貌。

二、身份很重要。如果是大户人家,也就没有了和西门庆的相识。

潘金莲的丈夫武大在街上卖炊饼,收入微薄,生活贫寒。潘金莲没有工作,全靠武大一人养家,属于社会最下层人士。如果是大户人家,养尊处优,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丫环佣人伺候着,也就没有节衣缩食忙于家务的烦事,自然也就不会和西门庆相识。实际上,西门庆也正是看中了武大郎的劣势,所以才更加有恃无恐。


三、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没有王婆从中使坏,根本就不会酿成这场悲剧。

潘金莲失手掉落叉杆儿碰到西门庆,当时双方并没有什么行动,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是西门庆窜掇王婆,王婆想出以做针线活为掩护的招术,把潘金莲骗到了家里。待潘金莲上了贼船,受到王婆的讹诈,想下船也下不来了。所以王婆才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

四、武大郎的外在条件,是导致潘金莲出轨的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

潘金莲是被张大户强行嫁给武大的,也就是说,嫁给武大并不是潘金莲的本意。两人一美一丑,正可谓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任谁都会觉得二人不般配。但是在封建社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潘金莲只好忍气吞生。所以当她见到武松后,顿时生成爱慕之情。如果潘金莲与武松成亲,她也就不可能与西门庆私通。


五、没有把握住机会,导致一错再错,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败露,武大前去捉奸被西门庆踢伤。病床上,武大已经明确讲清楚,如果潘金莲回心转意,悬崖勒马,痛改前非,治好他的伤,他可以既往不咎,武松回来也不告诉他这件事。可惜潘金莲没有把握住机会,而是听信了王婆毒死武大的坏主意,侥幸心理占了上风,最后潘金莲自己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六、潘金莲水性杨花,心辕意马,是酿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以上五条原因都属于外因,潘金莲水性杨花的性格才是酿成悲剧的最主要原因。如果她在看清王婆和西门庆的真正意图后,及时收手避开,不可能再有后面的故事。正因为潘金莲自身就有偷欢取乐的潜在愿望,才顺水推舟成就了苟且之事。如果潘金莲本人立场坚定,也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悲剧发生。


总之,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和内因相辅相成,才酿成了一桩千古奇案。


文化一家人


潘金莲的悲剧,有很大一部分是外界所致,这不是她能控制的。毕竟,下嫁武大郎实非潘金莲所愿。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完全是被迫的。

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这里只说《水浒传》原著里的潘金莲,不说《金瓶梅》这些衍生作品。

按照原著的设定,潘金莲最初是清河县一位大户人家的使女,由于长得非常漂亮,所以时常受到男主人的性骚扰。

潘金莲不愿意顺从男主人的色欲,所以就告到夫人那里。但没有想到,夫人不仅没有保护她,此举反而还让男主人恨上了她。

为了报复潘金莲,男主人就把她嫁给了人称“三寸丁枯树皮”的武大郎。

由此可见,在婚姻问题上潘金莲是何其无辜。

在最初,她又何尝是个淫荡的女子,她又何尝不想守住自己的贞洁呢?

嫁给武大郎后,两个人的夫妻生活很不如意。

此外,武大郎也没办法保护潘金莲,所以她时常遭到浪荡子的骚扰,甚至还有人公然说,“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外界环境的残酷,改变了潘金莲,所以她受不住西门庆的勾引,半推半就的从了他。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替潘金莲脱罪。

潘金莲无疑是婚姻问题上的受害者,但她也不是白莲花一朵。

武大郎并没有主观上想要对不起她,她就直接下毒害死了他。这种狠毒也是应该遭受报应的。



HuiNanHistory


潘金莲的悲剧,始于她的美丽,始于她从小的遭遇,始于她生就在那个造成她悲剧的封建男权社会。

潘金莲从小失去父母,无依无靠,被亲叔卖到清河县张大户家做婢女。她天生丽质,漂亮迷人,张大戶迷上了她。那时的婢女,身份地位卑微,金莲对主人的要求,根本无抗争。虽然张大户占有了她,更想长期霸占她。可潘金莲却不顺从,拒绝了张大户。她央求主人婆摆脱张大户的占据,以求过一种普通百姓生活。张大户知道后,怀恨在心,借此机会报复,硬是把她嫁给了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解风情、性格懦弱的武大郎。

张大户这一招真狠毒啊,可以说完全摧毁了潘金莲。潘金莲至小聪慧漂亮,虽是婢女,地位卑微,但也有自己的爱情追求,不是什么高大多金的帅哥,至少也得看过眼的男人吧。可三寸丁的武大郎,怎么也不是灿若桃花的金莲喜爱,这哪里还有一点点爱情。在那个封建时代,女人的命运从来不由自己掌握,她们对于主人家的安排,无力反抗,只得无奈接受。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潘金莲的心理逐渐走向不平衡,她的爱情、渴望、追求,慢慢随着婚姻枯萎凋谢而死去。

但潘金莲对这样的生活不甘心,她要追求,追求自己的幸福,追求自己喜欢的男人。

她遇到了武大郎的兄弟武二郎武松。年轻高大英俊的武松,点燃了金莲心中燃烧的火焰,复活了她渐渐死去的灵魂。她巧驰手段百般勾引,企图用自己的美貌自己的热情打动武松。可武松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不会为男女私情做下苟且之事,更何况自己兄弟之妻。因此毫不客气拒绝了潘金莲。如此被拒绝,潘金莲慢慢变了,由开始淳朴素质的婢女慢慢变成心狠手辣的人了。

自勾引搭上西门庆后,潘金莲完全变了。为达到与西门庆长相厮守的目的,她不惜毒死自己的丈夫,落下个淫妇恶妇的罪名。

潘金莲的悲剧,从道德伦理上说,她是天下第一淫妇、荡妇、恶妇、妒妇,实不为过,她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愤愤不已。但她的悲剧,实是当时社会所为。

潘金莲时代的封建社会,整个社会道德败坏,男权严重,妇女地位低下。女人大多象商品般买卖,实难有自己称心如意的婚恋。潘金莲聪明漂亮,即会描鸾刺凤,又会品竹弹丝,绝对是一个素质高绝的大家闺秀。如若生在当下,必是各高大帅多金男士争抢的对象。可惜,生在那时,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难找自己心仪的男子,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自古才子佳人,郎才女貌,英雄配美女。如果一开始金莲便嫁给武松,应该是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潘金莲也不会变得这样淫荡无耻了。


我是伍洋


潘金莲的悲剧不在于漂亮,而在于悲惨的身世和吃人的社会。如果她有良好的生活和教育,如果能与武松初恋而结百年之好,她应该不会自甘堕落。

潘金莲先被卖进王招宣府,其后又被转卖给了张大户,张大户惧内而又将才貌双全的她送给了卖炊饼的武大郎。“三寸丁古树皮”武大郎没有给到潘金莲期待的性满足和爱情幸福,反而是一种深植内心的煎熬。她觉得自己是“鸾凤”、“灵芝”,但是这个丈夫却是“乌鸦”、是“粪土”。卑微的社会地位让潘金莲欲诉无门,但个性要强的她并不甘于这样的生活,而是整日吊着那三寸金莲,高唱“一块好羊肉,如何落在狗嘴里?”卢梭说过“在所有激动人心的情欲中,使得男女两性互相需要的情欲是最为炙热和激烈的。它是足以使人不顾一切危险,冲破所有阻碍的可怕欲望。

谋杀亲夫之后,摆脱了武大郎的潘金莲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完整的自我。虽然她在西门家看似富贵豪华的生活,实质上却是陷入了另一波痛苦的洪流之中——在主人面前是奴才,在奴仆面前是主人,而在妻妾之间则既是“害人之人”,又是“被害之人”。

潘金莲的悲剧在于她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她被压到社会的最底层,人格与尊严被残忍地埋葬在男性至上的封建礼教中。女性诉求的权利被剥夺而化作怨恨和心灵的扭曲。


张铁军158


长得漂亮难道有错吗?题主这种观点是典型的“红颜祸水论”,不可取。

一、“网红脸”不能改变历史

所谓红颜祸水论,就是认为女人长得漂亮就是害人的祸根,轻则害人害己,重则祸国殃民。所以有一些人荒谬地推断——

“假如潘金莲不开窗户,不会遇西门庆;不遇西门庆就不会出轨;不出轨,武松不会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腊不会被擒,可取得大宋江山;不会有靖康耻、金兵入关,不会有大清朝;不会闭关锁国,不会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中国将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诸侯都是浮云。”

红颜祸水论自古有之,“殷宠妲己,周溺褒姒,汉嬖飞燕,唐耽杨妃”等论调,都意在说明“红颜”是历代帝王败国亡身的“祸水”。其实,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不是一两张“网红脸”所能改变的。

二、潘金莲的悲剧另有原因

第一,是潘金莲的思想与品性使然。我们知道其实一个人的思想品性是决定一个人的重要因素,远远超过了脸蛋。深究起来,潘金莲个人贪图享乐的思想决定其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第二,是旧社会女性地位决定的。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没有独立的地位,都要依附于男人而存在,甚至有一些男人(例如西门大官人)纯粹把女性当成玩物。潘金莲凭借自身“网红脸”资本,在她所生活的时代,她的所作所为也只能依附男人,而她选择“好男人”的标准,又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所以注定了悲剧的一生!

三、问题总结

  • 所以,把潘金莲悲剧原因归结为她本身太着相了,这种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假如潘金莲女士生活在今天,社会环境改变了,她就不会那么杯具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身家过亿的KOL。

  • 她可以像李子七那样把“武大郎炊饼”拍成美食视频做“文化输出”,也可以像李佳琦那样直播“潘氏手工针线活”成为“网红带货”第一人!

  • 当然,假如她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男权社会”,那她最有可能还是成为“天上人间”的头牌小姐姐啊!


麓风轩


潘金莲的结局与她的相貌有很大的关系

《水浒传》中潘金莲,可以说比梁山的一百单八将还备受争议,因为她做了有违道德人伦的事情,与西门庆偷情,为了能够与西门庆长期保持这种关系,她将武大郎用毒药毒死,许多人猜想如果潘金莲的邻居不是王婆,如果窗棂上的棍子不掉下来,那潘金莲是不是就不会出轨了呢?

很快这一说法便被人给否决了,因为住在水浒中潘金莲的本性就不是个老实之人,潘金莲原本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后来被男主人看中,因为不愿意嫁给糟老头子,于是誓死不从,这一下惹恼了男主人,于是便把潘金莲分文不取的嫁给了武大郎,要说潘金莲的姿色在当地可是出了名的,就这样嫁给了矮矬穷武大郎,她当然会心有不甘了。

在武松回家探亲之际,潘金莲看到这个小叔子,长相英俊,神武不凡,于是便对其一见倾心。武松在哥哥家居住的一段时间里,想方设法的寻到于他接触的机会,时不时的给武松一些暗示

,但武松是个刚正不阿的人,面对漂亮嫂子的勾引丝毫不为所动,武大郎还天真的以为,潘金莲是因为自己才对武松这么好的。

后来武松离开了家,遇到了风流成性的西门庆,开始潘金莲还欲拒还迎的做做样子,在王婆和西门庆的联合攻势下,潘金莲最后还是背叛了武大郎并且将他杀害,其实在武松回家那时就能看得出来,潘金莲不是谨守本分之人,她对自己的命运有诸多的不甘,就算是没有遇到西门庆,或许还会遇到其他的男人,只要是比武大郎优秀,或许也会让她红杏出墙。


大国历史记


潘金莲的悲剧,主要是因为她生活的时代造成的。这点不应该有什么疑问。

潘金莲是清河县南门外一个裁缝的女儿,排行老六。父亲早就死了,她妈妈把她卖到了王招宣的府里学弹唱,之后王招宣也死了,她妈妈又把她争出来,接着转卖给张大户,在张家做丫鬟,因为长的漂亮,被张大户收房做了妾。但是张大户的老婆是个很泼悍的女人,视潘金莲为眼中钉,想出来各种办法对付她。没办法,张大户把他嫁给了卖炊饼的武大郎。事实上成立张大户的外室,因为武大郎平白得了个漂亮的媳妇,还得了张大户给的做炊饼的本钱,所以对戴的这个“绿色的帽子”也不计较。


之后张大户也死了,潘金莲就被赶到了紫石街自立门户,也断了张大户给的本钱,恰好这个时候,打虎的武松回来了,相对于又矮又丑的武大郎,相貌堂堂的武松让潘金莲心生爱意,不过潘金莲是“嫂”,武松当然拒绝。


之后潘金莲勾搭上号称有潘安貌,又在当地有钱有闲的西门庆,武大郎去捉奸,被毒死,潘金莲就嫁给了西门庆为妾,因为是第五房。所以这个时候“六姐儿”就成了“五娘”

在西门庆家里,潘金莲为了争宠,和西门庆宣淫不止,被冷落的时候又和西门庆的奴仆有私,西门庆死后,又私通西门庆的女婿陈敬济。结果被西门庆的老婆吴月娘赶出了家门,为武松所杀。

上面就是潘金莲从一个单纯而美丽的少女一步一步的过程。

潘金莲其实才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那个,她没有幸运生在高门大户,做个小姐,嫁一个门当户对的公子。或者就算生在小门小户,但是父母疼爱,也会嫁一个相当的夫婿,过一个安静的生活。

这俩点她都没有,但是她有什么呢?美貌,所以她妈妈才能把她一而再的转卖。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下,潘金莲只有俩条路:要么死,保全当时称颂的名节;要么就是接受各种并不是她乐意的安排,跟随命运的脚步,漂到哪里是哪里。她选择了后者。


回顾潘金莲的一生,几乎从来没有人把她当成一个人看,她一直只是一件货物,从一个人手里转卖到另外一个人手里。


她的经历,不是她能做的了主的,没有人天生是“坏人,荡妇”,我们如果能看到她的命运背后的起作用的东西,我们就不会简单的评判她淫,因为那个社会,那个不把女人当人的文化,甚至她不靠谱的娘,都要比她恶的多。也正是这些东西合在一起,才造成了潘金莲的命运。


暖历史


潘金莲自古被打压,是浪女人的代名词

长的漂亮不是过错。但也是错。美是双刃剑,自古红颜多薄命。

美女就是男人们追逐的猎物。美女就是被成功男人来享用的。

打虎英雄武松,高大魁梧,且在衙门里当个都头,算是个成功男人,那西门庆在阳谷县是个财主,有房有田,有钱,也算个成功男人。

这两人与潘金莲还能对付,美女配英雄嘛。

但潘金莲偏偏配了个狗熊一样的男人武大。

那武大一个卖烧饼的,又挫又丑之人,就算不得成功人士。只是一个凡夫俗子里面更加平凡而不起眼的一个小人物。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这么平凡又丑陋的武大,是压不住潘金莲的这样的美女,武大命里就没有这样的福分,这样的桃花运,

俗话说破锅配破锅盖,潘金莲在武大身边,早晚要出事,红杏出墙的事儿是不可避免的。潘金莲不红杏出墙,也有人要爬墙头,来摘这支红杏。

说到底,武大是可怜的,虽然有美女在侧,但对他却无疑是个定时炸弹,早晚爆炸。

潘金莲也是可怜的,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丈夫,只能自怜,自叹了。

且不说施耐庵在水浒里描写的潘金莲与武大郎的故事,在现实里有没有?

但就作者对潘金莲的所作所为的描写,就代表了作者,是一个维护封建道德礼法的一个假道学之人。

一个如此美丽的女人,找了一个个子矮小,长相丑陋的男人。这是一副多么不和谐的画面呀。还不允许人家潘金莲偷个腥谈个情,与小叔子眉来眼去,与西门大官人亲密接触一下吗。

你个施(死)老夫子也太狠心了点儿,给我安排了一个三寸丁的丈夫不说,连让我与小叔子调个情的自由也不给。那么,我红杏出墙与西门大官人,那也是你施老夫子逼的。

别怪奴家心狠。杀武大,也是施老夫子让奴家做的。金莲我心比黄连还要苦呢。

这样不合理的组合。就是一种笑话。

潘金莲作为一个美女,作为一个七情六欲的美女面对一个又低又丑的丈夫,他的内心是崩溃的,是无法接受的。

潘金莲之所以红杏出墙,并不是耐不住内心的寂寞,而是忍受不了这样不和谐的画面。

两人一起上街。会招来众人的围观指指点点。 出趟门儿,都会招来一些闲言碎语,很是尴尬。作为一个成熟的,娇艳的女子活在大家谈论的焦点,这日子过的,不能忍受。

他要反抗,要抗争,这不属于自己的丈夫和不属于自己的命运。

当看到了高大魁梧的武松,潘金莲,从心里油然而生爱慕之心,这是合乎情理的,美女爱英雄,自古有之,但是因为叔嫂的关系。这段孽缘,被武松了结了。

但如果潘金莲是别人家的老婆,而不是武松大哥的老婆,那么武松一定会接受这个美女的挑逗。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哪个猫儿不偷腥?武松又没有练,必先自宫的葵花宝典。面对如此美女怎么能逃过?食色性也,人的本能呢。

潘金莲无意中又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白马王子,或者说是冤家西门庆。

潘金莲对这个花花公子,还是上心的,用情的。两人成就好事实是互相欣赏的愉悦的。

但也许最不该做的事,为了与西门庆能长久在一起,而动了杀心,杀死了武大。

如果潘金莲没有做杀死武大之事,他与西门庆所做的苟且之事,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潘金莲与武大确实不般配,潘金莲确实是可怜的人,一朵鲜花插在那样的牛粪上,太不和谐了。

反抗和出轨是必然的,是早晚的事儿。

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潘金莲嫁的是武松,那么,两人一定会恩恩爱爱,比翼双飞,不会闹出红杏出墙的事情。

要怪就怪命运的安排,要怪就怪施耐庵,这个老夫子杜撰的太离谱,阴差阳错的让这么朵鲜花插在武大那坨牛粪上?

潘金莲的悲剧,不是她的长相太美造成的,而是施耐庵这个老夫子编排的结果。


火煮水壶84501


潘金莲的悲剧可不只因为他长相造成的,你看现实中很多女人长得并不怎么样,有些身材也很一般,但是却有很多男人往上靠。可笑者,如此女人或同时脚踏几只船,男人互绿;或卖弄清纯,哄骗各年龄段男人。最后要么悲剧收场,要么找个老实人嫁了。这是由于该类女人性格所导致。

(《水浒传》潘金莲和武松剧中)

该类风情女人本身对感情就如同洪水般泛滥,或因自卑导致对男人的无限渴求——潘金莲不属于这种,或对情欲痴迷不拔,或不满现状。所以说即使潘金莲不好看,但是就她那特质加上男人的本性,不悲剧也难。

(《水浒传》剧中潘金莲被武松羞辱)

潘金莲本是以小丫鬟,为什么她家老爷不待见她呢?原来是因为那老爷垂涎潘金莲的美色,想纳了,潘金莲没同意。老爷长什么样没看到描述,估计是嫌弃老爷又老又难看,所以潘金莲才被嫁给了又不高大、又没本领的武大郎。潘金莲觉得武大郎不风流,所以没事就和外面的男人偷情,这还是在没遇到武松之前。

所以说,潘金莲只要没遇到风流伟岸的男性,就会必然找到下一家,不遇到西门庆,也会遇到别人,总之早晚会坏事。

(《水浒传》潘金莲俏模样)

别说在当时,就是现在,小叔子和嫂子在一起媾和也是件不光彩的事,但是潘金莲完全控制不了或者不想控制她的欲望,打武松主意,对武松“垂涎三尺”,武松不同意,这次退而求其次和西门庆勾搭起来。

当然长相好看,她遇到男人的几率更大,这样她悲剧的速度就来得更快些。

也得说潘金莲生错了时代,要是放到现在,潘金莲也不会嫁给武大郎,她自风流万种,定然会活跃于荧屏,现代人也就把她当成娱乐时代的信息而已。


泊图泊途


水浒中的潘金莲,是一位结局悲惨的女子。很多人都会分析潘金莲,想弄明白她的悲剧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有人说怪武大郎,有人说怪西门庆,也有人说罪魁祸首是王婆,甚至还有人说武松造成了潘金莲的悲剧。

当然,也有人认为,潘金莲的悲剧,在于她的长相。如果她没那么漂亮,就不会有后面的结局了。

实际上,长相问题只是表面,潘金莲的悲剧,不在于别人,而是在于她自己,或者来说,在于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低下。

潘金莲长相美貌,但出身很低,这其实就注定了她无法为自己做主,尤其是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做主。

潘金莲是什么身份?是大户人家的使女,也就是丫鬟。那个大户,其实不但能决定潘金莲的去留,也能决定潘金莲的婚嫁。

起初,这个大户看潘金莲美貌,所以手脚不干净,对潘金莲动手动脚。潘金莲不忍其烦,于是偷偷告诉了主母。主母一生气,就拿大户撒气,大户一看潘金莲告密,于是心生怨恨,他决定报复潘金莲。

大户怎么报复潘金莲的?就是倒贴钱,把潘金莲嫁给了又矮又丑又穷的武大郎。潘金莲无法拒绝,因为她没有权利自由恋爱婚姻。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后,武大郎对她不错,但潘金莲不甘心啊,她自认为漂亮,应该嫁个更好的人。然而,武大郎又不肯和她离婚,潘金莲居然从此就放浪自己,作为报复。武大郎无奈,只好搬家,离了清河县,到阳谷县租房子住了。

原文不再引用了,看这个图就能明白,否则又会被判低俗。

之所以说潘金莲闹着和武大郎离婚,原文有说。

那妇人道:“混沌魍魉!他来调戏我倒不吃别人笑!你要便自和他道话,我却做不的这样人。你还了我一纸休书来,你自留他便是了。”武大那里敢再开口。——《水浒传》

嫁给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然后就能放纵自己犯错吗?这样做对武大郎公平吗?

时至今天,一个恋爱婚姻自由的时代,很多女人结婚依旧不能任从己心。或是迫于父母,或是不能与所爱在一起,故而,她们不得不嫁给自己不甚爱的男人,而后生儿育女,孝敬双亲,过着一般的日子。

可即便如此,她们大多数也都是老老实实过日子,并没有因为自己对婚姻不满意,而各种出轨。

所以说,潘金莲因为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就各种出轨,各种给武大郎戴绿帽子,这是不对的,这是原则性问题,无论什么时代都不对。

实际上,武松早就发现潘金莲本身有问题了。

潘金莲看中了武松,所以趁武大郎不在家,有意撩武松,还让武松喝她喝剩下的酒。武松那时候就觉得潘金莲自己有问题,所以后来出差前,特意暗示了潘金莲。

武松再筛第二杯酒,对那妇人说道:“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水浒传》

所谓“表壮不如里壮”,意思就是男人在外面强,不如老婆在家里强,言外之意就是老婆要能好好的,比什么都强,家庭就和谐了。

所谓“篱牢犬不入”,就是篱笆牢固的话,外面的狗是进不来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婆在家安分守己,即便外面的人对她有想法,家里也不会出事。

武松这段话,就一个意思,让潘金莲安生一点,只要她没问题,家里就不会出事。这话其实说得很难听了,所以潘金莲听了也火大。

但是,后面的情况恰恰证明了武松说得对。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又听从王婆的意见,毒死了武大郎,最终酿成了自己的悲剧。一切的一切,其实还是潘金莲自己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