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爭霸(57)風雲際會,二戰爆發前的大國瘋狂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格局發生了劇變,世界爭霸的大國格局主導權又回到了英法兩大帝國的手中。一戰前,曾有實力參與世界爭霸的歐洲六大列強中,德國和奧匈帝國崩潰了;俄羅斯帝國則沒能抗住戰爭的壓力被革了命,蘇聯橫空出世取而代之;而意大利這個見風使舵、反覆無常的國家依舊無足輕重。歐洲之外,日本除了趁虛而入奪了德國在山東的租借地外,依舊是沒有爭霸天下的實力。另外,當時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雖然此刻極力想著主導戰後世界格局的發展,但事實證明,此時的美國仍舊無法與英法兩大強國鼎足而立。

歐洲爭霸(57)風雲際會,二戰爆發前的大國瘋狂博弈

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商討戰後相關事宜,美國興沖沖的帶著組建“國際聯盟”的提議參會。經討論後提議通過了,國際聯盟也建立起來了,先後共63個國家加入其中,這便是聯合國的“前身”。國聯中,英、法、美、日、意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但實際上只有英、法兩國才是主導。美國因不滿英、法兩國對於國聯的操縱,於當年就退出了由自己所提議的“國際聯盟”組織。美國退出國聯其實也是一次大國博弈的結果,是英、法兩國極力排擠美國的結果。

歐洲爭霸(57)風雲際會,二戰爆發前的大國瘋狂博弈

美國想籍由國聯的成立而插手全球事務,與英、法一起主導世界格局的劃分,英、法兩國自然是不會願意與美國分享世界霸權,因此二者便合力把美國排擠出了國際聯盟。隨後,英、法兩國便操縱著由美國提議出來的國聯而掌控著全世界,但很快,一二十年後,世界局勢的發展便已越來越超出了英、法兩國的控制,英、法兩國對於複雜的國際形勢的掌控是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歐洲爭霸(57)風雲際會,二戰爆發前的大國瘋狂博弈

首先,在全球事務的處理過程中,英、法兩國之間也在不斷地暗中較勁。針對戰敗後的德國問題,法國極力主張嚴肅處理甚至是滅亡德國,讓德國永世不得翻身,永遠不再威脅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英國則主張對德國寬大處理,以便保留一個較為強勁的德國來制衡法國咄咄逼人的態勢。從更大的範圍來看,美國都在暗中資助豢養德國,以便一個有競爭力的德國來消耗英、法兩國的實力。

歐洲爭霸(57)風雲際會,二戰爆發前的大國瘋狂博弈

另外,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出現也讓以英、法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大為憎恨,意識形態的對立讓西方國家對蘇聯的厭惡更甚於對納粹德國的厭惡。這也是後來英、法兩國對於納粹德國實行綏靖政策的原因之一,對於納粹德國的崛起,英、法兩國肆意縱容其對外侵略擴張,有意進行“禍水東引”,以讓納粹德國與蘇聯死磕。納粹德國便順水推舟利用了英、法兩國的這種心理對外侵佔了大半個歐洲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歐洲爭霸(57)風雲際會,二戰爆發前的大國瘋狂博弈

事實上,在全面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整個歐洲的局勢是很微妙的,處於三種勢力互相角逐的狀態,英法、納粹德國、蘇聯三方處於暗中角力的態勢。首先,英、法、德三國由於意識形態的對立都想攻打蘇聯,所以,英、法便極力唆使納粹德國攻打蘇聯,以便自己坐收漁利之利。當然德國和蘇聯又不傻,於是,蘇聯和德國之間便籤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打破了英、法兩國的圖謀。

歐洲爭霸(57)風雲際會,二戰爆發前的大國瘋狂博弈

有了這個條約做背書,德國便不再擔心會受到英、法、蘇三國的兩面夾擊,大膽的擴張了起來。但實際上德國與蘇聯都知道,這個條約只是緩兵之計,二者之間的利益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於是德國在對外擴張的同時,蘇聯同樣在向西擴張領土以構築安全防線來防範德國甚至是伺機攻打德國。

歐洲爭霸(57)風雲際會,二戰爆發前的大國瘋狂博弈

之後,當看到德國與蘇聯夾擊滅亡了波蘭後,英、法兩國終於意識到納粹德國的巨大威脅,於是開始向德國宣戰。到此時,二戰的爆發已經是無法避免了,德國為了防範隨時可能毀約的蘇聯與英法兩國合力來夾攻自己,於是德國便不得不先主動出擊攻下歐洲其他小國以取得戰略優勢,隨後又迅速先發制人攻打了法國。

歐洲爭霸(57)風雲際會,二戰爆發前的大國瘋狂博弈

滅亡法國後,整個歐洲便只剩下英國和蘇聯還不在納粹德國的掌控之下,此時,納粹德國面臨的是和當年拿破崙一樣的情形。不消滅英國與蘇聯,納粹德國便遲早會被英國和蘇聯在外圍封鎖圍困致死,所以納粹德國再次選擇了先發制人攻打英國和蘇聯。況且若德國不主動出擊,據蘇聯的“大雷雨”計劃,蘇聯也會選擇先進攻德國,所以與其坐以待斃,德國始終都選擇主動出擊,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這樣在這種極其複雜的形勢中不可挽回的發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