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北大清華畢業生很少考公務員,為什麼?

GGYz66


你是聽誰說的?

他說的就是對的麼?

你為什麼就偏聽偏信,不自己調查一下呢?

不止是清華北大,所以的985、211學校,你調查一下畢業生的流向,就會發現,大部分學生,還是進了體制內(包過政府部門、國企、事業編等)。流向私企和出國的,並不是多數。但是由於私企和出國在輿論上比較有熱點,所以顯得比較多。

你深入社會,多問一下各個行業的資深人士,你就會發現,優秀的人才,都在國家單位上班。“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

在一個社會中,獲利最多的人,永遠是掌握資源分配權力的人。也就說所謂的統治階級。

進入統治階級,是社會成員的最好出路。這也是為什麼科舉考試在中國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作為最聰明的群體,他們怎麼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雖然每個群體中,都有一些特立獨行的人。但總體而言,聰明人還是會做聰明的共同抉擇。北大清華每年進入政府部門的畢業生並不在少數,很多人還進入了關鍵部門的關鍵職位。

至於,為什麼有人說北大清華的學生很少考公務員,我覺得要麼是此人眼界太窄,不知道實際情況,瞎吹牛。要麼就是別有用心,擔心別人搶他的考試名額,故意說公務員工作不好。

至於公務員到底好不好,其實說多了也沒用。你去相親市場看看,到底什麼職業最受丈母孃青睞,你就明白怎麼回事兒了。

年輕人最容易被社會上各種傳聞誤導。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自己要擦亮眼睛,認真分辨信息之外,最好,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請教一下家裡的老人,問一下親戚裡的成功人士,諮詢一下各行各業的精英。聽一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以後,千萬不要信這種“清華北大畢業生很少考公務員”這種謠傳了!誰信誰就是傻瓜!


周山砍


剛才在外吃飯,遇到老公的一同事夫妻,我們剛聊到這件事。

他們的女兒今年剛剛考入上海靜安區建委,別人都挺羨慕,她自己有點糾結,每天大量時間用來學習各種文件的生活她實在不喜歡,有位親戚家姐姐也勸她辭職。

暑假在北京,遇到女兒一同學,剛剛考取公務員,公務員的感覺已經開始顯現。

我不希望女兒考公務員,老公有這個期待。

也聽女兒聊過幾個清華北大的校友考入公務員隊伍之後,又選擇辭職的。

北大清華能夠安心做公務員的應該不多,原因大概是這幾點:

1、公務員工資待遇實在太低。

有位同學做公務員的時候,兩年後的工資待遇稅後不到一萬。作為外地人,這樣的收入對北大清華學生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辭職後他的收入是以前的幾倍。

2、公務員的工作氛圍無法體現個人成就感。

公務員的工作效率偏低,工作氛圍也相對壓抑,各種工作大多與專業無關。

公務員工作雖然穩定又清閒,但是無法吸引有激情的年輕人。

3、公務員上升空間有限,更多需要熬資歷,而非憑能力。

公務員升職年限要求嚴格,踏上工作崗位以後幾乎就可以預見幾十年後的自己,這種感覺是許多人不喜歡的。


媽咪老師


真經曾在國家部委借調過一年,同事裡面清北人師畢業生超過三分之一,我同一處室就有一個清華一個北大。也曾和他們聊過對公務員這個崗位的看法。


一方面,對清北和其他頂尖985學生來說,好工作很多,但公務員並不算差

清北每年畢業這麼多不同專業的學生,整體上看,他們的就業質量高於普通高校,但我們不能用倖存者偏差來判斷,清北每個學生都能拿大幾十萬的年薪。還是有很多人進事業單位、進普通國企、當中小學老師、進民企私企,拿普通人的收入。我們看一下2018年清華畢業生就業去向(下圖),就業分佈還是挺均衡的。


在這些工作中,對應屆畢業生來說,比較有面子,說出來好聽的,肯定是IT行業的幾個大廠,但這些崗位限專業,比如文科專業就沒法去。而對本科碩士來說,公務員就屬於其中非常理想的工作了,特別是對一些不太好就業的專業。所以,除非是計算機、金融等熱門專業學生,打死不會考公務員外,其他多數專業學生,還是會以考公務員為榮。看下圖,考公務員的選擇排在第三位。我當時的一個同事就是清華大學機械專業畢業的。


不過,多數頂尖985高校畢業生,即便考公務員,也優先選擇國家公務員或者東部發達地區公務員,如果地方不好,估計他們就不願選擇了。所以總的來說,每年考上公務員的總數也不會太多。

另一方面,雖然放在整個人生軌跡上看,公務員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放在某個時刻,可能就是最佳選擇

比如其中一個同事,北大公共管理專業本碩,畢業後去上海一所高校做行政管理。在外人看來,高校機關崗位這個崗位也不錯,不過當你進了高校這個圈子,你又會發現,去部裡做個公務員是一個更高的追求,不僅從眼界、層次還是地位上都會提升很多,所以她選擇了考部委公務員。而以她當年縣狀元的實力,一考就中。還有一個同事,最初畢業是去的一個著名民營企業,做人力資源,但在北京沒有戶口,當時因為一些家庭原因,想在北京落戶,所以報考公務員,結果一考就中。他經常說,如果當年繼續在企業裡,現在的收入能達到做公務員的5倍以上。所以說,人生很多時候的選擇是陰差陽錯的,所謂好壞其實是要根據做決策那一刻的背景來看的。



另外,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發現。雖然上面統計表裡,畢業生考公務員的比例只有11.5%,但這只是應屆畢業生,還有一部分人選擇畢業後再考公務員,所以,這個比例應該還會高於11.5%。

結論

從我的瞭解來看,清北學生並不排斥考公務員,畢業生考公務員的比例也算不上低。不過看得出來,本科生少、碩士博士偏多。這裡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上面說的,清北畢業生考公務員挑地方,挑崗位,而不少崗位本科生恐怕去不了,上表中12個本科生估計大多是選調生。

二是清北本科心氣會高一些,優秀的都繼續深造或者去更好的單位了,考公務員的不多。而清北的碩士博士,裡面至少一半本科不是清北的,心氣沒有那麼高,所以考公務員的意願會更強烈一些。
以上只是猜測,沒有統計數據可以支持,但總的來說,如果說清北本科畢業生,考公務員的人數確實不多,但整體看清北各層次畢業生,實際並不少。


高校人才真經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確實很少考公務員,但北大清華畢業生裡公務員非常多。


大家看看主席臺就知道了,有多少北大清華畢業生。清華北大在政府官員裡佔據絕對壟斷位置。


北大我不熟悉,先不說,我說清華。清華里有一批人是非常想當官的,當年施一公也想當官。學而優則仕,這是中國讀書人的一貫傳統。在清華里面想當官跟在其他學校不太一樣,清華里面有很多實際操作經驗和途徑。


在實驗室裡,經常會聽老師談論,當年誰誰找他,讓他跟著他去政府部門,他不願意,現在後悔。一般誰誰都是部級以上幹部。部級以上幹部的同學、老師在清華里面到處可見,他們校慶時可能還會見見。

更具體的路徑:學生會和團委。清華學生會主席一般就是全國學聯主席或者副主席的級別,這個就是從學校通到中 / 央的一條捷徑。還有團委。我曾經聽團委的人說過,北京市團委的人見到清華團委的人還要客氣三分,因為他搞不清幾年之後,清華團委的人會不會去當他的領導。


除了這個,還有選調生。各省直接到清華來招人,一般是博士。博士去了基本就是縣級領導,過幾年就是正式的縣級幹部。現在這是國家政策,原先一開始只在清華、北大執行,現在在985名校裡執行。


清華自身也有一套培養後備幹部的體系,輔導員制度。現在全國高校都是轟轟烈烈的輔導員專人專職幹這事。清華建國以後就有這個政策,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兼任,這些人就是將來的後備幹部。很多主席團的人都當過輔導員。一般說來,這些輔導員至少都讀過碩士。

不過,大家很少看到北大清華本科生考公務員,這是為什麼?


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通過公務員考試考取的公務員,其實是公務員的基層工作人員。清華要當公務員的人不會去考,他們通過剛才我所說的途徑,已經當上公務員了。


其次,清華的畢業生總體來說,是站在就業鏈的頂端,能找到比較好的工作。公務員這項工作,並不是所有人適合,需要有抱負、有想法另外需要有實力的人才能堅持並且脫穎而出。


在清華本科畢業就工作的人,實事求是地說,在學業上和綜合素質,大部分人都屬於清華里面比較差的,因為清華超過70%的人可以讀研。他不讀研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方面跟不上。這樣的人就業,在其他行業照樣能找到工作,但如果去公務員隊伍,就差點意思,起點不高,綜合素質不高,很難混出頭,還不如找個好工作更適合。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考上的公務員只是一個工作人員,清華的人當然不會去考了。


大家覺得呢?


五道口的顏學姐


北大清華畢業生很少有考公務員,這個說法如果放在本科層次確實存在,但是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後,選擇當公務員的比例卻明顯增加。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讓我們先來看看2017年清華北大畢業生的畢業去向吧。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2017年度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該年度清華大學一共有7058人畢業。

其中包括:本科生3119人,碩士生2554人,博士生1385人。

以本科生為例,3119名本科畢業生中,選擇繼續深造的人數為2365人,佔比高達81.9%。未就業的48人中,有繼續深造打算的34人。已就業的475人,佔比為16.4%,

僅17人進入了黨政機關,佔該年度本科畢業生之比為0.55%。

如果我們目光投向研究生,數據則明顯不一樣。2017年度清華大學有180名碩士生和74名博士生進入公務員隊伍,分別佔當年碩士生和博士生畢業總數的7%和5.3%。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2017年度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該年度北大校本部畢業生為7462人。

其中:本科生為2645人,碩士生為3604人,博士生為1213人。總體上看,在2645名本科生中,1988人選擇繼續升學,佔比超75%。本科階段僅僅32人進入了國家機關佔比為1.2%,這個比例也是微乎其微。

再讓我們看目光投向研究生,當年有317名碩士畢業生進入國家機關,佔當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總數的比例高達8.8%。在博士生中,有56位博士生進入國家機關,佔比達4.6%

讓我們再看看2018年清華北大畢業生最喜歡的選擇去向。

1、清華大學

根據清華大學就業質量報告,接收該校2018屆畢業生20人以上的單位共有24家,主要集中在裝備製造、能源、金融、建築、信息通訊和互聯網金融等重要領域。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依舊“強勢”,共簽約了167名清華大學畢業生,位列第一。騰訊則以錄取74人排在次位,其他互聯網公司,比如網易(53人)、阿里巴巴(38人)、百度(24人)、微軟(23人),均在名單上。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公佈的數據顯示,錄取該校畢業生人數前12名的企業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表現“搶眼”,以簽約104人的成績位列榜首。此外,這份榜單中共有5家銀行,依次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共簽約了142人。騰訊、網易兩家互聯網公司各招聘了56人、22人,分列第二、第九。

3、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政府部門工作的人數統計。

福建、河北、天津、四川等省(直轄市)黨委組織部門也在清華大學上述24家單位中,共接收了118名畢業生,其中碩士、博士學歷居多。

結束語:通過對清華北大兩年畢業生就業去向分析,可以看出本科畢業生都普遍不會首選當公務員,而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後,則在選擇當務員這塊比例有所上升,但是比例仍然很小。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一是公務員年薪待遇明顯不如大型企業,二是在公務員序列裡,職務晉升比較慢。


寒石冷月


北大清華的學生很少考公務員?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絕對!

對於多數普通一本、二本的學生來說,考上公務員就是最好的工作之一,屬於“一步到位”的結果;對於廣大農村學子而言,考上公務員才是體面的工作,賺錢多少不重要。

而這兩點,北大清華的學生都不具備,他們對於考公務員,確實沒有其他學校那麼“瘋狂”,他們的選擇有很多,公務員不是唯一的選擇,也未必是最佳選擇。

我們一起來看看2018年,清華的畢業生都去哪裡了?

截至2018年10月31日,清華大學應屆畢業生國內升學比例為28.5%,出國(境)深造比例為16.5%,第三方就業比例為39.4%,靈活就業比例為14.7%。其中,本科生就業比例僅為20.5%,繼續深造的比例高達78.3%,未就業的為1.2%。

通過清華大學公佈的相關數據看,清華大學的本科生選擇繼續深造的居多,其中國內深造的學生多數都保研成功了,還有數量不少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了,這些學生都不會選擇考公務員。

而選擇就業的學生中,大科技公司、央企和黨政機構三類單位是他們主要選擇的對象,對於本科生來說,他們的首選是能賺錢的大城市的大公司或者過去,比如騰訊、網易、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上汽集團等。而碩士和博士選擇從政的人數更多。

由此可見,並非北大清華的學生很少考公務員,只是北大清華的本科生很少考公務員,而研究生較多,這是為什麼?

第一,北大清華的本科生,希望通過繼續深造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很多都會留在國外或者進入大型企業,比如500強企業,獲得更高的收入;選擇國內深造的學生,選擇面也更廣,他們選擇從政,未必是最佳的選擇。

第二,北大清華的研究生,選擇黨政機關的人數增多,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有很多本科並非北大清華的學生,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很多公務員的門檻都提高到本科生,在這些選擇黨政機關的學生中,肯定也有一部分北大清華的本科生。

第三,北大清華的畢業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加起來,每年也只有10000人左右,相比全國每年800多萬的高校畢業生,這個比例實在太少了,所以也給人制造了北大清華學生不願意考公務員的假象。

當然,很多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很多都是以選調生的方式成為公務員的,而且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如果選擇從政,有更優勢的條件,因為他們起點高,視野廣,思維活躍,再加上名校的背景,所以提拔更快。

比如23歲的焦三牛,畢業後進入武威市涼州區工作,僅用半年就從普通科員晉升為副縣級領導,這種情況非常常見,比如:

黨同學:1984年生,201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同年任福建省柘榮縣副縣長,2016年起任福建省古田縣人民政府縣長。

王同學:1987年生,201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同年任福建省龍巖市永豐新區管委會科技副主任,2016年任福建省上杭縣縣長。

潘同學,1990年生,2018年畢業於北大凝聚態物理專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同年任湖北秭歸縣副縣長。

這些同學晉升快,一方面源於自身的優勢,另外一個方面也於當地注重保護人才,注意吸引人才,防止人才流失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不要以為北大清華的學生不願意當公務員,或許我們被表面的數據迷惑了。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謝推薦。我是錒銰,過渡元素錒系的錒,未來原元素銰系的銰。為往聖續絕學,為新世界開天。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易考公務員

♦清華大學畢業生就業去向分佈

截至去年11月初,清華大學應屆畢業生升學率28.5%,出國境深造率16.5%,第三方就業率39.4%,靈活就業率14.7%,其中本科就業率僅20.5%,深造率78.3%,待業率1.2%,自主創業率0.9%,說明他們更能追求理想,繼續深造,待業創業率也遠超兄弟大學。他們不必考公務員

♦技能就業男女畢業生太多

現在的普通一本、二本畢業生,大多數認為考上公務員、軍校、警察、司考、醫師、教師,

是最好的體面工作,沒有之一。他們一生,就像“放羊↔娶妻↔生娃↔放羊”這麼圓環,玄而不絕。

而中國傳統文化恰好特別看重中庸之道,穩重成熟,成家立業,才是未婚者的理想最愛。所以能一步到位,就不慌灼,必然就不用兩步。同時,廣大農村培育出來的大學畢業生,在絕大多數群眾看來,考上公務員才是成功,工作風光人也體面,哪怕總是貼錢幹工作,甚至做熟練了賺錢也不是那麼夠用。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不具備這倆先天優勢,他們對考公務員,沒有那麼狂熱,他們是這個世界上選擇權最多的畢業生之一,考公務員不是唯一出路,也未必是最佳前途。

♦近年籤三方協議畢業生單位行業分佈

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很少考公務員,研究生卻比較多。北大清華本科生,希望繼續深造,提升競爭力。

出國留學生,很多都留國外或入大型企業,比如世界500強、央企,獲得更高收入機會平臺。國內深造,其選擇面更易更廣泛,他們從政,於己於國,都未必是最佳選擇。

清華北大研究生,選考黨政機關者增多,因這些畢業生,很多本科非清華北大

。絕大多數公務員崗位門檻,也都提高到了本科,其中僅少部分是清華北大本科生。

♦所有人都有個北大夢

眾所周知,所有人幾乎都有個心儀大學夢。比如文科生或文理兼修生都有個北大夢。名人效應文科生和理工農醫類都有清華夢。

大學擴招這十年前後,清華北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碩士、博士/後)相加,年僅萬人左右,相比現今全國年800+萬高校擴招畢業生,實在太無存在感了,所以考公務員的人少,令人看上去似乎是不願考

。這是奇怪現象。

看看2017年度清華大學180名碩士、74名博士考錄入公務員隊伍,分別佔當年碩士、博士畢業生的7%和5.3%,包括本科段後,總佔比更低;北京大學2017年度就業質量報告,碩士、博士畢業生繼續升學率75%,本科段畢業僅32人進國家機關,佔1.2%,總佔比微乎其微,當年317名碩士畢業進國家機關,佔當年碩士研究生的8.8%,博士有56位畢業生進國家機關,佔比4.6%,比例和北大一樣低。

♦北京大學2018屆畢業生超18人去向的單位

據清華大學教育質量報告,接收其2018屆畢業生20人以上的單位24家,主要領軍裝備製造、能源、金融、建築、信息通訊和互聯網金融等重要領域。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依舊以201萬引進應屆頂尖學府博士強勢居首,共簽了167名清華大學畢業生。騰訊錄取74人其次,其他大名互聯網公司如網易53人、阿里巴巴38人、百度24人、微軟23人。

北京大學如上圖。錄取該校畢業生人數前12名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最顯眼,籤104人列榜首。榜單共有5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共籤142人。騰訊、網易兩家大名互聯網公司分別聘56人、22人,分列第二、第九。

福建、河北、天津、四川等省(直轄市)黨委組織部門,在清華大學通過上述24家單位,共接收118名應屆畢業生,主要是碩士、博士學歷。

綜上所述,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普遍不會首選當公務員,而碩士博士研究生,選擇公務員比例上升,但仍然是極少數。因為公務員:福利待遇不如大企業,職務晉升更慢。

清華北大畢業生想考公務員易如反掌。任何城市的普通公務員收入,處在平均中等偏下的尷尬水平。晉升也太慢,晉級漲幾百塊錢。清華北大高起點的高材生,本來就擇業機會最多,一般單位都搶不上一個。他們一般不會主動選擇做公務員。畢竟都愛去年薪最高的眾多單位。有競爭力,當然值得首選。

清華北大畢業生,多以組織部選調生的方式,空投成國家公務員,據我所知,最低以副縣團級起。他們如果從政,有更大的優勢資源。起點高,資源廣闊,視野寬,思維活躍,名校背景……總之邊際效用太高了,所以晉升提拔比別人都快。


錒銰


這個不是有人說,傳說的事情,而是事實就是北大清華畢業的確實很少人考公務員。

我們可以從北大的本科畢業就業質量報告來看:

2018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人數近2700人,簽訂就業協議的人數呢只有140人,而另外沒有深造的人呢,還有近500人選擇了靈活就業(創業居多)

而這140人呢,去到機關的只有35人,佔比25%,而到了研究生和博士階段呢,選擇機關的人數則大幅縮水。

北大的本科更偏愛去三資和民營企業,研究生呢最偏愛的是國企;博士則最喜歡去當大學老師。各個層次的選擇方向,還是差距非常大的,但是公務員從來都不是他們的最愛。


因為,除了真的想從政的人,公務員這條道路並不適合清華和北大畢業的選擇。

清北畢業的人,在我們其他人眼裡都是天之驕子,而他們追求的自然也是繼續輝煌的光芒萬丈的人生,讓其他人仰望和羨慕:

1、工作職位高,成為CEO,迎娶白富美

2、工資高,金光閃閃,說不出還有面子

3、工作有成就感,成為名利雙收的職場精英,擁有一份還算成功的事業

而做了公務員,上述的條件,只有極少的人能實現,甚至實現不了,顯然不符合清北的人設啊。

1、公務員晉升難

考上了公務員,無論你是清北畢業,還是藍翔畢業,大家都成為了一個起跑線上的人。這時,你清北畢業的招牌會給你帶來短暫的光環,但是光環也總會慢慢暗淡的。

漸漸的你就要變成為了晉升熬資歷的人,還要汲汲營營努力謀求,也許這時,你的驕傲反而成為了你的絆腳石也未可知。

2、公務員工資低

清北畢業的大部分人,剛畢業年薪總得幾十萬起步的,最差的也有接近20萬元。

但是作為一個剛進入機關的底層的公務員,基本上大部分崗位和省份都是無法給你這個收入的。即使在北京,2018年時一個剛起步的公務員,起薪平均也就才不到5000元,升一級也就才6000元左右,這個還需要幾年才可以。就這樣的工資,怎麼在北京買房?就這個工資,你一年也許大部分同學人家2個月就賺出來了。同學聚會的時候,如果你沒混個處長以上的幹部,都不好意思去吧。

3、公務員工作枯燥,成就感低

我認識的一個公務員朋友,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的重複前一天的工作。

沒有什麼大事,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和辦公室裡的一些大姐喝喝茶、聊聊家常,他感覺一眼望到了老,覺得這樣的工作真是很無聊。

後來,儘管很多人勸,他還是毅然選擇了辭職,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想成為溫水裡的青蛙。


煮酒論高考


清華北大的學生無疑是人中龍鳳。最近看了一份數據,發現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都不太愛考公務員。

根據清華大學2017年的就業質量報告,2017年共有7058名畢業生,其中本科3119名,碩士2554名,博士1385名。

先看本科就業情況。本科生中,繼續深造(包括考研,保研,出國深造)佔比達81.9%。也就是說8成清華本科生根本不會直接就業,而是會繼續求學。選擇就業的475人中,只有17人考了公務員。僅佔本科畢業生總數0.55%。

3119名本科畢業生,只有17名考了公務員,還不到一個零頭,這個數據確實很慘。那麼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情況如何呢?

據官方統計,清華當年考公務員的碩士有180人,博士74人,分別佔總比7%及5.3%。考慮到這可能是他們的最終學歷,這個數據依然不高。

北大的情況又如何呢?

2017年北大畢業生共計7462人,本科生2645名,碩士生3604名,博士生1213名。本科階段選擇繼續深造的,佔75%,進入國家機關的僅32人,雖然比隔壁要多一點,但是仍然不夠一個零頭。

研究生中,有317名畢業生進入國家機關,博士生中,有56名博士進入國家機關,佔比分別是8.8%,以及4.6%。

兩大學校數據差不多,考公務員的確實不多啊。那這是為什麼呢?

1、公務員待遇相對企業較低。

清華北大學生,不少人還沒畢業就被阿里、華為、騰訊一搶而空。他們拿到的offer往往非常可觀,其中不乏一畢業就能拿年薪的同學。

我們先不看阿里、華為、騰訊這些超級大企業,就說兩個比較想不到的高薪offer:深圳南山外國語高級中學,以30萬年薪招聘名校生做中學教師。35個名額中20人為清華北大本碩連讀。

我們可以看到,清華北大學生並不是拒絕穩定,而是更傾向於高薪。另一個高薪是兩年前牧原股份以48萬高薪招收清華北大畢業生。

牧原股份何許企業?乃是一家以生豬養殖為主營業務的企業。48萬招北大清華畢業生養豬?無論是不是炒作,恐怕這份招聘啟事還是有吸引力的。

眾所周知,公務員收入普遍不高,如果說普通大學畢業生是拿5000元月薪的offer和一份極為穩定的3000元公務員薪水相比較,那麼北大清華畢業生的機會成本無疑要更高。他們是拿十幾萬、幾十萬年薪去對比2-3000元的公務員薪水。取捨自然不難做。

2、公務員晉升比較慢,需要熬資歷

對於企業招聘來說,名校的殺傷力是巨大的。清華北大都值得被人高看一眼。然而公務員考試因為有另一層考核,對學歷看重,但是對學校反而沒那麼看重。許多自考生也能通過努力考上公務員。

如此一來,清華北大學子的優勢就體現不出來。

另外公務員不像企業,晉升比較慢,且不完全看能力,還必須要看資歷。想一想清華北大學生10年後的同學會,同學們都已經是年薪百萬的成功人士了,公務員可能科長,頂天了處長就不得了了。很難更進一步。

3、公務員的主要優勢退休金,目前情況不明

公務員的主要優勢是什麼?顯然不是錢多事少離家近。許多基層公務員還是非常辛苦的,薪水又低。那為什麼很多人還是願意考公務員呢?

一個是穩定。公務員相對來說工作穩定,不太會被炒魷魚。而北大清華學子能力較強,恐怕看不上這個穩定。

另一個是較高的退休金。眾所周知,公務員退休工資比企業退休的要高。然而這一優勢最近可能會被取消。公務員退休金即將並軌,和企業退休金一致。

如此一來,公務員的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難怪北大和清華畢業生不願意選擇考公務員了。


亦君說書


公務員因其工作穩定,有發展前途而備受畢業生的青睞,不少家長也以孩子考上公務員為榮。近幾年,國考報名人數持續增加,據統計,2020年國考通過用人單位資格審核的人數為143.7萬人,這已經是連續12來國考人數突破百萬大關了。可見,公務員考試競爭之激烈。



不過在百萬國考大軍中,多是本科院校的畢業生,清華北大畢業生卻難覓蹤影。有人就疑惑了:是不是清北畢業生對公務員不感冒?其實,也不盡然。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清北畢業生人數少,相當一部分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清北每年的畢業生加起來也不不過一萬多人,相對於百萬國考大軍,實在是少之又少。

以2018年為例,清華大學畢業生7242人,北大畢業生7548人,清北畢業生合計14790人。而清華大學2018屆畢業生國內升學人數佔到了28.5%,境外深造人數佔了16.5%。北京大學2018屆畢業生國內升學比例為20.11%,出國(境)留學比例為15.21%。



其次:清北畢業生選擇到企業就業的人數比較多。以2018屆畢業生為例,清華大學81.7%的本科畢業生,74.6%的碩士畢業生,48.4%的博士畢業生都選擇到企業就業。而企業中,民營企業又成了清華畢業生施展才華的主要陣地。


再來看看北大:北大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以機關單位、三資企業、民營企業為主;碩士畢業生就業以國有企業、機關單位、三資企業為主;博士畢業生以高等教育單位、國有企業和機關為主。

從上表可以看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單位側重點還是有所不同的。畢竟清華大學是工科強校,進企業的較多;而北大人文社科更強,進機關單位的偏多。總得來說,好的企業薪酬待遇要遠遠高於公務員。公務員雖然工作穩定,但是薪酬待遇遠不及華為、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這也是清北畢業生很少考公務員的原因之一。



第三:清北畢業生選擇選調生的比較多。以2018屆畢業生為例,清華大學與28個省開展定向選調合作,共有288名畢業生到基層公共部門就業。北京大學與29個省市自治區開展定向選調合作,共457人到基層公共部門就業。

雖然選調生的薪酬待遇和公務員相同,但是同公務員相比,選調生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選調生沒有見習期,入職即定崗為科員二級,而且選調生是儲備幹部,在基層鍛鍊時限夠了,就可以調回縣市或者原單位的。這也是清華北大部分畢業生選擇選調生的原因所在。



總得來說,清華北大畢業生因為自身實力強大,又有學校做堅強後盾,為他們提供了更多、更高的施展才華的機會和平臺,因此,他們選擇考公務員的比較少,但是也並不等於沒有,只是相對於龐大的國考大軍,顯得微不足道而已。而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因為就業形勢比較嚴峻,能考上公務員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