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绪帝下令逮捕慈禧太后会怎么样?

庆德说法


如果光绪帝有才能本事权力而下令逮捕慈禧太后,将会改写晚清历史,改变政治格局。


小龙女5505


光绪无论心机谋略还是心狠手辣都与慈禧有一定差距,想战胜慈禧夺取最高权力非常困难。如果光绪下令逮捕慈禧,那被逮捕的很可能不是慈禧而是光绪。


在公元1881年,44岁的东太后慈安暴亡以后,西太后慈禧取代慈安成为清朝统治集团的第一号人物,完全掌握了清朝的最高权力,而11岁的光绪也由清朝统治集团的第三号人物上升为第二号人物。


公元1889年,18岁的光绪亲政,虽然清朝的最高权力仍然掌握在慈禧手中,但光绪作为清朝统治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他的权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虽然光绪是清朝名义上的皇帝即统治集团的第一号人物,但光绪实际上的权力还是明显不如慈禧的,比如慈禧党羽众多,无论掌握皇宫内大权的大太监李莲英,还是李鸿章荣禄等朝廷重臣都是慈禧的亲信。而支持光绪的只有他的老师翁同龢。

因此光绪如果下令逮捕慈禧,是无法执行的,因为光绪虽然是皇帝,而且已经亲政,但朝廷政治军事的最高权力仍然掌握在慈禧手里。

这也是光绪要搞戊戌变法的重要原因,光绪培养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作为亲信来对抗慈禧。

但光绪手下的亲信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文人,没有兵权,想推翻慈禧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光绪与亲信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病急乱投医,向掌握一定军权而且表面上支持维新变法的袁世凯求援,派谭嗣同劝说袁世凯带兵围攻颐和园并杀死慈禧。

而袁世凯在慈禧集团与光绪集团之间进行了艰难的选择,袁世凯清楚无论是投靠慈禧集团而是投靠光绪集团 ,只要这个集团能够取得胜利,袁世凯都将飞黄腾达。

但袁世凯知道投靠光绪集团的风险太大,光绪集团把宝都压在袁世凯一个人身上,而慈禧集团实力雄厚,万一失败袁世凯自己不仅身败名裂,甚至人头落地。

而袁世凯如果投靠慈禧集团,面对没有兵权的光绪集团,将稳操胜券,没有任何风险,稳赚不赔。

因此袁世凯最终决定出卖光绪皇帝与维新派,为慈禧集团立下汗马功劳,28岁的光绪从此以后失去了人生自由,虽然名义上还是清朝皇帝,实际上已经成为慈禧的阶下囚。

而袁世凯在出卖光绪帝以后,如愿以偿飞黄腾达成为封疆大吏,在慈禧死后独揽大权并逼清帝退位,自己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来还当了83天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差一点开创袁家王朝。

事实上,如果光绪像慈禧一样心狠手辣,完全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冒着很容易泄密的危险去求袁世凯起兵造反慈禧集团。

光绪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暗杀慈禧,中国历史上统治集团的第二号人物谋害第一号人物夺取最高权力的例子很多,比如皇太子杨广暗杀隋文帝杨坚篡位,晋王赵光义暗杀宋太祖赵匡胤篡位,雍亲王雍正暗杀康熙皇帝等篡位,还有近在咫尺的慈禧暗杀慈安夺取最高权力。

与杨广、赵光义、雍正、慈禧等相比,光绪暗杀慈禧其实条件更加有利,毕竟光绪是皇帝是名义上的第一号人物,而且光绪相当于是慈禧的养子,是母子关系,如果光绪要接近慈禧,皇宫内的太监宫女等谁都不会怀疑谁都不敢怀疑光绪要暗杀慈禧,更不敢阻止光绪靠近慈禧,如果光绪要下毒毒死慈禧或者趁她睡着勒死捂死慈禧都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对光绪更加有利的是,如果慈禧暴亡,光绪根本用不着像杨广赵光义雍正那样篡位以后还要忙着对付竞争对手,光绪本身就是皇帝就是名义上的第一号人物,如果慈禧一死,光绪就更加大权独揽,就像慈安之死一样,谁也不敢追究慈禧的死因。光绪可以名正言顺地掌握清朝的最高权力。

归根到底,光绪还是不如慈禧心狠手辣,导致自己的悲剧命运,公元1908年,73岁的慈禧即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也不放过光绪,在她死前一天派人用砒霜毒死37岁的光绪,并立3岁的溥仪作为傀儡皇帝,让自己的侄女隆裕即光绪的皇后继续垂帘听政。


厚德载物49847


这个问题分两方面看

第一个方面是光绪根本没有能力去逮捕慈禧,因为当时的权力都在慈禧的掌握之中,也就是说没人听光绪调遣去干这掉脑袋的事。

第二方面,也就是问题成立的情况下,真有死士愿意为光绪去拼命,逮捕了慈禧,并将其铲除,光绪皇帝夺回皇权,那么接下来中国会怎样?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可以让我们思考和探讨。

首先,最有可能得是光绪掌权,将变法进行下去,但这里面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时中国的国情,参与变法的那帮人的水平,究竟能将中国改变到什么程度,这个再往下想象就离本题远了,可以另起新题,如果有人愿意讨论我们可以另外去讨论。

其次,就是清王朝的国祚也许会延长几年,但仍然不能避免灭亡,因为清末的西方思想已经使得中国部分进步人士觉醒,帝制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即使光绪改革为君主立宪政体,但是皇权在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下,还是会与近代民主思想进行斗争,二者是不能共存的。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光绪夺权成功,中国的走向其实就是看他改革前期的力度和耐力。如果半途而废,那么基本不会改变原有历史走势,其他情况那就要靠想象空间了。


沈阳上班族


如果光绪成功掌权,那么清朝只会灭亡得更快,绝不可能出现繁荣昌盛的局面。

因为光绪帝至始至终都没有掌握实权,出于对他的同情,大家可能会认为光绪帝会更加开明,如果他掌握实权,那他绝对会与慈禧所代表的的顽固派截图不同,清朝的发展会更好,这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实际上,慈禧太后并曾经给过光绪机会,当年慈禧退居颐和园之后,光绪帝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发动了“戊戌变法”。而“戊戌变法”实际上是光绪夺回属于自己的实权,进行的一场变相政变罢了。

光绪帝虽然是慈禧的傀儡皇帝,但他也耳濡目染,他也知道清政府的运作。康有为自称是南海圣人,但后来证明他是一个投机者。光绪作为一个大清王朝的皇帝,却识人不明,轻信康有为等人,更没有考虑到变法失败应该如何应对,最后使得变法成为一场闹剧。

对于甲午战争,光绪帝也没有考虑战败的后果,他只是一味的为了获取权力,不择手段,贸然一战,结果清朝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慈禧太后虽然无法振兴清朝。但他凭借高超的政治手段,始终能够将晚清的中国处于统一状态而不致分裂。而光绪帝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他的一厢情愿只会使清朝更加分裂,灭亡更快。

那么光绪帝痛恨慈禧太后,为什么不在西逃时趁机除掉慈禧太后呢?

光绪帝根本就没有能力除掉慈禧太后,他能够当上皇帝也是拜慈禧太后所赐,他的婚姻也是慈禧太后一手操办的,他能够参政也是经过慈禧太后同意的,清朝末期所有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慈禧太后的亲信。戊戌变法时,光绪帝去找袁世凯协助,没想到袁世凯竟是慈禧太后的人,更不要说荣禄了。

在戊戌政变时都无法除掉慈禧太后,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时就更不可能了,并且当时的光绪帝已经被慈禧太后软禁了多年,他和外界交流的通道全部被堵死了,光绪帝和慈禧西逃时靠什么除掉慈禧太后,他根本就没有机会。


公元前


毫无疑问,如果光绪下令逮捕慈禧,光绪会提前被慈禧干掉。

光绪给谁下令,谁又听他的,他就是慈禧掌中傀儡,除了极个别太监宫女侍卫什么的,根本调不动什么有实力的大臣、军队。

即使是光绪亲政以后,虽然慈禧给了他一定的权力,但依旧是被慈禧监控的,而且大事都是慈禧说了算,光绪手里既没兵又没权,拿什么去逮捕慈禧,如果真要那么干了,估计不仅没人听他的,而且还有可能被慈禧发现把他废了。

另外,光绪皇帝缺乏政治才干,没有较强的治国理政的能力,即使是在戊戌变法的时候,近30岁的光绪在政治上还是比较幼稚的,加上性格懦弱,根本没有胜算。


烟郭说历史


如果光绪帝真的具备一次下令逮捕慈禧太后的机会,其结果还是会失败的。

这是因为光绪帝个人能力有限,且没有实权,以至于他无法与会玩手段、会应变、懂权谋的慈禧相对抗。

光绪是慈禧妹妹的儿子,本来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但是慈禧为了掌权将皇位给了他。光绪是五岁登基的,此后慈禧便一直垂帘听政,大事小事都是她决定,把控了朝政长达半个世纪。

在光绪15岁的时候,到了亲政的年纪,慈禧想着不能一直这样把持朝政,于是在那个时候把政权还给了光绪,慈禧随后入住颐和园。

而光绪天真的以为,此后会拥有做帝王的权力,谁知道清王朝的权力仍然掌握在慈禧手中。

在慈禧将政权还给光绪之后,慈禧是允许光绪亲政,也允许光绪变法的。但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夺取慈禧手中权力的光绪,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亲政的光绪帝,热血有余,睿智不足

1894年,中日两国爆发甲午战争,虽然日本已经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明治维新,但是当时的清政府海军还是亚洲第一,装备还是可以与之可抗衡的。而这场关于国运的战争,最后却以为失败而告终。

究其原因,除了清朝的腐朽外,光绪帝是最需要负责任的。其实,在甲午战争前后,光绪已经开始亲政,而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事事都需要慈禧来做决断。

正是因为他对整个战局拥有掌控权,所以当李鸿章建议光绪跟日本打持久战的时候,满腔热血的光绪却认为是李鸿章缺乏决战的勇气。

久居深宫,没有实战经验的光绪帝,模仿康熙的用兵方略发出一道道指令,以添油战术不断将全国的精锐部队推向前线。本来日军的国力是无法支撑进行持久站的,后因光绪帝的急躁,不听李鸿章的建议,速战速决反而正中日军下怀。日军为急于寻求决战,就这样慢慢吞噬掉了清军的精锐。

同样,在海军的安排上,什么都不懂光绪,用一道错误的命令让北洋海军主动放弃了制海权。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光绪虽然有满身的血性,但是在战争的指挥上却表现的急躁、没有耐心,这也侧面看出光绪帝没有中兴之主的雄才大略。

为获取权力,没有考虑中日之间实力对比以及如何应对,就贸然主战。后又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后果,没有任何承担的勇气。

光绪第二次为夺回权力,在康梁的忽悠下,发动“戊戌变法”,后被慈禧囚禁瀛台

随着甲午战败,30多年洋务运动的成果灰飞烟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惨痛教训,让光绪逐步认识到学习西方不能学其皮毛,必须进行根本的政治改革。

因此他曾对慈禧表示,自己甘愿“坏祖宗之法”,也要推进新政。而慈禧却对光绪说:“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

对于光绪帝来说,一直想拥有个机会摆脱慈禧的控制。自甲午战争失败后,“变法”便成了光绪的第二次夺取权力,证明自己的机会。

有一次,康有为在跟光绪帝见面时,谈到如何变法?

没有治理国家经验的康有为表示,直接杀掉几个大的官员,把人为的障碍扫除,再开制度局,一切变法就顺理成章。此后,戊戌变法的几个领导人,每天就呆在房间里。起草各种未经过实战经验的变法制度, 而变法制度里的所有内容,只有制度,没有落地的实行方案。导致,在推行的时候未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使变法遭到了阻碍。

但是随着变法的深入,发现变法变的就是祖制旧法,变的就是封建资本家的不平等利益,这已经伤害到了慈禧的利益。于是她果断回宫,软禁了光绪,废除了变法,处置了支持变法的一干人等。

总而言之,慈禧从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历经三朝掌握大清朝的几十年权力。并且在位期间,平定了太平天国、捻军,还兴起了洋务运动。虽然眼光不够超前,局限于满汉之隔,又害怕变祖宗家法,失去权力。但是,她也能称得上是一个很不错的女政治家。

而光绪帝虽有一腔热血,但是却没有像慈禧那样的城府和手腕。虽有改革的想法,但是对改革本身又认识不深。当政三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实权,虽然有慈禧存在的因素,但是如果没有慈禧,我想光绪会在政局上恐怕会弄的更乱吧!


秋原历史


这问题光绪帝实施过,可惜没成功反被囚。

1898年为挽救清王朝,光绪帝做出了他一生中最辉煌也是最悲惨的决定,就是戍戌变法。支持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改革派,颁布一系列变法维新的命令,世称“百日维新”。

对维新派的态度,清廷内部存在着帝后之争。光绪帝感觉到慈禧太后随时会对他下毒手,为保住皇位铤而走险,决定实行兵变,迫使慈禧太后交权。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袁世凯当时通过小站练兵,手握重兵。但袁世凯是个两面派,看到慈禧太后势力强大,转身就向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慈禧太后闻讯提前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抓捕维新派,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袁世凯以变法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官帽上的红顶子。


谈昆明


光绪一直想,但奈何没有实权!帝王家父子兄弟根本没有情谊可言,都是你死我活的,光绪也不例外,光绪亲政之后一直想夺取皇权,但是没有机会,后来他看到了希望,拉拢北洋军实力派人物袁世凯!袁世凯却是一个坚定的慈禧皇太后支持者,他名义上支持光绪,但是背地里联系慈禧,因此光绪失败,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




走丢的加菲猫


如果光绪帝下令逮捕慈禧太后,他会行动失败然后被慈禧明正言顺的杀掉!

一、摘要:

光绪与慈禧是一对政敌,彼此到死都不放过的一对政敌。

光绪在位34年,从三岁(周岁)登基到死的那一刻都被慈禧玩弄于股掌之中!

二、光绪徒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有名无权,因此没有能力逮捕慈禧。

1874年年底,同治皇帝去世,由于同治帝无子嗣,大清皇位的继承问题摆在了清廷的首要,而1875年1月,慈禧一人独断立自己的侄子,也就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载湉为帝,是为光绪帝!

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拥挤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为皇帝呢?难道大清国没有其他的皇子皇孙了吗?

非也,大清上有皇叔,下有皇孙,皇位继承人能拉一火车,但是这些人并没有让慈禧太后满意。

之所以慈禧选择光绪完全出自她对大清政权掌控的需要!

慈禧需要一个听话而又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人来继承皇位,光绪继承皇位对慈禧来说有以下几个好处:

  • 01.当时的光绪,他既不是同治的顺位继承人,也年龄小,对内他没有朝臣的政治资源优势,对外他没有掌握军队的能力,虽然他父亲是王爷但并没有实质大权!
  • 02.光绪是自己亲妹妹的儿子,是实打实的亲戚,光绪继承皇位后,不至于皇权被外人掌控!
  • 03.光绪年幼,慈禧可从小对他进行“奴化”的洗脑教育,让光绪养成听慈禧太后话的习惯,可谓给自己培养一个皇帝!

如果光绪要下令逮捕慈禧那需要提前布置军队,部署政变的对策,至少需要几个心腹大臣,和一帮忠君的军事将领,但是以上光绪都没有,也不占据任何优势!

三、光绪虽然亲政,但慈禧并没有完全放权给光绪!

1889年,慈禧太后归政于光绪,此时光绪已经在位14年,正值18岁之际,对光绪来说,这是夺权之时,掌握朝政的绝佳机会,然而光绪仍被慈禧掌握在手中!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看到了洋人坚船利炮的利害,在反思自己之后,开始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及武器制造,自上而下大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建立了北洋水师,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支海军舰队,他代表着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也代表着光绪的脸面!

然而,北洋水师只是昙花一现,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黄海海面,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北洋水师的覆灭,洋务运动的失败虽然归咎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政治体制,但是当时的北洋水师实力还是与日本水师不相上下,可是它还是失败了,但是北洋水师哪些英魂却永远了也原谅不了光绪帝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甲午战争时,光绪已经亲政,本来用于给北洋水师购买军舰的军费也挪用给慈禧太后过寿。虽然这种荒谬的做法不完全归与光绪,但是这说明了光绪确实没有实权,他无能为力!

洋务运动失败后,清政府更加的落后无能,然而洋务运动却催生了中国近代一批军工民企,资本主义萌芽越发壮大!

而这时候清政府已经岌岌可危,内忧外患从未停止,急需一针强心剂!

四、光绪“兵围颐和园”计划失败,最是无能的表现!

而亲政的光绪帝积极的寻求摆脱慈禧的魔掌,他想有一番作为,一国之君的他还是有点皇帝的抱负!

光绪喜欢西方的新鲜事物,他乐于学习国外的知识与政治,这一点与他的珍妃有相同之处,可能也是这个原因,珍妃遭报复被杀!

大家都知道戊戌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资本主义,维持清朝的统治!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变法势必会触及清朝旧势力贵族的利益,遭到这些守旧派势力的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势力大肆捕杀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壮烈牺牲,康梁出逃,光绪帝被慈禧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戊戌变法失败!

通过戊戌变法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光绪皇帝的无能。

本来,戊戌变法可能改变中国历史走向,改变光绪帝,但是光绪帝在变法中用人不当,变法过于急躁!

再加上,戊戌变法后,慈禧感觉光绪帝越来越不听自己的话,军国大事都可以自己决定了,许多守旧派官员也深感被冷落!

最重要的一点是,光绪把戊戌变法的重任最后交给了投机人物袁世凯,他指望他的新军为表达做后盾力量,然后袁世凯辜负了光绪,辜负了戊戌变法!

光绪接受了康有为与谭嗣同等人的密谋,计划于9月19日在颐和园发动兵变,逮捕慈禧。

康有为的这个计划甚好,如果成功可以除掉慈禧,光绪就可以真正的做一个皇帝。

但是这个计划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魄力的军事将领去执行。最后没有政治头脑的光绪选择了袁世凯!

当谭嗣同把这个计划告知袁世凯后,然而袁世凯是个投机分子,他却一扭头把此等机密大事泄露给了慈禧,3天后便遭到了慈禧的血腥报复!

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光绪从小在慈禧的教育之下早就失去了作为皇帝的那种魄力和胆识,所为“母强儿弱”正式慈禧与光绪的关系表现!

光绪本可以通过戊戌变法逮捕慈禧,然后掌握朝政,但是他用人不当,变法过于急躁,许多变法制度不合时宜,内有慈禧等收旧势力压制,外一兵一卒可用,他仅仅是一个傀儡,一辈子的傀儡皇帝!一个傀儡皇帝他能奈何了慈禧太后,最后还不是被杀!

1908年8月14日,做了一辈子傀儡皇帝的皇族永远的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15日,慈禧死去,虽然有研究说是慈禧毒害的光绪,她不想让光绪死在自己后面,以免推翻自己掌握政权!


南山居史


题目不成立,除非太阳西面出,如果题目成立,逮捕慈禧的那一天,就是光绪的死期,必有程咬金乘虚而入,光绪一大弱点心太善,没有大局的掌控力,他的一行一动,就是例证,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