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應該是先脫貧還是先脫單?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這篇文章的著力點在於:

幫助大家分析自己在情感或者創業時,究竟是哪個環節存在缺陷,以便及時作出調整並改進。

最終戰勝對手,戀愛成功或者賺到錢。

碼的字可能有點多。

如果你慢慢看完,別的不敢說,至少能讓你從混沌中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

商學院一般把商業課程分為:

會計和金融、戰略和市場、運營和管理這幾個板塊。

每一個商業計劃書前面也必定有裝模作樣的SWOT分析。

遺憾的是,當我們離開學校,不再做PPT寫論文之後...

我發現真正走在創業賺錢的路上,我只想知道:

為什麼郭敬明的一些電影可以比馮小剛一些電影票房高出好幾倍?為什麼海底撈人聲鼎沸,而味道正宗的川式老火鍋卻門可羅雀?

或許是我資質不夠,不具備商業頭腦。

反正教科書中的經典理論給予我的思考並不會比“郭敬明會營銷”、“海底撈服務更好”這樣的解釋多出多少。教條式的說教就相當於再告訴一個單純的男生:

想要交到一個漂亮的女朋友,你應該善良且努力工作,然後溫柔體貼大方...

空泛又雞湯,鍵盤嘴炮王。

離結果太遠,實戰操作性太差。

男人應該是先脫貧還是先脫單?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而創業(財富自由)和戀愛(情感自由)兩者的思路是一樣的:

努力必不可少,但重點是這個“力”具體需要怎麼“努”

01需求(你要什麼)What are U needs?

“順勢而為”是從事一切商業活動的原則。

我們做一件事情,第一步就是關於“需求的洞察”

馬雲不是第一個做電子商務的;

海底撈也不是第一家火鍋店。

你也不是第一個想要情感自由的男人。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除了少數極具長遠眼光的天才和運氣爆棚的小可愛,其風險回報並不高。

才火爆了幾年的平板電腦市場現已經成為了夕陽產業;

傳統的相親模式早就被自主戀愛代替了;

一碗牛肉麵的價格10年來長了幾倍;但網吧上網才漲了一兩塊錢。

我們與其費勁心思去解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趨勢”,倒不如時刻留心一下“需求”的變化。

追擊時代的潮流。

簡單來說,“把控需求”是第一環節,不論創業還是戀愛,都是大前提的存在。

面對這個“大前提”,我們要做的是:不犯大錯誤就好。

男人應該是先脫貧還是先脫單?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女服務員穿的越性感,經濟就越是不景氣的,這時候就不要孤注一擲散戶炒股票;

人人網的美女大V都不更新了,想做新媒體就好好專研下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各平臺的直播,以及...抖音;

各大旅遊浪潮都在推新馬泰的時候,就別拿“桂林山水甲天下”當談資了...

10年前你開個小車帶妹子兜兜風喝喝茶是沒有問題的。

今天除非你兜風開的是911,否則就別期望一頓沙縣小吃就能帶妹回家。

簡而言之:

創業或戀愛,都需要及時洞察需求的變遷,跟上時代的步伐。

02渠道(目標人群)What are U goals?

無論你做生意想要賣什麼,首先得讓人知道你在賣啊。

無論你要找什麼樣的女朋友,首先得有認識妹子的渠道啊。

我們可以把“目標人群”理解為:

有需求的人,在哪兒?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越發意識到,需求與流量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

而流量,本身就是一門巨大的生意。

世界上有太多的創業者都在賣東西,但其中的絕大多數,我們壓根永遠不會知道它們。

引流,就是為了讓你的目標知道你。讓對方瞭解到她們有這樣一個選擇。

不論對方是你的目標客戶,還是目標妹子;

無論她們的選擇是商品,還是你自己。

男人應該是先脫貧還是先脫單?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一個朋友曾在某二線商場開了一家蛋糕店。

店鋪在商場二樓比較核心的位子。

雖然二線商場定位不算高,但好在他的蛋糕也算便宜。

開業初期,他對這個店鋪給予了高度關切,直到後來發現波濤洶湧的男男女女永遠都是匆匆路過,頭也不抬。

拿著虧損報表後,他逐漸意識到:

並不是這些人不屬於目標人群,不過準確來說,她們經過蛋糕店的時候,確實不是。

實際上,商場樓上有五、六家自助餐,家家生意非常好。

而朋友的蛋糕店位置,是去往這些自助餐的必經之路。

這些來來往往的人中,有的是餓了三天肚子準備去血洗自助餐的;有的是剛從裡面扶著牆捂著胃爬出來的。

你讓她們來店裡買蛋糕,還不如買健胃消食片...

99%的互聯網創業都註定屍骨無存。99%的宅男窮盡青春也把不到正妹。其原因不用做太複雜的分析,流量這關根本就過不去。

在自助餐樓下開蛋糕店,蛋糕再好吃也什麼用,吃飽的沒吃飽的,都不會考慮你。

你想談戀愛都快想瘋了,可是你連認識妹子的渠道都沒有。

即便你下了探探陌陌,可是除了你自己,都沒有人點過你。

朋友圈發了一條把自己感動哭了的動態,點讚的人數除了幾個基佬,寥寥無幾。

依靠品質過硬(你的老實本分內在美)讓人口耳相傳(朋友介紹),這樣的古典方法來獲得顧客(認識妹子)...

這種方式也並沒有被完全淘汰,只是單單憑此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速度以及妹子們的罩杯大小了。

03包裝(形象改造)How do U show yourself?

這裡的包裝並不是指一個盒子。

對商業項目來講,裡面包含了:設計美感,營銷推廣,品牌故事,定價打折等等。

對把妹技巧來講,則另包含了:言行舉止,衣著品味,以及自我展示之類。

是一系列“非直接產品體驗的展示部分”。

簡單點說:

在你的目標得知你具有一個,可以給她們的選擇後,你將以怎樣的面貌,將你的產品或者你自己,呈現在你的目標面前。

喬布斯、郭敬明、史玉柱這些能在多個領域取得建樹的商業奇才,都擁有出神入化的包裝能力。

包括兩性情感中,以前的迷男、現在的浪跡,亦是如此。

對於大部分人(尤其妹子)來說,吸引力(包裝)是決定他們是否會對你的產品(你這個人)進行消費(確認關係)的決定性因素。

男人應該是先脫貧還是先脫單?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第一次購買iPhone的用戶一般不會是因為它的操作方便、安卓比它卡(雖然這些確實也是蘋果產品的本質優點)。

當初iPhone4s火爆全國,對大多數首次購買的用戶來說:

就是TM的好看啊!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追一個女生時,女生握有兩人關係的最終決定權(答應你or拒絕你)。

她們決策的核心依據則是“瞬間的感性吸引”。

舉個栗子

男性風趣神秘、浪漫帥氣、衣著品味等。都是包裝的範疇,也是女生是否願意與你確定戀愛關係的吸引動機。而宅男們認為自己事業穩定、孝順專一等特質,其實屬於後面講到的“產品”本身的優點。而非包裝。

因為這些都是進入戀愛關係之後,才有機會充分的得到展示的產品特性。

第2環節“渠道”與本環節“包裝”的銜接。

簡單來說就是你在什麼渠道,就做什麼樣的包裝。

即:你想約什麼樣的妹子,就做什麼樣的展示。

你愛的是文藝範的妹子,你的就要顯得有文化有品位,音樂、繪畫等等比較可取。

你喜歡的是個愛玩、鬧騰的妹子,那就儘可能讓自己也“潮”起來。

越是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那就越需要在包裝上下功夫。

商場裡的奶茶店不管是COCO、一點點、還是貢茶,味道和本土的奶茶店相比,沒有太大的差異。

你覺得“喪茶”真的很好喝嗎?

可是它為什麼總有許多人排隊?

因為它的關鍵詞不在於“茶”,而在於“喪”(年輕人的社會壓力以及生活焦慮)。

以上提及的各種不同之處,其實就是在於

引流和包裝。

04產品(你自己)What do you mean by that?

商業的本質,是提供產品換取相應的回報。

而戀愛的本質,是推銷自己換取妹子的青睞。

在商業中,產品的概念不只是物件本身,還包括了服務、保養、售後等一些列的消費行為。

屬於目標得到的“完整體驗”

而我們通過“瞬間感性吸引”贏取了妹子的芳心。

若想要長期經營這段關係,就需要我們做好自己的“產品”。

好的產品一般具有以下兩個特質:

① 鮮明的特色

② 沒有硬傷

再舉個栗子

相親時,女生有A/B兩個男生可供選擇:A:極其幽默(鮮明特色),正常家庭收入穩定(無硬傷)B:身價過億(鮮明特色),但是身體殘疾(有硬傷)這時候,絕大多數的女生都會選擇與A嘗試交往而不是B。

另一方面,不論是我們的產品,還是我們自己,都需要做好細節把控。


男人應該是先脫貧還是先脫單?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為什麼要接近病態的痴迷細節?

因為廣大消費者(妹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雖然比較遲鈍,但她們的直覺是非常敏銳的。

她們不足以看明白每個環節的差別,但她們往往能通過直覺感受到:

Iphone好看好用,安卓好看不好用;

海底撈吃火鍋心情好,普通小火鍋店很油膩又嘈雜;

夜店裡認識的男生有感覺,二姨媽介紹的相親對象很無趣...等等。

05成本(你的付出)How much will it cost U?

對於成本的理解,不能只限於“金錢”。

不論是創業還是戀愛,我們都需要考慮一下三方面的成本投入:

① 時間成本

每一天,都是你一生中唯一的一天,你這輩子再也回不到你的昨天。

正如現在,世界上再也不會有2018年的5月25日這一天。

② 情感成本

每一個只走腎的花花公子,心裡多半都有一個忘不掉的女人。

心只有這麼大,裝不下太多的傷。

③ 經濟成本

現在約會,不得請別人吃個像樣的餐廳,看場好看的電影,或者住個高級的酒店?

沒有多少人生來就是萬貫家財,五毛一塊,都是自己或者父母加班熬夜的血汗錢。

而我們上文提到的1.2.3.4環節,都受到這三個成本的約束。

即:沉沒成本。


男人應該是先脫貧還是先脫單?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最好的成本控制,不是摳門的壓榨,而是能延展出更高的重複消費價值。

什麼是重複消費價值?

比如電子產品中,筆記本和手機的普及程度差不多,可是搗騰手機的商家數量總是高於搗騰筆記本的。

一款iPhone和一臺Macbook在需求、渠道、包裝、產品等方面都大同小異,筆記本均價還高於手機。

但蘋果從700億的公司變成7000億的秘密,則主要因為手機和筆記本“重複性消費”的天壤之別。

iPhone幾乎每年更新。

同時,我認為“手機不能更換電池”本就是一個巨大的陰謀。

我這樣一個普通工薪階層的消費,手機基本也是半年一換,筆記本則是2-3年一換。

在情感上我們的“重複性消費”及成本把控帶來的思考也是極為重要的。

計算值不值得聽起來比較現實,但現實的社會教會我們:

成熟的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懂得計算“回報”與“收益”。

喜歡一個妹子,“對她好”和“盲目的對她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有很多學員曾經為追心裡的“女神”,投入了大量的時間、情感以及金錢成本,最後潰不成軍。

後來把給妹子買包的錢用來提升自己的價值,見識了更高的天空後發現:

曾經的自己,大概就是個“傻幣”。

還有的兄弟追到過很多女生,但就是無法長期過下去,不出三個月被甩,就像被下了降頭一樣靈。

實際上就是不懂的“溫柔不必一次用盡”的道理。

愛的姿勢沒必要一晚上就做完,你又不趕時間。


男人應該是先脫貧還是先脫單?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每個男人都想過創業。

商業之所以迷人,就是因為它雖然門檻較低,但確實需要多重複雜因素共同作用,以及其本身的不確定性。

最終當然是為了賺錢。

就像每個男人都需要另一半。

戀愛沒有門檻,不管你是王思聰還是路人甲,你都有戀愛的權利。

但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見對的人,並且最後還能在一起。

這中間需要做的事情,學的知識就多了去了。

但即使情況再複雜,我們也要把邏輯捋順,捋清晰。

當你從無序中看到有序,在混沌中找到規律。

自然會相信成功靠的是實力,而不是投機倒把的運氣。

你不算窮,也不算醜,可是為什麼一直單身?

1 需求:

首先,你的思維是否能跟上妹子的節奏?

2 渠道:

其次,你的圈子打開了嗎?

3 包裝:

你懂得怎樣展示自己嗎,會聊天嗎,具備一定“短期吸引”能力了嗎?

4 產品:

從內到外整體的氣質和形象得到改造了嗎,對於細節做到儘可能完善了嗎?

5 成本:

截止今天,你算過花了多少錢給自己升級,又花了多少錢討好妹子?

我不能百分之百保證,按照五個環節逐一自查,就一定能賺到錢或者收穫愛情。

但是這至少能給你提供一個——相對清晰的思路。

無論你是在創業期、工作上、感情裡,遇到相關問題,這個思路都能幫你把複雜的問題化整為零。找到關鍵環節(問題、破綻),逐個擊破,及時止損。並迅速找到一個——能夠具體解決問題的方向。

即便現在,我們可能沒有面包,也沒有愛情。

但是努力(找對方向努力)的人,必將獲得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