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中国导演很少碰明朝戏?

江暮云


现如今打开电视播放的古装剧大部分都是清宫戏,很多时候让大众认为我国古代人都是梳着辫子的清朝人。而大部分导演基本上不去碰触明朝的戏,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适应消费群体

无论拍电视剧也好,或者排电影也罢,最主要的是这部剧有商业价值,也就是说要能够赚到钱。

现如今在守在电视机旁的大部分都是我国的女性同胞,对于她们来说最喜欢看的就是后宫争斗,帝王、妃嫔、宫女、宦官之间无休止的勾心斗角。

对于这种情况来说,明朝显然不适合,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下令后宫不得干政。但凡后宫妃嫔都是选自民间普通百姓家庭,自然也就杜绝了后宫干政的可能,没有了宫斗这一噱头,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很多女性的观看电视剧的欲望。



第二、清朝距离当代比较近

明朝的历史资料和传说相对太少,因此广大百姓对明朝的历史也就非常不了解。

反观清朝灭亡距今仅仅百余年,流传下来的正史、野史、传说故事都比较多。人们猎奇的话题更多;诸如多尔衮与孝庄、顺治是否出家、乾隆到底是谁的儿子等等,给清宫戏留下了大量的创作空间。



第三、明朝历史矛盾问题

纵观整个明朝历史,大部分时间都在汉蒙、汉满之间的矛盾。这一话题过于敏感,如果分寸掌握不好,很可能都不会过审。

清朝的历史主要矛盾变成了中国和外国列强的矛盾,这个情况就非常容易掌控,只要涉及到打倒列强,激发民众爱国热情的情节,都会过审。



第四、导演水平问题

明朝不同于清朝,他是一个文官统治达到顶峰的时代,主要的权力斗争都是围绕着皇帝、文官集团、太监之间展开的。

这些事情既涉及到国家政治又涉及到利益集团争斗,过于纷繁复杂。很多导演编剧虽然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是距离完整的搬上银幕还有一定距离。



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文化部门有大量的满族人,在近代成立文化部门时,因为比较熟悉清朝历史的缘故,所以很早就进入了文化部门。


我是越关


大部分编辑做的工作,其实都是“改编”,也就是以一个故事模型为蓝本,加上观众朋友们爱看的因素,也就成了一个剧。

这时候,蓝本素材就变得尤其重要。如果我们把文献的背景放在明朝,可以编剧的戏就有:

三国、水浒、三言二拍……这些戏。有足够的资料让我们各种编。

说白了,明朝戏从编辑的角度说,更好的办法是改写各种小说。比如东西南北游记这类的。这些材料是现成的,加点自己的私货,就是个不错的作品了。

如果真的要写朝廷中的事情,就得翻明史了。这玩意工作量太大,本身入门门槛高,加上观众朋友也未必真喜欢看。毕竟我们嘴上说深刻,但都看电视剧了,也就不那么高雅了。

但清宫戏不是。

现在世界上所有的清宫戏,都来源于几本特别重要的文献:《清朝野史大观》、《我眼中的慈禧》等文献。

这些东西都是编的,比如乾隆是私生子啊,吕四娘刺杀雍正啊……这些东西,清朝野史大观里都有。而且这套书出版之后特别火,甚至以清朝为历史背景的武侠小说,也大段借鉴了这套书里的各种元素。

编起来是不是容易好多呀!

说真的,《清朝野史大观》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对一个没野心,只想圈钱的编剧来说,他只需要找到相关素材,拍个戏赚钱就好了;

对有野心的编剧来说,清宫戏拍来拍去,《清朝野史大观》这本书的东西也绕不过去。

那索性就不拍了。

一个有野心的编剧,如果想写朝堂上的各种争斗,必然会翻各种史料。所以我们看到,大秦帝国、大明1566这些剧,基本上出来了就是精品。毕竟编剧只能从史料里挖掘灵感啊!自然就显得非常真实。

所以,想看着玩,就看清宫戏;但是想看电视剧的时候深刻点,其他朝代的电视剧,或许相当不错。


酒骑风


其实也还有一些明朝的大剧的,如豆瓣评分高达9.6分的《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不仅制作精良,而且演员演技高超,有过著名演员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等。而这样一部大剧,却在最合适的时刻退出市场。


殊不知,这部剧早在2007年就已经拍摄完成,他已经拖了将近十年才进入大众的眼球中。这部剧是很难得的关于明朝历史的电视剧。平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多都是清廷宫斗剧,像最近很火的《廷禧攻略》、《如懿传》。

这些剧基本都是关于乾隆,雍正,康熙康乾盛世时期的后宫争斗大剧。好像除了《大明王朝1566》,我们就很难再看到有关明朝历史的。那这到底会是什么原因呢?

一、利益

对于拍电视剧的导演来说,一部电视剧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商业价值,也就是它能够挣得钱。那么要得到经济价值,就必须要有非常高的收视率,而要有非常高的收视率,就必须要有许多的人来看。



而我们都知道,如今守在电视机旁边的大部分都是女性同胞。而通过分析女性同胞的心里,就清楚她们大部分都喜欢看一些宫廷争斗剧。特别是在这些帝王、妃嫔、宫女、宦官之间无穷无尽的勾心斗角。

而明朝历史基本上都是大事件和战争,这些鸡毛蒜皮的后宫小事,根本没办法搬上银幕。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导演来说,更愿意去拍清朝的一些秘史,而不愿拍摄明朝那些事儿了。

二、拍摄的难度

明朝的历史却不像其他历史那样,明朝历史的权力斗争,都是围绕着皇帝,文官集团和太监之间展开的。明朝历史的权力斗争是非常之复杂,而且里面的所蕴含的计谋与策略都非常深奥。

如果导演和编剧的水平不够的话,很有可能在拍摄过程中扭曲原来的历史。没有将历史真实性和智慧拍摄出来,这样对于导演来说会带来很大的舆论压力。

所以如果想要拍摄明朝历史电视剧的话,对于导演和编剧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于是许多导演都放弃了明朝电视剧的拍摄,毕竟明哲保身。

三、作品审核

在我国电视剧文化中心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关于一些民族和政治性敏感的话题类的电视剧,审核都是非常严格的。而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介于元朝和清朝之间的朝代。元朝是由少数民族蒙古人所建立的,而清朝是由满族人统治的。

所以在整个明朝历史中,最主要的矛盾都是在汉蒙和汉满之间。而这些话题就对民族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话题过于敏感。如果拍摄的角度和分寸掌握不好,就很有可能影响民族关系,不利于我们多民族文化的团结。


而相比之下,清朝主要矛盾就是在和西方列强之间,所以只要踩住打倒列强这一点就能激发民众的强烈爱国心,得来很好的收视率。

四、缺乏创造空间

明朝至今已过三四百多年了,关于明朝的一些传说和具体的历史我们大多数民众知道的都太少,而且对其的兴趣程度也不是很高。但是相比之下的清朝,灭亡还仅仅只有百余年,有许多皇帝和妃子的故事在民间的流传还非常之广泛,甚至是家喻户晓。

而且清朝的秘史还有一种神秘感,有许多很有意思的话题,而在这些话题就为电视创作留下了许多空间。而且还会引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像《还珠格格》就是关于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的风情万种。


其实明朝历史上,还是有许多事件值得搬上银幕,像郑和下西洋,王阳明的故事。这些历史事件基本上也具有非常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导演在拍摄电视剧时,不应该只注重电视剧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作为一个影视剧人,他们更应该去挖取朝代中,那些具有正能量和体现当今社会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为当今社会弘扬正气和发扬传统文化,这才是中国电视剧应该发展的方向。


史之策


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与明朝相关的历史剧和电影等其实一直都有不少(当然数量绝对比不上辫子剧),像前不久的《明妃传》等也还是拍得不错的,戏服道具都做得很用心。尤其是近期的《江山纪》更是值得期待。


至于,大家之所以会产生题中的错觉,其实是受近几年大热的宫斗剧影响罢了。

现在,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到近年来满大街都是辫子戏,主要是因为宫斗题材的剧目更容易获得收视率。

要知道,观看电视剧的主要人群是什么人,是女性群体。要让她们去看那种打打杀杀,政治斗争,抒发家国情怀的电视剧,是很不现实的。她们更喜欢看的是谈情说爱的,勾心斗角的,充满帅哥美女的剧。

因此,对于古装剧,女性天然的选择宫斗和奇幻爱情类的。所以,清宫剧毫无疑问就成了绝佳的投资项目。

一来,清朝离我们这个时代更近,保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和野史小说相当的多。围绕清朝各位皇帝的风流雅事众多,为宫斗剧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尤其是乾隆这位超长待机的享受型皇帝,留下的题材,更是足够养活半数清宫剧。

二来,这类剧也更容易通过审批。

因此,比起那些深刻的正史剧,这些没啥营养的宫斗剧反而更适合市场环境。随着《步步惊心》,《甄嬛传》等剧目的火爆,现在又陆续上线《延禧攻略》,《如懿传》等清宫剧也相聚粉墨登场……

不过,物极必反,如此多辫子戏的占屏,确实让人感到不适。尤其是现在的剧投入大了,服装道具都很讲究,演员的妆容都极为极致,使得清宫剧的更加美轮美奂。

但却违背了历史现实,过度美化了清朝形象,原本丑陋不堪的辫子形象,反而成了屏幕上的俊男美女,实在够尴尬的……


这些历史要读


看到有人在为广电局辩白,但说来说去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又有人在说什么因为观众对满清皇帝耳熟能详,大家爱看。 其实都不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是观众喜欢看什么,电视导演就会拍什么,还是电视导演拍什么,观众就看什么? 很显然,是他们拍什么,我们就看什么。有人说观众对乾隆,康熙,雍正之类的十分喜爱,而对万历,嘉靖,正德,永乐根本不熟悉,也不喜欢。那就大错特错了,要不是那劳甚子的《戏说乾隆》我能知道乾隆是什么鬼?要不是那《雍正王朝》我能知道谁是阿其那,塞思黑?


其实还是在于,他们想我们看。 就拿《大英雄郑成功》来说,估计大部分人都没看过,是没有吗?不是。是老百姓不喜欢吗?不是。那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不见看不到,甚至连这部剧包含“血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的主题曲愣是给改了“愿烟火人间,安的太平美满”这样狗屁不通的歌词塞给了《康熙帝国》了,大家清楚了么?…所以大家自然就看不到明朝戏了,现在能看到的明朝大戏《大明王朝1566》是反腐倡廉的,评价还是有史最高。别的就相当少了。


所以说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都说辫子戏的始祖是港台传来的,这话也不假,笔者的年龄小的时候看的就是《戏说乾隆》和《宰相刘罗锅》先有谁也不想考证了,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经意间,辫子戏已经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每逢暑期必有的还珠格格,隔三差五回播的小说改编的祖孙三部曲,还有无数的《少年康熙》《康熙帝国》《康熙和小宝》《康熙微服私访记第N季》……就差再搞个《幼儿康熙》出来弄个康熙大合集以及类似的多个剧目,又有现在流行的一女穿越到大清朝卖萌邀宠,一群龙子凤孙们为她打的头破血流的这种搞笑片,四处晃着的油光水滑的大辫子和“奴才遵命”的口号太多太多了。 造成的影响就是,就连我那四岁的小侄子都会说“嗻,奴才遵旨”还非要留个辫子当阿哥。搞得我只能对他说“乖,阿哥那可是流着高贵的血的人当的,咱们可当不了,咱们最多就是说嗻奴才遵旨就行了。”



言为笑言,但我们真该想想,不管有那些说法,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代,我们的子孙铁定就认为,皇帝就是姓爱新觉罗,中国自古就是留辫子的了。 这样不好。真不好。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奇闻异事,野史趣谈多之又多,我赞同清时的历史也是中国史的一部分,但中国的历史不是清朝的历史,应该百家齐放,让人们对每段历史都有了解,都去明白那时候发生了什么才对,否则的话,让人们都以为中国的历史都是清朝的历史,这样好吗? 如果这样的话,要说他们没有目地,我是不信的。 其实清宫戏也好,民间传说也好,制作不可谓不精良,阵容不可说不强大,剧情也不可说不引人注目,但我们真的是审辫疲劳了。所以我们说,你们要真没那个意思,就给我们看点别的吧,就算是为了下一代也行啊。


关河南望


这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其实不止是明朝,相较于清朝电视剧,其他朝代电视剧总体均较少。纵观历史类电视剧,其实各个朝代的历史正剧都比较少,但是随着近年来清宫戏的大量上映,关于清朝的电视剧却是比较多,但不能说很少碰明朝戏,汉、晋、唐、宋、元等朝代的历史剧同样很少。

历史正剧总量较少,清宫戏近年数量较多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正剧,相较于数千年的古代史,历史正剧的总量总体偏少是事实。我印象中比较偏向历史正剧的仅有《东周列国》系列、《卧薪尝胆》、《大秦帝国》系列、《秦始皇》、《楚汉传奇》、《汉武大帝》、《贞观之治》、《贞观长歌》、《武则天》、《唐明皇》、《朱元璋》、《大明王朝1566》、《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走向共和》等。

将这些电视剧按朝代来分,每个朝代不过几部,而国祚300余年的两宋更是一部都没有

(《大宋传奇赵匡胤》属于传奇剧)。相较于数千年的历史来说,这个数量确实有些太少,且大多数都是上世纪的产物。

而清朝电视剧数量偏多也是事实,尤其是近些年,清宫戏的产量的确很大。从早期的《戏说乾隆》、《还珠格格》、《慈禧西行》等,到前些年的《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步步惊心》、《宫锁心玉》、《甄嬛传》、《宫锁珠帘》、《金枝欲孽》等,再到近期比较火的《延禧攻略》、《如懿传》等等。

仅从数量上讲,清朝的电视剧总量和其他朝代加起来的数量差不多。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何清宫戏这么多,而其他朝代电视剧数量那么少

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1、清朝年代较近。我想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由于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因此不论是历史文献还是民间传闻整体较多,改编难度较小。而其他朝代由于年代较远,这导致其他朝代的故事改编难度极大。

2、清朝小说较多。这是造成近年来清宫戏较多的一个主要原因,近些年小说改编电视剧的数量急剧增多,而清朝小说在历史类小说中不仅数量多、且热度高。这种现象我想应该有第一点原因的影响,作为小说作者,考证距离较远的朝代毕竟难度较大。

3、历史正剧过于小众。这同样是事实,不论是正史类文学作品、还是电视剧,总体来说过于小众,这点其实在“悟空问答”也能体现出来,历史频道的流量显然无法与其他热门频道相提并论。在如今以收视率为核心的电视剧行业,拍摄小众电视剧显然不是个好的选择,除非不以盈利为目的。

4、观众群体变化。很显然,近些年的电视剧观众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和女性化,因此侧重于爱情和宫斗的电视剧收视率要普遍高于正史类电视剧。而电视剧的制作方无疑要考虑到受众的喜好,于是便造成了大量清宫戏的出现。

近些年,古装电视剧可以说是走向了两个极端,清朝和先秦时期的电视剧数量显然要比其他朝代多很多,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朝、五代十国、两宋、元朝都成为了冷门,而不仅仅是明朝。


香茗史馆


原因很多,重要的原因有几点:1:满清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遗留历史文献也比较全面,历史跨度离我们这个时代最近

2:近二十年左右一些清史专家对于满清的吹捧,什么这个千古一帝,那个十全老人,像二月河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等等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对公众影响也特别大

3:汉人民族被满清断章取义的以儒家糟粕统治二百多年,骨子里依然很喜欢那种满清特有的封建的奴才思想在作祟,幻想自己也能成为封建老爷,如果不是五四运动的激进文化改造,恐怕还要严重

4:明史是满人写的,贬低程度可想而知,汉族的朱元璋从要饭的成为大明开国太祖,永乐成祖,明朝这二帝,难道就真不如清史专家吹捧的康雍乾,明成祖的开明,文治武功,对于华夏的贡献就真的称不得千古一帝吗?

5:现在没有人真正的去从客观的角度研究明史,基本都采用满清遗留的明代文献做参考,满人通过文字狱留下的还能是些什么?

6:小结:满清一朝,满人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分子(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为什么满清不说量满清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由此可见一搬),满汉大防,禁止满汉通婚,剃发易服,文字狱,愚民统治胜过历朝历代,完全是在开历史倒车,最终导致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绝对不应对其任何一个帝王进行美化,歌颂。


侠客1840


明朝戏之所以很少有导演碰,原因其实特别简单,就是因为不愿意拍

详细阐释的话,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市场原因



目前的电视剧市场,主流受众就是女性。而女性同胞的喜好与男士不同,男士喜欢权谋、商战之类,而女性则更专注于后宫的尔虞我诈。皇帝与后宫众嫔妃之间的爱恨情仇,众嫔妃之间的勾心斗角,无一不牵动着众多女性内心深处的熊熊八卦之火。

而明朝历史与清朝有太多的不同,清朝后宫之间的争斗远比明朝精彩,因为历史上的明朝,皇帝再无能,对后宫则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后宫也没有能力干政,受宠达历史巅峰的万贵妃终其一生都未能跨出那一步!因为拍不了宫斗戏,所以很少有团队会拍明朝题材,因为不能很好迎合市场潮流!

为投资回报考虑,他们不愿意拍!


第二:难度问题




明朝适合拍影视剧的人物和题材其实特别多,但是拍起来难度很高。因为明朝与清朝不同,明朝各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格局宏大,而且非常复杂。这样的情节如果要搬上屏幕,难度不是一般的高,光改编剧情就够编剧团队喝一壶的!

稍有不慎,就会拍糊。而同样的精力,少说可以拍出好几倍戏份的辫子戏,那么,吃力不讨好的事,自然做的人就会很少。


为创作难度考虑,他们不愿意拍!


第三:审核原因

比如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就特别适合拍成荡气回肠的大片。而且国内有这个能力的导演还有好几位!但是这个剧情冲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内部矛盾,能不能通过审核也是个问题。

明朝的战争不是汉蒙矛盾就是汉满矛盾,这个分寸很难把握!

为审核难通过考虑,他们不愿意拍!



但是还是有高手能把明朝这种高难度题材拍的荡气回肠,比如说张黎的《大明王朝1566》,所以归根到底还是能力问题!


电影基本法


明朝戏应该不算少吧,最近几年我自己就看了几个很不错的。电视剧如《大明王朝1566》,电影有《大明劫》《绣春刀1》《绣春刀2》。这些都是上层之作,虽然比起清宫戏数量少,但质量碾压,我就分别谈谈吧。

1、《大明王朝1566》

朝廷财政亏空,南北方都有忧患。最高御前会议确定化解财政危机的方法,通过改稻为桑提高丝绸出口对冲危机。这个任务落到了浙江上,而皇帝、严嵩、裕王以及江浙地方官都有自己的私货,从一开始就是你中有我,显然没人希望慢慢来。

(君王也有私心)

代价就是各种事件,各种人免职,却依然没法解决问题。最为讽刺的是,首富只是个空皮囊,真正的收入到了皇帝、严阁老、江浙地方官那里。而他们又是推动改稻为桑的人。

没有人关心百姓,除了级别学历低的海瑞,也只有他去捅破了天。

2、《大明劫》

开封的被围,只会面、水来回加的崇祯皇帝把在监狱里的孙传庭放出来,让他带兵救援。除了狱的孙传庭回了家,然后上任先统一事权。

(孙传庭之问)

慢慢的,他发现最大的敌人不是闯军、不是瘟疫,而是系统内部的蛀虫。提出了孙传庭之问。

3、《绣春刀1》

说:你假传圣旨?

答:我找到你们的时候,你们就是死人了。蝼蚁一般的你们。

这个系统就是这么残酷,没什么道理可言。赵靖忠要借他们的手杀魏忠贤以保障自己安稳。皇帝要魏忠贤的钱解决辽东危机。

(绣春刀)

而压在这下面的是锦衣卫的三个基层军官,没什么选择,却被卷入旋涡,这就是宿命。

4、《绣春刀2》

要想不这么死,就得换个活法。

萨尔浒之战,西路军几万精锐就像割草一般的没了。陆文昭、沈炼侥幸活下来,都在锦衣卫当差。幕后的信王一步步把自己的人卖出去,自己获得了最高权力。

到最后,北斋明白了,陆文昭师兄妹也明白了,沈炼也明白了,魏公公也明白了。不过意义都不大了。在历史进程中,过客的意义过了就没有了。

(绣春刀2)

明朝的历史剧不算多,质量高的这几年主要是这几部。相信在未来应该有更多。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有网友问:为何有人说中国导演很少碰明朝戏?从受众来说,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大IP,可以说绝大部分国人都耳熟能详,以他们为主角的电视剧拍摄出来,首先收视率有保障。

明朝的宣德,成化,弘治,景泰,隆庆,泰昌,正统,万历的知名度都太低。绝大部分国人都根本不知道这些皇帝。这样在收视率方面,就很难有保障。毕竟投资几千万上亿,收视率是命根子。

拍摄明朝战争片,明朝那些大战知道的人就更少了。明初灭蒙古的几场大战役,有几个人知道?永乐皇帝北伐,萨尔浒大战,松山大战,播州大战….等等,又有几个人知道?收视主力是40岁以上人群和女性人群,他们普遍对这些都不感兴趣。

如果拍摄宫斗,首先男主都没几个人知道。明朝皇宫里的女人又普遍是普通人家出身,没有多少故事可以拍摄,清朝很多后宫女人都是出身八旗贵族和官员家庭,比较有故事。

拍摄明朝官场斗法,这个现在也不太实际。而且这种戏收视普遍也不太好,只有喜欢历史的男人才喜欢看这种戏码。

对于投资人来说清朝戏肯定是首选,毕竟大部分人都相对了解,爆款清宫戏又比较多,成功经验多,收视率有保障。明朝电视剧不是没有,但是往往收视率都比较惨淡,这也是投资人不愿意拍摄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