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过得怎么样?

国闻杂谈


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段子: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有个连襟叫曾国藩,曾国藩儿子曾纪泽有个女婿叫梁启超……

后面还有一大堆名人缠绕,总之,都是名人嫁名人,生的也是名人。

后面的那些就不说了,单看看林则徐的子孙后代。

首先,要澄清的是,林则徐没有女儿嫁给左宗棠。左宗棠娶妻周诒端,湘潭黄荆坪辰山人,左妻既不姓徐,也非福建之人,所谓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纯属乱编。

林则徐本人出生福建,先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中进士后历任江西乡试副 考官,云南乡试考官,任过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

1838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抵广州禁烟。

林则徐做事雷厉风行,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
那这位民族英雄,又兼有豁达育儿观的林则徐,其后人究竟如何呢?

林则徐共有4子4女,

大女林尘谭嫁给了刘齐贤,此婿官至河南布政使。

次女林金鸾夭折。

三女林普晴嫁给了大名鼎鼎的晚清重臣沈葆桢,林葆桢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两江总督。在对抗太平天国运动中,林普明曾率城中妇女登上城头,为清兵送水送饭,在战斗陷入对峙之时,她凭借一封血书请来玉山镇总兵救援。

幼女林金銮,嫁与秀才郑葆中。这郑葆中似乎在科考中无出色表现,两夫妻泯于众人。

女儿中,以三女林普晴嫁得最好。

大儿林汝舟,进士出身,终身只任翰林,只修史,不言政。有一子林福祯,福祯生子林百川,百川生子林鸿汉,曾任金陵石化职工大学校长。

二儿林秋柏,早年夭折。

三儿林聪彝子女甚多,自身曾任三品官职,后代却少有出名人物。

四儿林拱枢一脉,出过一些名人,其四代孙林曾同、林兴、林锦双、林子东,均为抗战英雄。

咱们研究人的成就,总喜欢以有没有当过官来评述。林则徐的子孙后代里,若有当过官的,就是几代孙也能查出来,没当过官的,默默无闻。其实他的子孙后代没出过什么不良人才,已经算是好的啦。


钱多多读文史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成为民族英雄,备受世人称颂,他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等,官至一品,后遭投降派污蔑被道光帝免职,流放新疆,晚年生活悲惨。林家后代可谓是人才辈出,大多聪明能干,却多数寿命不长,那么林则徐子孙后代结局如何?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长子林汝舟一脉

林汝舟是林则徐的长子,林汝舟出生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时林则徐已年近三十,可谓是老来得子。林汝舟继承其父的优良基因,从小聪明好学。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殿试,以第二甲第六名优越的成绩高中进士,被清政府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负责撰写国史。林则徐去世后,林汝舟升任为侍讲(从四品),主要负责文史的撰写与检讨工作。林汝舟此后并没有升职,直到四十七岁去世。

林汝舟一脉最厉害的是他的玄孙林鸿汉,也就是林则徐的第五世嫡长孙。林鸿汉是南京金陵石化职工子弟学校校长。

作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裔,他立志于宣传禁毒,他的禁毒宣传活动遍布全国各地,他的戒毒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在2006年被评选为“南京好市民”。到了2008年,他已是66岁高龄,也不顾路途遥远,长途奔波来到湖南做戒毒宣传活动。

林鸿汉从学校退休后,本想好好休息,安度晚年,可是当他目睹小区里有些孩子因家境贫困而辍学,他联合一些退休老师开办希望学校,免费给孩子们授课。林鸿汉大仁大义之行为备受老百姓称赞,最终也得以善终。

次子林聪彝一脉

林则徐次子林聪彝,出生道光四年(1824年),林聪彝出生时,林则徐已有四十岁。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林聪彝和弟弟跟随父亲林则徐流放伊犁(今新疆伊犁)。道光二十九年,因林则徐病重需回乡治病,加之他年事已高且身体每况日下,如有不测也可落叶归根,林则徐回乡之时,林聪彝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直到父亲去世。

林聪彝为父亲守孝三年结束后,清廷以县秀才召其入京,钦赐举人,任命为内阁中书(从七品),主要负责撰写拟定、翻译、记载等方面的工作。

林聪彝故居

不久被两江总督怡良看中,初任团练,相当于现在的司令员,后升任为员外郎(从五品)。1862年(同治元年),由左宗棠推荐授任为衢州知府(从四品),此时林聪彝三十八岁。不久因功绩显著提升为道员(正四品)。

林聪彝四十岁那年,福建漳州被太平军占领,朝中重要官员相续被杀,左宗棠派军增援漳州,此时林聪彝献出妙计从海路进军,清军很快抵达漳州。太平军将领李世贤看到清军援军到来,便撤离漳州。

林聪彝后因修水利工程立下大功,加品衔至从三品。林聪彝四十八岁时,因病回家乡福州治病。林聪彝五十四岁时,福州地区遭受严重水灾,清廷派他治理水灾,他不眠不休、夜以继日的奔走在江岸河边,因劳累过度而导致旧病复发,于次年春天病逝,时年55岁。其子女记载不详。

三子林拱枢一脉

林拱枢是林则徐第三子,出生1827年。林则徐去世后,林拱枢为父亲服丧三年,期满后由吏部推荐,以县秀才御赐举人,跟他二哥一样担任内阁中书(从七品),后升任刑部坐办、员外郎(从五品)。林拱枢在刑部工作长达十几年,最终官至监察御史(正三品),林拱枢于1880年去世,时年五十三岁。

  • 林拱枢之孙林步随。林步随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十一岁中进士,担任翰林院检讨(从七品),跟编修一样是史官,但是其地位不及编修。北洋政府时期,担任国务院秘书长,税务专科学校校长等。后又辞官创业,把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用来创业,在动荡的年代生意是不好做的,他屡次被骗,最终居无定所,陷入贫困之中。

  • 林拱枢之曾孙林墨卿。林墨卿出生1923年,十八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名单被日本特务知道后,便开始抓捕地下党。林墨卿为了不连累家人,改名凌青。后来成为著名的外交家。六十五岁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凌青于2010年病逝,时年87岁,是林则徐后裔中最长寿的。
  • 林拱枢之曾孙林曾同。林曾同出生于1918年,他是个小神童,二十岁就从北大外语系毕业,精通英语、法语等多个国家的语言,二十九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南开大学外语系副主任。

林则徐直系后裔大多还是比较有才干的,但是名气不及他的旁系血亲,他的旁系亲属中出了很多名人和伟人,其中有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等。最有知名度当数林则徐侄孙林泰曾,四十三岁自杀殉国,总的来说徐家还是人才辈出的。


小龙谈历史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子孙后代数以千百计,主要分布在福州的各行各业。现在,林则徐的九世孙已经出生,健在的子孙后代主要是第五代孙以后的人,其子孙后代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不少有名望的后人。

林则徐的简要介绍

今年是虎门销烟180周年,民族英雄林则徐销烟的往事再次浮现在人们的记忆中。英雄已经逝去169年,但他的事迹却至今流传。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从政四十年,曾官至一品,先后担任过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赴任之地达到十三省。林则徐带头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成为近代传播西方文化和西学东渐的带头人,他还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工商业。

林则徐在中华民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列强侵略,被人们尊称为民族英雄。1850年,林则徐在林聪彝等人的陪伴下,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年68岁。

林则徐夫人郑淑卿,出身官宦之家,父亲为县令。郑淑卿在十六岁时,嫁给了二十岁的林则徐。两人婚后育有三子四女,即长子林汝舟、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及长女林尘谭、次女林金鸾、三女林普睛、小女林金銮。

林则徐的子孙后代

林则徐长子林汝舟,进士出身,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林则徐去世后,林汝舟被提升为侍讲。林汝舟一脉人丁比较稀少,他只有一子名叫林回淑,林回淑的长子叫林福祯,他有一个儿子叫林百川,林百川的长子叫林鸿汉

林鸿汉,出生于1941年,是原南京金陵石化职工大学校长。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走街串巷,为三万多名大中小学生宣讲禁毒知识。2005年,林鸿汉被公安部评为十大民间禁毒人士,第二年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

(凌青)

林则徐次子林聪彝,历任内阁中书、衢州知府、浙江按察使及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光绪四年,林聪彝病逝在福州家中,享年55岁。林聪彝为官时间较长,其子女比后代较多,人数几乎能占到林则徐后人的三分之二。

林则徐三子林拱枢,历任刑部主事、湖广司郎中、江南道及河南道监察御史等职。林拱枢的孙子林步随是清末翰林,曾被派往美国任留学生总监督,任民国国务院秘书长、税务学校校长等职,最终因穷困成公寓管理员。

林步随有三子三女,长子李良,原名林曾同。生于1917年。他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在天津美新闻处工作时参加地下党,是众多的无名英雄中的一个。李良在五十二岁时,遭迫害而死,后被追认为烈士。

(李良)

李良共有五个子女,长子林强、次子林地、三子林武及长女林萱、次女林英。

次子林兴,生于1919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在北平一家银行工作,后随妹妹傅秀秘密出走参加了解放军,解放战争中多次负伤。解放后在安徽大学工作,1993年,林兴因病去世,享年74岁。

三子凌青,原名林墨卿,生于1923年,在燕京大学上学期间参加革命。曾担任老一辈革命军的翻译,建国后,历任外交部美澳司科长,志愿军停战谈判翻译队队长,外交部国际司司长,常驻联合国代表。

香港回归时的“中英联合声明”,就是他代表中国政府交给联合国备案的。2010年,凌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长女林圣观,生于1914年,1947年赴德国,与科隆大学教授卡尔·秉格结婚。

次女林子东,原名林玉偶,生于1921年,曾就读于燕京大学。抗战爆发后,林子东弃笔从戎。她带着父母,在大姐林圣观的掩护下,跑到苏南参加了新四军。解放后,林子东先后在福建社科院及社科联工作。

三女傅秀,原名林锦双,生于1921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入党,后到根据地工作。曾在秦城监狱服刑七年,2001年,傅秀去世,享年八十岁。

林则徐女儿中最出名的是他的次女林普晴,她的丈夫就是林则徐的外甥沈葆桢。沈葆桢曾任清朝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等职,林普晴因“击鼓退军”而名扬天下,丈夫沈葆帧也因此被提升为江西巡抚,不愧为名门之女。

(林岷)

林则徐的第六代嫡孙女林岷,1941年生于重庆,民盟成员,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后分配到中国戏曲学院任教至今,他还是首都经贸大学兼职教授,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多次赴虎门海战博物馆举办禁毒活动。


野史也是史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一生力主打击西方入侵,1839年咋虎门销烟,为后人称颂。1850年,林则徐在上任的路上因病去世,享年66岁,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

很多人会问,林则徐有后人嘛?

答案是有,而且现在的林氏子孙有多达数百人。林则徐当时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大儿子林汝舟,二儿子林聪彝,三儿子林拱枢。大女儿林尘谭,二女林普睛,小女二林金銮。

(林汝舟)

大儿子林汝舟这一支世代单传,他的儿子名叫林回淑,林回淑的长子名叫林福祯,林福祯有一个儿子林百川,林百川的长子就是林鸿汉了。林鸿汉可能有些朋友只带,他担任了南京金陵石化职工大学教师、校长。

林则徐二儿子林聪彝的子女就比较多了,几乎占了林则徐后人的约三分之二以上。其中有一位支系孙,曾为民国政府最高法院副院长,而另一位第五代孙林墨卿,是首位中国驻联合国大使。

三儿子林拱枢生下了四子两女,有一个儿子名叫林子东,曾放弃学业参加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在福建省出版社、社科院、社科联工作,后来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73岁离休。

林拱枢的长子名叫林曾同,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46年在天津美国新闻处工作,后参加地下党,文革”被打成“国际间谍”,遭到了残酷的折磨。但是自始至终,他对党和国家的机密始终守口如瓶。1969年7月18日,林曾同被迫害至死,年仅52岁。

林拱枢的二子林兴,曾参加解放军任侦查员,在解放战争中南征北战,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新中国成立后在安徽大学工作,文革时期也遭到迫害,1993年去世。


历史评说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侯官人,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在赴任途中病逝,享年65岁,死后清廷晋赠其太子太傅,谥文忠。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尽管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因编纂《四洲志》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又因主张严禁鸦片,进行""虎门硝烟""被称为民族英雄。

林则徐有二任妻子(55岁妻逝、62岁续弦、65岁去逝),四子四女,家族后代繁盛,现已传至九代。

下面请跟有书君一起来看林则徐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过得怎么样?

1、林则徐的四子四女

因为次子林秋柏和次女林金銮年纪轻轻就死了,所以有的人一直认为林则徐有三子三女。

长子:林汝舟(1814年-1861年),24岁时成为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不过,林汝舟对仕途不太感兴趣。

不善言辞的他性格内向,平时只爱读书。一生只是翰林院中的编修,从不议政也从不参与任何朝廷的斗争和政事,他一门心思编修史书。

林则徐去世后,朝廷感念林则徐的功劳,将林汝舟升迁为侍讲,官衔为从四品,主要职责还是进行文史修撰、编修与校检。

因此,一直没有得升迁机会,但也没有遭到无妄之灾,算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生平平稳稳。

后林汝舟因病去世,享年47岁。只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林回淑。其后代大都归隐,未投身政坛。

三子:林聪彝(1824-1878),林聪彝和哥哥不一样,他从小便""有经世之志""。林聪彝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直到父亲去世。

为父亲守孝三年结束后,清廷以县秀才召其入京,钦赐举人,任命为内阁中书(从七品),主要负责撰写拟定、翻译、记载等方面的工作。

不久被两江总督怡良看中,初任团练,后升任为员外郎38岁时被浙江巡抚左宗棠推荐,任浙江衢州知府。并兼任闽浙总粮台提调官。后因功升为道台,署浙江按察使。

林聪彝四十岁那年,福建漳州被太平军占领,朝庭重要官员相续被杀,左宗棠派军增援漳州,此时林聪彝献出妙计从海路进军,清军很快抵达漳州。太平军看到清军援军到来便撤离漳州。

林聪彝后因修水利工程立下大功,加品衔至从三品。因奉命治水,最终积劳成疾,病逝在任上,享年55岁。

四子:林拱枢(1827-1880),为人正直,官至监察御史,曾获赏花翎。

长女:林尘谭,夫君是刘齐衔,曾官至河南布政使,署理河南巡抚,也算得上是高官。四女:林金銮,因其嫁与郑葆中,史上多称郑林氏。

着重说说三女林普睛,她是女儿中最有成的。嫁给了林则徐的外甥、晚清重臣沈葆桢。

早年沈葆桢家境贫寒,林普晴自幼不进厨房,但嫁入沈家后,她下厨房认真学习做好饭菜,很得婆婆的称赞。

受到咸丰皇帝的重视。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暴发时,福建、江西一带战火纷飞,鉴于沈葆桢通晓兵道,咸丰帝派为江西广信知府。

沈葆桢带着林普晴一同到广信上任。一次,沈葆帧到各所属县募兵筹饷,这时大批的太平军蜂拥而至试图拿下上饶城。

城中无主帅,许多官员竟收拾细软,携家眷仓惶出逃。这时,林普晴临危不惧,她找到城中守军的头领,商议守城之策,并毫不犹豫地打开府库,拿出所有的存粮犒军。

守军在城墙上浴血奋战,林普晴则亲自率城中妇女做饭送上城墙,军中将士深为沈夫人的义举所感动,都誓死拼守城池,最终击退太平军。

之后沈葆桢任江西巡抚,公务繁忙,凡是奏章、信札、密件等都由林普晴负责管理。公元1873年中秋之夜,林普晴病逝宫巷家中,享年53岁。

林则徐家中儿女各有能成大事者。

2、子孙后代人丁兴旺

以林则徐第五代知名代表人物为例,说说子孙后代的结局。


林鸿汉,出生于1941年7月,林鸿汉今年已经78岁,他们长房一族的几百人,大多数都在南京。是长子林汝舟的第四代孙,林则徐的第五世嫡长孙,曾是南京金陵石化职工子弟学校校长。

退休后的他,本可以好好休息安度晚年,可当他发现社区里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过早辍学,学习压力太大而厌学,人生挫折引发自卑感而逃学时,他关心教育问题,召集一些退休教师商量解决的办法。

在社区领导的关心和群众的积极支持下,2004年8月""周末爱心学校""学校成立开学,他担任""周末爱心学校""校长。

林鸿汉谨遵祖训,投身于禁毒宣传工作。2005年,林鸿汉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次年又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

次子林聪彝的子女比较多,占林则徐后人的三分之二,没特别出名的人物。

但三子林拱枢一脉出了不少名人。着重介绍林拱枢之孙林步随的儿子、女儿林曾同(李良)、林兴、林锦双(傅秀)、林子东(原名林玉偶),都是抗战英雄。而这四位的弟弟林墨卿。

林墨卿出生于1923年,十八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地下党名单被日本特务查获后,进行抓捕。为了不连累家人,他改名为凌青。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是一名外交官,出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1997年收回香港的《中英联合声明》,就是由他代表中国政府交给联合国备案的。

65岁时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于2010年病逝,年87岁,是目前为止林则徐后人中最长寿的。

现如今还健在的有林子东,任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在2015年大阅兵的时候,获得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福州文峰林氏是林则徐后代被称为福州名门。第六代嫡孙女林岷,第六代孙林祝光,都大有作为。

林则徐的后代子孙繁多,现在遍布世界各地。人才辈出,个个光明磊落,没有贪赃枉法的记载。林则徐在天之灵,对有这样的后人必定无限欣慰。

3、子孙后代过得严以律己

林则徐的子孙后代基本上都秉承他的教育理念,有着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虽然没有给子女留下多少钱财,但是他良好的家风还是恩泽后人。

良好的家风对于家族中的每个人都有着促进作用。后代们的行为与林则徐一生的做人做事、严格要求的家教分不开。

他也算得上是大起大落,不论面对任何处境,林则徐始终能践行他的志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当时有人评价林则徐 :"" 无一事不认真 , 无一事无良法 ""。

林则徐不但以身作则,还很重视良好家风的养成,留有《十无益》家训,正能量满满的他的后人们给予发扬光大,用老话说他的后人们光宗耀祖了。

有书君觉得确实要有好的家风,后人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他的后代子孙为国为民作出了贡献,对得起国家,也对得起祖先。

有书君语:有书君送福利啦!!私信有书君,回复“福利”即可【免费领取52本】高分好书,限时福利,不容错过哦~


有书共读


林则徐的一生也算得上是大起大落,早年曾任湖广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但等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却被道光皇帝当作替罪羊,不仅被革去官职,还被发配到新疆戍边。

但不管面对任何遭遇,林则徐始终践行他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在新疆他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南疆八个城,为西北边防做出巨大贡献。

四年后,他重新被道光皇帝启用,先后担任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最终病逝于任上,享年六十六岁,死后清廷晋赠其太子太傅,谥文忠。

在林则徐死后,他膝下共留有三儿三女:长子林汝舟、二儿子林聪彝、三儿子林拱枢;以及大女儿林尘谭、二女儿林普晴、三女儿郑林氏。



林汝舟:出生于1814年,是林则徐的长子,因此从小就被重点培养,等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24岁的林汝舟就高中进士,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六名,也就是全国第九名,被授予翰林修史的职务,官衔为正七品。

因为林汝舟不善言辞,又性格内心,平时只爱读书,所以不善于钻营权势,也从不参与任何朝廷斗争和政事,一门心思只整理史书,因此一直没有得升迁,但也没有遭到任何无妄之灾,算是一生平平稳稳,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后来林则徐去世后,朝廷感念林则徐的功劳,将林汝舟升迁为侍讲,官衔为从四品,主要职责也是也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

十一年后,林汝舟因病去世,享年47岁,其后代也大都归隐,未投身政坛。他的一个四代孙,叫做林鸿汉,曾担任是金陵石化职工大学的校长。



林聪彝:出生于1824年,虽然是林则徐的二儿子,但从小聪明伶俐,因为备受林则徐的喜爱,并且他和大哥林汝舟不一样,从小就立志要当大官。但可惜的,这位林聪彝读书没有哥哥厉害,一直都没能考中科举,甚至连举人都不是。

等到林则徐去世后,朝廷感念林则徐的功劳,就召29岁的林聪彝入京,赏给他举人身份、补内阁中书,林聪彝这才正式踏入仕途。

要说,这林聪彝虽然读书不行,但当官却是一把好手,他先是巴结上浙江巡抚左宗棠,因此被特授浙江衢州知府,接着又因协助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被授予浙江按察使,官阶正三品,拥有很大的实权。光绪四年(1878年)病逝家中,享年55岁。

目前在福建福州还留有林聪彝的故居,位于宫巷24号,其故居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清末福州最大的豪宅之一。

2005年5月其故居被公布为省及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林聪彝的子女比较多,占了林则徐后人的三分之二,不过没什么比较出名的人物。



林拱枢:出生于1827年,作为幼子,林拱枢一直随侍在林则徐左右。

等到林则徐病逝后,林拱枢和哥哥林聪彝一同被朝廷赏赐举人身份、补内阁中书。此后,林拱枢在刑部历事十余年,先后担任刑部坐办、员外郎,后迁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官阶正五品。

林拱枢这一脉的后人虽不多,但却出了不少名人,比如其孙子林步随是晚清最末一代翰林,曾孙凌青是中国著名外交家,还有林曾同、林兴、林锦双等人,都是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

至于林则徐的三个女儿,长女林尘谭嫁给了刘齐衔,刘齐衔曾官至河南布政使。三女儿名字未知,因为她的丈夫叫做郑葆中,所以称呼她为郑林氏,这郑葆中只是一个秀才,并未出仕,所以除了名字之外,没有留下任何记载。



至于林则徐的二女儿林普晴,是这三个女儿中最有成就的。她的老公,是林则徐的外甥、晚清重臣沈葆桢。早年沈葆桢家境贫寒,林普晴自幼不进厨房,但嫁入沈家后,她下厨房认真做好饭菜,很得婆婆的称赞。

后来沈葆桢入翰林,林普晴也跟随一同到北京居住;再接着,沈葆桢一路官运行通,受到咸丰皇帝的重视。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暴发,福建、江西一带战火纷飞,鉴于沈葆桢通晓兵道,咸丰帝边派为江西广信知府。

沈葆桢带着林普晴一同到战火连天的广信地区上任,当时太平军己攻下金陵,正乘势向四方出击,广信府是他们的攻击目标之一。

有一次,沈葆帧到各属县募兵筹饷,只留下夫人林普晴坐镇上饶,这个时候大批的太平军蜂拥而至,试图拿下上饶城。城中无主帅,许多官员竟收拾细软,携家眷仓惶出逃。

这时候林普晴却临危不惧,她找到城中守军的头领,商议好守城之策,并毫不犹豫地打开府库,拿出所有的存粮犒军。守军在城墙上浴血奋战,林普晴则亲自率领城中妇女做饭送上城墙,军中将士深为沈夫人的义举所感动,都誓死并守城池,最终击退太平军。

后来,沈葆桢任江西巡抚,公务繁忙,凡是奏章、信札、密件等都由林普晴负责管理。公元1873年中秋之夜,林普晴病逝宫巷家中,享年53岁。

当时人们特意用了这样一副挽联来评价她:“为名臣女,为名臣妻,江右佐元戎,锦缎夫人分伟绩;以中秋生,以中秋逝,天边图皓魄,云裳仙子证前身。”

林普晴和沈葆桢共生有五子(沈玮庆、沈莹庆、沈瑶庆、沈瑜庆、沈璿庆)五女,其中四儿子沈瑜庆为贵州最后一位巡抚,辛亥革命时交出贵州政权,1918年九月初二日卒,宣统帝谥为敬裕。


我是赵帅锅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有过繁荣盛况,当然也少不了屈辱委屈,但是这一切无疑少不了众多的历史缔造者,作为他们那个时代改变整个国运的伟人,也被推崇到世人景仰的高度。

林则徐就是如此走上神坛,他虎门销烟的故事也堪称被世人传颂的经典,作为推动整个时代发展的民族英雄,究竟是“虎父无犬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是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纵观林则徐大人这一生,七十五年的人生历程中,总共生育三个儿子,分别是林汝舟、林聪彝、林拱枢,接下来就为大家分别介绍这三个儿子!

  • 长子林汝舟

1814年,林汝舟自出生以来,其实就已经与禁毒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深受其父亲的影响,林汝舟自然也在心底里萌发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当然他也跟随父亲的步伐,打算通过科举考试,来进一步奠定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

然而本来还对仕途充满期望的他,却从自己父亲身上看到了自己将来的影子,自此对于政界不再抱有美好幻想,反而专心研究学术。

  • 二子林聪彝

出生于1824年,同样作为林则徐的儿子,尽管没有父亲那样的傲人功绩,但仍旧以父亲为傲的他,选择为晚年不幸的父亲挽回声誉。

在父亲去世后,不仅为父亲守孝三年,而且打算在整个仕途有一番作为,从最基层的官职做起,最终做到了朝廷正三品大员。

  • 三子林拱枢

  • (林拱枢剧照)

他的出生仅仅比二哥晚了三年,由于当时有人引荐,从刚开始的内阁中书,最后位居监察御史,他的这一生也不算坎坷离奇,但是相比较于他的两个哥哥就稍有逊色。当然比起父亲就更是相差甚远了。

孙子辈相比较之下,由于人数众多,自然也不乏优异者

  • 首先就是出生于1941年的林鸿汉

深受父亲以及爷爷的影响,他对于我国的禁毒事业也有相当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而且最终由于他良好的为人,在南京市内树立了良好的公民形象,最终也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

作为林则徐的儿子,林聪彝对于林家血脉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就凭他一个人所生的孩子,就占到了林则徐三个儿子中的2/3。

  • 在这些子孙中,当然最出名的莫过于林炳章了

光绪年间担任钦差大臣,最终在1905年,成功主持修建了福州电力公司,他自己也斥巨资10万元,作为当时的修建费用。辛亥革命期间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来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民国时期实业的发展。

  • 林步随

作为林则徐的孙子,生活在清朝末年的他,当时带领众多留学生赴美留学,在辛亥革命期间,还担任过北洋政府的国务院秘书长,与此同时,还担任过副局长,副总裁等要职。这一生传奇的经历,让他不仅官场经验丰富,后来甚至还混迹于商场。

但在那个割据混乱的时代,毕竟也不是经商的好时候,前半生的积蓄几乎血本无归。 当然作为林则徐的子孙后代,比较出名的还包括林曾同、林兴、林墨卿等人,他们都先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

不愧是将门之后,毕竟分支众多,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如果感兴趣的话,咱们后续再做进一步探讨交流。


大国布衣


林则徐晚年不算凄惨。鸦片战争的起因,当然是英国恶毒的鸦片贸易。林则徐缴烟,历史上说法不同,有说是林则徐告诉英商,交出鸦片,酬给赏赐,但与鸦片价值相比甚远。但战争的起因和最终惨败,根本还是,清朝统治者不认识世界,只想关门给中国人做皇帝,但世界已经变了。军事的差距,林是知道的,但做为卫道者的汉族大臣的代表,皇朝给了巨大荣耀的林则徐,必须振臂高呼,唤起人们同仇敌忾,但可惜,喊口号行,真送命,保卫皇朝的胆气就没了。道光帝认为林则徐欺骗了他,怨恨林则徐,故尔充军伊梨。但林则徐已经成了抗击外敌的英雄,几乎是汉族大臣的代表,毕竟是为皇朝尽忠,所以去伊梨的一路,地方督抚都是高接远迎,表示对英雄的尊重,包括到了伊梨,并不算凄惨。林则徐赐环后,又做督抚,说道光无人可用,这过于想像了。林则徐是实干家,治理地方软硬得当,确实是有手段的。更重要的是,林代表一股忠于皇朝的重要势力,皇帝也必须重视,也是给汉族官僚看。后期,林则徐至仕回乡,讲话也是可以搬倒督抚的。林抱病赴广西,镇压洪杨,也是尽忠王室的,故有文忠之谥,御记文,也是为激励文武保卫皇权。


筒子河旁


民族英雄兴载,祖国才有世代,不亡不衰。林则徐,戚继光,微独心母中最为敬重的民族英雄。为了民族大业而献身的人,永垂不朽,万古常青,后世有人。[玫瑰][玫瑰]


伟134682046


作为晚清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因为虎门销烟而名满天下。


民族英雄林则徐时任湖广总督,作为一品大员的他嫉恶如仇,为了民族大义,勇敢地与用鸦片麻醉我国人民的西方列强做着实质性的斗争。虽然最后林则徐被人污蔑而落了个免职且流放的下场,但他为人民所作出的一切,人民会记在心里,人民为铭记他一辈子。


正如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有的人》说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林则徐)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呢?林则徐有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1. 儿子们分别是: 长子林汝舟、二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

  2. 女儿们分别是:大女林尘谭,二女林金鸾,三女林普睛,小女林金銮。


林则徐的大儿子中了进士,是翰林编撰,专心做学问,研究历史。二儿子是举人,做的翻译之类的从七品的小官,而三儿子是举人,做到正三品官职,是一个监察御史。


前面几位都说了林则徐的儿子们,孙子们,甚至再后代的故事,我们今天来看看林则徐的子孙后代中女儿们的结局,她们过得怎么样呢?大女儿林尘谭嫁给河单南布政使刘齐衔为妻,二女林金鸾早夭折,我们重点说一下他的三女儿林普晴。


三女林普睛:


林普晴(1821年-1873年),嫁给了姑姑家的表哥沈葆桢,二人婚姻美满和谐,共育有五子五女。


林普晴和丈夫沈葆桢可谓是亲上加亲,定的是娃娃亲。林普晴从小与表哥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住的不远。


(林普晴)


而且沈葆桢还曾在林普晴家住过一段时间,跟着舅舅一家边学习做人,边做学问。


沈葆桢人长得一般,矮小瘦弱,家庭也不富裕。但是林则徐和林普晴看中的是沈葆桢这个人,觉得他为人厚道,做事踏实,前途无量。


果然,后来沈葆桢考中了进士,先做了编修,又做了御史。后来,在天下大乱,太平天国军队发动暴乱的时候,做了江西广信地区的知府。


而林普晴从小知书达理,贤淑可人,嫁给沈葆桢之后,亲自操持家务,孝敬公婆,支持丈夫事业,可谓是夫唱妇随,特别是在战事吃紧的关键时刻,她挺身而出,指挥战斗,可谓是女子中的有胆识,有能力的巾帼英雄。


(沈葆桢)


沈葆桢做广信地区知府后,马上筹措军饷,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以备不测。果然,如他所料战事就来了,在沈葆桢在外为招兵而四处奔波之时,太平天国军队就打到了当时沈葆桢所辖的上饶城。


上绕城当时兵力不多,知府沈葆桢又不在城内,有内幕消息的有钱人有一些就提前收拾了细软逃命去了,有的老百姓知道了也准备外逃。特别是城中的军队感觉就像是没有主心骨一样。


有人建议林普晴和大家一起逃跑,等以后再回来。但是林普晴坚决的摇头,并且拿出库存中的所有钱财犒赏三军,并发表演讲,让大家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一起抵御外敌。



(林普晴、沈葆桢夫妇)


士兵和将官们被林普晴的豪气所感染,一起浴血奋战,抵御外敌。并且,林普晴和女人们一起做饭,送到阵地前线去犒劳士兵。


而且林普晴还想出了御敌的好办法,一是向丈夫沈葆桢传递消息,告急。二是在城内的城墙下挖很深很宽的壕沟,如果敌人打进来,就像是瓮中作弊一般,一下子就能看到,并将之击毙或抓住。三是,向丈夫的故交玉山镇总兵饶廷选发求救的血书。


林普晴咬破了手指,写成的血书内容如下:


贼众己陷贵溪,上饶危在旦夕,贼首纠众七万,百道进攻,氏夫葆桢,出城募兵,更赴河口筹饷,全城男妇数十万生命,存亡呼吸系于一线之间。将军营以三千众而解嘉兴之围,奇勇奇功,朝野倾服,今闻驻军玉山,近在咫尺氏噬血求援,长跽待命,生死人而肉白骨,是所望子将军者。



但是,虽然玉山镇也腹背受敌,却被女中豪杰的林普晴所感动,连夜派数千精兵去上饶增援。同时,沈葆桢也马不停蹄地往回赶。终于三方兵力合力奋战了七天七夜,上饶之围才被破解。


后来,朝廷论功行赏,沈葆帧被提升为江西巡抚。人们都知道沈葆桢军功章里有一半的功劳是夫人林普晴的。


后来,因积劳多病,林普晴在中秋节去世,享年53岁。


左宗棠写给林普晴挽联:"家能孝,国能忠,一生大节昭昭,挽狂澜于既倒;来何因,去何果,千古元精耿耿,抱明月而长终。”


林普晴是一位名臣之女,也是一位名臣之妻,她智勇双全,是巾帼女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