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的油畫相比中國的國畫看起來很逼真?

手機用戶55598206438


西方油畫看起來比中國國畫逼真,這是由西方油畫和中國國畫的特點決定的。

國畫注重詩意表達,油畫偏重客觀呈現。分析如下:

一、 國畫喜歡用線條,油畫運用線條則不顯著。  

在國畫中,喜歡用線條作為界限。如,畫一個曲尺形線就表示鼻頭,而鼻頭並無這條線,這條線是鼻子與臉的界限。在國畫中線條有 “皴法”、 “衣褶”之說。中國書畫同源,畫畫與寫書法一樣,揮灑自如,灑脫不羈,披露胸懷。油畫就不這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界,並不靠描線來界定,更多地靠實物間的光影等來表現。

二、 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而西方油畫極注重透視法。

透視法,即在平面上表現立體物。油畫力求逼真,因此特別講究透視法。油畫中的街道、房屋、器物、山水、傢俱等,形體逼真,跟真物一樣。國畫不太歡喜畫街道、房屋、器物、山水、傢俱等的立體之物,而歡喜畫山山水水、樹木、瀑布等等遠物。即使畫房屋、器皿等物,也不講究透視法,而是表現其意境。國畫與詩意一樣,講究意境,而油畫則不然。


三、油畫注重解剖學,國畫則不講解剖學。  

解剖學,即對人體骨骼、筋肉的表現形狀進行深入地研究,畫油畫要求必須先研究解剖學。就是藝術解剖學。油畫注重寫實,油畫要求繪畫人體時必須畫得跟真人體一樣。而國畫則不講究這個。國畫中的人物,只要表現出人物的狀態和特點就好,對人物各部位尺寸與比例則沒有嚴格要求。
四、國畫不重背景,油畫重視背景。  

國畫畫梅花,畫一支懸掛空中梅花,四周全是白紙即可,這在國畫裡叫留白;而油畫呢,如果也畫梅花,則一定要花梅花長在哪兒,梅花旁邊的房屋、山山水水等物一定會交代得清清楚楚。 

 

由此可見,國畫講究趣味與意境,西方油畫講究寫實和逼真。


老梅尋夢


“大象無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基本美學觀念,意思是說,越是宏大和美好的形象,就越發縹緲和沒有固定形象,我們推崇的是自然之美,而不是人為塑造的美。宇宙和天地很大,也很美,但它們沒有固定形象,作為畫家,也無法把它們刻畫出來,所以,只能用含蓄的、以點帶面的方式來表現,剩下的部分,就由觀者去想象了。人的想象有多大,心中宇宙就由多大。

寫意中國畫

從這個審美觀念來入手,若說起中國畫,人們第一反應就會想起水墨寫意畫,它是通過簡潔凝練的筆法和墨法塑造出物象的大體輪廓,體現一種“似與不似”的形式美和含蓄美,因為這種審美特徵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標準,符合大象無形的美學理念。如果水墨畫畫得過於飽滿和逼真,就是喪失這些趣味。

工筆寫實中國畫

但不是所有中國畫都很縹緲和簡潔,中國畫在宋代中期之前也是很寫實的,畫中除過沒有光影關係和立體感之外,在逼真程度和結構準確性上,並不亞於西方寫實油畫。只不過,從宋代中期之後,“文人畫”大力發展起來,文人畫忽略形似,追求神韻、意境和筆情墨趣的表現,同時注重畫外功夫的修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畫從寫實走向了寫意。

寫實油畫

而油畫在西方發展了600多年,至少有500年時間都在走著“寫實”的路子,因為油畫剛剛誕生時,在創作手法和理念上,都是照搬已經定型的雕塑的技法,用科學手段追求造型的逼真和準確,真實再現生活原型,為人們的現實生活服務是其主要目的。油畫在絕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以寫實為宗,所以,在人們的意識裡,油畫看起來一直很逼真。

寫意油畫

但西方油畫發展到19世紀末期,寫實之路走過了漫長的500多年,該探索的技法,都被一個個畫家嘗試過了,已經無法創造出更好的寫實方法,所以,西方油畫家主動拓寬了自己的藝術視野,把東方繪畫的寫意性吸收到油畫創作中,最終實現了西方油畫向現代性的轉型。

不論是是中國畫還是油畫,都是根據不同時代的審美趣味和美學觀念,在寫實和寫意之間不斷轉變。


鴻鵠迎罡


從繪畫藝術的發展歷史來看,中國的國畫明顯要比西方的油畫誕生的要早的多,但不管怎麼樣,西方油畫和中國的國畫都是在各自的文化之下得以生存的,而且每個時期的繪畫藝術風格都有所不一樣,那麼為什麼西方的油畫相比中國的國畫看起來要顯的很逼真呢?


稍微簡單瞭解西方油畫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之前,都還是屬於“平面型”繪畫,自然也不是很逼真,直到馬薩喬發明了透視法以及達芬奇發明素描之後,西方油畫才呈現出它的“空間感”,畫面開始逼真起來,

當荷蘭偉大畫家倫勃朗創造了“倫勃朗式用光”之後,

那強烈鮮明的“光影明暗對比、空間透視效果”讓西方油畫真正意義上進入了“寫實”時代,從而油畫的畫面真正的形象逼真起來了,這包括了任何流派的油畫,有強烈的“視覺效果”,

或許有人會認為“印象派”畫作依舊不夠逼真啊,其實這樣的認為是錯誤的,因為畫作的逼真不是簡單的只是人物形象的清晰,就好比每個人的外貌都各不相同,有骨骼有血肉有豐富的情緒就是完整的人,西方油畫的“色彩線條”被藝術家們得到了很極致的處理,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



中國畫的畫面之所以無法形象逼真,那是因為國畫是用書法的形式來創作,體現的都是“線條的效果”,這就是“以書法入畫”,“字”肯定不如“畫”讓人更直觀,“寫意”的意義便是“霧裡看花”,又由於國畫的創作工具“筆墨紙硯”的緣故,所產生的“視覺效果”沒辦法強烈,正所謂“色彩豐富了,形就成了”,在繪畫藝術中,也只有西方油畫的色彩比較豐富。


詩夜城主


西方油畫善於寫實,中國國畫工於寫意。由於油畫與國畫的創作材料和工具的差異,故而兩者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也截然不同。油畫是將油畫顏料通過畫筆或調色刀‘’塗抹‘’於畫布或木板上;國畫則是用畫筆將水墨丹青‘’揮灑‘’於宣紙。故而西方油畫顯得凝重,中國國畫則給人飄逸靈秀之感。中國國畫也有工筆彩墨和工筆白描,這種畫風具有一種精緻的審美效果。









Mrttlzz99


為什麼西方的油畫看起來比中國的國畫逼真?這個問題探討了幾十年了。很多的結論都是說中國畫追求的是寫意,是意境,是似與不似之間。中國畫雖然畫得不是很逼真,但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人還是人,卻從不肯承認是我們的繪畫技不如人。


不錯,從歷史上看,中國的繪畫的確早於西方很多年。2000年前的漢代我們的繪畫已經有了相當的水平。漢元帝時因為宮廷畫師毛延壽將王昭君畫醜而導致昭君出塞毛延壽獲罪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其他不論,但至少可以說明,我們當時的繪畫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至晉代,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仕女圖》等已經使人物繪畫寫實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而隨後,經歷了隋唐宋元明清,中國畫在寫實上幾乎沒有任何發展,而西方,從十五世紀油畫產生,寫實便成為一個發展的主流。西方一直在探討繪畫藝術的主旨即為真實形象的反映客觀真實的物體本象,中國國畫卻早已丟失了原來寫實繪畫的傳統,更一味追求筆墨技法,追求線條,追求意境,其結果是中國畫與“寫實”越來越遠了。



應該承認,我們的繪畫無論從文化底蘊從表現手法從筆墨技巧最早都處於領先水平,但從宋代以後,在西方繪畫理念發生重大變化寫實表現形式成為主流以後,我們的繪畫理念仍停留在過去一千多年的寫意上。



理念的落後導致繪畫材料、技巧和表現手法的落後,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國畫看上去不如西方油畫逼真的根本原因。


燈影書畫


1.西方油畫與中國畫。油畫重寫實,國畫重寫意。

2.這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關。即生產力決定繪畫的基礎材料,顏料、紙、畫布、筆什麼的。

3.思想上的影響。或者說思維方式的不同。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是這樣的,西方人的哲學、思想是那樣的。

4.主要的經濟環境。中國長期以來是典型的農業國家,種植業。西方遊牧業為主。

5.社會制度。中國封建社會持續時間長,資本主義存在時間短或者說沒有。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發展時間長。

6.國家領導者或者說當政者的直接干預

7.文化認知一旦形成,很難改變。油畫就是那樣的,國畫就是這樣的。





翰墨千秋網


我前幾年去美國時,參觀了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後來又去了洛杉磯的蓋蒂博物館。我在欣賞那些著名畫家的作品時有個發現,就是裡面有很多人物畫像。而且畫像裡的人基本上都有名有姓。這個在國畫裡很難看到。而且這些畫像確實非常逼真。

為什麼西方油畫會比國畫逼真,我覺得有如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追求不同。西方油畫追求寫實,中國國畫追求寫意。在照相機發明之前,畫畫最大的作用就是留下影像。西方人通過光學儀器,把人像投影到一塊畫布上,對著影子進行畫畫,從而將人物畫得栩栩如生。西方培養了很多宮廷畫師,為達官顯貴們畫畫。而國畫、水墨畫,一支毛筆,一瓶墨水,就可以畫出一片天地,寫出一行行文字。字畫相得益彰。那又是一種境界。我個人喜歡在寫寫毛筆字之餘,也畫一些山水畫。這種不需要什麼複雜的顏料和紙張,就可以畫出一片江山的感覺真好。

二是顏料不同。油畫的顏料一般取材礦物質和植物,油性調和,有很好的覆蓋性和著色力,而且相對國畫來說色彩特別多,表現力強,立體感也強。可能和中國的製造業發展水平相關。不過國畫材料發展也很快,但個人覺得其用水調和的模式,在附著力等物理特性方面還是要弱一些。

三是文化不同。中國人講究的是含蓄之美,所以我們很少看到國畫中對於人體的赤裸裸的展示。我們不講究過分逼真,有時候適量的掩飾反而更美。記得一位大師說過,畫人畫景時,十分逼真反而不是最好的作品。八分寫實,二分寫意或許是最好的表現方式。(原諒我哦,具體內容記不得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但西方人講究直截了當的表達。所以,西方油畫追求逼真的風格,也可以理解了。

上述淺見,希望大家多多拍磚,留言批評指正哦。


蘇雷讀書


我感覺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中國畫和油畫沒有一個全面瞭解。中國畫和油畫都是世界藝術中的奇葩,在表達側重點上各有優勢,各有神采和韻味。

總體來說,油畫強調寫實,油彩是其畫面構成的主要元素,注重“技”的層面表達,“技”可以看做是技術、技法、表現手段等。他們強調繪畫要再現真實生活,在繪畫中,畫家把一系列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運用在畫面的構成上。

在人物畫中,西方人都是先挑選出標緻而漂亮的模特,然後參照模特畫出來。身體各部位的結構比例,跟真人是完全一致的,並且,對細節處理精益求精。

這就給觀者造成一個印象,油畫很逼真,無論是造型還是質感,都跟真人一模一樣。

中國畫主要以水墨為主,在表達上以寫意為主,在用筆上,藉助書法線條來撐起畫面輪廓,然後再在畫面裡構建“墨分五彩”的內涵。

中國畫注重一個“寫”字,寫,是中國畫的核心。簡單來說,中國畫主要把意思表達到就可以了,剩下的觀者根據畫面意境再創造。

用“寫”的方法,依靠筆力的輕重緩急,可以生髮出“焦濃重淡清”五種色階,這五色之墨包含了中國傳統哲學,跟中國人對世界萬物的認識是一致的。

像什麼知白守黑,乾裂秋風潤含春雨,等等,既是技法的呈現,同時也是對中國傳統哲學的呈現,也是畫面節奏的呈現。

比起油畫,中國畫的技法很豐富,裡邊包含的學問也更多。比起油畫僅僅是單純的繪畫而言,中國畫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全方位體現。

但是,中國畫也有惟妙惟肖,看起來很逼真的人物畫,比如,工筆畫。

工筆畫依靠嚴格的“十八描”來構圖,是古人深刻體驗生活後,總結出來的一套適用於國畫的造型手段,不但能體現出神韻美,更能體現出人物的造型美。

而油畫中,自從100多年前,東西方文化廣泛交流後,油畫中也吸收了不少中國畫的畫法,尤其國畫中的寫意性和概括性讓西方畫家相當吃驚。

像馬奈、梵高、蒙克、畢加索等油畫大師,都對造型和結構不是那麼熱衷,給油畫中融入寫意性,促成了他們的成功。尤其畢加索,晚年在張大千和齊白石的影響下,竟然學起了中國畫,畫得還像那麼回事。

所以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不太瞭解西方油畫和中國的國畫。瞭解了以後,應該就不會拿這個說問題了!


明陽話春秋


1中國現在的油畫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西方油畫歷史比我們長久

2國家不一樣,政治體制歷史背景不一樣。西方是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僱傭關係早,且經歷改革包括宗教改革,文化改革,如文藝復興運動等,還有工業革命,工人被剝削嚴重,階級矛盾,中國中央集權發展到社會主義,古代小農思想根深蒂固,所以中國歷史悠久,但是資本主義萌芽晚。

3思想不一樣,西方人擁有宗教信仰,包括崇尚自由與人文,熱愛表達。中國沒有統一的宗教,且思想解放的相對慢。情感上便保守,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中國人的思想也在改變,也影響著中國現代油畫,

4中國國畫是國粹注重寫意,意境。當然當代也有超現實的畫家比如冷軍等……他的畫也不錯。西方油畫,注重第一感受直觀地繪畫出所看到的東西。

5教育方式和氛圍不一樣,西方抓專才。中國人德智體美都要會。學藝術的學生在實踐寫生較少。


不藝樣


西方油畫為什麼看起來很逼真?這跟西方的文明發展有關係。西方文明斷斷續續的沒有一直延續,直到文藝復興時,他們開始注重繪畫藝術,於是各種先進材料應運而生;但因為以往的歷史沒能延續,故他們只注重眼前的人事物,所以他們一味地只顧眼前,所以他們寫實逼真。

而中國文明有歷史記載的上下五千年,所以中國國畫表達的更多的是宏偉壯觀大氣凜然氣象萬千的博大精深的藝術!也因為中國在世界之林唯一的一個在文明歷史長河中沒有中斷過,所以誕生了中國畫無暇顧及精細逼真的寫意畫,還不是寫意畫可以橫跨上下五千年嘛!

你還別說,現代年輕畫家的工筆寫實國畫,比西方油畫還逼真!這不是吹牛,是真的!因為年輕人在筆墨上下不來功夫,但是可以藉助西方現代文明的便車——照相技術,來完善充實自己的繪畫藝術。

我聽說西方油畫家們也在研究國畫藝術,同樣他們在表達國畫那種姿態萬千的意蘊時,同樣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根本不會!這就是說,西方油畫精細逼真,中國畫意蘊生動,各有所長,互為借鑑,場面極為壯觀!但歸根結底,還是國畫更勝一籌,因為我們國畫要配有詩文、篆刻、書法三大技能,更精細,更符合哲學思想道理!而西方油畫沒有。

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這才是大道理!但這些要建立在洞明世界一切藝術的發展方向上來說!知彼知己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