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清ai小叁


海瑞历来是口口相传的大忠臣,但他的一封谏书间接气死了嘉靖皇帝,几十岁的人还和母亲睡在一起,所以后来也有人认为他在忠孝两方面都存在瑕疵,也就有了“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的说法。



在1566年二月,时任户部云南司主事的海瑞和家人做了告别,还备下了一口棺材,然后给嘉奖皇帝上了一道《治安疏》,就是这道奏疏,把嘉靖皇帝气的半死还留下了病根,再加上常年服用重金属超标的“仙丹”,当年末就一命呜呼了。

临死前,嘉靖还对海瑞愤恨不已,对身边人说:我的确有不检点的地方,要不然怎么能让海瑞如此羞辱呢? 这封奏疏的大概内容就是骂皇帝。

奏疏开篇还是保持了一定地克制,说了几句嘉靖皇帝的好话,无非是天资聪颖,具有成为圣君的潜力之类的溢美之词,还肯定了嘉靖皇帝继位之初的一些作为,认为嘉靖皇帝开局还是可圈可点的。


但随后,海瑞就彻底放飞了自我,把皇帝骂了个狗血喷头。首先说皇帝一心修道,追求长生不老,这是十分扯淡的事,因为修道而多年不上朝更是昏君的做法,正因为修道,导致了吏治腐败朝局混乱,也才有了严嵩父子的权倾朝野危害天下。再加上修道是要花钱的,天下百姓的民脂民膏都让你用来修仙了,你根本不是个称职的皇帝。

他直言不讳地问皇帝,修仙修了一辈子,真修成了什么结果?

他还对皇帝的迷信思想提出了批判。嘉靖皇帝连续有几个儿子夭折了,更离奇的是都是在他去看过之后才死掉的,这让嘉靖皇帝相信了术士的说法:王不见王。意思就是如果他再去看儿子,不是儿子死就是他驾崩。从此嘉靖除非到了万不得已,根本不和儿子相见。海瑞认为嘉靖皇帝这是没有人伦的做法,根本不配做天下的表率。同时他还建议皇帝,有修仙的时间还不如多和嫔妃们造人,这样就可以让皇室开枝散叶。


奏疏中最恶毒的一句话是讽刺嘉靖皇帝的年号,所谓“嘉靖”,真是搞的天下百姓家家都干干净净啊!("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据说这封奏疏送到皇帝面前时,正修仙的嘉靖看完之后直接跳起来说:快把他抓起来,千万别让他跑了!可见皇帝当时的愤怒。 皇帝旁边的宦官早就知道海瑞的德性,也知道他上奏疏的经过,向皇帝汇报说:这个二愣子是买了棺材后才上奏疏的,嘉靖皇帝生了半天闷气,估计眼看要脑出血了!但毕竟海瑞说的都是真话,嘉靖皇帝也知道自己干的那些蠢事,最后只能把奏疏留中(不做反应)处理。

不过虽然如此,嘉靖皇帝这口气憋的那是相当难受啊,当年秋天就生病了,在召集大臣商议后事的时候说:我这身子骨不争气啊,不然怎么会让海瑞如此羞辱呢? 嘉靖越想越生气,又不愿承担杀忠臣言官的名声,干脆将海瑞关进监狱惩罚一番。最后直到嘉靖去世后,海瑞才被放出来。

年初海瑞上奏疏骂皇帝,秋天皇帝重病冬天驾崩。从整个过程看,很难说嘉靖是驾崩和海瑞没关系,起码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后来有人说他“尽忠如蝼蚁”,是有几分道理的,但我们不能不佩服海瑞的胆量,也不得不承认他看问题的深度,这是一位忠臣、直臣。

再说说海瑞“尽孝似禽兽”的事。

海瑞才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母亲谢氏性格刚强之极,独自抚养海瑞长大,对他的教育也及其严格,以致于童年的海瑞已经十分成熟,身上完全看不到平常孩子的童真。海瑞对他的母亲也孝顺到了极点,在处理家庭内部矛盾的时候,毫无原则地听从母亲的命令。

他曾有三位夫人,第一任夫人和第二任夫人都被他先后休掉了,因为海瑞的母亲认为她们没有生男孩,是海家的罪人。而海瑞的第三任夫人离奇暴毙,海瑞说是生病而死,但有的人认为是婆媳矛盾爆发后,他的夫人自尽了。在这之前,海瑞的一个小妾也自杀了,外人猜测是同样的原因。

更让人诟病的是,海瑞在成年后还和母亲住在一个房间里,这让人多了很多暗室之中的猜测,也就有了“尽孝似禽兽”的说法。

不过对于海瑞,我还是很尊重的。在皇帝比天大的年代里,他有勇气把嘉靖吗个狗血喷头,的确是忠心可嘉胆气过人!


李飞叨


海瑞这样的人,只能当一个道德标杆竖起来让人尊敬,但是敬完了之后,却还是会选择疏远他。

对于所谓的“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个评价,究竟对不对呢?

先说一说海瑞的“尽忠”。

他对明朝忠不忠呢?当然忠,他一生为官,一心只想着能够辅佐皇帝重振朱家江山,是一个颇为纯粹的忠臣。

但也正因为他的忠,让皇帝不敢用他。

嘉靖皇帝为国事操了几年心,弄出了一个“嘉靖中兴”的景象之后,便开始沉迷于修道,海瑞为了骂醒嘉靖,特上《治安疏》。

他怎么骂嘉靖的?他骂嘉靖“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为了修道修得花光了所有的钱,为此不断地增加徭役赋税,肆意盘剥百姓,弄得民不聊生,然后抓住“嘉靖”这个年号,骂了句更狠的:“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皇帝呀,难道你用这个年号就是为了让家家户户干干净净,没有一分一毫可用?

嘉靖看完奏疏之后,顿时气炸了,将奏疏往地上一扔,呼斥道:“来人,快去给朕抓了海瑞这厮,莫让他逃了!”

听到他的话,站在旁边的太监黄锦忍不住说:“皇上,海瑞这厮素有痴名,他知道上疏定然会忤逆皇上而被处死,所以上疏前便已经让人买好了棺材,和家中妻儿老小告别,也遣散了仆从,他根本没想过要逃。”

嘉靖听完这才放弃了杀海瑞的想法,只能无奈地感叹:“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后来,嘉靖病重时又觉得被海瑞骂了,心中愈发觉得不爽,所以将海瑞逮捕入狱。

当时,嘉靖驾崩之后,提牢主事收到了消息,也知道海瑞肯定会被释放起复,所以拿着好酒好菜去巴结海瑞。

海瑞不知情,只以为是最后一餐,所以使劲地吃,吃到了一半,这个主事却偷偷凑在他耳边说:“海大人呀,皇上已经驾崩了,你很快便可以出去了,到时候必定能够得到新帝的重用!”

海瑞一听,愣住了,问主事是不是真的,主事说确实是真的,海瑞顿时伤心得哭了起来,哭晕了过去,醒来又继续哭。

这样的海瑞,谁能说他不忠?

但是,他太刚正不阿了,这一点从他自号“刚峰”也能够看出一二,为了自己心中的忠义,他谁都敢骂,也谁都敢得罪。

他被任命为应天巡抚之后,受他管辖的地方属吏一个个吓得自己辞职。

他为了帮百姓追回被地方豪强侵夺的田地,即便是徐阶,他也没给一点面子,徐阶是谁?曾经的内阁首辅呀!但是没用,他还是要办徐家。

张居正主政之时,也是对海瑞敬而远之,不敢用海瑞。

所以,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海瑞空有一身清廉刚正之名,却没有一个人敢用他,只是将他捧得高高的。

这或许就是海瑞被评为“尽忠如蝼蚁”的原因,虽然一生忠于明朝,但是却只能被捧成一个道德标杆,对明朝只能起到如同蝼蚁一般的作用,左右不了朝局。

再说一说海瑞的“尽孝”。

海瑞的父亲早逝,是他的母亲一手抚养他成人,他对母亲孝不孝顺呢?他作为一个被世人肯定的道德标杆,对母亲当然也很孝顺。

这么说吧,海瑞的性格和人品就是在海母严厉的教育之下形成的,所以对于忠、孝二字,他一点也不含糊。

但是,海瑞太刚正,太清廉了,明朝官员的工资可是出了名的低,所以不像别人一样贪污的话,他想靠那点死工资,养活一家人,可不容易。

所以,他对母亲的尽孝行为也会让人感到惊奇。

胡宗宪曾经屡屡对人说起海瑞一事:“我昨日听说,海瑞海县令为了给他母亲祝寿,却只买了两斤肉。”

这事在胡宗宪看来太惊世骇俗了,海瑞再怎么说也是一县父母官,给母亲过寿竟然只买两斤肉?这到底是穷,还是抠门?

海瑞当然是穷呀,他死了之后,佥都御史王汲用看到他家中用具破破烂烂,哭着找人凑钱给他办丧事。

海瑞的女儿只因为吃了一个饼,便被他“勒令”饿死,这得有多穷,才穷得吃不起一个饼呀!

可是这么穷的海瑞,却为了给母亲过寿,慷慨地买了两斤肉,是不是很孝顺?

海瑞的第一任夫人因为和海母关系不睦,他绝对地站在自己母亲这一边,毫不犹豫、也毫不留情地休了她。

这或许就是海瑞被评为“尽孝似禽兽”的原因了,为了给母亲尽孝,不惮于成为一个极端对待自己的夫人、儿女的“禽兽”。


宁糊涂


海瑞是一个大无畏的清官,说到他不得不说到一个女人,他的母亲。海瑞的一切,永垂历史的清名,一身不容玷污的正气,让人诟病的婚姻观,都是他的母亲给予她的。同是一手将儿子养大成人的寡母,孟母会改变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而海母则是以打骂的形式给海瑞划定一个忠孝的圈,将他强行从周围的环境之中隔离出来。

海瑞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一个绝对的清官形象,为了大明,他连皇帝都敢骂。他死时一点财产都没有留下,还要靠人接济举办葬礼,海清天的存在简直是对大明官员最大的耻笑。而人无完人,海母的教育让海瑞的“忠”“孝”都走上了极端。

海母将忠孝二字作为人生教条,时时提醒着海瑞。然海瑞的忠并不等同于如今我们所认识的公民责任,孝也并非是简单的报答和赡养父母,海瑞骨子里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就是无条件的臣服。

有人要问,海瑞不是敢骂皇帝的吗?他不是敢直言嘉靖“家家净无财可用”?海瑞在骂嘉靖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棺材,他认定自己肯定离死不远了。没想到他熬了一年,倒先把皇帝给熬死了。当时牢中的狱卒请他喝酒,告诉他这并未断魂酒,海大人马上就要熬出头了。但是海瑞却因为嘉靖的死悲痛万分,将喝下去的酒全部吐了出来,骂自己在国丧期间竟然喝酒。第二天他在牢中披麻戴孝哭天喊地,对帝王真乃一片蝼蚁之心。

而对于他的母亲,海瑞更是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一句。海瑞对于母亲是一种畸形的依赖,海母对儿子的霸占欲也是十分强烈,即使海瑞后来娶妻,海母依旧叫儿子和她一起睡。海瑞娶了三任妻子,纳过两房小妾,都没有给家里留下一个男丁。坊间甚至传闻海瑞因为五岁的女儿随便吃了家仆给的零食,将女儿关禁闭活活饿死。

海瑞有没有将女儿饿死至今找不到正史佐证,但是海瑞确实有个女儿,因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长大,后来嫁人之后极其懦弱,最后被丈夫打死在家中。我们在电视剧之中看到的海母还是比较正面的形象,而历史上的海母曾经逼海瑞休了前两任儿媳,三儿媳无故暴毙,一小妾因屈辱而自杀身亡。

从海瑞的女人身上就可以看出海瑞和海母之间畸形的服从关系,这样的男人放在今天一定是被网友们骂到脱一层皮的渣男,就连在礼教严苛的明朝,百姓和官员们都觉得他做得有些过。海瑞的孝比忠更加可怕,海瑞之忠尚且归于正途,他的清正堪称楷模。而他的孝是完全是背离一个正常人的道德、情感和人性的,可以说是他母亲残害他的妻妾的帮凶。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历史读多了,会发现有些事情以讹传讹久了,哪怕再离奇,大家也会相信,所谓“三人成虎”,绝非虚言。

我要替海瑞鸣几句不平,海瑞的性格大家都知道,特别刚直,又特别迂腐较真,他这样的人放到官场上,很容易得罪人。

↑海瑞其实是很简单的人物,复杂的是人心

官场上的人自然要报复他,怎么报复?抓他贪污受贿,包养小三,生活腐败?明显抓不到小辫子的嘛,那就只能想办法弄坏他的名声,从“道德高地”向他开炮,把他的形象,人格打入万众咒骂的境地。

偏偏海瑞的性格和言行里,存在很多不近人情的地方,比如海瑞的家庭生活:

海瑞父亲早亡,从小是寡母谢氏带大,母子感情深厚,直到34岁的年纪,还和母亲同居一室,海瑞夫妻之间常有冲突,婆媳矛盾也比较多,这都是比较可信的历史记录,但海瑞家庭生活记录下来的很少,其死后,野史中关于他家庭生活的记载却如雨后春笋,多如牛毛,不但常被人拿来说道,而且记载特别详细,宛如亲见。

那么,这些野史中的内容,造谣成分有多少,以及,更关键的是,有多少内容是海瑞的敌人炮制出来的呢?

也就是说,你得看是谁提供的史料!

↑《万历野获编》,一本如此厚的野史

明代万历年间文学奖沈德符曾写过一本《万历野获编》,里面记载了一个名叫房寰的御史,这个御史专门和海瑞过不去,曾经上疏攻击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已耋而妻方艾”,房寰说海瑞在花甲之年纳了两位美妾,以至于引起妻妾争宠,其中有两人同一天自缢身亡。

这还没完,房寰又说到,海瑞先后将长房潘氏,二房许氏休弃,逐出家门。

还有,海瑞的儿子海中行死的不明不白,以及,一直到现在都广为流传的——海瑞的女儿因为吃小童送的饼,受到海瑞谴责,结果这女娃绝食七日后活活饿死。

这些描述太生动了,让人过目不忘。

房寰是何许人也,著名作家鄢烈山曾经写过一篇《房寰的逻辑》,让人看过之后大呼痛快!

海瑞73岁那年,他的下属,南京都察院的提学御史房寰上疏弹劾海瑞,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彼时的海瑞虽然早已经是花瓶闲差,但他作为道德模范,在全国拥有崇高威望和巨量的粉丝群,房寰上疏之后,立即被铺天盖地的口水淹没。

你房寰不是去揭海瑞的老底吗?好啊,那么海瑞粉丝们就去揭房寰的老底,大家纷纷开始人肉房寰及其亲属。

果然,房寰攻击海瑞的私德颇有点捕风捉影,但房寰自己的屁股可就极其不干净了——他儿子房应斗在江南各地借游览为名广收贿赂;他的亲家翁严范“大通关节,贿滥滔天”。士子将他家的豪华比作终遭火焚的“阿房宫”,老百姓把“此‘房’出卖”的揭帖贴在他家的墙壁上。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海瑞粉丝护主心切,虽然查证出了许多证据确凿的事情,但有些事情也存在过度夸大。

那么,房寰他拿什么理由攻击海瑞呢?有三条:

一是“贬损主威”,即攻击最高领袖;二是“损辱国体”,即损害国家形象;三是“攘臂疾呼而攻孔孟”,即向国家确立的至高无上的思想权威挑战。

说实话,房寰脑子不怎么好使,第一条,海瑞确实给嘉靖上过那封著名的《治安疏》,把嘉靖骂了个狗血淋头,但天底下并没有人认为那是攻击最高领袖,而是凸显海瑞正直敢言,为国谋事的精神,房寰要是借此做文章,应该把攻击点放在海瑞借着攻击最高领袖,想达成自己名垂青史的私人野心,攻击海瑞虚伪,故意炮制大新闻炒作自己,明显会更有效果。

第二条,损害国家形象,这就是纯粹搞笑了,众所周知,海瑞奉行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他的所作所为如果说是损害国家形象,那意思就是太祖皇帝也在损害国家形象了?这个攻击点完全无效。

第三条,说实话,正是这一条让房寰被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海瑞如果在攻击孔孟伦理和纲常,那么你房寰呢?你一个大贪官,代表了孔孟?去维护孔孟?底气何在,自信何在啊!!

后来房寰传三代后再无子嗣,很多批评者都说这是报应,可见人们对房寰的愤恨之心。

所以说,类似“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样的评价,我们首先得看看,想想是谁提出来的。攻击海瑞的私德,当然可以,但如果攻击者比如房寰这样的,自己的私德就很不讲究,反而去攻击对方的私德,那还是洗洗睡算了。

总而言之,房寰说的这些海瑞的八卦,小编是表示严重存疑的,而且正史上没有对海瑞逼死女儿的事情加以记载,其来源全是野史,偏偏野史的描述极为生动,更让人怀疑事件的真实性,怕不是沈德符等人脑洞大开的历史发明吧?

看来三四百年前攻击他人的方法和现在几乎如出一辙,先从私德入手,道德上打倒对手,细看微博上那些明星之间的离婚,撕逼大战,都能看出这样的手法。

但是要注意,你攻击别人私德的时候,也要做好自己被人人肉,挖掘你私德的准备。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力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可惜,房寰们却不知道这样简单的道理。


我见青史多妩媚


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海南琼山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不幸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自幼功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立志学做圣贤,嘉靖二十八年以《以黎策》中举人,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两地知县,先后作《教约》、《兴革条例》、《兴国八议》等整肃吏治、均平徭役、清丈土地、抑制豪强,切实为地方百姓造福。

图为海瑞画像。

嘉靖四十八年,任户部主事期间,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治安疏》批评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不理朝政,因此被捕入狱,嘉靖皇帝去世后获恩释,隆庆三年,升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十府,制定《督抚条约》、《续行条约册式》等,锐意改革,疏浚吴淞江、白茆河,推行“一条鞭法”,令徐阶等豪强大户退还民田,后被高拱、张居正排挤,在家闲居16年。

图为《奉别帖》,据说是海瑞唯一存世的真迹,现藏于山东文物总店。

万历十三年复职,先后任南京吏部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迎接他的却是官员的抵触和不配合,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已七旬的海瑞明白,自己终究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只是充当装点门面的工具,悲哀之下于万历十五年不幸病重,拒绝吃药,于南京任上去世,谥号“忠介”。

图为海口的海瑞墓,现已扩建为海瑞公园。

海瑞一生清廉、刚正不阿,敢于博弈权贵,为民做主,因而深得民众爱戴,后人对其评价非常高,其中就有“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里的蝼蚁就是蚂蚁,在蚁群很忠诚,禽兽就是动物,而动物会反哺,意思是海瑞将忠孝做到极致。


图文绘历史


我是千秋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这是史家对海瑞盖棺定论的评语。

海瑞是有名的清官,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视死如归的上疏骂皇帝…,为了孝敬老妈,又不惜休妻虐女,置世人的诟病于不顾,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海瑞。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看看这位海先生的事迹材料:

姓名:海瑞 字汝贤,号刚峰

生卒年:1514年—1587年

籍贯:广东琼山

4岁老爸去世,从此以后和老妈相依为命。

海瑞的尽忠如蝼蚁

1549年,35岁时候中举。

十年后,从福建南平教谕胜任浙江淳安县令。

任内政绩:

制定兴革条例、整顿社会治安、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注重民生。

任内最让老百姓竖大拇指的事儿:

搏击权贵,抓了时任浙江总督的胡宗宪儿子,这胡宗宪是严嵩的党羽,出巡时更是到处敲诈,无恶不作,这样的爹也生不出好儿子。

这小子和“我爸是李刚”那位如出一辙,我爸是胡宗宪,我就是牛B,依仗权势,横行乡里,寻花问柳,这小子路过淳安县,嫌弃驿站(类似于政府招待所)招待不周,估计规格不够高,就把这驿官(招待所经理)毒打一顿,还把驿站给砸了。

海瑞知道消息不干了,我的天,这可是大明天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家小子这么横?先抓起来痛打一顿再说。旁边有人报告,这可是总督大人家的公子,老爷您可要小心呀!

海大人是真聪明,写了一封信,把人也送回去了,告诉胡宗宪,这小子冒充您儿子,为非作歹,败坏总督大人名声。

胡宗宪看完书信,再看看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儿子,连连摇头,哭笑不得,确实办法说别的。

鄢懋卿是刑部右侍郎,官儿可是不小,副省级干部,多少县官见了都要巴结的,可是这位从杭州到齐云,路过淳安,海瑞怎么做的呢?写了一封信,奉劝这位大人别招摇,别劳民伤财。我这地方小,没钱接待,您还是从别的地方绕道走吧!

鄢大人一看,鼻子差点气歪了。

这位海先生,一个七品知县,见了领导不巴结,还说人家缺点,这确实需要很大的胆识和勇气。

海瑞很清廉:

除了工资,别的灰色收入一概没有。整天一双旧布鞋,经过多次修补,依然穿在脚上。老妈过生日,只买了二斤肉给老妈祝寿,当时胡宗宪听后感觉这人真是,于是作为典型人物宣传了一番。

最让人惊叹的事:骂皇帝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嘉靖四十四(1565年)年十月,当时在京城任户部主事的海瑞给皇帝上疏,论朝廷得失,实际上是说嘉靖皇帝失德荒政,这被称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这位海先生在上疏中,指责皇帝“崇信道术”,“亲昵后宫”、“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大明帝国已经处在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这其中有几句话,直冲嘉靖的肺管子,海先生说:“嘉靖者,言家家洁净无资财用也”。

我去,这是多大的胆子,敢在奏疏中,当面这样说皇帝。

我是不得不佩服这位海先生的另类。

在这里插句话,这位海先生一直崇尚汉代汲黯的刚直不阿品格,他就是要做大明的“鲠介之臣”。“师法汲黯”就是海瑞的为官的信条。

再来看看,收到海瑞奏疏的嘉靖皇帝大怒不已,将龙案拍得山响,连声骂道: “畜物,气煞吾也!”忙命左右“快去抓他,休使逃遁”!

太监黄锦回皇上说: “海大人上疏前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小也告别过了,现待罪于朝房,是不会跑的。”

听了这话,嘉靖龙颜沁汗,又读了一遍奏疏,叹息道: “这畜物欲当比干,陷朕于杀忠臣之过,可朕不是商纣王啊!”

后又直喘粗气,还是要杀海瑞(可见确实被气的不轻)。

幸好徐阶看出皇上的矛盾心理,说道: “陛下杀海瑞容易,岂不成全他要做比干的心愿?”

嘉靖泄气了,杀也不是,放也不是,最后将海瑞关入锦衣卫牢中,他躲过一劫。

嘉靖四十五年冬天,皇帝死了,海瑞在牢中知道消息,穿上麻衣丧服呼天喊地的大哭不止。

其实想想皇上要是不死,早晚得要了他的命,皇帝死了,他却痛惜皇帝早逝,在他心里“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天经地义的。

从初任南平教谕,后来升任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以后有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这位海先生为官33年,让官员们又敬又怕,得罪了不少人,一半的时间属于罢官状态,而且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每一次罢官以后,再启用他就给他升官一次,官儿是越做越大,不过都是高位闲官 ,其实他已经成了一个政治摆设,清廉的模范,被朝廷供起来了。

这也就是他做官如蝼蚁的命运。

再来看看海瑞的尽孝似禽兽:

老爸死的早,老妈一把屎一把尿把拉扯大,海瑞把他妈看做是天使、保护神一样,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海瑞一生结了三次婚,纳过两位妾。

大老婆潘氏从进门以后,勤劳能干,性格也好,不过因为不生育,整天被婆婆也就是海瑞的老妈挑毛病,被骂“女骡子”转世,老太太还教唆儿子续弦,没办法海瑞只得和老婆离婚,当然当时没有现在的离婚,叫休妻。

继配的二老婆许氏生了俩闺女,这婆婆又不干了,同样被逐出家门;

后来的三夫人也是在非常可疑的情况下猝死的。

还有一个妾,整天在屈辱中过日子,实在受不了,自缢死了。

嫁给海瑞的五位女同志,有四位落得这样的下场,其中有海瑞的薄情,还有海瑞他老妈的刁钻,这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恶婆婆”,是鸡蛋里挑出骨头的“事儿妈”。

这海瑞是老妈说什么就听什么,甚至打骂媳妇只要老妈不生气,主要是这老太太实在太过分了。

海瑞不顾良心,铁石心肠的看着妻妾一个个落难而去,秉持扭曲的孝道,这位正襟危坐的“海青天”,在讲仁义道德的同时,在家里却变成了面目可憎的衣冠禽兽!

而且海瑞三四十岁,还经常和老妈在一个屋子里睡觉,冷落妻妾。

除了对老婆的冷落,海瑞对孩子也不咋地。

和他同时代的学者何良俊撰的《何氏语林》记载,海瑞有个5岁的女儿,因为吃了别人给的一块饼子,被海瑞训斥,还说如果你不吃东西饿死,才是我的女儿。这闺女也是倔强,过了七天饿死了。这样的记载可信度无从查考。但是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我感觉这位海瑞先生真的是太残忍了。

从海瑞治家,让我们看出了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实是一个封建礼教大卫道士,在害人害己的过程中,已经麻木不仁了。

这确实应了“尽孝似禽兽”这句话

万历皇帝对海瑞有过一段评语是这样说的,“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

这说的啥意思呢?

万历皇帝说这海瑞做实际工作不合适,用来做道德表率是可以,据说海瑞知道以后很是伤心,一连几次辞官,皇帝都不准,就这样在闲职高位上无所事事的过日子,最后也是郁郁而终。


千秋文史


中国历史上有两名赫赫有名的大青天,一位是北宋的包拯包青天,另一位就是明朝的海瑞海青天。海瑞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其盛名远播,就连当时的明朝皇帝也都要敬畏三分。而他做人尽管也忠孝仁义,但因为“休妻虐女”而留下千古骂名,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要知道答案,首先得来了解一下海瑞的四大特点。

一是严母执家。

海瑞只有4岁时就没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瑞母是典型的“严母”。

瑞母打小就请人教海瑞读书识字。同时,瑞母为了督促海瑞求学上进,每发现海瑞“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

瑞母的“严”,当然使得海瑞成为一位博学多才、正直无私的人,但同时,也使得海瑞的性格孤僻,倔强任性。

二是大器晚成。

海瑞是以举人的身份进入仕途,开始是委任为福建的一个县的教谕,也就是教授,在担任教授的时候,因性格刚直,不懂得阿谀奉承,所以一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有一次上级领导来视察,海瑞和随同的两个人一起迎接,身边的两人见到领导自然而然的跪下磕头,而海瑞则以举人可以不跪的理由直戳戳的站着,由此得名“海笔架”。到1558 年,升任浙江淳安知县,走马上任时,海瑞已经45岁。在淳安县的时候,海瑞做了一些比较出名的事情,其清廉之名开始远播。

三是刚正不阿。

海瑞为官坚持原则,不畏权贵,不依附权贵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宁愿罢官也不愿意玷污自己的“羽毛”,有着“海青天”之称。

事例一:“冒牌公子”难为爹。

海瑞在淳安当父母官时,当时的直浙总督胡宗宪也算是一位清官,再加上抗击倭乱有功而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然而,他的儿子却胡作非为,目无王法。一次,胡公子他带着大屏人员和行李途径淳安,沿途对驿站的大小官员百般刁难,在到达淳安后,依旧如此,县令海瑞当然不会坐视不管,马上对这位胡公子下达了逮捕令。把胡公子所带的大量现银没收后,让人押解至胡宗宪的总督衙门,请求胡总督给这位“冒牌公子”定罪。理由是:胡宗宪总督是一位民众爱戴的清官,但这位胡公主却行事腐败,必定是冒牌公子。

结果可想而知,胡宗宪非但不敢怪罪海瑞,而且事后还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

事例二:绕道而行为哪般。

1560年,左都御史鄢犫卿被任命清理盐法,南北各省的食盐征收专卖都归他节制,对于这样一位钦差大人,地方官自然是毕恭毕敬。鄢犫卿是位沽名钓誉之人,为了博取好名声,他事先发出通令称“本人素性简朴,不喜承迎,凡饮食住帐,俱简朴为宜,不可过于华丽奢侈”,但实际上,他却接受沿途的各个州县的“吃请”。

钦差大人还没有到达淳安,海瑞便接到禀帖,8个字:好生安排,不得有误。而海瑞大笔一挥,回帖道:闻钦差大人向来节俭,是官员学习的榜样,我等要上书皇上,倡导这种好作风。据说,鄢犫卿接到回帖后,心里一惊,想了想海瑞的为人,他竟然选择了绕道淳安而去。

事例三:老虎屁股也要摸。

1565年,海瑞已经升任户部主事,官居六品。是群臣眼里“既定”的内阁最佳的候选人之一。而海瑞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时的嘉靖皇帝已经执政40年,他晚年的兴趣不在从政上,而是致力于向上天祈福,信奉巫术上。而其身边的官员大多见风使舵,广泛搜罗各种祥瑞之物来迎合皇帝。

海瑞眼看这样长期下去国将不国,于是向嘉靖递上了“天下第一疏”——《治安疏》。海瑞的上书,洋洋洒洒上千字,把嘉靖骂了个狗血淋头。其中还有 “嘉靖嘉靖,是家家净也”这样的辛辣言辞。

嘉靖看了海瑞的奏疏后,怒不可遏,传说他当时把奏折往地上一摔,说了7个字:“趣执之,无使得遁!”意思就是说去把他给我抓来,不要让他跑了。好在旁边的宦官黄锦劝说,海瑞素来刚毅,他已经买好了棺材,诀别了家人,遣散了奴仆,是不会逃跑的。

嘉靖听后长叹一声,只是命令把海瑞关进大牢,没有做任何惩罚。就这样海瑞在大牢里度过了十个月的光景。期间,嘉靖将海瑞奏折反复研读,最后,慨叹地说了11个字:“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不久,嘉靖帝病逝,皇帝驾崩后,监狱长断定海瑞日后必定会重新官复原职,于是大鱼大肉款待海瑞。海瑞以为自己将要行刑了,于是大朵快剁,吃完后对监狱长说了3个字:行刑吧。监狱长一听诚惶诚恐,于是如实告诉他皇帝驾崩的事。

海瑞一听就痛哭流涕,并把自己吃的山珍海味都吐了出来,直到哭晕过去。海瑞的正直和忠诚也体现无疑。

四是为人古板。

海瑞为官忠廉正义,但在生活中却过于死板迂腐。他在私事上却恪守着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不近人情礼教。

有野史说,有一次,海瑞家里的仆人给了他女儿一块饼,海瑞得知后大发雷霆,训斥道:男女授受不亲,你怎么能擅自接受别人的东西,你要是不饿死,就不是我女儿。最后他女儿在惊恐与愧疚中绝食而死。这尽管是野史,但对于海瑞的死板,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而对于他的母亲,海瑞有一种畸形的依赖,更是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一句。据悉,海瑞成年后还与其母亲同室而居,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他先后结过三次婚,又有两个小妾。因为妻子没有生男孩而休了两任妻子,他的第三任妻子更是离奇死亡,同时他的一个妾也吊死。据说在婆媳矛盾的处理上,海瑞总是将罪过归咎于他的妻妾,他的妻妾都是因此而死。而其他官员更是向皇帝弹劾海瑞杀妻,但最终由于没有证据而作罢。

海瑞的“孝”只体现在他母亲身上,对妻女等其他家人却是“虐”,导致这样悲惨的结局,他难逃其咎,被世人扣上“休妻虐女”千古骂名也是他自找的。

海瑞尽忠、尽孝的方式如此截然不同,也是令人难以置信。也正是因为这样,后人给了海瑞10个字的评价: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而关于海瑞这10字评价,后人一直争论不休,列位看官,你认为如何呢?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海瑞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历经四朝,嫉恶如仇,始终以打击贪官污吏为己任。

这位著名的“海青天”,屡屡因其刚正不阿遭人陷害入狱,却次次化险为夷,甚至平步青云,官越做越大。

然而,官做得再大,海瑞还是那个尽忠职守、刚强正直的海瑞。

海瑞去世后,老百姓自发为其披麻戴孝,哭倒在地的人百里不绝。奇怪的是,明人除了赞其“尽忠如蝼蚁”外,还说他“尽孝似禽兽”。

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呢?且听有书君慢慢道来~

我们先来说“尽忠如蝼蚁”。

所谓“蝼蚁”,指的是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尽忠如蝼蚁”,则是说海瑞为官刚正,哪怕地位似蝼蚁一般,仍抱定着“撼大树”的目标,敢于搏击权贵,始终奔走在为明朝尽忠的路上。

海瑞自小的志向,就是“为做官而读书”。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做官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为朝廷尽一份力。

所以,乡试时,海瑞极其慎重地答了篇关于“治黎”的策论。海南岛的黎乱问题,自古有之,到了明代开始愈演愈烈。

海瑞的这篇策论,轻易击中了主考官的心,他考中了举人。会试时,海瑞又写了一篇更精细的关于治黎的策论。

然而,这一建议却被彻底无视。落榜后,海瑞决定放弃科举,正当此时,朝廷突然派了他去福建教书。

教书育人,也是报效朝廷的一种,海瑞没有多想,便去了。

执教期间,有御史来学校视察,其余老师都跪地请安,唯有海瑞长身而立,拒绝下跪。

在他看来,跪地请安是官场上的礼仪,在学校里则不必如此。

御史是多大的官,海瑞一介教书先生不会不知道,可他刚正不阿,竟是半点也不害怕,耿直boy初见端倪。嘉靖41年,海瑞被任命为了淳安的知县。

一到任,他就开始不管不顾地烧火,先是重新丈量土地,再是改判冤假错案,“海青天”名声渐响。

当时,权臣严嵩的党羽胡宗宪恰好巡视路过淳安,海瑞早就听闻了其一路上各种勒索受贿的事情,酒饭供应和住宿接待皆俭之又俭不说,还设计将胡宗宪的儿子暴揍了一顿,并没收了其全部的贿金。

一个小芝麻官,敢与炙手可热的权贵做斗争,海瑞的胆识可见一斑。然而,这与他后来做的事情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嘉靖45年,海瑞买好全家老小的棺材,然后给明世宗朱厚熜递上了一纸谏言——《治安疏》。

文内,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皇帝的一大堆错误,并直言国家已经濒临“民不聊生”境界。

明世宗大怒,当即就要将其杀头,可一听说海瑞早做好了赴死的打算,又顿觉羞愧汗颜。

天可怜见,海瑞倒也并没有因此丢命,反而一直高升,直到去世前仍在官任。

他兴利除害,整顿吏治,贪官污吏几乎是一听他要来就急着逃命。他为官清廉,从来先是以身作则,历经四朝朝朝得到重用,且他也从来没让皇帝失望过。

万历15年,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咽气前一刻仍在处理政事。海瑞的一生,真正映证了他读书时的梦想,一切为了做官。

且他这个官做得让贪官污吏胆寒,让不思进取的帝王羞惭,让老百姓人人甘愿宠儿当女为其养老送终。

所以说,海瑞尽忠,确如蝼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再来说“尽孝似禽兽”。

古语有云,“忠孝难两全”,可在海瑞这里,这句话不成立。

他忠则忠矣,孝还极孝,只不过,他的那种孝顺,是一种“愚孝”,做法堪比衣冠禽兽。

所以,时人才评价他说“尽孝似禽兽”。

那具体是怎么个禽兽法呢?

据说,海瑞一生结过三次婚,纳过两次妾,可媳妇要么是被他赶出了家门,要么是选择了悬梁自尽。

唯一一个暴毙的三夫人,也被人怀疑其实不是意外,而是被海瑞杀害。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很简单,婆媳不和,婆婆容不下儿媳。

海瑞是典型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四岁丧父,全靠母亲一个人拉扯长大。海瑞的母亲谢氏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海瑞对她的话可谓是言听计从。

娶了第一个老婆后,因为长期没有孩子降生,哪怕夫人勤劳能干,性格又好,仍是让谢氏各种不满。

海瑞听了母亲的教唆,不但没有为妻子说话,而且迅速地写了休书,将妻子赶出了家门。

娶的第二任妻子倒是给力,没两年就为海瑞生下了两个女儿,可谢氏重男轻女,一点也不开心,没多久就故技重施,又让儿子写下了休书。

多年后,第三任夫人在家莫名暴毙,同僚都怀疑海瑞杀妻,可苦于没有证据,事情不了了之。

同年,海瑞另一位妾因为受不了谢氏的虐待,选择了自尽身亡。

当着母亲的面,不能对妻子笑,不能对妻子说话,只要母亲一变色,肯定是妻子的错。到了晚上,妻妾们只能独守空房,因为海瑞要陪老母亲安眠。

种种行为,比之现在最受人诟病的妈宝男,真正有过之而无不及。

禽兽尚且知道关爱配偶,海瑞呢,尽孝尽到不讲夫妻之道,心里没有半点夫妻恩爱,也无怪乎别人会说他“尽孝似禽兽”了。

然而,海瑞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又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两句评语一褒一贬,也是无可厚非~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蝼蚁,禽兽,在现在看来,是极具侮辱性的名词,而明超人对海瑞的评价就是“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如此评价,是否有贬低海瑞的意思?说是贬低,有。但更多的,确实夸赞。

说起明朝的清官,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也莫过于海瑞,然后,清官海瑞却得不到史家的认可,换句话说,史家不否认海瑞,但却也不认为海瑞是一个值得称颂的人物,这是为何?因为海瑞的为人处世,太过极端,正如句评价一般,尽忠如蝼蚁,说的就是海瑞,就像是一只蝼蚁一般为国家尽忠,众所周知,蚂蚁是一种极其团结的昆虫,或许以蝼蚁比喻海瑞略有不妥,但却也是对海瑞最好的认可。而尽忠似禽兽,同样是在夸赞海瑞,禽兽之名虽然不好听,但虎毒不食子,禽兽最本质的同样也是亲情,很多时候,人尚且做不到的事情,禽兽却能做得很好,正如尽孝这件事,以禽兽比喻海瑞虽然不好听,但也是对海瑞孝心的认可。算是一种夸赞。



尽管这两个比喻同样是在夸赞海瑞,但这种比喻确实极端,但其实之所以会用这种比喻形容海瑞,与海瑞极端的性格也不无关系。

海瑞就像是一个妈宝男一般,自幼父亲早逝,海瑞的童年活在了母亲的阴影中,母亲对海瑞的要求极高,或许这是一种好事,养成了海瑞坚韧的性格,但这也让海瑞变得偏执,极端。

尽忠方面,做一个清官真的好吗?就像是为人处世,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对错,但在海瑞的世界中,世界由黑白两部分组成,正是因为母亲严苛的教导,在海瑞的心里,世界只有这两种颜色,非正即负,对于君王而言,海瑞这样的清官是榜样,可以应用于制裁贪官,但也仅此而已,君主对海瑞的认可也仅此而已,但也足够海瑞在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海瑞被多次闲置,甚至一生难以步入高层。史家对其的评价也是如此,虽清廉,却无用。

在尽孝方面,海瑞更是如此,未婚时已经对母亲百般照顾,寡母养子不易,海瑞生母更是如此,但在娶妻生女以后,海瑞更是偏执,为了照顾母亲,海瑞甚至不与妻子同住,而是夜宿母亲屋中,为了照顾母亲,海瑞更是不惜休妻虐女,这样的价值观,或许足够孝,但却不值得提倡。

海瑞在母亲的教育下越发极端,虽然极端在了忠义与孝上,但却也不值得大力提倡,用极端的比喻来夸赞海瑞,也是一种独特的手法。


魏青衣


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提到海瑞,人们大都会想到廉洁。海瑞出生于琼山(海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以刚正廉洁留名史册。

但是,他的价值观里也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对君王很忠诚,对家人却很冷淡。

所以,有人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海瑞“尽忠如蝼蚁”,是说他对君王的忠诚如蚂蚁对蚁后那样勤勤恳恳地服侍、从不怠慢,对君王如若对己。

嘉靖中兴后,皇帝修道而不能专心料理国事,海瑞曾上奏《治安疏》大骂嘉靖皇帝:

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

这句话痛批嘉靖皇帝花钱拜佛的事情,曾引起皇帝大怒。

嘉靖皇帝本想将海瑞押入大牢,没有想到海瑞竟然提前给自己准备了棺材,这也让嘉靖不敢对他下手,但这也说明了海瑞的他的忠心。

嘉靖皇帝遂说“此人可方比干”,于是消解了怨恨之气,而海瑞的敢于谏君的刚烈正直精神也得到了传扬。


但是,海瑞的尽孝方式却很冷淡,因此被后世人说成是“似禽兽”。

根据胡宗宪所说,海瑞为了给母亲祝寿,只准备了两斤猪肉。

海瑞接受母亲的严格教诲,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因此一切以国家为先,忽略了妻子和孩子。

民间流传,海瑞的妻子曾和海瑞的母亲有激烈的矛盾,海瑞不分是非罪错休了妻子;他五岁的女儿因为吃了仆人的食物,被锁在家中活活饿死。

海瑞的事迹给我们一个启示:历史人物的标签未必准确。

当然,海瑞“尽孝似禽兽”也可能是流言,因为这其中的很多说法只是民间传言,缺乏可靠性。


不过,假如这种评价是准确的,那么我们对海瑞的认识可能就要刷新了。

忠君而不爱自己的家人,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不良的印象。如果果真如此,海瑞的形象可能会有180度转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