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大跑鉛釣法,這種釣法在什麼情況下效果不好?

一笑而過135


每一種垂釣方法,都有適應的水情、魚情,大跑鉛釣法也不例外,正如釣友的問題,在有些情況下,大跑鉛釣法效果並不理想,筆者結合野釣經驗,探討一下大跑鉛釣法的應用情況,具體如下。

1、大跑鉛釣法的由來及垂釣原理

2、大跑鉛在哪些水情、魚情,效果差

3、延伸:大跑鉛釣法的使用要點

大跑鉛釣法的由來及垂釣原理

跑鉛釣法分為大跑鉛與雙鉛釣法,兩者的區別在於,鉛墜只有一個鉛墜,質量大;後者有兩各質量較小的鉛墜,一個懸浮,一個躺底。大跑鉛釣法,是為了克服河流走水情況,而演進出來的一種釣法。河流走水,水流衝擊的浮漂東倒西歪,流速大的時候,浮漂、鉤餌都會隨流水移動,影響魚的吃餌,浮漂動作也不宜觀察。所以需要一個質量較大的鉛墜著底,依靠自身重力和與水底的摩擦力,牽引住浮漂,起到穩定浮漂的作用。

通常先重鉛沉底,上來浮漂至想要的目數,然後將鉛墜兩端的太空豆打開,上移鉛墜上方的太空豆5-10公分的距離而鉛墜可在主線自由滑行。此時重鉛的作用,很好的穩定浮漂,當魚咬餌後,牽引子線移動,浮漂有了動作,提竿上魚。

大跑鉛在以下哪些水情、魚情,效果差

上文是關於大跑鉛的由來及動作原理,其目的是為了穩定浮漂,線組的靈敏性減弱,加之鉛墜沉底,影響了部分水情、魚情的使用,具體如下。

1、水溫低、魚口輕的水域不合適用大跑鉛釣法

深秋及冬季水溫低,魚的活性變差,魚開口頻率低,吃餌動作輕。當鉤餌入水後,魚會用嘴唇輕觸餌料,力量餌料,傳遞給子線的信號輕小,而大跑鉛的鉛墜著底,會將這些微小的信號過濾掉,經常出現魚已經上鉤,浮漂卻紋絲不動的情況,多有跑魚發生

2、草處垂釣不適合跑鉛釣法

水草常用浮游生物、藻類植物、軟體小蟲的棲息,食物豐富,且夏季遮陽避暑,冬季遮風避寒,非常有利於魚的聚集、棲息。但這種水域並不適合跑鉛釣法,水草處枝葉繁多、水底環境複雜,鉛墜下落時,子線容易纏繞,特別是提竿時,鉛墜帶動子線易搖擺,掛底、纏線的幾率大增,不適合大跑鉛釣法。

3、水底有暗草的水域不適合跑鉛

與有水草的水域不同,水底有暗草時,魚群通常會在水草上方遊弋,覓食或遇到危險時,才會躲避到水草間隙,多采用釣離底的方法。大跑鉛的鉛墜沉底,特別容易掛底、纏繞子線,所以也不宜大跑鉛釣法。

4、氣壓低,溶氧量小的水域不適合跑鉛

水體的溶氧量與氣壓成正比,氣壓低,溶氧量就低,而魚對溶氧量敏感所以當氣壓降低,水體溶氧量減少時,魚會上浮,嚴重時甚至有浮頭現象。此時需要釣浮,而跑鉛是釣底,顯然並不合適。

5、目標魚中選擇有偏差不適合跑鉛

每個魚種都有適合的水層,像鰱鱅屬於上層魚,鯿魚在中下層遊動,而鯽魚、鯉魚則活躍在底層,目標魚的水層決定了鉤餌的大致位置。大跑鉛的鉛墜沉底,適合釣底層魚。當然在水深較淺的水域,也能碰到中上水層的魚,但水深適中或較深的水域,一旦目標魚成中上水層的魚,垂釣難度大增,自然效果不佳。

延伸:大跑鉛釣法的使用要點

如上文所述,大跑鉛釣法在有些魚情、水情並不合適,而在適用的水域,也有許多細節值得注意,具體如下。

1、鉛墜大小要調整

首先鉛墜著底,許多釣友通常把鉛皮包裹過多,這樣操作,鉛墜擁有足夠大的重力穩定住浮漂,但魚吃餌後,需要足夠的力量拉動子線,線組靈敏性大減,所以需要不斷修剪鉛皮,直至既能穩定浮漂,又能保證線組一定的靈敏性。

2、大漂換小漂

大跑鉛鉛墜沉底,當魚咬餌後,拉動子線在鉛墜間滑行,實際是拉動的整個浮漂的浮力,如果遇到輕口魚或不活躍的小魚,要鉤後不怎麼拉動浮漂,浮漂動作微弱。此時需要將原有的大浮漂,更換為靈敏度高的小浮漂,進一步提高整個線組的靈敏性

3、小魚鬧窩時適合用跑鉛

除去走水外,小魚鬧窩時也可用大跑鉛釣法。首先鉤餌入水後,鉛墜帶動餌料快速著底,避免中間被小魚截口的發生。其次,小魚觸碰餌料後,這些輕微信號,被重鉛過濾了,直至咬死口,不需頻繁提竿空軍了。

4、適合釣老滑魚

像一些老釣點,活躍在周圍的魚群,多次鉤掛後,變得謹慎、滑口。當餌料著底後,並不直接吸食,常用尾巴擺動、身體觸碰餌料,這些均屬於虛假信號,力量斷斷續續,同樣重鉛會把這些信號過濾掉,浮漂並不顯示動作,直至滑魚徹底將餌料吸入,魚上鉤拉動浮漂動作,此時提竿往往有魚。

寫在後面

大跑鉛作為眾多釣法的一個分支,既有它的優勢,也有它不適合的水情、魚情。釣魚人在實踐中,應理解它的工作原理,這樣的話,釣魚人遇到特殊的魚情,更能靈活調整,儘快的確定最佳垂釣方案。筆者認為,釣友通過本文的介紹,應該對大跑鉛釣法有了新的認識,釣友在今後的應用中,更能巧妙、靈活的使用。


野釣分享


很高能能參與這位釣友的問題回答。針對這位釣友的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從大跑鉛的作釣原理上來分析。我們都知道,大跑鉛的作釣方法中是需要加大鉛皮,然後實現鉛皮躺底的這種狀態,這個時候我們的子線和魚鉤實際都是躺在地上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舉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假設魚吃了餌料這個時候不往原處逃跑,而是拽著魚鉤往我們鉛皮的方向逃跑,這個時候按照道理上來說,是不是沒有任何信號能展現到我們的浮漂上呢?

好了,接下來我們在從懸墜釣法這個問題上來繼續分析這位釣友說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懸墜釣法也就是臺釣是從臺灣傳過來的,這種作釣的方法是通過修剪鉛皮,然後讓鉛皮等總體的重量和浮漂的浮力基本相當,此時鉛皮是懸墜在水中間的,然後浮漂直立,雙鉤躺底,但是雙鉤和鉛皮之間的子線也是直立的,這個時候當魚有來吃口的時候,和上面大跑鉛的相比,只要魚稍微有一個吸餌的動作,我們就可以發現線就會出現一個下拉的動作,從而展示到我們浮漂上一個下頓的動作,這個時候我們提竿刺魚,就可以釣得到魚。

好了,咱們繼續再回到剛才這位釣友說的大跑鉛的問題,這樣子一對比,我們是不是就可以發現,在使用大跑鉛的時候,只有出現死口或者是魚王鉛皮相反的方向去移動的時候我們才會接收到通過線的拽動然後反應到浮漂上的信號,這個相對於我們的懸墜釣法來說是要鈍非常非常多的,其實這種大跑鉛的作釣方法就是利用線的拖動,增加信號,僅僅只是比我們的傳統釣法稍微靈敏了一點點而已,但是依然是要抓死口的這種現象。所以相對來說還是很鈍的。

這位釣友諮詢在什麼情況下會不好,我覺得這個不好的面實在是太多了,這裡就只和釣友們說一下在什麼情況下這個大跑鉛的作釣方式好用,那麼剩下的就都是不好的了。大跑鉛的這種作釣方法,他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於鉛皮比較重,然後受水流的影響相對較小,其次就是鉛皮比較重能夠快速的到達地面。那麼,知道這個就能判斷出來適用的魚情了,一個是走水比較嚴重的水域,遇見走水嚴重,我們的懸墜釣法基本實現不了正常作釣,所以此時只能是用大跑鉛的作釣方法,雖然鈍,但是和不能釣相比較,大跑鉛肯定還是可以的,而且也是能上魚的。第二種適用的魚情就是小雜魚很多,出現搶食截食的現象,這個時候我們為了能夠快速的到底來釣我們的目標魚,可以採用這種大跑鉛的作釣方法,因為比較鈍而且下降快,這個時候就可以規避一下雜魚的信號,同時快速的到底避免雜魚上層截食,同樣是雖然鈍了點,但是還是可以釣到目標魚的,總比懸墜釣法一直釣上層的小魚更好點。

總的來說,大跑鉛的方法基本就適合上面的兩種魚情,除了這兩種,基本上就都不適用了,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經驗和理解,希望對釣友能有所幫助。


釣魚人大彭


首先,關於跑鉛釣法,看了不少釣友說法,有誤區有必要說一說。跑鉛的核心在於重鉛小漂,它的靈敏實際是靠漂自重的大小和子線的長短來控制。兩支一樣的小漂跑鉛釣,子線五公分和十公分,出口力度是不一樣的。子線越短,靈敏度越高。

其次,跑鉛釣的缺點。

一是,餌料的狀態不知,如調高釣低,餌料水底霧化完成或上鉤餌脫落,浮漂回升,可以知道該換餌了。

二是,誘魚效果不好,比如散炮,幹散,溼散,軟散,硬散等,可以在餌料入水下襬的過程中,有些散落形成動態的誘魚區。

主要就這兩點吧,所以,跑鉛只適應於臺釣不能或極端一些的魚情。

希望能幫到你😁


海闊天空FA


大跑鉛釣法在黑坑和冬天天氣冷的情況下不太適合。跑鉛釣法屬於頓中釣靈的方法,在風大走水和雜魚鬧窩時用的較多,作釣時鉛皮和雙鉤都躺在水底,整體而言還是屬於比較頓的釣法。黑坑作釣時一是強調釣的靈,二是講究餌料的霧化,跑鉛釣法沒有懸墜釣法靈敏,餌料霧化也不好,所以不適用;冬天天氣冷,魚類活性低,需要餌料強大的霧化能力吸引魚類進食,由於跑鉛釣法餌料下沉速度太快,所以在水中上層幾乎無霧化,且靈敏度不夠,魚類吃餌時不易進口,浮漂動作不明顯,謝謝。


漠上漁樵


大跑鉛不合適在淤泥過深(容易陷泥)、水草過密(容易躲進水草中間)及雜石過多(容易掛底)的水域垂釣。






野釣江南


跑鉛釣法是釣魚中常用的一種釣法,因為魚線很輕,當水流較急或者風浪較大時,跑鉛釣法就很實用 也就是說 跑鉛釣 我們通常只會在大江大河裡水流不是太急的地方 或者是魚情複雜的水域(小雜魚多)的地方使用 反之也一樣,在水庫 池塘這種平穩的水域 就不需要用到跑鉛 就算風浪大一點也可以不用 ,要避小雜魚 也不是隻有跑鉛一種辦法 個人見解 各位釣友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