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洲際導彈的射程始終沒能突破2萬公里?

~初~


因為不需要啊。一萬五千公里就足以保證“打遍全球”,為何還要白白浪費燃料?相比射程,提高速度和精確度才更加關鍵,把末端突防速度提高到30、40馬赫,將誤差縮小到50~100米內,可比射程增加5000公里威懾力大多了。


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射程達到1.4萬公里,可攜帶10枚分導式彈頭

現在東風、白楊、民兵三大真理系列,基本射程都在1.2~1.5萬公里左右,再加上多彈頭能力,基本已經能夠保障足夠的核威懾。再說了,中美俄洲際導彈威懾對象是誰?還不是對方!這三個流氓之間的距離,可沒到15000公里那麼遠。
採用固定井發射的民兵lll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自射程達到1.6萬公里的“撒旦”面世後,洲際導彈間的射程比拼就開始告一段落。除了中俄後續還推出新型洲際導彈如“薩爾馬特”、東風-41等,美國自民兵lll後就不再研製更新的陸基洲際導彈。


“薩爾馬特”


洲際彈道導彈(下),是“撒旦”的後繼型號

而且,相比中俄同類導彈,民兵lll還是“落後”的液體燃料。與此同時,美國大力發展B-2、B-21隱形戰略轟炸機、俄亥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以保持技術領先性。由此可見,美帝核威懾重心不在陸地,而在天空和海洋。
B-2“幽靈”
隱形戰略轟炸機

中俄正是因為空基和海基核威懾能力比不上美國,才不斷在陸基洲際導彈上下功夫,接連推出各種移動發射型導彈,提高生存性和隱蔽性。相比陸基洲際導彈,通過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發射的潛射型和空射型導彈,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威懾性,靈活性也更高。未來隨著中俄在空基和海基載體的突破,勢必陸基洲際導彈的比重也會相應降低。


THE NEXT,你可讓人等得好苦!


兵者詭道也


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形,其周長約為4萬公里,半周長約為2萬公里,理論上一枚射程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就可以對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實現“無死角”全覆蓋(東邊打不到就從西邊打)!可一直到現在洲際導彈已經誕生超過了50年,射程最大的也只有1.8萬公里(俄羅斯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導彈),始終沒有突破2萬公里洲際導彈問世,其實這是有多方原因的:

技術難度較高、實用性較差

其實,對於射程超過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早在上世紀中美蘇三國就曾進行過研發,而且概念設計中的最大射程達到3-4萬公里,以期繞過敵方的預警、攔截體系進行遠距離攻擊,但因為研發技術難度極高,而且這樣的洲際導彈要走衛星軌道容易被攻擊,最終都終止的研發!

沒有研發的必要

此外,目前全球只有5個半國家擁有洲際導彈(五常+印度5500公里算半個),但這些國家無一例外全部都在北半球,如果研發射程2萬公里的導彈,則導彈最遠落點都在南極洲附近,如果這個國家不是和南極的企鵝有深仇大恨,誰沒事研發這樣的洲際導彈!

▲各國導彈

根據夠用就行的標準來看,自己研製的洲際導彈能將其餘擁有洲際導彈國家覆蓋就行,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洲際導彈最大射程只需要1.5萬公里左右就可以!可目前的現實情況除了俄羅斯其他國家連射程1.5萬公里的導彈都沒有,所以依然很實現全球到達!

海基、陸基機動導彈的代替

雖然大多數洲際導彈射程並未超過1.5萬公里很難實現對其他國家的全覆蓋,但陸基機動發射洲際導彈加上國土面積的支撐,則基本可以實現,比如東風-41洲際導彈加上我們的跨度較大的國土面積就可以對其餘有洲際導彈的國家進行全覆蓋!

▲導彈射程覆蓋範圍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海基潛射洲際導彈的出現,對於潛射洲際導彈射程來說雖然大多數並未超過1.2萬公里,但潛射導彈可以在核潛艇攜帶下在全球各大洋裡遊弋,可以跑到別人家門口再發射,即便射程沒有2萬公里但是可以實現“全球到達”,而且潛射洲際導彈相比陸基洲際導彈更加隱蔽!

綜合來說,射程超過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實用性並不大、而且研發難度較高,再加上海基潛射洲際導彈的逐漸代替,已經可以實現“全球到達”,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去花大力氣去研發射程超過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


天下布武


咱們先以中國的洲際導彈來說一下,中國目前已知的最先進洲際彈道導彈為東風41,射程在15000公里,是以前東風31的升級版。15000公里已經能夠打到世界上任意一個有人居住的國家中了,當今世界強國地理位置大都在北半球,例如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亞,非洲,南美洲都沒有軍事強國,理論上不需要在研製更高射程的洲際彈道導彈,那只是浪費錢,有這錢還不如發展洲際彈道導彈的其他功能。


而在這幾天的國際形勢上,三天之內,美俄接連發射洲際導彈威懾對方!9月30號,俄羅斯在某發射場發射一枚“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飛行約5400公里後成功命中預定目標!10月2號,美國國防部下令發射一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飛行約6700公里後擊中太平洋深處某目標! “白楊-M”和“民兵-3”分別是俄羅斯和美國負責戰略核打擊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均可覆蓋對方全境。這還是他們拿出了很普通的一款試驗品,有人戲稱世界三大真理:東風,白楊,民兵。
這也反映出了陸地發射武器中洲際彈道導彈的威懾力。美國現階段已知的大型導彈為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最大射程為12500公里,當然美國這些年也沒有把精力往陸地導彈方面關注,他們更多的在發展空中和海上作戰武器。而且一直領先於其他國家。而俄羅斯的導彈技術算是起步最早,也最厲害的,最大射程的導彈為R36M射程為16000公里,綜上所述,並不是研製不出超過2萬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而是大家都知道要那麼大的里程沒用。現階段有的導彈已經可以覆蓋到全球各地了。


大老二爺


這個問題歸根到底其實還是一個地理的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因為洲際導彈不管在哪發射,在海洋還是陸地,都是從地球上的一個地點發射到另外一個地點,而地球雖然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但是可以等效為一個球體。

而我們知道,在球體上,最遠的兩個距離就是球體任一直徑兩端的距離,也就是直徑所在截面圓周長的一半,地球的半徑約為6400公里,那麼算出來周長就約為40000公里,一半周長就是20000公里!

這就說明,如果洲際導彈想要打擊地球上距離自己最遠的地方,射程只需要20000公里就可以了,再長的射程已經沒有必要。而且射程的提高也會增加成本,這完全就此一舉,是一種浪費。

其實目前還沒有洲際導彈的射程達到20000公里,現在最遠的洲際導彈射程,只有16000公里,為什麼這樣呢?

或許大家有這樣的疑問,明明前面說了,想要打擊全球最遠的目標,射程要達到20000公里才對,怎麼目前最遠的射程只有16000到17000公里呢?難道是技術上實現不了嘛?

實際上就是連20000公里的射程都不需要,這裡我們就舉例說明一下俄羅斯的洲際彈道導彈,它的洲際導彈,目前最遠的射程也就是16000公里,這樣的原因也很簡單,它所面對的目標,最遠也就16000公里。

其實俄羅斯的主要對手,就是美國,而俄羅斯想要覆蓋美國的全境,也根本不需要16000公里,俄羅斯要是把洲際導彈部署在白令海峽附近,也就是美國的阿拉斯加對面,覆蓋全部的美國領土,8000公里就夠了,再多不需要。

俄羅斯國內距離美國最遠的地方,離美國最遠的地方,也可能不到13000公里,俄羅斯把洲際導彈射程提高到16000公里,主要是為了留有富餘,為了保險起見。

當然俄羅斯的目標不只是美國,還有其它對手,俄羅斯也需要考慮到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國家。從地圖上來看,俄羅斯國內距離非洲的最南部和南美洲的最南端,距離也都在16000公里左右,也就說明俄羅斯的洲際導彈16000的射程也可以打到這些地方。再說了,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大,洲際導彈可以在國內任何地方部署,根本不需要16000公里射程,16000公里完全就是為了保險。

另外洲際導彈還有一個非常隱蔽的移動載體,那就是核潛艇,核潛艇攜帶洲際導彈,可以在全球的海洋航行,航行到某個目標附近,甚至幾千公里的射程也就夠了。

所以不只是俄羅斯,美國也是這樣,洲際導彈的射程不需要那麼大。另外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眾多,全球都有,所以美國的洲際導彈射程比俄羅斯的16000公里還少,最遠射程13000公里,這對美國來說也夠用了。

綜合來看,洲際導彈的射程不光不需要達到20000公里,連16000公里以上都不需要的。


資訊所長


在武俠小說中,有100斤的紫金錘,八十幾斤的大刀,看著挺雷人,小說就是小說,現實中則是不可能的事,縱然是千斤神力,耍起來費勁。部隊裝備從來強調實用,作戰性能能滿足戰鬥需求就好,不是越遠越大就越好,個頭的也有,如“沙皇炸彈”,嚴格來說,只能算實驗性質。如射程2萬公里的洲際導彈,有嗎?至今沒有發現,俄羅斯手中的“白楊”M不過1.2萬公里,最新型的“薩爾馬特”能打到1.6萬公里,也就很不錯了呢。主要的射程已經足夠,可避開阿拉斯拉的防護,跑到南極遛達一下,打到美國東海岸,射程有效達到了避開的目的,實現全覆蓋,射程很精心,也當然是獨到的,再遠就沒有必要。

過大容易遭攔截

真金白銀,堆積而成,美俄兩家發展幾十年,核彈頭都有7000多枚之數,若非國力超強,根本實現不了。沒在現場觀察過洲際導彈者,不知它是什麼概念,僅以網絡模糊的照片判讀,根本不會知道它的恐怖,如俄羅斯“白楊”M,直徑1.95米,22.7米長,全重47.2噸,看一眼就能颳起頭腦風暴,它實在太大了呢。不敢想像,超過2萬公里的導彈,彈徑會增加多少,一般來說,彈體越笨重,越容易被攔截掉,被攔截即完成不了戰鬥任務,那麼發展的意義又在哪裡呢?當然易遭到攔截,只是一個方面。

夠用就好

再遠也沒必要跑到南級打企鵝,立足自身地理環境,能滿足對主要作戰對象使用就可以。地球周長只有4萬公里,搞一個東西對進,對任何國家來講,1.5萬公里的射程,皆能實現全覆蓋。再有就是,移動式洲際導彈,只是一種打擊方式,還有轟炸機和水下打擊力量。陸基導彈生存能力,不比核潛艇,這也就是美國沒有這麼多的陸基型,拼命發展核潛艇的原因呀。射程不夠,向前一步,在水下移動發射,射程可以更遠,生存能力也強呀。


魂舞大漠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周長是40076千米(赤道),這是洲際彈道導彈設計的一個邏輯起點。40000除以2,正好是20000公里。我們以美國空軍為例,他們的沃倫空軍基地掌管“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他們肯定不會把發射出去,定位的目標是自己的空軍基地,也不會定位為華盛頓,因此,40000公里的射程就用不上了!

美軍打擊歐洲目標,跨大西洋的距離,也不到兩萬公里,就算是打擊莫斯科,從沃倫空軍基地發射的距離也沒有20000公里,而且,美國人不會傻到跨太平洋去打擊莫斯科。

如果是跨太平洋,打擊亞太目標,也沒有必要超過20000公里。地球周長的一半,從東西某一個方向發射導彈,都能打到目標。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有其他偏遠目標,擔心“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打得不準不過癮,還可以使用B-52、B-1B和B-2戰略轟炸機,未來還可以用B-21戰略轟炸機。美國海軍的核潛艇發射核武器,也能進一步保證美國的全球打擊能力。這是什麼,這就是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呀。沒有哪個五常國家,死盯著洲際彈道導彈的,因為這是固定目標(公路發射也是一樣),都不如再來兩位,打擊得痛快。

 

那麼,美國空軍的戰略威懾能力具體情況怎樣,俄羅斯要打他們打哪呢?美國空軍目前編制了3個導彈聯隊,分別是駐紮在懷俄明州夏安市的F. E.沃倫空軍基地第90導彈聯隊,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和蒙大拿州馬爾姆斯特倫空軍基地分別駐紮1個導彈聯隊,他們分別掌管著150枚“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擔負全時作戰值班任務,構成美國空軍的陸基導彈威懾能力。每個導彈聯隊包括150個導彈發射井、15個指揮控制中心(LCC)和1個基地總部。

 

另外,美國的核威懾力量也要進行重組,目前的6個核打擊部隊、3箇中心、3個聯合司令部、5個軍種內的威懾力量和賽博司令部都要引入新編制,新結構將只包括4個聯合要素,分別是空中、海上、太空和導彈防禦,賽博司令部的威懾作戰能力建設,也將是美軍戰略威懾的重要組成部分。








吾評武願


為什麼洲際導彈的射程始終未突破2萬公里?原因非常簡單,地球是圓的,就是赤道周長也才4萬公里,導彈射程那麼長有啥用?

其次世界上主要國家均位於北半球,南半球沒有一個有存在感的國家,所以洲際彈道導彈的目標僅僅是籠罩北半球而已。


更何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它們的領土範圍一個比一個大,並且全部擁有彈道導彈核潛艇。所以說陸基彈道導彈夠不著的話,不會上海基彈道導彈嗎?


當然目前全球射程最遠的彈道導彈為俄羅斯的SS18,撒旦彈道導彈 射程為16,000公,考慮到俄羅斯那個大到碉堡的領土面積,哪兒勾不著啊?


至於美國?美國的核武庫也不小,但是美國的陸基彈道導彈就有些泯然眾人了,原因也很簡單,美國主要依靠戰略轟炸機作為空基核打擊力量,而且美國可不缺核潛艇,並且美國的航空母艦能夠為美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提供非常安全的堡壘海域讓他導彈發射出去。

所以美國也沒興趣研究2萬公里以上彈道導彈的想法

至於咱們嗯,到時在極力提高彈道導彈射程,但是2萬公里那未免太瘋狂了。


嘯鷹評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2萬公里就足夠了。

目前除了性能保密的部分洲際導彈以外,射程最遠的是俄羅斯的“撒旦”(SS-18)彈道導彈。

俄羅斯公佈的最大射程為1.6萬公里,一般認為最多不可能超過1.7萬公里。

而世界上大部分洲際導彈,射程是達不到1.6萬公里的。

比如我國最強的東風41洲際導彈,一般認為最大射程為1萬5000公里。

這就足夠了。

地球上最長的就是赤道,長度為4萬公里。

那麼,即便從赤道上發射攻擊赤道上的任意一點,最遠距離不可能超過2萬公里。

目前,世界主要強國全部都在北半球,南半球南美、非洲、澳大利亞軍事實力頭不強,沒有裝備洲際導彈的。

洲際導彈肯定是使用核彈頭,是一種威懾性武器,主要對付也有核武器和洲際導彈的國家。但南半球國家沒有這些武器,軍事實力又弱,就不可能用到洲際導彈。

那麼,也就是說,從北半球任意一點發射洲際導彈攻打北半球的敵人。

所以,射程在1萬5000公里甚至1萬2000公里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再多。

我國專家對於東風41的解釋也是如此:對於東風41型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有12000公里、14000公里和15000公里三種不同的說法,其中12000公里為中國境內腹地(河南)發射經過北極覆蓋美國本土全部領土的射程要求,14000公里為中國境內腹地發射經過太平洋覆蓋美國本土全部領土的射程要求,15000公里為中國境內任何一點發射覆蓋歐洲、北美任何目標的射程要求。

可見,東風41的射程已經足夠。

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射擊2萬公里射程的洲際導彈。

這是因為,射程增加三分之一,導彈必然要重新射擊,做的又大又笨重。

而目前洲際導彈也很強調生存能力,固定平臺發射的導彈逐步被淘汰,東風41之流都是可以用車輛機動發射的。

如果設計2萬公里導彈,導彈體積必然會增大,恐怕根本沒有重型載重車輛能夠有效運載。

如果是潛射導彈,那麼改動就更大,必須重新設計核潛艇。

這當然是沒有必要的。


薩沙


這個很好理解,因為作為州際導彈的射程,用不著超過20000公里,便可以達到可能必需要用這樣級別的戰略武器來攻擊的地球上的主要目標。

地球的半徑大約是6371千米。最大周徑~赤道,大約是40000千米。而主要核國家都處於北半球,主要首都、重要城市大約都是在北緯35度"至40度"之間,此處的地球緯度周長只有30000公里強。

需知戰略武器,一般都是因為被逼到了寧願魚死網破的決絕程度才有可能動用的終極武器。

世界上有五個核大國。中國,地域跨度東西向已然超過了五千公里。而美俄則都大於八千公里。也就是說,中國的州際導彈,只需要13000公里射程。而美俄只需要11000公里的射程,便足夠管用了。至於英法,他們倆國則要藉助於戰略導彈潛艇才能基本達到全球核威懾的要求。

一般來說,州際導彈和太空火箭發射是一個道理,基本採用由西向東發射,順向於地球自轉,可以增大航程。但是因為州際導彈是對地攻擊的方式,所以根據實際情況,也可能反過來。總而言之,是要讓導彈的攻擊射程越近,越可以讓被攻擊方難以攔阻或者提前反擊。

談論這樣的問題真有點沉重,但願永遠沒有這樣的一天吧。

阿彌陀佛。








手機用戶崔永方


呵呵。我們又不需要攻擊遙遠的地球外目標。導彈的射程也與你的戰略需要有關。當然,相對來說,你離目標越遠,別人越不容易發現導彈來源,當然你就越安全。

那麼導彈是不是越遠越好呢?比如超過兩萬公里的導彈?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橢圓形狀。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地球轉一圈長度,也就是地球赤道的周長,赤道半徑6,378.2km,赤道周長40075.02千米(24,901英里)。也就是說,你在地球赤道延赤道向前或向後打導彈,導彈圍赤道轉一圈就是一週,才四萬千米。也就是說實際上我們只需要射程兩萬公里的導彈,就能站在一個點不動而覆蓋全球目標了。再有多餘射程就很沒必要了。何況我們又不一定要在一個點不動而全球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