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地区古代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都经历了哪些政权的更迭?

和地飞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太大了,只能简单说说。

山东半岛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就是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5市,大体是以寿光羊口的小清河口为北端,向南跨越泰沂山脉和齐长城,至苏鲁交界的日照绣针河为南端。

狭义的话呢,就是以胶莱河为西界,古代也叫作胶东半岛。

众所周知,山东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个省份,是著名的齐鲁大地。

西周时期,山东分属齐、纪、莱、莒、夷、介、淳于等封国。

公元前690年,为齐国开始崛起,控制了整个半岛地区,占领了山东省大部。

为防备楚国和鲁国的侵犯,齐国开始在其南部边境修筑千里长城,花费数百年,到今天的城墙遗迹还存在。

到了战国时期,即墨、莒成为齐国五都之一;琅琊为重要城邑,是主要海港,前476年齐吴两国在此海域发生中国史上的首次海战。

齐国迅速壮大起来,成为可以和秦国、楚国正面对抗的大国。

不过,齐国由于战略失误,最终在5国被秦国消灭以后只得投降,被秦国吞并。

秦代,徐福从这里出发寻找神仙。

汉代山东发展的很快,曾为胶东王的刘彻即位汉武帝。

汉末的三国时期,胶东半岛也很重要曾经是魏国的核心地盘之一。

到了五胡乱华时期,慕容部鲜卑建立的南燕割据于山东,前后共十余年。

唐代,胶东半岛发展更为迅速,尤其建立了同朝鲜以及日本的航线,也是朝廷对高丽用兵的军需转运站,经济和军事地位都十分重要。

不过,随着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山东陷入连续战乱,人口巨减,胶东半岛也被波及,逐步萧条起来。

北宋时,山东半岛属京东东路,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展较快。板桥镇为北方唯一海上对外联系的口岸,是宋朝五大口岸之一,密州市舶司和临海军设置于此。

元代和明代,胶东半岛都是比较繁荣的。

到了清代,1861年,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放口岸。

满清意识到胶东半岛的重要作用,开始加大在这里的军事建设,这里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898年,青岛和威海分别租借给德国和英国。

德国还修筑了从青岛通往济南的胶济铁路(1905年)。


抗日战争中,日军全面出兵,占领了山东半岛的铁路和城市。国军曾在台儿庄重创日军,然而还是难以挡住日军的全面攻势。胶东半岛的国军没有大规模战役,青岛也是我军主动放弃。这主要是胶东半岛的过于突出,在济南等地被日军攻陷以后,国军固守半岛就会被切断退路,只能撤退。

国军主力撤退以后,在这里建立了苏鲁战区,由于学忠担任司令官,进行持久敌后抗战。

八路军则则在农村建立起沂蒙山、胶东等解放区,到抗战后期以及基本控制山东的敌后地区。

1949年6月,山东半岛全境解放,基本都被八路军控制。山东也成为后来解放军的重要基地。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韩国建交后,也有大量韩国企业在该地区设厂。现在有20万以上的韩国人生活在山东半岛地区。同时,韩国在青岛设有总领事馆。


萨沙


山东半岛一个比较奇特的地区,纵观它2500年的历史更迭。你会发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然没有出现过大一统的王朝,而且古今帝王也没有一位出自山东半岛。历史上由于黄河的改道这里经历过运河的繁荣和衰落。它的每一个城市在历史的特定时期内都有不同的作用,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不是一体的,却是分散的。

从这个夜晚星光图你会发现,中国的每一个人口大省,基本都是在一个大型城市或者城市群的带领下前进的,这个中心城市最起码占有这个区域大半的产值。犹如提起陕西你会想起西安,提到巴蜀你会想起城都或者重庆。

而山东这个作为中国人口前三的超级省份,你却很难说出来一个真正代表山东的城市。济南?青岛人肯定一百个不服。但你说青岛代表山东?那山东的老牌文化城市们绝对会登上泰山之巅说我们不认同。

我们在上面的灯光图也会发现,山东省人口多GDP也高,但是你看到的确实繁星闪闪的灯光,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首先造成这一点的,和地理因素是很大的,山东这个省,在中国北方绝对是个异类,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

从图中你可以看见黄色线条是华北平原、数字是中国的古都、紫色则是丘陵。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山东明明一个北方的省份,却是一个丘陵为主的地区,泰山就是这个丘陵的顶峰。黄河塑造了肥沃的华北平原后,被迫因为山东这个凸起来的大包分道扬镳,所以就造成了山东西边一圈黄泛区,东边却是大海,就不像其他区块都是以一块平原为核心的。

这就造成了山东很难出现中心地带城市,从而有了百花争鸣的局面。而自古以来山东东北和山东西南就是撕裂的,一个有着商业和渔盐传统,民风开放,一个属于黄河农业区,封闭闭塞,较为守旧。

当然了,山东这个土地,其实本来是有着良好区位条件的,可是毁就毁在,这地方战略条件太好,南边的江淮、西边的中原、北边的冀州,只要打仗,几股势力一定会在山东争夺主动权,而中间高四边低,比起中央武装力量,此处实乃不适合割据势力发展,自战国之后能在山东割据一时的政权只有十六国时期的南燕,也不过仅仅十二年而已,被刘裕一下打爆。所以纵观历史天子都想找个安稳点的地方定都,不然就把自己置于险境了。

山东半岛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春秋到汉代、二汉末到明初、三明清到如今。

第一阶段以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为主的临淄、曲阜城市群。

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东方大国,跟其它诸侯国不同,齐国更加重视工商业,依靠发达的盐业支撑国力。临淄,当时的半岛第一大城市,到了田氏齐国时期,有史记载那个叫“苏秦”的洛阳人来这里见齐王,被都城临淄的繁华惊呆了“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此时的齐国早已突破制度规定,地盘盘踞山东大部,并扩展到今河北东南、河南东北、江苏北部。从春秋战国到汉代,临淄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山东半岛第一大城市,鲁国都城曲阜,势力弱于临淄,但毕竟是都城。兖州行政区首府昌邑实力较强。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定陶,即陶朱公范蠡经商去的那个地方,是繁荣的工商业中心。

齐国亡后,临淄变成青州的州府,繁荣局面持续到汉代。

第二阶段:汉末三国两晋-明初,挣扎于乱世中的青州

汉末曹操做兖州牧后领兵收服青州黄巾军,其主力无条件向曹操投降,后来被曹操编为“青州兵”,成为曹操发迹的主要力量。三国时青州的面积不大,只有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覆盖今济南、淄博、潍坊、烟台、青岛、威海。并且是山东三州中比较发达的地区!(兖州、青州、徐州)

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刘聪的部将曹嶷,发现了临淄的致命缺点,“临淄城大,地平难守”。,他占据临淄后,领青州刺史,于是在距离临淄东南二十里远的山下,建造了一座叫“广固”的城。这里西侧有河、山,南侧也有山,地形险要得广固,便取代了临淄。广固,便是今青州市所在。从晋代起,山东最大的城市是青州。山东出过诸侯国都城,齐国都城临淄、鲁国都城曲阜,但它们不是王朝的都城——帝都。山东地区唯一跟“帝都”沾边的城市就是青州。十六国时期南燕王朝定都青州城,但这个体验并不愉快,就本就是“过把瘾就死”。南燕国只存在了12年便被灭掉,乱世中的青州虽有“帝都”之名,却无盛世之运。

这座城注定是为乱世而生 ,青州地位最显赫的时候主要是在乱世,他取代临淄是因为比临淄险要,但整个山东地区毕竟还是无大的天险,作为南北政权争夺地区。青州一带始终是战争前线,经常被南北势力争来争去。从西晋开始,直到明初这千余年时间里,今青州市(县级)地界一直是,“省级单位”州所在的城市。现在青州市博物馆还有一个青州历代沙盘演示,光城头主人就更迭了十五次。

第三阶段明清——现在,政治军事在青州、经济在济南、临清、德州

历史上山东城市最辉煌的时期莫过于明清时期作为青州府的时候,但也主要是作为行政中心和军事中心明清时山东经济商贸重镇西边有周村,更西有济南,京杭大运河的繁荣,促使临清、济宁成了商业重镇。青州只是作为通往胶莱半岛的商路上

的一个城市,那时青岛还是小渔村,沿海都是些军人驻扎的卫所,没法和大运河的商贸流量比。当然,作为一个府,青州也不算太差,好歹也是明代的藩王和清朝的驻防旗城所在地,藩王府和旗城都是国库拨银子修的,靠国家财政吃饭也馋死周边。清朝济南的山东巡抚衙门就是拆了青州衡王府的材料运过去修的。如此,青州的使命也就结束了。明清实行海禁、内河漕运兴盛,因大运河南北漕运之利,山东西部却迎来了辉煌,这里形成了“运河经济带”,德州、临清、聊城、东平、济宁都超过了省会济南府。临 清,明清时期山东西部最重要的商贸流通中心、最大的税收中心,号称“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单就经济地位,堪比江浙的扬州、苏州、杭州。直至清代临清、德州的经济都是压着济南府前面。清代晚期,山东西部运河沿岸城市荒废,济南的主政者颇有见地,让它成为内陆首个“主动开埠”的城市。津浦、胶济两条铁路交汇让这个政治中心在经济上也有了起色,济南府城规模甚小、方圆只有十余里,清晚,修了外城,开埠后,形成了西部商业区。清末、民国,主动开埠和交通枢纽带来的便利,济南跻身中国十大城市之列。那么此时走上人生巅峰的山东省会跻身全国十大城市之列是否在全省一枝独秀了呢?并非临清等西部经济中心倒下去,青岛等沿海经济中心起来了。民国时期,港口经济和工业发展让黄海沿岸的青岛迅速崛起,二者地位在民国时期不相上下,各具风情,一个传统的中华农耕田园城市,一个开放的海洋工业西化城市。政治交通,济南占上风;工业经济,青岛占上风。

因此,可以看到在海洋文化不发达的时候,山东地区是运河城市主经济-济南主政治。

海洋文化发达的时候是海洋城市主经济-济南主政治。

2500年山东半岛的历史已经过去,朝代的大一统未曾在这片区域上绽放开来,但这并不能否定它几千年来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贡献。我们展望未来,山东半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必将进入新的高度。


史学八卦百晓生


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背靠泰山黄河,濒临黄海渤海,自古以来就是农桑发达、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区。山东半岛又简称为齐地,顾名思义,齐国是山东半岛地区最早建立的地方政权。

公元前11世纪,山东人姜尚辅佐周武王推翻殷商政权,建立周王朝。姜尚因功勋卓著,被周武王封为太师,尊称为“师尚父”。周初分封诸侯,姜尚以元勋重臣,被封于齐地,史称齐太公。

齐太公到了封国,建都营丘,开始立即着手建设。他首先修明政治,适应齐地的风俗习惯,简化民间礼仪,沟通工商之业,发展鱼盐生产,远近的百姓纷纷前来归附于齐,齐国发展成为当时的一流诸侯国。后来周成王年幼即位,王室管叔蔡叔作乱,淮夷反叛周朝,于是朝廷派召康公授命齐太公,说:“东边到海滨,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五等诸侯,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 齐国从此取得周天子授予的征伐大权,俨然成为东方诸侯的领袖。

到了春秋时期,齐桓公重用贤相管仲,与鲍叔牙、隰朋、高傒一起整顿齐国的政治。实行以五家为基层单位的军制,确立铸造货币、捕鱼煮盐等税收制度,收入用来救济贫困百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齐桓公注重发现人才,起用、优待贤能之士,齐国人对他都很拥护。

齐桓公提倡“尊王攘夷”,拥戴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在他执掌齐国国政期间,先后“兵车三会,乘车六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以外交和军事手段协调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够服从周王室的命令。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派宰孔将祭祀过文王武王的祭肉、朱红色的弓箭和大车赏赐给齐桓公,正式任命他为“侯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的霸主。

此后的三百多年,齐国的历代君主励精图治,不断开发山东半岛地区,使这一片沃土成为当时中国境内最安定繁荣的国度。姜氏齐国后来被田氏齐国取代,公元前221年,田齐被秦国灭亡,山东半岛随之纳入大一统秦朝的版图。


棒槌袄袄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在中国的原始社会后期,山东半岛就已经形成了部落形态。源自于神农氏的一支部落在此繁衍生息。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之时,对整个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部落总称为东夷部落,具体到山东地区,当时主要部落为中部的莱夷部落和滨海地区的嵎夷部落。后来两个部落逐渐融合,发展成为更大的莱夷部落。


这种部落形式一直持续到商朝后期,商朝后期,莱夷部落开始形成了政权形式的国家,即

莱夷国,或称莱子国。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其继任者周成王在位时期,东部原属商地的纣王之子武庚联同管蔡发生叛乱,周公率军平定,趁势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今山东省境内,但此时山东半岛地区仍属莱子国。

周朝建立之后,实行分封制度,公元前1044年,辅佐武王灭商建周的姜子牙被封于营丘,国号为齐。 被封地领国之后,齐国与处于半岛地区的莱子国在数百年之内屡有交战。春秋时期,随着齐国的日益强盛,公元前567年,莱子国被齐国所灭,山东半岛全部正式划入到齐国的国土之内。


在这之后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半岛见证了田氏代姜的政变,见证了邹忌变法在齐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见证了五国伐齐时齐国的命悬一线,当然也最终见证了秦国一统天下之前齐国的最后坚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全国设三十六郡。在原属齐地设齐郡和琅琊郡,而后又另在半岛地区增设胶东郡。自此,山东半岛正式成为了封建大一统国家的一部分。


秦亡后,公元202年,西汉建立,西汉初统治者在汉朝实行

郡国并行的制度。在山东半岛地区置胶东国,后因为胶东王参与七国之乱,废国立郡和东莱郡。此后汉朝又先后两次复置胶东国,而后又先后废除。

东汉时在此设东莱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设长广郡。

隋时期废郡县制,在山东半岛地区设青州,州下在山东半岛地区设东莱郡、高密郡和北海郡。

唐朝山东地区属河南道,在此登州 、莱州。


宋朝山东半岛属于京东东路。路下在山东半岛设潍州、密州。

元朝山东半岛地区属行中书省。省下在山东半岛设登州、莱州。

元朝以后,明清时期山东半岛的行政设置已与现在无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