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当代诗词中的“老干部体”?

寄堂随笔


老干部体诗词不敢恭维,其实这种诗体

并不是老干部们的专利,现在很多花样

年华的人也写这种诗,一般四句。也讲

一点点工整,对杖什么的,也知道押韵,

但最缺的是意境,没有较深的内涵,又

牵强附会地以古体诗的形式出现在读者

跟前,大多人不喜欢读这种诗。

建议年轻人不要一昧效仿,你想写诗,不

如写写现代诗,自由体。但题材一定要新

颖,不要一到春天就咏桃花,夏则吟荷,

秋则菊,冬则梅,太陈旧,乏味,无人看。


广法居士


“老干部体”看到这个词就感觉上胡说八道,题主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叫老干部体?哪些人写的诗是老干部体?说这种话的人,其实是不孝之子,要知道,你也会老的,你老了以后你写的诗也被人称为老干部体,你高兴吗?当然,很大可能是你活不到那一天。

实话说,现在活跃在格律诗坛的大部分是六七十岁以上的人了,因为他们接受了文革前的正规的中学教育,对平仄押韵有基本的了解,而且对生活有真实的感受,有一定的生活底蕴,他们写出来诗词有韵律,有生活。我的周围就活跃着这样一群老人,当然大部分不是干部。

至于有些所谓的老干部(不一定老)依仗权力,写一些狗屁不通的东西硬要发表在报纸刊物上,那只是个别的假装斯文,附庸风雅的行为,不能作为社会流派,更不是主流。而且这些人大部分没有到“老”干部的资格。

至于说到一些退离休的干部写格律诗,确实说有的写得很不错的,例如我看到的原安徽省中医学院院长王世杰写的《问政诗词》,因为他是歙县人,歙县有座问政山,所以书名叫问政,就极有文化底蕴。2003年王老80岁了,参加徽州师范49届毕业班联谊会事,写的一首诗,就像你们污蔑的“老干体”:“半纪流光如逝水,勤栽桃李浴东风。高歌起舞人难老,白发朱颜夕照红。”王老是徽州师范解放后第一任校长,1949届的毕业生到2003年也毕业54年了。师生都70朝上了。回忆往事。想起师生一辈子的工作都是为了教育事业,勤栽桃李,人难老,夕照红,是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有什么不对呢?现在有些人一看到老当益壮,胸怀社稷,忧国忧民的诗句就嘲讽,是极不正确的。自己一辈子只知道挣钱,反而讥笑那些忧国忧民的老干部,真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还有一位老干部是原山东大学教务长,离休后在青岛居住,他写了一辈子诗,后来选了将近一百首手抄复印,装订成册,送给老友亲朋,诗味浓郁,书法优美,装潢大方,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现在很多老干部写作格律诗词,不求发表,也不屑在自媒体上露脸,反而一些连平仄对仗都搞不懂的人在自媒体上用七个字就敢征下联的人,嘲讽“老干体”真正令人喷饭。


桃之夭夭老牛


我也是八十多岁的老哥们,也爱读传统诗词,一是打发时间,一是提高文化修养。读多了就会在有感而发时写点传统诗词。写出来后在我的老哥们圈子里互相传递,得到的表扬多于批评,心里高兴,就继续写。但有时遇到专家,就因为格律问题被说得一无是处。我狠心去買了有关格律的书,一看就会。但照格律要写就难,因为我们的普通话太差,对四声往往弄错,只能靠查字典来定正。这样,往往几小时弄成的初稿要花几天来调整格律,而且调整后也面目全非,你原来满意的句子和写初稿时的意境灵感早已不见了,只好废掉。后来我就再不写律诗绝句(就是所谓近体诗),只写古风。老同志写点传统诗词天经地义。但因为起步晚。我建议大家平时多读诗,我是从读《常用古诗》开始,进而读一些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李煜等的作品。对特别喜欢的就多读多背。在读背的过程中去领会古人写诗的意境,审美的角度和语言的精美,然后再回头来看自己的幼稚和不足。我们学诗写诗,完全是自娱自乐,没有半点功利想法。因此,老干体也好,打油诗也好,不象诗也好,任由人去评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老哥们只要一息尚存,就继续写吧!


竹林闲士9147


我是梅鹤读书,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老干体”是现在传统诗词创作中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我认为“老干体”有以下特点:

1、与时事呼应

“老干体”多针对某一时节而作或针对某一事件而作。生活中出现了大事,为表现自己的情怀,要呼应一下,写诗填词也显得风雅。这样作品的创作起因,可能是母校校庆、可能是单位书画展、可能是卫星上天、可能是煤改气、可能是贸易战、可能是参加某某比赛。

2、句子像口号

因为“老干体”诗词长与时事有关,所以写出来的句子常常像喊口号,比如:扬帆破浪鸿图展,再铸辉煌旷世功。由于创作者本身文化素养、创作技巧等的缺失,使其不能发现周围景物、感情的美,写不出真景物真感情,结果就出现了这样空洞无物的句子,免不了大话、假话、套话。

3、外在形式不讲究

“老干体”的外在形式不讲究,格律不严谨,押韵多为新韵,甚至不完全押韵,很难找到传统诗词的音韵平仄之美。“老干体”认为字数符合要求就诗,就是词,还要表明五绝、七律等等,让人贻笑大方。前几年,某地作协还为一位所创作者举办活动,庆祝其词集出版,称赞他写的是“新宋词”,其实就是把格律抛弃了。看了这样的新闻,我都不知说啥好。

可喜的是,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老干体”也在朝着格律严谨的方向发展。

4、与创作者是否是老干部无关

虽然“老干体”的出现与老干部有关,但是判断一首诗是否是老干体却不能以作者身份为依据。许多老干部能创作出非常好的旧体诗词,而有年轻人也热衷于老干体。我一直认为,现在的老干体诗词与作者本身年龄、职业等,没有关系。

总之我认为,如果“老干体”也算诗词,那么那位作者对于诗词创作来说,还未登堂入室。欢迎留言讨论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转发,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梅鹤读书


问题:你怎么看待当代诗词中的“老干部体”?


前言

关于老干体的评价,多是贬义,甚至很多人一看到老人作诗就归为老干部体。其实老人和年轻人一样,文化水平有高低不同,悟性也同样不同,写出的诗词水准当然也不一样。

老干部们作诗未必都是所谓的”老干部体“。因为我平时偶然也负责一些审稿工作,我谈一下我眼中老人们作诗的一些现象。

一、政治正确

大家不要误解,政治正确不是只颂扬不批评。古代的应制诗多是歌功颂德,但是今天老人们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丑恶现象批评起来毫不留情,我常常看到很多这种批判性的诗词作品。

当然,无论批判还是赞扬,主题都是向上的。这一点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二、部分人喜欢用新韵

古韵作诗比较复杂,新韵相对简单,因此很多学习诗词的人使用普通话来押韵。不过这些人中水平高的,或者说达到一定水平的人,大多会改为用古韵创作诗词。

三、部分人格律不严谨

除了新韵以外,有些老人对于格律的掌握不熟练。因此出律落韵的情况还是能够见到的。


不过我说的这种现象是学习中的一个过程,当然也有人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了。

另外也有人喜欢作古体诗,甚至有人喜欢作一些顺口溜一样的现代齐言诗。这就是每个人不同的爱好和兴趣了。

四、老干部中的佼佼者

我见过一些极为优秀的老年诗人,写的小品文和诗词不让古人,后来知道这些作者退休前是什么公安局长、人大主任等等。有很多人和文化工作完全不沾边,就是一种业余爱好 。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生活中的俗人可能是一个好诗人,生活中的很多文化人其实只会写两句顺口溜。

结束语

老干部中当然有写沽名钓誉之人,我见过国家级报纸发表过某部长的诗词,他误以为把字数填对了就是填词,可惜编辑也不懂,直接就发表了。

我也见过孜孜不倦的奋斗在诗词教育一线的长者,退休前就做教育工作,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原因就是因为真心地喜欢。

千万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老干部们写诗,老干部和普通人一样,有高手也有庸手。我们在今天的网络上可以见到无数诗词作品,很多年轻人的作品其实和老干体没有什么区别。

另外需要说的是,无论网络上,还是老干部中,高手当然有不少,但是未必每个读者都有一双慧眼,大多数人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以下内容仅仅针对退休老干部写的老干体

老年人写诗玩儿很好一现象,也甚是让人觉得可爱可亲,但是老年人写诗是好事儿,写“老干部体”就得让人批让人骂了,不但要骂还要向孔先生一样,拿着竹棍子,敲他的 大腿,说“老而不死是为贼!”


为什么目西要这么恶毒呢?

让我们来看一首典型的“老干体”!引用自刘愚愚文章下面的一个评论。


瑞雪祺祥霞姿舞, 云枝化玉飞琼姝。

栏杆临窗西山近, 苍茫寒意萧萧渚。

杖芒柴扉看山意, 心意在君燕寄書。

琴瑟和鸣深冬暖, 愿化蝶恋待春苏。


这首诗就是典型的“老干体”,这首诗写的东西就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假设这是一位退休的老干部。


你看您说“瑞雪祺祥霞姿舞”又说“苍茫寒意萧萧渚”,您到底是喜欢这雪呢?还是讨厌这雪呢?


再来看“杖芒柴扉看山意, 心意在君燕寄書”,这句话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诗人盼望着春天的到来,然而您“杖芒柴扉”又是什么意思呢?这要是在您治下还有“杖芒柴扉”这可不够小康(手动滑稽),当然没有指责您业绩的意思,只不过是说您这用词完全靠想象了!“心意在君燕寄書”这句话又极为不妥,照这句话的意思,山应该是恨透了您说的瑞雪,所以盼望“君”能够让春天早早的来!比如我们可以把山看作山神,君看作天帝。整句话就好理解。山神说:“天帝啊,您为何给降下这肃杀万物的雪来,您不知道万物都期待着春暖花开么?但是这种话用在退休老干部的身上就极为不妥当。您是兢兢业业为国为民一辈子正常退休的老干部!您还“心意在君燕寄書”,这怎么可能呢?而且瑞雪的开头不正意味着来年的丰收么?“瑞雪照丰年”的谚语,您当然熟悉,这么大的瑞雪,山应该多么的欣喜若狂!


这最后一句,“琴瑟和鸣深冬暖, 愿化蝶恋待春苏。”“深冬暖”和“萧萧渚”又是极端违和

什么样的事情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琴瑟和鸣”说明一在窗之内(屋内自然深冬暖),一在窗之外(屋外自然苍茫寒意)!《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您知道吧!把这两句结合起来看就是您在窗内虽暖但是无奈困在了屋内,所以盼着来年花开去山上浪一浪?


所以说这诗,立意矛盾,用词靠想象,还透漏着那么一点退休老干部不愿退休的意思!(这可能不是您的本意,但您的诗可是这样说的!)


什么是“老干体”

在目西看来,“老干体”里面流露着对“权力”的留恋,比如之前目西还看到这么一首“老干体”

驿外断桥旁,风光一水长。

闲云凝冷月,野鹤戏寒塘 。

入仕云游寡, 居闲羁旅常。

庙堂虽距远 ,社稷也牵肠。


咱们细细品味一下,这首诗和“瑞雪祺祥霞姿舞”那首是不是都透露着一种正常退休,却像范仲淹一样,“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意思,关键您是为国为民一辈子正常退休啊!(你们做的够多了,感谢你们,用一句歌词“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


“入仕云游寡, 居闲羁旅常”,和“杖芒柴扉看山意, 心意在君燕寄書”都可以一唱一和了!


目西是个不通平仄,不通诗词的人,试着努力对这篇“老干体”调整一下,减少“老干部”的风骨,(当然也欢迎大家批评,别打我就行)

《冬天游玩儿看大雪》

XX年冬,在西山游玩儿,恰逢大雪,想起瑞雪兆丰年的谚语,非常高兴,退休老干部胡诌一段诗

瑞雪祺祥风和舞,云枝化玉散琼姝。

临窗把酒西山近,驰象舞蛇内心舒。

推门而去木送意,翘首以待燕来书。

冬阳照耀山林暖,春风吹过万物苏。


不是所有的退休老干部写的诗都是老干体

文章下面还有一位@忧之声的网友,说自己是退休的老干部,也写“老干体”,不过目西看来您这真不是“老干体”,写的很可爱吗!

秋风催叶黄,树色逼寒霜。

陌上草瘦枯,山前菊孤芳。

登高观远景,举杯咏重阳。

人生虽苦短,莫负好时光。


您要是想把自己变成“老干体”,这样,最后一句改成“人生虽已短,社稷仍牵肠”


最后,老干部可不可以歌功颂德?可以,有好就夸,有坏就骂,不反对!可不可以小资游玩儿?可以,辛苦一生,去玩了无可厚非!老干部之间相互应和,可不可以,以诗会友,不反对!


但是不可以退休了还“牵肠社稷”,除非您能说明这社稷哪里要您牵肠,哪里还需要您的过问!


目西


真正的格律诗词一定要按规则去写,姑且不论意境等创作水平如何,首先要合格合律,否则就不要说是格律诗词,就学写散文诗、新诗。其次,要想写好格律诗词,先要学会分清平仄,熟记韵律,掌握对仗等基本知识。然后多读古典诗词原著,领会其中意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这个基础上再尝试写自己熟悉的、感受深东西,做到有感而发,避免假大空,远离老干体。


南山友87322769


怎么又刷到这样的问题啊,前几天刚答过一个。

首先,“老干部体”与作者年龄无关,但是大多数情况是,写这种体的人往往以老干部居多,作品也大多数是歌功颂德,诗中的口号、熟语、政治术语等较多,经常自造语汇。创作不怎么讲究技巧,章法雷同,句子结构欠变化,意象单调,构境单一,或者说没有什么意境。但创作的作品却又不是我们所说的虚情假意,是表达了他们真实情感,这些与老干部的经历和思想有关的。但因为创作水平的限制,尽管这些老干体抒发的是他们的真情实感,但读来总感觉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读多了味同嚼蜡。当然,老干部中也未必都写“老干体”,有许多老诗人、老干部写得很不错的。而年轻人中,却有不少也是动辄“老干体”,并以有时代特征自夸的。

下面就转一下几天前答的一个相关的问答吧:

一、在诗词协会中,大多数是老同志。老同志们在年轻时,因为种种原因,接受的诗词等古代文化知识甚少,能背的也多数是主席诗词,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而年纪大后想要背些诗词,但记忆力下降,往往背了又忘。所以大多数老同志诗词储备量很少,一般背的都没有小学毕业后背得多,也就是不足百首,因此写的诗词也就缺少了诗味。

二、写诗填词,要以情动人,要讲究含蓄婉约,历代好作品大多以情胜。而年轻人的思维活跃,感情细腻,处在光怪陆离的红尘之中,所以可以写的内容多,要表达的情感也丰富。但年纪大了,往往诗思衰退,大诗人陆游晚年的诗就不如年轻时的作品好。很多老同志退休后,生活的面比较窄,工作几十年而形成的理性思维要多于感性思维,写的诗容易写成口号,成为“老干体”。认识一些老同志,翻他们年轻时候的诗集,真是才华横溢,读来口齿生香,但七十岁以后,鲜有佳处,写的都是生活琐事,吃了什么菜,看了什么电视,对某件新闻事件有什么看法,虽然任何题材都可入诗,只有坏诗没有坏题材,但在诗思衰退时,再去写这样的内容,往往会写成了无生趣的日记体。

三、年轻人有写得不错的,当然也会写“老干体”,而老年人也可以写得很好,七八十岁了,诗思敏捷的也有。而诗词协会中,让人感觉大部份是“老干体”,一来协会中年轻人较少,没有多余的时间参加这些活动,所以不会很活跃,让人感觉诗词协会中大多数是老年人。二是,诗词协会中,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但凡写得不错的,往往就不热衷于发表,不管是纸媒还是网络。这些“高手”,也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往往更虚心,更谈泊。反而刚刚学习诗词写作,尚未入门的同志,特别是老同志,因为交际圈变小,生活平淡,更愿意以诗觅友,也非常想得到认可,所以把作品到处发表,让人感觉到他们漫天的作品。

四、作为一种爱好,应该支持老年人加入诗词创作队伍,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如果自己有水平和能力的,也可以指点他们一二。很多老年人还是很好学的,很认真,也很谦虚,只是他们那个年代教育所限,往往基础不怎么好,学习进步也不会很快,但没必要去嘲笑他们,还是应该多加鼓励。

五、很多诗词协会的老同志,以前很多是老领导,他们担任协会的领导后,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对诗词事业的发展,对诗词进入高层的视野,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功不可没。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才有了今天诗词热。因为他们之前的努力,才有了许多高校开设了诗词创作课,才有了更多的诗词创作教材,然后有了更多专业的群体和高水平的诗人加入,使的课程和教材的质量逐年提高。很多老同志在中小学购买教材赠给学校,赠给语文老师,让中小学学生也能接触到一些诗词创作知识。还有些老同志到中小学上诗词创作兴趣课,不收分文讲课费,起到了一定的诗词创作知识普及作用。


诗词在线


答:题主别出心裁造词“老干部体”似乎含有贬义?!误导点评者“喷”🔥

1、为什么总是不用阳光灿烂的心态欣赏他人的长处?

2、生活中凡是背后贬低老干部的人群,往往当面竭尽全力夸赞他们,使耿直的老人家信以为真,哈哈大笑,越发起劲,这能怪老干部不知趣吗?

3、绝大多数老干部自知之明,看书读报、含饴弄孙,聪明地谢绝一切 “才不配位”的活动。

4、老人家们清楚地知晓 —— 在健康面前只有身体第一☝️其他一切“什么体”都是浮云☁️

5、智慧者在位时就明白;一般人退位时才明白;欠觉者走了还不明白。

6、只要没有功利性,用简便易行的自由体抒发情感也能有助于养生。

7、请宽容前辈、尊重老人,谁都无法保证自己步入晚年一定是受青睐的知趣者!


绥格格


毛爷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隔壁奶奶:罗卜白菜,各人所爱。

白居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诗词的百花园,不都是牡丹梅花,也有苔藓,狗尾巴草,满天星的点缀。

老干部体,老干部自娱自乐的诗作,不喜欢,绕道👉;

你有好的诗作写出来,也让老干部们欣赏,学习,评价一番。

体会一下新干部里的李白,杜甫水平。

我觉得:老干部写诗,抒发情怀,比打麻将好;

提倡劳动光荣,包括脑力劳动。

尊老爱幼。

因为有一天你也 老之将至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