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诗,中的“汉”字有什么深意?

时间改变自己2


以《寒食》为题的古诗有很多,题目所说的应该是指这首很有名的唐诗了,我们先一起阅读:

这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建中年初,名盛一时。《本事诗》中记有相关的一段往事:

韩已迟暮,……邑邑殊不得意,多辞疾在家。唯末职韦巡官者,亦知名士,与韩独善。一日,夜将半,韦叩门急,韩出见之,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韩大愕然,曰:“必无此事,定误矣。”韦就座,曰:“留邸状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名,御笔不点出。又请之,且求圣旨所与。德宗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曰:‘与此韩栩’”韦又贺曰:“此非员外诗耶?”韩曰:“是也”。是知不误也。

说到此诗的“汉”字有何深意,我们还是要结合全诗解读,以避免断章取义。再说此诗的创作手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题解

寒食,即寒食节。在唐朝时,定在清明节的前两天。在清初历法改革后定为清明节前一天,延用至今。

寒食的意思是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相传此俗源于春秋时期,为纪念名臣介子推而立。

在“骊姬之乱”后,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他国。介子推为当时随行“五贤”之一。有一个成语叫“割股啖君”,说的就是此期间的一个故事,据《韩诗外传》记载,重耳逃入卫国国境时,重耳的资粮被光须偷光。重耳饥饿难行,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重耳充饥。此事典被称为“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

后重耳发奋图强,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携母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下令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从,抱着大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感念其忠,下令为其修祠立庙,并在介子推死难之日,全国禁火,只吃冷食,故称为寒食。此俗在宋亡后式微。



释读

春城无处不飞花

在这里,春城指的是春天中的长安城。飞花为飘飞的落花。开花和飞花不同,开花写的是早春,飞花写的是暮春。在这里作者用了“无处”和“不”两个否定来作肯定,一方面是强调飞花此一意象,另一方面是营造一个长安城的全境,为承句垫笔。

寒食东风御柳斜

以寒食直接点题,用东风、柳斜紧承起句的春和飞花,运笔严谨。御柳指的是御花园里的柳树,以此意象带出转句的汉宫。

从飞花的全境,拉到御柳的近境,一是在寒食清明时节,唐时有家家折柳插门之俗,二是关联转句的“传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

日暮,是时间的延迁,由白天转向晚上。汉宫是指汉代的宫殿,在诗词中也泛指其他王朝的宫殿。由于在唐之前,以汉为最盛,故唐代诗人常以汉之盛映托唐之盛。而这里的汉宫,表象上仍是指汉时宫。

上文提到,寒食节一律禁火。但皇帝亦常会以榆柳之火赐近臣,以示恩宠。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参照:

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此诗的转、合两句便是借此事展开。句中用“传”字而不用赐字,是因为传带有依次之意,以此与结句的“五侯”关联。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里的“五候”,一说是指汉桓帝刘志在一天之内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后酿成党锢之祸的事典。另一说是指东汉大将军梁冀擅权,其子梁胤﹑叔父梁让及亲属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之事。在这里可看作是泛指权贵豪门。

轻烟散入四字着得轻灵佻脱,为历代诗评家所赏。

唐以后的诗评家,大多认为此诗转合两句是以“汉”寓“唐”,全因历史有惊人相似。所以诗评家也多认为“五候”实为影射“五杨”。如吴乔在《围炉诗话》所言:

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

链接:天宝年间,杨贵妃得宠,当时杨国忠(虢国夫人的堂兄)、杨铦(杨贵妃的堂兄)及其杨贵妃的三个姐姐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豪贵荣盛,势倾天下,时称为“五杨”。这也成了安史之乱的根源。

转结两句是以汉寓唐,暗托讽意也成为今日各诗释本的主流。

但需说明一下的是,在唐代,人们欣赏的是此诗的创作手法,多认为此诗是以轻丽之笔写承平之象。并没有人认为其带有讽意,否则,唐德宗也不会御笔钦点了。



因此,在这里我们可先放下“汉”字是否有深意,而说说此诗在创作手法上,有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一、形象语言

记得在前两篇答文中,我说过,诗是形象语言,写诗要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只用直观形象所感进行表象描述,从而达成主题的思维方式。

我们从此诗中可见,不论起、承、转、合。其均是只通过捕捉事物的表象进行描述,而寓意则全托于所言之物中,这就是诗家之语。

其二、意象关联

当下读到很多诗词,其在句与句之间,甚至在一句之中,意象多缺关联,这很容易给人拼凑之感。在这方面,此诗可作为典范。我直接引用《而庵说唐诗》言之:

“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不妙,故用“飞”字;“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注:此诗结句的轻烟,有一版本为青烟,故有引文“青”字与“柳”字有情之语。

另外,此诗在句法和字法上,也是很值得我们细品的。


诗词书院


《寒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河南南阳人。原诗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两天,当时的人不许生火做饭,大家都吃生冷的食物,故称寒食节。这首诗是作者采用借古喻今的写作技巧,把唐代当时的奢靡之风说成是汉代的事情,这里的汉宫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汉代皇宫,而应该指向当时的唐朝皇宫。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的是古长安城白天的景色,后两句则描写了古城夜晚的景色。而作者着重描写的又是皇宫走马传烛的腐化生活画面,其本意并非是赞扬当时的太平盛世,而是无情地讽刺了王公贵胄,帝王将相们的奢靡生活。这里的“汉”,暗指唐朝。





郑州梁国彦


《寒食》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臣。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创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为此。


行者于


请看唐代诗人韩翃的七绝巜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寒食"这个节令。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二天,据说是为了纪念晋公子重耳,一般从这天开始至清明禁止白天烧火,晚上点灯,人们只能吃生冷的饭食,故名"寒食"。

笔者小时候在乡下农村,乡人还过寒食节,一天不生火。现在寒食节已被清明节所代替,但寒食节在古代是很被注重的一个节日,高出清明节。所以历代文人留下大量的文章、诗作。其间以韩翃的这首七绝《寒食》最为有名。

韩翃,唐代南阳人,与李益同时。为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善写马,存诗不多,成就也不太高,唯这首《寒食》高华明秀,古意内含,是上等的佳作。

唐代自代宗以来,宦官权势日重,有如东汉末年。韩翃对此十分痛悢,所以作这首诗进行讽刺。诗中以寒食节百姓不得点灯烧火,但宫中却在"传蜡烛",绕出的轻烟散入宦官家的情累,讽刺了当时皇帝宠信宦官的腐败现像。

全诗托物言情,以汉未皇宫比喻唐时皇宫,以汉未五候比喻唐代宗时的宦官,讽刺巧妙且含蓄深刻,读来让人叹为观止。


篮天白云365


借汉喻唐帝王家,

豪门权贵竟奢华。

书生无奈春风里,

只配暮春赏落花。








费玉山905


寒 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此诗前两句,描写长安皇宫后苑的春光美景,不再赘述。

第三句中的“汉宫”,实际是对长安城唐皇宫的影射。

同样,末句的“五侯家”,出处亦是汉代。典故汉成帝宠王皇后,封其五个兄弟为侯爵,十分宠信,世称“五侯”。后人沿用,作为对权贵的代称。

这两句诗借用汉代的典故,暗指当代皇室权贵,实际上是一种避讳手法,为唐宋代诗人所常用。

比如,白居易有名的长诗“长恨歌”,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里的汉皇,指的就是唐玄宗。为避讳不好直指,只有借用汉皇。

所以,用”汉”字只为避讳。仅此而已,别无深意。





施亦南


应邀简答: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

诗中“汉”字的深意是暗指皇宫。借汉喻唐。


阿祥79874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中的汉宫是借古喻今,“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九龄后1167259104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唐代韩翃所作。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唐肃宗、代宗以来宦官擅权,把持朝政,政治上日益腐败,有似汉末之世。诗人对此深为忧愤,借寒食节赐烛的故事,给予嘲讽。"汉宫“借指唐宫。寓意此时大有汉代末年之世。


了然翁523


巜寒食》中的"汉"字是"汗颜"的意思!冬天多吃点麻辣烫发汗对身体🈶️👌处。俗话说"冬至夏至吃羊肉"汉颜洋洋🉐️意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