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的早餐什麼最好吃?

涼如夢、輕如煙、皆緣


我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呆了12年,已經習慣內蒙的早點,內蒙的早點相對於我老家江蘇來說比較粗狂,拿東北人的話來說就是基本是硬早點,如果說內蒙的早點最有特色的我給大家推薦三種我個人認為最能代表呼和浩特的特色早點。

1、燒麥

呼市的燒麥不像南方的要放糯米,裡面配料也多,呼市燒麥只放肉,一般是羊肉,也有的放牛肉,蔥鹹鹽要放,尤其是蔥放的比較多,而且呼市人吃燒麥肯定要來一壺濃磚茶,一邊吃一邊喝,慢慢悠悠,就像這個城市的生活節奏。

2、羊雜碎

說起呼和浩特的美食,一定不能錯過羊雜碎。呼和浩特的羊雜碎鋪到底有多少家?實在難說,反正橫街斜巷,直道彎路,到處都有。每天一大早,一碗羊雜碎,一個焙子,對於那些喜食羊雜碎的本地人來說,算得上是比較講究的早點了。

3、餄餎面

古稱"河漏\

孤塵一粒沙


首先說說我家的早餐。我家有85歲的老媽,最愛吃麵片湯和手擀麵條,幾乎每天早上老媽的早餐是手擀麵條一碗,湯裡面放一個雞蛋,在吃半塊烤紅薯,偶爾喝一碗自家磨的豆漿,自家炸的油條、油餅或煎餅果子。我家年輕人兒子,幾乎每天早上是各種雜糧芝麻加工成的黑芝麻糊一碗,一個豆饅頭或是煎餅這類的早餐餅。我家人幾乎不在外面吃早餐。

其次在說說外面的早餐,小區裡有早餐攤:豆漿、豆腐腦、油條、油餅,煎餅果子、手抓餅、土豆餅、板面等等,

再次,什麼為特色早餐呢?其實我覺得自己喜歡吃的就是特色,在我們的城市裡,大街小巷各個小區大部分的早餐都相似,無外乎就是豆漿、油條、手擀麵、拉麵、板面、煎餅和各種手抓餅、早餐餅,其實,我覺得自己做的就是特色,因為你自己可以隨意搭配,隨意調味,喜歡什麼樣的造型都可以自己獨創,而且自己搭配的食材一般都是綠色有營養的搭配在一起,所以,早餐還是自己做出來的最有特色。哈哈,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洋媽廚房


我是重慶妹子,要我說,重慶人最喜歡吃的應該是這三種,麻辣小面,紅油抄手,豆花飯。麵條一般都是水面,不是掛麵哦,其實麵條也好,抄手也罷,主要的還是那個底料的味道最關鍵,花椒油,熬的紅紅辣椒油,花生米,榨菜,還有各種各樣的澆頭,牛肉,肥腸。豌豆,酸菜肉絲等等,吃的是滿頭大汗,吃完麵再把湯喝一口,那才是鮮香麻辣,爽!豆花飯,光是蘸料就有十幾種,有青椒打底的,有油辣子打底的,你愛吃哪種就打哪種,估計大早上的吃白米飯配豆花的也就重慶才有,便宜又實惠,吃飽飽的,一天都精神滿滿





思家的燕兒


我覺得早上起來來一碗稀粥是最好吃的,再配上老家的家鄉鹹黃瓜,吃起來嘎嘎脆的!而且送粥超爽!來個榨菜炒雞蛋也很不錯的!或者煎兩個雞蛋,稍微可以的話再煎點秋刀魚!味道簡直就是爽歪歪滴!😍😍或者還可以來個湯河粉!看圖好話不多說了!肚子餓了!嘎嘎嘎嘎嘎~簡直就是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高潮!我是淡淡,頭條號是:淡淡美食日記!歡迎大家關注一下我哦!每天更新分享美食視頻!謝謝!



楓嵐小屋


座標河北邢臺。

我們這裡的早點比較有北方平原地帶的特點。一般以清淡、頂飽為基本需求,在此基礎上會有一些小菜作為佐餐。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這裡的早點吧。

1.小米粥。河北地區的北方人尤其愛喝小米粥,而且幾乎每天最少一餐中是有這一項的。小米粥根據季節不同可以調整熬煮的時間和米量的多少來控制粥的稀稠程度。比如在夏天的早上,我們一般都愛喝一碗不太熱的也不太稠的米湯,會給人一種舒暢的感覺。而到了冬日,我們又習慣來一碗濃稠的米粥,暖身暖胃很舒坦。

2.豆腐腦。豆腐腦也是早點的選擇之一。幾塊厚實的豆腐腦,澆上濃稠美味的湯滷,再撒上點香菜,滴上幾滴香油,嘖嘖,那感覺簡直不要太滿足。搭配上分量十足的油條,配上幾口小小菜,或許再來一顆茶葉蛋,那麼這頓早點絕對會讓你用一上午來回味。

3.豆沫。雖然名字裡有豆,但是不要被迷惑了,其實這豆沫是用小米麵熬製出來的糊狀食物,裡面添加了芝麻、粉條頭、杏仁兒、肉末等等,一碗實實在在的營養豐富的豆沫絕對是你早上均衡營養、滿足味蕾的絕佳選擇。

除了這幾樣主要的之外,還有很多種小鹹菜,比如芥菜絲、醋溜小白菜、水煮花生米、還有醬菜等等。主食呢也有油條、麻糖、各種餡的大包子、小包子……

在我們這個地方,或許別的方面可能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但是早點來說,絕對可以稱得上可圈可點,是物美價廉,百姓喜聞樂見的典範!


仙人球上的一朵花


其實早餐嘛,對於不同地域的人來說,最好吃的肯定是不同的食物。

就拿我們長沙來說,最好吃的肯定是米粉了。

每天清晨,長沙人總要去美美地嗦上一碗粉再去上班。

越是不知名的犄角旮旯裡的店子,反倒越出名。

其實我在長沙生活這些年,對於好吃的早餐店也做過一些總結,現在推薦給大家啦。

白沙路無名粉店

在白沙路與勞動西路交匯處(政力大廈旁的小巷子裡),有這麼一家不到30平米的麵粉店。

抬頭一看,一眼便得出是老長沙的舊樓,很有年代感。

在粉鋪外面,沿著圍牆擺放著幾張四方小桌,屋內狹小的空間也只能夠容納5~6桌人。像這樣接地氣的小店,在長沙並不少見。

店面雖小,但碼子算得上是比較齊全,有煨碼和炒碼。在這樣的蒼蠅小店,能有這麼多品種的碼子實在是不多了。

現炒的辣椒炒肉碼子,一上午會出兩鍋。但一般九點左右,辣椒炒肉的碼子基本售罄。

要說這裡吸引食客的,非這碗辣椒炒肉帶訊幹莫屬了。我也不例外,吃到第一口的時候,就被這麼“正”的味道迷住了。

面端上來,一定要趁熱將麵條攪拌均勻,讓麵條的每個部分都均勻的蘸到底部的調料。

拌好後的麵條,油光鋥亮,豬油味香氣撲鼻,辣椒炒肉的湯汁滲透進麵條裡,不禁讓人食慾大增!

滿滿一大碗的麵條,真是讓人看著就飽了。嗦一口面,滿嘴的油,麵條細軟有彈性,豪氣的嗦上幾大口,不曉得有好滿足咧!

推薦:辣椒炒肉、酸辣雞雜、紅燒牛肉

人均:9元、加煎蛋+2元

地址:白沙路與勞動西路交匯處(政力大廈旁的小巷子裡)

營業時間:7:00-11:00 (只在上午營業)

胡明雜醬麵館

前文運街鴻運刀削麵,因今年搬遷,已搬至黃泥街。

老闆“胡嗲”依然堅持將老店繼續經營下去。從每天早上8點營業到晚上8點的胡明雜醬麵,店面雖小,但五臟俱全。

小桌子上擺滿了陳醋、剁辣椒及切得糜碎的酸豆角及酸菜,方便食客在呷面的時候“加碼”。

胡爹說,曉得呷的滿哥,最喜歡加一點陳醋和酸豆角、酸菜與肉醬一同攪拌,鮮香酸辣的口感,呷起來不曉得好韻味!

講起這裡的雜醬,那可是來頭不小。熬製一鍋香噴噴的好雜醬,並非易事。

每天從新鮮採購豬後腿肉,3分白6分瘦,剁碎之後與八角茴一同在放了植物油的鐵鍋裡炸制。

一碗醬香十足,紅油發亮的雜醬油碼鋪在白嫩的切面上。

嚼著勁道的切面,但我更偏愛它的肉醬。細細的肉泥,鹹香甘甜的醬汁,讓我的口腔內分泌著味蕾的興奮與快樂。

令人格外驚喜的是,胡爹的雜醬麵,每一碗的肉醬都是雙碼的份量,給料十足。

推薦:雜醬刀削麵、手工水餃、餛飩

人均:16元

地址:長沙市芙蓉區黃泥街48號商住樓

營業時間:8:00-20:00

曉園小吃

在長沙的火車站附近,想找到一份餵飽自己的地道小食,對外地旅客來說絕非一件易事。

在長沙,做得好的湖湘小吃多了去了,家家戶戶有特色有秘方。開在曉園路上的曉園小吃店,也成為了眾多小吃店中出色一員,在香樟落葉與陽光漫射下度過了第六個初夏。

早上七八點鐘,順著擁擠的人群來到店前。

在等待的功夫裡,看著老闆趙哥把泡好的米粉浸入滾燙的熱鍋裡,煮後瀝出晾乾,鐵絲勺上下翻飛出一種晨曦之間的美感。

端上桌的粉,要趁著熱乎勁趕緊拿起筷子拌勻。胖乎乎的粉條被拌成了誘人的深褐色,因為翻動使得香味更加濃郁。

尤其是那一股子芝麻醬香味,佐上嘎嘣作響的蘿蔔乾,與油炸花生米粒,真正稱得上是一份滋味十足的特色滷粉。

推薦:特色滷粉、雜醬幹拌麵、酸辣粉

人均:15元

地址:芙蓉區曉園路27號門面(曉園公園對面)

營業時間:07:00-19:00

白沙餃子店

這家位於白沙路的餃子店,至今開了也有十幾個年頭。每天,在小小的店裡面,幾個阿姨忙活著包著新鮮的餃子。

手杆出來的餃子皮特別薄,餃子餡兒統一都是香菇豬肉,蒸籠裡每天大概出爐400~500份不等。

來這光顧的食客大多數都是常客,有的甚至是在這吃了十幾年的,附近的居民戲稱“叫醒我的不是夢想,而是那籠熱騰騰的蒸餃!”

熱騰騰的蒸餃剛端上來就早已迫不及待,餃子皮薄餡兒多,蘸好醬後,一口咬開,香菇豬肉餡兒的香味撲鼻而來,一口包進嘴裡別提有多滿足了!

除了餃子之外,這裡還有許多比較有特色的小吃。涼菜、煲湯、甜酒衝蛋、麻油豬血.....這些經典的長沙小吃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推薦:蒸餃、甜酒蛋湯、涼菜

人均:17元

地址:芙蓉區曉園路27號門面(曉園公園對面)

營業時間:07:00-18:00

放心油條

長沙的早餐,無外乎就是粉面、包點和油貨。油條,是油貨中最常見的一種,因其物美價廉、色香味美,又無需勞神等候而深受市民的喜愛。

隱藏在白沙路上的這家10平米不到的澳門蛋撻店,卻因甜甜圈、葡式蛋撻、無明礬油條的健康美味,被長沙市民一度評為最佳早餐店。

看似極其簡單的行當,卻因為獨特的“配方”,也就有了高下的滋味之別。

每天凌晨,老闆兼廚師的楊阿姨依然準時出現在作坊裡,和麵發酵、打豆漿、熬綠豆汁、做甜甜圈,為開門在做準備工作。

為了滿足自己的口福,又憑著良心與手藝賺到錢,楊阿姨與廣東師傅一起研發無明礬的健康油條。

2塊錢一根油條,份量紮實,早上買一根就管飽了。

豆漿油條,最經典的搭配,幾乎是一統江湖。熱乎乎的豆漿,將剛炸出來的油條,浸泡在裡面。油條將豆漿吸收得飽飽的,一口咬下去,豆汁四濺,超滿足!

店名:澳門蛋撻

推薦:油條、甜甜圈

人均:4元

地址: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水絮巷

營業時間:5:30-10:30

文運街包子鋪

一夜之間,文運街包子鋪因寶南街棚戶區改造被拆遷,老闆吳磊不得不另尋門店,搬到了夾雜著“古風”,新舊交替的藩城堤街巷內。

然而,5毛錢一個的包點,物美價廉,沒有任何改變,依然吸引著市民們前往購買品嚐。

從文運街到藩城堤,文運街包子鋪依舊給人一種“搶食”節奏。

早上9點之前基本售空的文運街包子鋪,要想呷到還不能偷懶睡覺,必須早起床來碰運氣,因為一不留神,這個鮮肉湯包就賣光了,那個鹽菜包也沒有了,真是一點都顧及市民的感受。

當熱氣騰騰的包子出爐時,掰開鹽菜包子,只見餡色烏黑油亮,香氣撲鼻,香甜夾鹹潤,冰糖如水晶光潔,肥丁脆爽,入口奇香甜潤。

糖包子也做得格外用心用料,用白糖、冰糖、炒香的白芝麻和碾碎的花生仁相拌而成的糖餡料,吃起來香甜爽口,油而不膩,十分鮮嫩。

店名:文運街包子鋪

推薦:燒麥、鹽菜包子、銀絲捲

人均:1元

地址:長沙市開福區藩城堤33號

營業時間:6:00-18:00

超超水餃

位於稻穀倉的“超超水餃店”,北方的水餃和靖港的蔥油粑粑,卻講著一口地道的“湘潭話”。

每天凌晨五點半,老闆馮哥就要起床做準備,要趕在細伢子上課之前開門迎客。擀皮子、做肉餡,這些看似平平的事情,在馮哥看來,其實並不簡單。

一盤水餃下鍋,三沸三注,要讓水溫保持沸面不騰,這樣煮出來的餃子才不會破皮。撈出趁熱蘸上香醋、辣椒油,一口一個,水餃筋爽滑嫩有嚼勁,清香味鮮。

懂呷的長沙人,春夏會更多地選擇香蔥與韭菜的豬肉餡,冬天則更多地選擇打過霜的包菜豬肉餡。吃當季的食材,放在任何美食裡都是同樣的道理。

水餃店在內,油貨攤在外,馮哥的弟弟和弟媳婦則在鐵鍋旁,炸著香噴噴的蔥油粑粑。“噼噼啪啪”的油炸聲,空氣中漂浮著一縷縷的蔥香味,門外站滿了排隊買早餐的市民。

蔥油粑粑一定要趁熱吃!脆脆的外殼,嚼在嘴裡,鹹香撲鼻。而夾在中間的“肉”,不老不嫩,蔥味難忘,嚼起來很是韻味。

店名:超超水餃

推薦:手工水餃、蔥油粑粑、糖餃子

人均:5元

地址:長沙開福區稻穀倉

營業時間:7:00-14:00 16:00-19:30

顏超斌粉鋪

正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學宮街這樣一條熱鬧喧天老街中,有一家略有些破舊的粉鋪亮起了燈。

佔地面積不到40平米,地面的衛生就像學宮街裡的荷花池菜市場,有點邋遢。

抬頭一看,牆壁幾處還脫了漆,就連下粉炒碼子的灶臺都與其他粉店不同,兩個煤火爐子,架著兩口大鍋,一個用來燒水煮筷子消毒,一個炒完了碼子就蒸肉餅蛋。

像這樣的蒼蠅小館,藏身於深巷裡,從開業到現在一共22年有餘,還客源爆棚,我想自然有它獨當一面的魅力。

蒸得噴香的肉餅蒸蛋,當你還冇呷到的時候,就足以被它那股誘人的味道所吸引。

肥瘦相間的肉餅,火候掌握的剛剛好,合著細嫩的雞蛋,再嗦一大口粉,滾燙之間,同時也能充分的感受到舌尖上那般韻味的體驗。

推薦:肉餅蛋、牛腩、肉絲

人均:7元

地址:長沙市開福區學宮街82號

營業時間:05:00-09:00

長沙的早餐辣麼多

每天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來隨機切換

也歡迎大家來長沙玩呀!


長沙吃喝玩樂


我身邊的早餐呢分這幾大派系,麥當勞系,豆漿油條系,米粥包子系,家常飯菜系。

麥當勞系呢,以麥當勞的超值早餐為主,漢堡搭配豆漿或者咖啡,很多上班族會購買,麥當勞還會時不時的派發一些免費漢堡券。

豆漿油條系,豆漿呢有五穀豆漿,原味豆漿,米糊。油條呢有蔬菜油條,就是用蔬菜汁和麵炸的油條,也有原味兒油條。還可以搭配豆腐腦。

米粥包子系,這邊有很多傳統老牌子的包子店,我最愛海菜大蛤餡,搭配小米粥,八寶粥,南瓜粥,都很美味。

家常菜系呢就是自己在家做飯炒菜嘍,和午餐的內容差不多,吃得飽飽的,工作起來才精力充沛嘛!

以上圖片均來自互聯網。

謝謝閱讀,不知道你們的早餐和我家鄉的是否一樣呢?很期待和大家討論呢。

廚娘海洋





那會兒在寧波,為寫這本《寧波有意思》,蒐羅了很多小店,其中幾家(提供)早餐的店,至今印象很深。

1、倉橋面結店

倉橋面結店之於寧波,有點像遍地都有的沙縣,更誇張的是,幾乎家家都是排隊的,且有固定的關門時間,很是嚴格。比如說早餐和中餐之間是有2個小時空檔時間的,店家要在這點時間裡新鮮做出中午的伙食。

最早面結麵店的斜對面就是月湖街道,早先面結麵店裡同時開了沖茶(熱水)店,也就是老虎灶,一直來生意很好,寧波獨家,後來隨著拆遷,改了地址,換了門頭。

鎮明路的街頭走到尾,老寧波叫做倉橋頭。這家倉橋面結店,寧波人較認可。店小而簡陋,阿姨們在店前拌肉餡、扎面結,裡面才是客位。早上6點到下午1點。一到飯,這裡就排起長隊,風雨無阻。

“半客生面,半客生餛,一碗麵結湯!”吃客是這麼點的,老闆點點頭,“正點!”等吃食上桌後,朋友手把手教:鬧,要這樣自己將它們攪拌著吃,再倒醬油和辣椒,不過要留意哦,辣椒也是偏鹹的。

“一個標配,加大腸!”熟客們利落地掏出8塊零錢。所謂標配,就是4個油豆腐,4個面結,外加一點青菜。只加醋不加醬油和辣椒的,基本不是寧波本地人。

“你小夥子還懂我們老寧波初戀的味道!”老闆過來拍拍我的朋友。據說那時候的寧波人,找對象都要來面結店吃上一碗。

雖然是又破又小的小店,寧波人津津樂道的是幾位阿姨。據說是之前國營豆腐店倒閉後出來的一批,做面結有一手。多年下來養成了驚人的聽力和戰鬥力。負責點單的阿姨,用耳朵記下客人的各種要求:鴨血加牛雜加大腸加素雞……冷靜地複述給一旁操作的阿姨,這個過程中,已經將價格計算出來。小店沒有電腦,阿姨不拿計算機,光靠人腦的傳統運作方式,是小食店帶給現代都市人的驚喜。

生面結一律不外賣,“嫌隊長回家自個兒煮著吃”就別想了。接近下午1點,店內隊伍長度有增無減,老闆吼了一句“面結快沒了”算是告知了。



2、味一早餐

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早餐,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人用自己的方式“過早”,上海南翔小籠包,武漢戶部巷熱乾麵,桂林隨處可見的炒米粉,北京胡同裡的大餅油條。寧波,沒人會質疑“味一早餐”能夠引起的共鳴。

“我讀小學的時候它就在了”,已經長大了的城市白領這樣回憶味一早餐;而當年攙著兒女小手去吃早餐的年輕父母如今空下來,翻著報紙排著隊,幫孫女打包一份小餛飩。

味一早餐並不在寧波的市中心,要推薦給外地人的多是新芝路的新芝館。如今,它還是沿用剛開店時候的國營風格。“明亮”“整潔”這些形容詞是決計用不上了,高峰期的時候能找到座位就不錯了。收銀臺點單付錢後,阿姨會麻利地撕下一張張小票給你當憑證,紅黃綠白四色,分別對應包子、餛飩、麵條和小食四大類,自己去對應的窗口取貨。三個出貨窗口上分別寫明食物屬性:生面、溼面,清湯醬油餛飩、炸類,捏著小票,千萬不要跑錯地兒。

蒸餛飩是最愛,出了寧波就吃不到這種做法。黃色鹼性麵皮做成的小餛飩,16只一籠,現做現蒸,等上十分鐘是常有的事兒。出籠後,阿姨麻利地在上面刷一層醬油和芝麻油,抓一把蛋皮撒上。當然,賣相算不上好看,尤其冬天,餛飩立刻粘搭成一團,你不能8塊錢的平民小吃整的和鼎泰豐這般齊整。

白皮兒的是湯餛飩,寧波人吃的幾乎都是小餛飩,沒有像湖州那樣的大餛飩。味一的餛飩的餡兒比外邊賣的小餛飩多了不知道幾倍,餛飩湯裡還有蛋絲,紫菜。只不過,放眼望去都是黑乎乎的一碗,因為寧波人獨愛往裡面倒醬油,而不是醋。

炸成金黃色的是鍋貼,1.5元兩隻,

如今,味一早餐已經不只做早餐,價目表上特有一欄“午餐增加類”,青菜肉絲炒年糕、青菜肉絲炒麵、青菜肉絲湯年糕……沒有一樣超過10元,只是,你若在10點半這樣有點尷尬的時間段去吃年糕,最好先自個兒問問窗口的師傅做不做。要不然你就會遭遇我這樣的對待:收銀大姐看了我一眼,竟然跳過我先收後面人的賬,直到我後面的人全部點完單,她才悠悠站起身來,去窗口確認有貨後才搭理我。

走的時候還外帶了2塊錢一袋的油渣。




3、朗霞幹大林豆漿

百度地圖上,輸入具體地址“朗霞中街19號”是沒有結果的,但搜關鍵詞“幹大林”,就會有“朗霞幹大林豆漿”蹦出來。上午9點,餘姚朗霞街道的老街上,豆漿店裡坐滿了人。沒有位置的,一手捧著小碗,一手捏著油條,站在店門口吃得歡。騰不出手拿勺子?在這裡,不需要。請看這位兄臺,手捧碗,就著碗沿喝,喝一口,碗裡的豆漿就少一塊,然後移動碗邊換個地兒下嘴,這樣一圈一圈地喝,喝到見碗底,豆漿都不會析出水來。就這樣,油條配豆漿——早餐最佳組合在不用勺子、沒有座位的“惡劣”條件下完勝。食客抹抹嘴,又要了兩碗羊肉豆漿打包。

穿白大褂、戴眼鏡的年輕人應聲,接著左手捏住兩個空碗,用錫壺倒入醬油,撒一點蔥花和味精。正要倒豆漿,只聽得“再加一碗”,年輕人直接取一碗疊在左手捏著的兩隻碗上,打開木桶蓋,用木瓢舀起一瓢已煮沸的豆漿,從高處直衝下去,像一道小小的銀河落入碗中,正好一碗。三隻碗放平在桌上,撒上羊肉碎末。羊肉豆漿和牛肉豆漿是幹大林豆漿的特色,得益於隔壁就是菜市場,每天都可以拿到最好的牛羊肉。因此,不少人衝著它們,從寧波、奉化等周邊地方趕來,堂食不滿足,還提了保溫壺打包回去。

朗霞豆漿是寧波市和餘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幹大林是豆漿世家徐國香師傅的關門弟子。國香師傅在世時,前後收授過26位徒弟,足跡遍佈餘姚、慈溪、鎮海、上虞、廣東等地。如今,上了年紀的幹大林已經漸漸隱退,今年三十歲的褚展展被髮展為中堅力量,他和上一代人一樣,早晨四點半起來磨豆漿,中午兩個小時用來午休。

說起來,還有個小插曲。幾年前,當地人褚展展常來這裡喝豆漿,喝著喝著就看上了老闆女兒,也就是幹大林的千金。兩情相悅,褚展展從一邊上班一邊學做豆漿,到現在全職做豆漿。本來正愁找不到合適接班人,這下可好,不僅找了個弟子,還因為女婿的身份,符合“家族技藝不外傳”的規矩。

朗霞豆漿好喝,對豆子有很高的要求,必須是生長週期長、出漿率高的花溝毛豆,在水中浸泡24小時,磨得很細後再放到木桶裡用炭火熬煮。為了保證豆漿的口感和營養,用來煮漿的桶必須是木桶,才會保證小時候的那種焦香味。

用老面發的小籠和菜肉燒麥是旁邊“林家鋪子”直接拿的,和油條並列為豆漿好搭檔。豆漿、油條、燒麥、小籠,三十多年來,成了“幹大林”的經典四大金剛。

“其實是來不及做別的,平日裡一天要賣六七百碗豆漿,一到節假日,不下一千碗。”幹大林師傅笑說。


蔣瞰


雞蛋灌餅這樣做,個個鼓大泡,外酥裡鮮,營養美味,女兒百吃不厭

我們家早餐最喜歡吃的就是雞蛋灌餅了,外酥裡鮮,營養美味。

街邊小吃雞蛋灌餅是我們上班族經常吃的早餐,雞蛋灌餅可以說是早餐攤上,最盛名的早點之一了。以前我總是在外面吃雞蛋灌餅,老婆說“你那麼喜歡吃,怎麼不自己學著做呢?外面的多不衛生啊”後來我就開始自己學著做,慢慢的女兒也喜歡上了雞蛋灌餅。今天把它的具體做法分享給大家,很喜歡的一句話:學到了就要教,賺到了就要給。

雞蛋灌餅

雞蛋灌餅的做法也很簡單,把面和好後,加上自己製作的油酥,然後烙餅的時候把雞蛋灌到餅裡面去製作而成。做的時候我這樣和麵,這樣吃著軟和又不失筋性,我們一起學習一下吧!

食材:

300克麵粉、100毫升開水、100毫升涼水、雞蛋、蔥花、食鹽、胡椒粉

油酥:20克麵粉、20毫升食用油

做法及步驟:

1、大碗中放入300克麵粉,用筷子從中間分開,一半用開水和麵,一半用涼水和麵(這樣和麵吃著軟和又不失筋性)用筷子攪拌至沒有乾麵粉,再下手揉麵,揉成不軟不硬的麵糰,蓋上蓋子醒面10分鐘。

2、製作油酥:碗中加入20毫升麵粉(約2勺)、20毫升食用油,充分的攪拌均勻,攪拌至看上去黏稠一些就可以了。

3、醒好的麵糰不用揉,直接搓成長條狀,分成4個大小相同的面劑子,然後把面劑子揉圓再按扁,先把底部用擀麵杖擀平,再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麵皮,在麵皮的中間抹上油酥,用包包子的手法收口(儘量捏嚴實,不然會漏油酥的)收口朝下壓扁,再鬆弛5分鐘。

4、取出第一個先做好的面劑子,擀成大圓餅,兩面都要擀一下,這樣餅皮厚度才會更均勻(擀的時候會看到餅皮裡面的氣泡,注意千萬不要擀破了,不然烙餅的時候就鼓不起大泡了)

5、容器中打入一個雞蛋,加入少許蔥花、半勺鹽、少許胡椒粉充分的把雞蛋攪散備用。

6、電餅稱提前預熱,預熱好後刷上一層油,放上做好的餅胚用大火烙制,烙30秒以後翻個面,鼓起泡泡以後再次的翻面,翻3次面以後慢慢就鼓起大泡了,此時在餅的中間用筷子扎個洞,把備好的雞蛋液倒進去,翻個面,烙至蛋液凝固就熟了。

7、我們好吃的雞蛋灌餅做好了,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刷上自己喜歡吃的醬料,加上生菜和火腿腸再食用,這樣會更好吃,我做的時候家裡沒有醬料和生菜了,直接吃的,直接吃也是不錯的。

小貼士:

1、和麵的時候建議用一半溫水一半涼水和麵,這樣做出來軟和又不失筋性,涼了也不會硬。

2、擀餅胚的時候,注意餅皮上的氣泡一定不要擀破了,擀破了烙餅的時候雞蛋液就不容易灌進去了。


亮哥下廚房


哈爾濱晝短夜長,早晚冷,冬季尤其冷。所以做早點的人不多,早點可選擇的夜有限。小區附近一般會有的,也就是油條+豆漿、燒餅+豆腐腦、包子+米粥、饅頭花捲鹹鴨蛋之類的組合。

哈爾濱的油條是配甜豆漿或淡豆漿,配鹹豆花(豆腐腦)的,在哈爾濱,鹹豆漿、甜豆花都是邪教,尤其是在早餐桌上。

在哈爾濱,包子是配稀飯(粥)的。哈爾濱早餐的包子是發麵包子。個個長得白白胖胖。包子餡兒主要是肉餡、肉加菜餡兒。素包子有兩種:韭菜雞蛋餡兒、角瓜(西葫蘆)雞蛋餡兒。嗯,是滴,雞蛋算素的。

哈爾濱的包子店很多。面對遊客有名的包子是張包鋪,他家的排骨包子很有名氣。但是一般人早餐是不吃排骨包子那麼奢侈的東西的。紅燒肉豆角餡的包子和茄子餡兒的包子是近年來開始流行的品種,都很奇妙。

比苞米麵粥更清爽的是小碴子粥,是玉米磨碎的顆粒煮的粥。

其實還有一種廣受歡迎風格強烈的東北粥,就是大碴子芸豆粥。是較大的玉米碎粒和紅芸豆長時間熬煮成的粥。但是煮這個需要太多時間,早餐很少有人做,要是早餐吃到,多半是前一晚剩下的。大碴子粥是純粹的粗糧,不太好消化,胃腸不好的人有時候無法消受,但是這是很健康的食物。深受東北人的喜愛。

哈爾濱早餐流行燒餅。哈爾濱的燒餅是用油酥面和水面混合製成的,一隻餅大約2兩重。烤出來香脆可口。燒餅店一般有油鹽(鹹口)、糖(甜口)、紅豆(甜口)三種口味。燒餅店往往還賣脆皮酥餅,是白糖餡兒的。燒餅熱吃,酥餅往往是冷吃。

配包子的粥,一般是大米綠豆粥、苞米麵粥、南瓜粥等等。苞米麵粥是非常典型的東北粥。在粘稠和清爽中找到一種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