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喝茶究竟有多厲害?潮汕人都愛喝什麼茶?

小殭屍修煉成大魔王


我們潮汕人喝茶不單厲害而且還特講究。比方說我吧,一年最少喝40斤鳳凰單樅茶。我每年的4月份都會去鳳凰烏崬村買40斤單樅茶,鋸朵和大烏葉各二十斤,而且我會存放到元旦過後才拿出來喝。也就是說我現在喝的單樅茶是去年買的。有興趣的茶友可以關注我後進入我的朋友圈可以看看我如何存放茶葉和如何用單樅茶來泡工夫茶。


我除了喝單樅茶之外也喝普洱茶。人到中年,早晨起床難免口乾舌燥,所以習慣早晨起來先空腹喝幾小杯普洱茶然後再吃早餐。


兩年前看了方舟子有關普洱茶的言論文章,雖然我不相信他的觀點,但多少受到一點影響,從那以後我就沒有喝餅狀的普洱茶了,喝下面照片這樣散狀的普洱茶。

泡普洱茶就沒有像泡單樅工夫茶那麼講究了。喝普洱茶是解渴,而喝單樅茶是品茶也是一種嗜好。泡普洱茶我用二個容量兩百多毫升的紫砂壺,一個泡茶一個做公道杯。


和工夫茶不同的是普洱茶的份量我一般只放紫砂壺容量的十分之一而已。還有工夫茶一泡茶坐下來就得泡完喝完,如果中途停下來,茶葉涼了再泡口感就差很多了。普洱茶就沒那麼講究,一天裡口渴就泡兩杯來喝,關鍵茶葉不要長時間浸水,所以得有個公道杯。

今天的問答就聊到這裡吧,謝謝今日頭條。


紫砂壺收藏FJ


義芳君說茶 | 每日原創深度精彩茶說,告訴你一個真實茶世界!

潮汕人愛喝茶。走哪都不忘喝茶,幹啥都得喝上一杯茶。

潮汕人善喝茶。人生第一件事就是學會沏一杯正宗的工夫茶。

要說潮汕人喝茶究竟有多厲害呢?

我們先來看看以下這些實例:

1.去過潮汕地區,你會發現當地酒店八九不離十都會備有一套功夫茶具,外加幾包小泡裝茶葉,讓你不想喝茶也會頓生茶趣,索性就來一杯。

2.潮汕人見面、分別時的口頭語句句不離茶。照面打招呼,“來呷dei”;分別時,再來一句“有閒來呷dei”。

3.鄰里鄉親有個啥意見糾紛,通常見個面,招呼一下,下一個主題就是喝茶說事,說著說著,啥誤會糾紛,也就消失在一杯茶裡了。

4.大凡跟潮汕人做生意,或者第一次見面一般不是拉你去酒桌,反而是茶桌,不要以為是套路哦,這只是潮汕人待人接客的習以為常的方式哦。

……諸如此類,凡此種種,關於潮汕人愛喝茶、會喝茶的點滴逸事,真的是數不勝數。

話說回來,潮汕人喝茶這麼厲害,那你知道潮汕人都喝什麼茶嗎?

這得從潮汕地區的地理位置說起。

潮汕地區地處粵東沿海,主要由汕頭、潮州、揭陽3市組成,正是廣東與福建的毗鄰之地,地狹人多。

北邊是福建,我國烏龍茶的大本營;南邊是港澳,普洱茶消費興起和集中地;自身亦是著名的粵式烏龍茶主產地,鳳凰單從乃是本地茶。

相比普洱來說,以往潮汕人最喜歡喝的還是烏龍茶,除了本地產的單從外,尤喜尤以鐵觀音為代表的閩南烏龍茶了。上世紀,閩南烏龍茶銷量最大的地區就是廣東潮汕。

潮汕人喝茶很有講究,無論一起喝茶有多少人,標準的茶具只設三個,形成“品”字型,稱之為“茶三酒四”。

不過,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的相互交融,如今潮汕地區湧入了大批的外地人群。文化上的兼容幷蓄,也讓潮州的茶文化更加豐富,其實白茶、綠茶、紅茶在潮汕也是深受挺多人青睞的。

我是【義芳君說茶】,致力於每日分享原創茶文化、茶健康等專業茶知識。喜歡就關注交流,有用就分享轉發,更多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版權聲明:本文由義芳君(gwj030)原創撰寫,轉載請務必保留出處!

義芳君說茶


潮汕人喝茶有多厲害?

潮汕人是真正把茶道融入到生活中的茶人。古人說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現在只有潮汕人的生活中可以見到茶事實況了。

潮汕人家家都有茶海船山,一個小蓋碗和三個小杯子。泡茶講究茶多水少滋味濃,潮州汕喝鳳凰單樅,揭陽普寧喝綠茶炒茶。潮汕老闆不論做什麼生意,都會在檔口擺一茶海一蓋碗三個小杯子。

潮汕人喝茶講究不裝逼,最懂茶道的人就是潮汕人。

淋壺燙杯,滾水沖茶,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水木新晴


潮汕人一枚。

這邊的人喜歡喝菜菜,或者是芝麻菜。

好一點的採茶,用骨頭熬湯,炒豬肉,菠菜,青豆苗,粉絲,腐竹,還有香花生,蝦仁,炒完混在一起。

吃的時候,用骨頭湯泡,再加上香花生,還有大米爆出來的香米。

這就是骨頭湯採茶。很好喝。

還有一些地方用石榴樹還有其他葉子一起研磨,做成湯。

配料放蝦,肉,煮了又炒香的大麥。

一樣沖泡。

也好吃。

最簡單的茶就是茶葉直接研磨成泥,衝開水。

加花生芝麻,爆好的香大米。

我們這邊都喜歡這樣喝茶。

家家戶戶都有擂茶具。

基本上都是家裡的婦女會這樣吃,因為需要不少時間準備,而且,一次茶量很多,所以每次都會叫左鄰右舍過去喝茶。


今天的份


現已就是日子的一部分了,所以潮汕人其實很難答這個題。我是潮汕女婿。說幾個事。

1.

我大學學茶,一開始就喝單叢,濃茶。找了女朋友潮汕人,第一次去家很嚴重,其實潮汕人不太期望女兒外嫁,四川也好廣州也好對他們來說都是相同的間隔悠遠遙不行及,老一輩許多沒出過什麼遠門沒概念。所以壓力很大。

碰頭了,岳父大人很天然的沖茶,我很天然的喝。我說好喝,又說兩句茶方面的事,然後我也衝些茶給他喝。

就過關了!

實際上的確岳父大人衝的茶真的醬油色,可是我能喝的慣,能衝工夫茶,能開水洗杯子,這就感覺一下就能溝通了…不覺得我是外省撈仔了…很古怪的。

潮汕話,拜老爺,工夫茶。這三關你過了,潮汕人不會把你當外人。這就是我的體會,你說它重要不重要。

2.

老婆閨蜜搬遷,剛搬了茶具來,家裡沒茶。 咱們去坐,發現她爸用開水洗杯子。洗了一圈,發現沒茶喝,就停下來。一會,又不記得了,天然的洗杯子,又發現沒茶,又作罷。那天他老人家洗了好幾次杯子。

就是深化到骨頭的習氣,不喝茶手不知道放哪裡,嘴不知道幹什麼。

3.

山上有寺,寺邊有泉。居士們就燒了一些炭堆在後面庫房,來的客人自己取用。 寺前的渠道有一個個的小茶桌,茶具免費招供運用,我們拿了茶來,炭爐生火,喝茶,談天。喝完就走了,下一波的來。最終自己拾掇。就這樣有條有理,構成習尚。出遊也就多了一個項目,到a處喝茶,到b處喝茶,到c山喝茶,到d湖邊喝茶…

去五金店買幾根釘子,老闆款待你喝杯茶;去吃冰激凌,老闆款待你喝茶;去稅務局就事,也款待你喝茶…沒有工夫茶,幻想不出潮汕會啥樣。

瀏覽器直接搜“茶幫通”即可,望大家支持。也可關注公眾號:茶幫通(ID:chabangtong)


茶幫通


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如果是來客人了,基本是喝完吃飯然後吃完飯繼續喝這種節奏,至於喝什麼茶應該是鐵觀音,由於很少到潮州那邊去所以不太確定別的地方是不是,我是汕頭人。


潞明海明


潮汕工夫茶是當地很深厚的一種茶文化,工夫茶有好幾層釋義,是一種講究,包括器具,茶葉,沖泡水溫,手法等等,是需要花心思,能泡好一杯工夫茶是一種功夫。在潮汕工夫茶中自古就有潮汕四寶:若琛甌,孟臣罐,潮汕風爐,玉書煨。潮汕工夫茶一般是沖泡潮州當地的鳳凰單叢或者是其他的烏龍茶,廣東烏龍,水仙……在沖泡前要熱罐,納茶(即把要泡的茶放在一張白紙上,分粗中細,再把分好的茶葉納入熱好的紫砂壺中,最下層最粗,中間層細,最上層中),再開始用開水沖泡,還有沖泡四要訣:高衝(擊打茶葉激發茶性)低斟(倒茶的時候茶壺嘴要挨著茶杯,有利於茶湯保溫)刮沫(用壺蓋沿著壺口刮掉衝出的泡沫)淋頂(用開水沖茶壺,保持茶壺內外溫度,養壺)。還有一些獅子滾繡球(燙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手法。潮汕工夫茶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隻有3個杯,人多也是3個杯,擺放也有講究呈“品”字擺放,喝潮汕工夫茶一定是特別燙的。這就是我所瞭解的潮汕工夫茶。


不梵雅客


中國真真切切的有歷史教科書、史書記載,河洛話閩南語漢人古代南下遷移路線圖片:1,古代洛水流域、河洛地區漢人,東晉五胡亂華古代洛陽南下的人------2,河南固始光州地區晚唐安史之亂,南下福建莆田-----3,宋末、跟蒙古族打仗-南下活下來宋朝官民後裔在廣東湛江市雷州半島閩南語地區------------4,還有一部分跟鄭成功抵抗清女真族、福建莆田、泉州市漳州市閩南語地區,南下廣東湛江市閩南語雷州話區後裔。-------------5,清朝移民政策,古代莆田地少人多-移莆田填雷州半島(大概潮汕人,海陸豐汕尾人也是這些後裔)----------------------------我們村父系吳王夫差後裔,我母系商朝比干九牧林後裔(我父親是姓陳的人養大)。古代跟蒙古人打仗,宋末福建莆田下來廣東湛江市的。我看汕尾那邊遠古!遠古可能也是跟我們一起莆田下來廣東那邊移去的?小時讀歷史聽老師好象講過?。廣東省沒有黎族,黎族古代被趕下去海南省了。學姥=河洛,古代洛河流域洛陽市居民。古代跟外族打仗 一直下來的漢人。全國河洛話閩南語人都是兄弟姐妹!因為近代史上千年被外族三番兩次入侵,導致我們這些多災多難的漢人,所以我們性格比較能忍。低調。經受痛苦與憂傷越多的我們,越是能忍耐-窮卻益堅不墮青雲之志!----------所有河洛話閩南語人都是一家人。廣東少數民族差不多沒有,廣東很少少數民族的。都是跟蒙古人女真人打仗,下來的漢人,然後下來的漢人趕少數民族過去廣西省跟海南省----------------------------------------------------湛江市閩南語區雷州半島雷州話、海話、黎話,祖籍都是福建莆田,我們村老人常年回去莆田清明節掃墓祭祖。崖山海戰活下來南宋軍民後裔,抵抗蒙古軍下來的漢人後裔。閩南語分支雷州話跟臺灣話完全一模一樣,閩南人是最正宗的漢人,古代洛陽漢人、唐朝洛陽漢人,活動於古代洛水-洛河流域。經常被稱為河洛人(學佬人)。----------------閩南人是最正宗的漢人,古代洛陽漢人,活動於洛河流域。經常被稱為河洛人----------<> -吳偉業\r \r落日松陵道,堤長欲抱城。 \r塔盤湖勢動,橋引月痕生。 \r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 \r廿年交舊散,把酒嘆浮名。\r閩南語區臺灣省、福建省的廈門、泉州、漳州3市莆田市、福清市、,廣東的汕頭、潮州、 揭陽、汕尾4市和雷州半島、雷州、霞山、麻章、徐聞、電白、遂溪、海南省的漢族地區,溫州閩南地區等。此外,浙江、廣西、江 西、江蘇等省區,也分佈有講閩南方言的分散縣、鎮、村,香港、澳門還有近200萬人使用 閩南方言。在我國境內操閩南方言(包括它的分支)者總共約有5000多萬人,佔漢族人口的 4.6%左右。 \r\r語言專家們都肯定,閩南系方言是現存最古老的漢語方言之一,它融合了華夏古漢語、古吳 語、古楚語、上古中原漢語等各種成分\r\r\r2004《新財富》華商100富人排行榜中,臺灣籍(包括祖籍福建)佔24人,財產290.3億美 元;潮汕籍19人,財產230.3億美元;閩南籍14人,財產149.6億美元;海南籍1人,財產 15.0億美元。整個泛閩南地區入榜57人,財產682.5億美元,分別佔總人數57%,總財產 52.4%。 \r\r\r宋朝明朝被邊境的番人蒙古族女真族,親眼目睹宋明漢人衰亡,本打算一輩子過著流浪的生活。 但是到了後來,成為元清子民。漢人悲嘆自己,沒有氣節堅持初衷,而侍奉番邦番人女真人胡人所感慨。\r\r而古洛陽河洛話最正宗的漢人閩南人-身為漢族的後代,必定同感吳偉業的心情。明朝被邊 境的女真族滅了之後,漢族承受了極大的痛苦。燦爛的文化跟文物全都被破壞,深感遺憾。 漢人被胡人入侵,而且被滅。經歷了痛苦還有恥辱的歲月,身為漢人的悔恨。\r\r\r番邦番人胡人女真人蒙古人控制了中國建立了政權在了中央跟中原中心地區,之後。將居住在中原的 人古洛陽河洛話的閩南語漢族全部都趕下來了福建閩南地區去了。。。。。。而被趕下去福 建閩南地區的漢族人,個個都成了現在在中國大地包括東南亞歐美日韓(馬化騰,黃光裕, 李嘉誠,阿里巴巴最大股東孫正義,珠江新城蘇萌,茂德公陳宇,天地壹號陳生,劉鑾雄, 林百欣,蔡志明,萬科姚振華,朱孟依,郭鶴年,林紹良,黃惠祥、黃惠忠,施至成,)地 區都呼風喚雨的富商。\r\r\r當你們進去古洛陽洛水流域的閩南語漢人區,的任何一個角落,漢族的傳統文化,都找不到 蒙古人女真人胡人的痕跡。有的只是漢人的傳統文化,宋朝,明朝的漢人傳統文化的陶瓷和 書籍。而且村村都保持做傳統文化,家家戶戶牆壁上面牆壁都是道家佛家所有的壁畫。\r\r\r身為古洛陽洛水流域地區的漢人,對宋朝跟明朝有著深深地懷念。 ---------------------------------------------------- 公元前355年,楚滅越之後,“楚子熊揮受命鎮粵,至此雷州半島開石城,建樓以表其界”。--------------------------------- 歷史:\r雷州話古時被稱為“東語”或“客語”。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海康縣誌》,在“民俗志·言語”一節中記載:“有東語,亦名客語,與漳潮大類,三縣九所鄉落通談此。”[2]\r\r雷州話脫胎自古代閩南語。南宋末年,元兵攻陷臨安,益王趙昰在陸秀夫、張世傑等大臣輔佐下在福建稱帝。後來因元兵攻打福建,南宋朝廷逃到廣東。陳若水、陳八宣、陳汝楫等人,在興化府(今福建省莆田市)組織了民兵30多萬人隨行保駕。南宋在崖山之戰中滅亡後,陳若水、陳汝楫等人率莆田籍民兵逃亡到雷州半島,定居於此。隨時間推移,逐漸產生具有自己特色的雷州話。











孝順父母是佛


汕頭人喜歡單樅、大紅袍,潮州人喜歡單樅、鐵觀音,揭陽人喜歡炒茶、鐵觀音。


通哥210


潮州人主要喝鳳凰單叢,很少喝外地茶,所以單叢一年的產量單單潮汕地區就消耗大半。潮州人去人家家裡做客,一般會說去給你請吃茶,或者邀請人家來家裡做客會說沒事來吃茶,可見功夫茶已經深入骨髓,每日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